出版时间:2012-4 出版社:浙江人民 作者:陈侃章 页数:483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200字左右)
他在东征北伐和中原大战中,仗剑执盾,纵横捭阖,史称“飞将军”;他平息蔡廷锴等发起的“闽变”,导致中央红军战略上被动;他多次“围剿”红军,致使黄公略牺牲,方志敏部伤及元气;他抓获并杀害瞿秋白、何叔衡、宣侠父,接纳张国焘投奔国民党,对国共关系影响深远;
他既是“中山舰事件”的急先锋,又是“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重要促成者。台湾国民党史书谓:蒋鼎文生平所行这两件大事,直接影响中华民国历史的发展方向;
他在民族危亡时,北上淞沪抗日;代表国民党与中共谈判,是工农红军改编成八路军的当事人;他在陕西严密布防,使日军未能西越黄河,当地免遭涂炭;“河南战役”虽因各种原因折戟沉沙,然其可歌可泣的“战场遗书”,当是国民党最高军阶将领誓死抗日的心声;
他多次拒任蒋介石委以的军政要职,对国民党政权的前景,已感失望;他赴台初期,监斩陈仪,审判吴石,为国民党政权的绵延,不遗余力;
他关爱家乡,有些公益事业延续至今;他临终叮嘱,墓地须朝向西北,以面对大陆,魂归故里。
作者简介
近现代史志研究专家
书籍目录
引 言 1
第一章 从新潮少年到革命军人 1
一、 “蒋父”三择学校 / 1
二、 小排长策动大独立 / 8
三、 离浙赴粤追随孙中山 / 13
第二章 黄埔军校重新起步 21
一、 自降三级入黄埔 / 21
二、 黄埔一期,诸暨人初露锋芒 / 25
三、 苏联顾问,慧眼识珠 / 32
四、 棉湖之役,血战成名 / 36
五、 中山舰事件的急先锋 / 49
第三章 北伐征途,峰回路转 55
一、 出师未捷起波澜 / 55
二、 点编黔军王天培 / 59
三、 伤兵团长,不期而至 / 63
四、 剪径月黑风高中 / 68
五、 情定普陀山 / 75
六、 蒋介石亲授锦囊妙计 / 77
七、 甫任师长立奇功 / 82
八、 “二蒋”密谈火车上 / 89
九、 两次主动让权位 / 95
第四章 中原大战飞将军 107
一、 各派蓄势待发 / 107
二、 隐蔽奇袭军被迫露真容 / 109
三、 乱战中的飞将军 / 114
四、 转入反攻的突击军 / 120
第五章 南下“剿共”、北上抗日 126
一、 西北开发计划未果 / 126
二、 两个飞将军血火碰撞 / 129
三、 赣东“围剿”方志敏 / 143
四、 北上抗日 / 147
五、 总领水师,编练新军 / 151
第六章 “闽变”平息、“围剿”得手 155
一、 对蔡廷锴好难下手 / 155
二、 攻占瑞金,第五次“围剿”得逞 / 168
三、 福建“绥靖”,收编地方武装 / 178
四、 抓捕枪杀瞿秋白 / 184
五、 上将煮酒排座次 / 191
第七章 西安事变的历史功臣 202
一、 苦劝与苦谏 / 202
二、 新职成为导火线 / 207
三、 枪声响起 / 214
四、 一席对话,文动武移 / 221
五、 肩负张学良、蒋介石重托 / 230
六、 “和战”阵营,天平倾斜 / 239
七、 再返西安,谈判调停 / 249
八、 戴笠西安矫情“遗嘱” / 260
九、 陶菊隐的直笔与曲笔 / 267
十、 蒋鼎文夫人的不白之冤 / 274
十一、 放鸽执仗的反复 / 277
附录:
一、 西安事变期间有关蒋鼎文的部分电报 / 283
二、 西安事变有关蒋鼎文的部分文函 / 287
第八章 陕西主持党政军 294
一、 与红军谈判改编及抗战 / 294
二、 陕甘宁边区的纷争 / 304
三、 接纳张国焘 / 308
四、 出任省主席前后 / 314
五、 与彭昭贤、胡宗南相得益彰 / 323
六、 与宣侠父豆萁相煎 / 332
附录:
一、 重修黄帝陵庙碑记(1940年) 蒋鼎文/ 345
二、 黄帝陵祭文(1938—1941年) / 346
第九章 河南战役滑铁卢 349
一、 这个总司令不好当 / 349
二、 “洛办处长叛共”和“韦孝儒暗杀” / 351
三、 日军的“一号战役” / 355
四、 遗书终未酿成真 / 360
五、 与汤恩伯同道不相谋 / 363
六、 蒋介石投鼠忌器 / 372
第十章 桑梓情怀,终生所系 382
一、 盘山小学,盛况空前 / 382
二、 学生眼中的盘山小学 / 387
三、 创办医院,惠及乡里 / 392
四、 实业实事,思路超前 / 394
五、 公益慈善经费溯源 / 396
第十一章 军人生涯的余响 401
一、 与傅作义机缘不尽 / 401
二、 愤而出洋远游 / 403
三、 拒任要职,侥幸脱逃战犯之列 / 405
四、 恩怨两断斩陈仪 / 410
五、台海茫茫审吴石 / 416
六、组织旅台同乡会 / 420
七、将军府院大宅门 / 425
八、长夜未眠终长眠 / 431
第十二章 相关史实与传闻 437
一、蒋鼎文的生年 / 437
二、《蒋鼎文先生访问纪录》拾误 / 439
三、毛泽东的修改与黄仁宇的疏忽 / 440
四、《周恩来年谱》一处失误所本 / 442
五、陈诚《西安事变回忆录》若干差错 / 443
六、斯诺《西行漫记》误植西安事变节点 / 445
七、宋文梅的相关误记 / 446
八、蒋鼎文、张学良联手接收东北之说 / 446
九、再次拒任“参谋总长” / 448
十、蒋鼎文怒斥宋美龄 / 448
蒋鼎文生平大事年表 450
附录: 相关文献
蒋鼎文、何应钦、顾祝同、钱大钧、王俊、黄杰等 / 465
主要参考资料 477
后记 481
章节摘录
光绪二十年十二月大年三十(1895年1月25日),晴空薄云,微风送温。浙江省诸暨县盘山村,心急的人家在午时时分就开始摆上供品谢年,祭拜天地的爆竹声不时响起,香烛味、火药味阵阵飘忽,过年的气氛浓重弥漫。 然而在蒋子朗家,尚无过节的气息。老婆杜氏的肚子昨晚起阵阵疼痛,孩子尚未生下,接生用的开水,热了又冷,冷了又烧。接生婆神色凝重,额头上不时沁出阵阵汗珠,但孩子在娘肚子里就是不肯出来。蒋子朗在门外踱来踱去,焦急得不知怎样才好。突然,一阵响亮的哭声传出,孩子呱呱坠地。接生婆冲门外的蒋子朗大叫:“恭喜你了,是个胖小子。” 囿于农村多年习惯,其时的蒋子朗还是不能跨入内房。突然,接生婆重重地叫了一声“咦”,蒋子朗刚放下的心又提到了嗓子眼,连忙投去急切的目光。“这孩子脚下怎么有这东西?”再也顾不得传统了,蒋子朗大步闯入,俯身一看,孩子的脚掌凹陷处有一颗硕大的红痣,在小小的嫩脚上特别显眼,红痣上的柔软细毛,缕缕清晰可见。 对于这种异常,蒋子朗心中不太踏实,刚过完除夕,他即去找算命先生,报上生辰八字,并特别说明儿子脚上的红痣。算命先生屈指掐算,喜滋滋地对蒋子朗拱手道:“你家要出人头地了。”忙问何故,算命先生正色说道:“脚掌生红毛,将来必定走四方,还是一个飞毛腿。这孩子将来了不得,子朗弟到时不要忘记我啊!” 自此后,蒋子朗家生了个“了不得”的小孩就远近传播开来。 盘山,又名磨石山,因村西的一座山形似磨盘而得名。村前有一条浦阳江的支流,原称浣水(今名陈蔡江),从会稽山主峰东白山发源而来,河水清澈,深可泛舟,人货运输,大多通过竹排往返。村边还有一条陆路,通往30多里外的县城。盘山是诸暨的一个大村,现有700多户人家,主要是蒋姓宗氏。 蒋姓在浙江有三个大族,即奉化蒋介石一支,海宁蒋百里一支,诸暨蒋鼎文一支,均系南宋时期从江苏宜兴辗转迁入浙江定居。诸暨蒋姓主要分布在盘山村和湄池浒山村。浒山村的蒋姓闻人有文学名家蒋智由、蒋瑞藻,军事名家蒋尊簋等;盘山村的蒋姓要人有国民党高级将领蒋伯诚、蒋鼎文、蒋志英等。诸暨还有一个蒋姓分支约在清朝中叶迁至绍兴,即中国近代银行家、浙江兴业银行的创办人蒋抑卮和20世纪80年代的台湾国民党中央秘书长蒋彦士这一族。 盘山蒋氏在民国时期的中兴,契合了剧烈变动的时代,蒋伯诚、蒋鼎文等投身军校,随之从军,凭借军政才干,脱颖而出,建功立业,步步高升,位至军中至尊,随后又影响乃至泽被周围之人。蒋鼎文家世代业农,曾祖蒋瑞玉,祖父蒋占治,又名陞魁,曾人武庠,祖母张太夫人,1870年9月28日生下长子蒋子朗,也即蒋鼎文的父亲(名尧,字子朗,以字行)。蒋子朗15岁时,其生母病逝,蒋占治继娶俞氏,生次子蒋福根。尚有姐妹四人。蒋子朗娶杜家山杜氏为妻,于25岁那年生下蒋鼎文,后又生一子一女,子为蒋鼎五,女为蒋昭容,嫁给同村黄永禄后不久病故。还有兄弟姐妹六人,未及长成而夭折。 从《蒋氏宗谱》上反映,蒋子朗为“关”字辈,蒋鼎文为“睢”字辈,“睢三百二名,名鼎文,字宝篆,号铭三,光绪二十年甲午十二月三十日午时”出生。弟弟蒋鼎五,字周人,号亚宗,生于宣统三年(1911)八月二十五日,上海国立暨南大学商学院银行会计学系毕业,获商学士学位。 同所有农家一样,蒋氏家境清贫,且耕且读。蒋鼎文祖父蒋占治,考入武生学堂,未获大的发展。父亲蒋子朗读书禀赋甚好,在就读私塾时就受到东阳名宿吴鞠泉赏识,本想继续升学,终因家贫不得不中途辍学,作为长子,自然过早地挑起了赡养家庭的重担。 蒋子朗是个急公好义之人,善为邻里排解纠纷,家境虽不宽裕,还时不时做些慈善义举,久而久之,凝聚了一批亲朋好友,在四邻八乡享有威望。面对养家糊口的现实,他知道自己这一辈已难有大的前程,就把家庭的希冀和前途寄托在两个儿子身上,对他们悉心培养教育。 蒋鼎文5岁那年,他的大舅杜兆麟在杜家山主持私塾。杜家山是个小山村,离盘山有10多里路。蒋子朗不顾蒋鼎文年幼,把他送到杜家山,寄居舅家。幼年的蒋鼎文有时白天上山捡柴,晚上与外婆在油灯下诵经伴读,生活清苦,然甘之如饴,如此约有4年时光。 到了蒋鼎文9岁那年,蒋子朗又把他送到距家40多里的斯宅象山民塾。象山民塾是当时诸暨的名校,会聚了一批远近闻名的塾师,还因为蒋子朗的妹妹嫁到斯宅,对蒋鼎文有个照应。 斯宅坐落在会稽山主峰东白山下,村的西侧是形似狮子的狮山,东侧是状似大象的象山,斯宅江从两山夹峙中汩汩流出,山不高而峻秀,江不宽而明澈,学塾因背靠象山而得名。 斯姓是一个大族,其村虽在大山深处,在清朝乾嘉年间却出了一个以做山货生意而发达的财主斯元儒。斯元儒大兴土木,在村的东首建立了有千根柱子落地的大宅院,后人习惯称之为千柱屋。大宅院的正门门额上刻有“于斯为盛”四个大字,寄托了斯元儒的心愿和希望。这座建筑历经200余年风霜而不衰,名头越来越响亮,现已列为全国文保单位。在千柱屋后面的松啸湾,斯元儒又建造了一座三层楼房的笔峰书院。颇值一提的是这三层楼房,室内上下竞无楼梯,而是用长梯送往二楼、三楼,早上把小孩送上楼,然后抽掉梯子,中午用一根绳把饭菜吊上,到傍晚,再拿来梯子接下,以此来督促孩子苦读。 即或是同族,文化教育也互相较劲。稍后,另一斯姓名人斯华国在笔峰书院的不远处建了一座学塾与家庙兼容的建筑,后人俗称为“华国公别墅”。华国公别墅原为斯姓子孙家塾,后来开始招收非斯姓的子弟,逐渐发展成民塾,这个民塾对就读子弟考取文武科的童生、举人、进士者分别给予重奖,以激励四方子弟来读。鼎盛的教学之风,在清代中叶,就在这个山村向四处蔓延。P1-4
后记
这本蒋鼎文传,从酝酿动笔到束之高阁再到成稿出版,绵延20余年,对于其间的潮落潮生还得溯源几句。 20世纪80年代下半叶,我因缘际会,逐渐发现了诸暨籍国民党将领较多这一历史现象,经过多年悉心发掘整理,会同何德康先生写成《诸暨籍国民党将领传》初稿,将其中的100多位将领小传发表于公开出版的1992年《浙江文史资料选辑》第47辑和供稿给《中国国民党九千将领》。由于这是人文地域性的原创课题,因而引起较大反响,全国多家媒体转发。诸暨是国民党将军县的概念就这样形成,也由此在社会上广泛传播开来。为减少差错,对历史负责,又将这批人物小传打印,广为散发征求意见,以便再度修改。未几,我下海离诸赴外经商,何先生不幸患病谢世,全书的修改出版就这样暂时搁置。 有心人收存了这份“征求意见稿”,并适时关注这事的动静。10多年后,我们几位原来的同事,对这本书稿情况非常了解者,在将此书稿精华全录的同时,又借助于新兴的网络,按“名”索骥增加了一些内容,一本国民党诸暨籍将领的书籍就这样巧妙地出来了。要出版这一特定群体的小传,且内容体例相同,这就无法避开我们原创性的历史研究成果。这100多位将领的小传是我们历经数度寒暑、燕子衔泥般集聚后结成的果实。然该书编著者在书中竞不置一字,还以开创者口吻自居,诚谓掩耳摇铃也。 我曾写了关于《诸暨籍国民党将领传来龙去脉》一文,并收于2008年出版的《远去归来的昨天》一书中,对相关不端略有说明。当年在汇集那本书稿时,不意翻到早岁所写蒋鼎文传略稿。原来当时设想以《诸暨籍国民党将领传》为群像,再把其中影响较大的将领,逐个单独写出,系列成书,而蒋鼎文则是我第一个着手的单体,然写了四五万字,终因原始资料不足中途停下。 想不到多年后的随意聊天竞促成此书。原来我公司在商务上与台湾于日江、王文洋、王雪红等组成的“好又多”公司(现并入美国沃尔玛)有紧密合作。其间一位叫孙崇炎的台湾客商也闻讯前来洽谈,彼此从对方的口音中知道是碰到了老乡。这段商务合作虽没谈成,然两人却成了忘年交。稍后得知孙家原是诸暨殷实大户,孩童之时漂泊到台湾,在那里成为资深空军飞行员,其所带学生不少成为台湾空军的执掌者。退役后,他经商有声有色,每年偕夫人陈韶芬女士到杭州住上一段时间。两年多前,我们在闲聊中不期然谈到蒋鼎文。我说,10多年前我曾有写蒋鼎文传的动议,后感到原始资料尤其是台湾方面的资料欠缺,尚未写成。陈女士接话说,台湾方面需要帮忙吗?当时仅知她是一家大公司的高层,没想到她大学念的是政治和哲学,且对文史熟稔,又因家庭关系,与何应钦、胡宗南等国民党将领的子女多有接触。我于是开列清单,她竟费心几乎全部找到,或复印或快递给我,有些书籍因当年印刷数量少,仅剩孤本,她遍觅台湾,硬是从一所大学图书馆中寻得。又联系好台湾“国史馆”、台湾“国家图书馆”,使我在那里看到不少大陆无法看到、无法知道的档案资料。 与此同时,她设法联系上蒋鼎文先生的后人。特别是蒋的小儿媳程伶辉女士,热情有加,她也在开办公司,共同的语言自然多了一层。与蒋鼎文夫妇一起生活多年的程女士,知晓不少鲜活故事以及外界难以知晓的隐情,提供了不少原始资料和图片。 蒋鼎文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深有影响的人物,如中山舰事件、西安事变,他都是主要参与者;与共产党争斗,他不遗余力,黄公略血洒疆场,方志敏部伤及元气,瞿秋白、何叔衡遭杀,宣侠父被害,张国焘脱逃,袁晓轩叛共等等,都是他一手策动经办;还有中原大战力战成名,平定李济深、蔡廷锴等发动的福建事变,及审判吴石、监斩陈仪的“杰作”。当然在北伐时期,他血战疆场;在民族即将沦丧之际,他亦挺身而出,北上抗日;代表国民党与共产党谈判红军改编时亦有“宽宏”之处;在陕西守土有责,不让日军西越黄河……后来他对国民党政权深感失望,多次拒任蒋介石委以的军政要职等等。 稍感不解的是,这样一个历史人物在国民党将领传记铺天盖地的时候,至今没有关于他的传记,即或零星散见各处,也多是风花雪月,陈陈相因,药方只贩古时丹也。 既然没有人系统写过,觉得把发生过的历史首先据实写出或有价值。有点偶然因素也促成此书。从民国成立后迄今,诸暨出了五个半省(市)长(不计相当级别或以上的),分别为蒋尊簋、蒋伯诚(代理省长,以半个计)、蒋鼎文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吕祖善、蒋巨峰、黄奇帆,其中蒋姓四人,而盘山村就有三人,这里到底有什么联系?还有现在网上提问蒋鼎文是何人,这倒并不奇怪,奇怪的是一家以出版文史书籍为主的出版社,一个终生以民国史为职业的大学教授,在出版戴笠传记时,竞把蒋鼎文写作“蒋鼐文”,初以为是笔误所致,后见这个“蒋鼐文”出现10多处,散布于多个页面,就知不是疏忽可解释。这说明蒋鼎文的影响已经不彰,连这些作者、责编、校对都不大熟悉了。今天若再不写出,恐怕会被时间湮没,于是决定利用业余跋涉。 复笔后略略体察到学界为什么一直没有写出蒋鼎文传的原因了,因为写蒋鼎文难度确实不小。第一,他本人不愿写回忆录,认为真实写出,会得罪上下同侪;更认为败军之将,“江山”都丢了,写回忆录有何用?第二,系统的档案资料太少,大多零星散见于文字海洋中。第三,抗战胜利后,他退出与共产党火线争斗,对于这位退居二线的将领,中共也不常提及,客观上使其印记逐渐淡去。第四,蒋鼎文一再告诫子女亲友,不要从政从军,里面的水太深太浑,再加他生性淡泊,不愿为文,致使他的子女有所忌惮,因而生前也没有相关文字传世。 然我毕竟有一定的积累,加之这次又看了不少当时无法看到的档案文献资料,不断地触摸历史深处,总算勉力完成书稿。 所撰尽量充分占有材料,不轻信一家之言,用多种材料特别是立场不同的国共两党材料互求印证;对矛盾之处,逐条排查;对明显丑化或美化之说弃之不用;对受制于特定时代的宣传体文史资料,尽力正本清源。阶级史观的文字虽无法全部排除,但尽量以民族史观为基准,期图接近真相。有些个案,有若干符合场景的心理描述。初稿出来后,先请饱学之士、亦师亦友亦亲的赵祖光,宁波才子、大学同窗戴松岳看了一遍。他们提出不少修改意见,我多有吸收。初衷是不求活色生香,但求留下一坛家酿,至于能否散发余香,那只有待读者诸君和时间老人检验。 付梓之前,从书稿相关章节中提炼出《蒋鼎文,西安事变的有功之臣》一文,上海《文汇读书周报》刊出后,各大媒体多有转载,在海内外产生较大反响。上海人民出版社对出版书稿表示兴趣,但希望按他们已出民国人物书系的风格略作修改。我觉得书稿是个性化的体现,再加无暇,不大想调整,因而商至浙江人民出版社,该社领导甚为重视,选派资深编辑作为责编。 从保存档案资料完整性角度出发,本书对一些来自台湾的文献资料大多原貌刊出,这其中自有立场相左的问题,相信读者有明鉴能力。 对于本书,除上述提到陈、程、赵、戴倾力相助外,还有斯培光拍摄相关照片,赵善灿、钱汉东、黄仕忠、毛汉成、许林章、曹建军、余小林、白亮、蒋培本等提供资料和方便,在此一并致谢。早先接受访谈的人士和吸收参考的相关成果,在本书中我已另有说明,此处不再述及。 今年1月恰逢大学毕业30周年,谨以此小书作一纪念。 陈侃章 2012年1月
编辑推荐
他是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之臣;他是蒋介石的“五虎上将”、“八大金刚”;他是枪杀瞿秋白、接纳张国焘的当事人;他多次拒任蒋介石委以要职的国民党最高军阶将领。 这本《飞将军蒋鼎文》由陈侃章著,是“国民党将军县”的第一本一级上将传记。本书作者根据海内外档案文献资料,悉心写成第一本蒋鼎文传记,许多鲜为人知的真实情节,错综复杂,首次公开披露。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