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与中国劳工政治

出版时间:2010-4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作者:[美] 加拉格尔  页数:214  字数:230000  译者:郁建兴,肖扬东  
Tag标签:无  

前言

  译丛第一辑序曾指出,译丛的总体目标是:在一个全球化的时代,寻找和确立一个反思自身现代性的“他者”,在了解“他者”的过程中,认清和确立自身。那么,更进一步,通过认识他者眼中的“我”来认清自身,是不是一条更便捷的路径呢?在确定译丛第二辑书目之时,编委就这样把目光转向了海外当代中国研究。  自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海外当代中国研究呈现日益繁荣的趋势。诸多因素促成了这种繁荣。随着中国内部的发展和外部影响力的增加,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社会的有机分子。任何国家或国际组织在制定对外政策时,都已不能忽视中国因素,都需要深入研究中国的对外政策和作为对外政策基础的中国内部政治、经济现状。了解中国的需求使得西方各国对中国研究进行大量的资助。从学术进步来说,中国的转型已经为海外研究者提供了一个巨大无比的实验室。百年来特别是近三十年来中国社会的变迁为他们提供了极具吸引力的素材。欧洲的转型产生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大多数社会科学家和思想家,包括马克思、韦伯和杜尔凯姆。中国的大转型可说是一个迥异于西方世界的绝好实验室,提炼自西方现代化过程的很多理论框架和范畴都可在此接受检验,或被证伪,或得到拓展充实。任何一项社会科学理论如果不能有效解释中国转型现象,那么其说服力就成为问题。在这个意义上,对中国研究的学术兴趣已经越出中国问题专家这一群体,越来越多的社会科学研究者也开始把眼光转向中国。在研究群体中,最值得指出的是,游学海外的具有中国背景的学者成长得很快,并且已经成为当代西方中国研究的不可分割的部分。

内容概要

对于想要透彻了解当代中国的政治与经济改革的关系以及劳工问题的中国读者来说,此书是必读的西方优秀文献。    随着中国在经济上的崛起,以下问题成为西方知识界和政界强烈关注和探究的问题:为什么在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政治的稳定可以并存?    本书作者从外国直接投资在中国改革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切入,对此给予了极富启示性的深刻分析。作者认为,中国对外资尤其是外国直接投资的利用,是中国的改革有别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和其他亚洲经济体的最重要的一点。外国直接投资自由化所发挥的三个功能,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的劳动关系,最终导致国家权力进一步增强、市民社会(尤其是劳工阶层)弱化和政治改革被延缓。

书籍目录

图表目录译者序致谢第一章  导论第二章  传染的资本主义  作为竞争压力的外国直接投资  外国直接投资与变革的实验室  外国直接投资与意识形态变革  比较视野中的“开放”  结论第三章  正在模糊的边界:外国直接投资与中国企业所有制的演变  本章  概要  中国的外国直接投资  外国所有权的演变  “放小”:外国直接投资与出售国有企业,1992—  竞争自由化及其影响  结论第四章  不折不扣的市场:中国企业的合同工及企业代表问题  政策自由化与劳动力的灵活性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中国企业,1978年以前  局部改革阶段,1978—1992年  传染的资本主义,1992—  合同与就业风险  管理层对工人组织的控制或压制  结论第五章  “以法律为武器!”外国直接投资与劳动关系立法  中国走向法治  劳工与法律的制度化  劳动合同制度  国家劳动法  冲突不断增多:20世纪90年代的劳动争议  比较视野中的劳动争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的发展趋势  劳工冲突与外国投资  结论第六章  从国有企业到民族工业  从传统社会主义转向发展主义  实践中的发展主义:从中央到企业  结论结论“改革开放”的矛盾附录:企业与访谈参考文献索引

章节摘录

  企业的管理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中国国家需要在利用做好这两者之间的外国直接投资的同时,防止过于依赖外资与“民族品牌”消失于全球生产网络中的威胁。同时,国家还存在着政治挑战。外资的出现及其不断增加的重要性,与强调民族主义经济发展不自在地共存在一起。民族主义的修辞不仅是国家为改革辩护的一个工具,同时也是那些感受到经济全球化冲击的工人的工具。外资在这个时候的出现为日益增多的社会冲突和抗议创设了一个通道。彼特·诺兰(Peter Nolan)有关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大型企业的思考很好地捕捉到了这一困境:“随着急剧地缩小规模和被吸收进全球企业的生产体系,大部分中国‘民族品牌’面临的前景最多是由跨国公司接管。它们中有许多将面临破产。中国国有企业雇佣了近9000万人。如果中国国家被迫迅速在‘全球竞技场’上竞争,那么他们中的多少人将失去工作,这是一个开放式的问题。”  在中国从国家社会主义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中,转型过程充满变数且环环相扣,早期的改革周期一步步地塑造了下一个自由化浪潮。中国转型的双重性——国家从重要的福利和社会主义的监督责任中撤出,以及信奉市场原则和市场工具来规制劳工——导致分析较难进行。它迫使观察者去寻找社会主义制度的“制度黏性”,以及兼具契约责任和个人权利之自由概念的市场的转化能力。社会主义的持久力在中国城市工人抵制这一新的竞争性资本主义和风险的道德经济学中得到了展示。这也强化了新制度,如劳动合同制度以及侧重个人权利和平等代表的争议处理过程。这些制度,尽管侧重点不同,但共同发挥作用,在工人当中创造了一种新的抵抗模式:工人们利用新的法律制度来反对旧的社会主义平等制度和就业保障制度的终结。②  到现在为止,开放外国直接投资提升了中国共产党的持久力。融入全球经济并不意味着国家的式微或“销蚀”。相反,融人全球经济给这个政权提供了政治机遇。中央领导人中的改革派把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比如终身就业、广泛的福利待遇以及很低的劳动流动性)视作经济增长和改革的障碍。

媒体关注与评论

  本书对我们理解中国的经济增长和发展模式作出了独特的重要贡献。  ——SatyaJGabrlel、Journal0fPolitics  外国直接投资与中国劳工改革演化的关系被大大地误解了。本书以一种出色的方式澄清了这一重要领域的知识。  ——DOuqGuthrie,NewYorkUniversity  这部著作必将引发人们对相关主题的激烈讨论。它有效地纠正了一直以来对经济自由和政治民主之间的关系所持有的过于轻率的假设。  ——PeterRMoody.Jr.PoliticalScienceQuarterly

编辑推荐

  地区投资政策的自由化,所有权类型的增多,以及在第三章中提及的越来越多的所有权重组是如何改变劳动实践的呢7对于新创办的企业,如乡镇企业、外商独资企业.国内私有企业来说,劳动实践从一开始就更多地受到了全球生产压力而非社会主义遗产的影响.境外投资主要来自于寻求生产更廉价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其他东亚经济体。在其中,许多企业感受到了其他亚洲经济体工资增长和民主化的压力,因而觉得在中国生产更具有吸引力。同样,乡镇企业尽管根源于公社制度,但却在更硬的预算约束与承担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的转包项目的压力下经营。控制劳动成本对于这些具有劳动灵活性的企业来说至关重要。正是在企业的这些经济压力与地区分权下以发展主义定位的地方政府的共同作用下,产生了有利于劳务开发的环境,同时却没能强调劳动条件和工人权利.由地方政府方面提供的.旨在吸引投资和出口市场的激励措施,无论是政治方面的还是经济方面的,都以工人们的安全.健康和权利为代价,压倒性地强调公司的自主权和灵活性。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全球化与中国劳工政治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7条)

 
 

  •   黄亚生的《出售中国:改革时期的外国直接投资》一书考察了中国大量引进外国直接投资的深层次的经济原因以及带来的经济后果。此书则深刻分析了外国直接投资政策大行其道的政治激励,以及由此对中国国家与劳工阶层的关系所带来的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两书连起来读,可对外资对中国经济和政治的深刻影响有全面的、全新的认识。
    当下中国的很多经济社会的大问题通常要靠外国专家来启发我们,实在无奈、可悲!我们国内的砖家何年何月才会有这样的水平!
    有意思的是,跟黄亚生的书一样,本书书名也去掉了原英文版的主标题,不过这也可以理解,毕竟使用主标题“会传染的资本主义”太“刺激”了。
  •   作者的这本书是21世纪以来,中国劳动关系问题引起国际学界广泛关注后的一本影响力很大的书。随着作者的基本背景是政治学,但是其研究却严格按照实证的劳动关系管理的思路展开。现在看,很多观点需要再仔细思考,但是这本书不仅提供了观点上的,而且提供了研究思路和方法上的借鉴,非常值得一读。

    更需要指出的是这本书确实很好读,不需要“啃”!
  •   理解外资与中国的变迁、及劳工政治的概括
  •   总体是好书,就是有外国人的书一贯的“通病”——反复论证、罗里啰嗦。但这是思维习惯不同而已。书中有很多一针见血的见解,绝对不是中国学者昏昏欲睡的陈词滥调。
  •   非常喜欢,简单大方,内容也很好,是经典书目
  •   这本书当与黄亚生的selling China对比阅读,两本书分别揭示FDI对于中国影响的不同侧面。
  •   感觉翻译的很拗口。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