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3-1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作者:[爱尔兰]瑞雪·墨菲 页数:253 译者:黄涛,王静
Tag标签:无
前言
译丛第一辑序曾指出,译丛的总体目标是:在一个全球化的时代,寻找和确立一个反思自身现代性的“他者”,在了解“他者”的过程中,认清和确立自身。那么,更进一步,通过认识他者眼中的“我”来认清自身,是不是一条更便捷的路径呢?在确定译丛第二辑书目之时,编委就这样把目光转向了海外当代中国研究。 自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海外当代中国研究呈现日益繁荣的趋势。诸多因素促成了这种繁荣。随着中国内部的发展和外部影响力的增加,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社会的有机分子。任何国家或国际组织在制定对外政策时,都已不能忽视中国因素,都需要深入研究中国的对外政策和作为对外政策基础的中国内部政治、经济现状。了解中国的需求使得西方各国对中国研究进行大量的资助。从学术进步来说,中国的转型已经为海外研究者提供了一个巨大无比的实验室。百年来特别是近三十年来中国社会的变迁为他们提供了极具吸引力的素材。欧洲的转型产生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大多数社会科学家和思想家,包括马克思、韦伯和杜尔凯姆。中国的大转型可说是一个迥异于西方世界的绝好实验室,提炼自西方现代化过程的很多理论框架和范畴都可在此接受检验,或被证伪,或得到拓展充实。任何一项社会科学理论如果不能有效解释中国转型现象,那么其说服力就成为问题。在这个意义上,对中国研究的学术兴趣已经越出中国问题专家这一群体,越来越多的社会科学研究者也开始把眼光转向中国。在研究群体中,最值得指出的是,游学海外的具有中国背景的学者成长得很快,并且已经成为当代西方中国研究的不可分割的部分。
内容概要
1980年代以来,中国最引人注目的巨大变化之一是农民工从农村向全国各地城市的流动。农民工既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持力量,也成为力图应对日益增长的不安定人口的城市政府的累赘。流动现象对城市地区和全国经济的影响已成为研究中国社会的学者们非常关切的领域。在本书中,作者对农民工返乡——这已开始改变中国农村地区——的影响作了领先的深入的研究。 墨菲在中国农村的深度田野调查为她探索农民流动对农村生活的深刻影响提供了丰富而坚实的基础。她的分析集中在促成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政策发生转变的农民工的经历和生存策略上,同时也考察了流动者、留守者和官员对变化的环境、障碍和机会所做出的反应。 这个前沿的研究具有丰富的第一手资料,也为分析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有用的比较案例。
作者简介
瑞雪·墨菲(Rachel Murphy)英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后发展研究项目研究员,剑桥大学耶稣学院社会与政治学研究员。
书籍目录
图表目录致谢诗歌:“我在城市打工”导言 实地调查 理论方法 研究纲要第一章 价值、目标和资源 1.1 现代化和结构主义理论 1.2 超越二分法:价值、目标和资源 1.3 小商品生产者和生计多样化 1.4 临时的和永久的返乡 1.5 结论第二章 中国、农村及实地调查 2.1 历史背景 2.2 红色中国的农村重建 2.3 万载、信丰和于都农民的外出打工 2.4 为什么中国农民工仍与其家乡保持联系? 2.5 提高人口素质:作为现代性使者的返乡者 2.6 农村生计多样化 2.7 结论第三章 资源再分配与不公平 3.1 关于农民外出打工对农村不公平现象影响的调查 3.2 人口流动、家庭构成与不公平 3.3 农民外出打工在增加非农就业机会方面的作用 3.4 农民外出打工、土地与不公平 3.5 结论第四章 打工、汇款和目标 4.1 教育 4.2 人生阶段性目标:建房和结婚 4.3 外出打工与消费商品 4.4 结论 4.5 关于教育的附录第五章 征募建设企业和乡镇的返乡者第六章 企业和企业家第七章 企业家、社会经济变化以及与政府的互动第八章 带着失落的情绪和空空的钱袋返乡第九章 结论参考书目索引译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价值、目标和资源 这本书探究农民工正在如何改变中国农村的问题,并且是通过考察价值、目标、资源和社会行动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来探究的。价值是人们赋予特征和行动的意义。它们通过规定为正当的社会行为的规范和规则中表达出来,也提供目标以及实现这些目标的途径。目标是人们想要做的、想要成为的、想要拥有的或者想要体验的东西;这一切通过资源的获取和配置来达成。资源既包括物质资源(例如,现金和商品),也包括诸如社会关系、信息以及声誉等抽象资源。所有资源的配置都取决于文化上的内在规则,这些规则规定了什么样的人在什么样的条件下被赋予何种资源的何种特质。社会行动者是个体或诸如家庭这样的集体实体。这些社会行动者通常尽力以使他们能获得更多资源、实现更长远目标的方式来配置资源。他们一般都了解社会价值和分配结构,并在使用这些知识去形成或者实现目标时重构这些社会价值和分配机制。这意味着每个社会行动者都在持续不断地刺激着价值、资源和目标之间的相互作用。这些相互作用引起社会内部价值和资源的变化,从而提供进一步的目标和变化,这些目标和变化既引发也制约着后来的行动。外出打工和返乡就是社会行动者为实现目标所采取的策略,这些目标包括对资源分配的特殊机制和价值的使用和再生产。 深植于社会的价值强化了农民工及其家庭成员(留在原住地区)的一种期许,即一旦资源积聚到足以实现目标,农民工就会返回家乡。……
媒体关注与评论
这本一流的研究专著对于理解当代中国农村的变迁及其与城市发展的共生关系是至关重要的。 ——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 Anthony Saich 在研究返乡流动人13的影响的文献中,这是很独特的一本。通过集中观察江西省内的三个村庄,墨菲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数据和关于返乡农民带来的农村社会与经济的多方面急速变化的深刻分析。她得出的有关管理方法和干部体制变化的结论颇具启发性。她关于农民的适应能力、关于他们既随时准备改变本地习俗,又愿意利用习俗去形成他们新发现的现代性的论述使我们大开眼界。 ——新加坡国立大学 王庚武 墨菲的这本书是出色的田野调查和文献研究相结合的成果,充满了很多全新的、重要的信息和观点。她在书中清晰地阐明了当前及近期发生在中国农村的诸多现象以及一系列深刻改变中国农村社会的发展。这是一本内容丰富并且令人着迷的书。 ——加州大学欧文分校 苏黛瑞 这是一项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研究成果。墨菲在书中说明了被中外评论家视作社会病变的流动人口事实上是如何提高农村贫困人13的生活水平的。 ——斯坦福大学 魏昂德
编辑推荐
在分析农民外出打工如何改变农村的时候,行动者、价值、目标和资源之间各种各样的互动作用非常重要,社会行动者通过外出打工和返乡来利用国家现代化进程带来的机会,为实现自己的目标服务,这包括巧妙地利用那些对他们达成目标的能力构成限制的政治经济学的结构性特征,尤其是,他们通过与城市雇主,赋予了农民工和返乡者一个开阔的“视野”,帮助其形成后来的新目标,与此同时,由于让个人获得了更多的资源,外出打工使他们在与家庭成员和农村社会中的其他行动者进行协商时说话更有分量。很多人正在使用他们挌的资源追求他们的目标,而他们采取的方式正在从社会和经济方面变革农村,通过行动者、价值、目标和资源的持续不断的反馈,外出打工和返乡变成了农村中的习俗,一种农民工和非农民工都参与其间的习俗。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