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12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作者: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编委会 编 页数:286
内容概要
《感受30年: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特别访谈录》从不同层面、不同领域、不同视角再现改革开放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讲述惊心动魄的瞬间抉择,书写催人奋进的实践创造。接受记者访谈的95位人物,都是浙江改革开放30年最具代表性的亲历者和见证人,他们在不同领域为改革开放事业探路,为社会创造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国有企业的改革者、民族品牌自主创新的代表者、放手发展民营经济的实干家、积极发展专业商品市场的带头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探索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践行者、成功将知识转换为资本的科学家、无私奉献的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从经济领域、政治领域、文化领域、社会领域到党的建设,每一个飞扬灵动的人物、每一个鲜活生动的故事、每一个敢为人先的壮举,都描述着改革开放的不平凡历程,诠释着以创业创新为核心的浙江精神。
书籍目录
经济建设领域国企改革的“青春宝——访中国青春宝集团公司董事长冯根生敢为人先不断超越——访万向集团董事局主席鲁冠球“是时代选择了我!——访原海盐衬衫总厂厂长步鑫生书写杭钢历史中的三次超越——访杭州钢铁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童云芳“跟着感觉走”的国企改革者——访富润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局主席赵林中造国民车,痴心不改——访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回忆创办首家股份合作制企业——访宝利特集团公司董事长陈华根打火机打赢第一场反倾销洋官司——访温州市烟具行业协会会长周大虎银座模式开创中国“穷人银行——访台州市商业银行董事长陈小军温州妹创下“全国第——访中国第一个个体工商户章华妹从小商贩到大商家的义乌样本——访义乌第一批个体户、义乌商会副会长何海美麻袋背出“纽扣之都访永嘉桥头纽扣市场党支部书记王碎奶“老农村”的“金点子”——访我省“三农”问题专家顾益康领跑,在希望的田野上——访我省农业产业化经营探索者张建昌滕头村的三句顺口溜——访滕头村党委书记傅企平共同富裕的“领头雁——访萧山航民村党委书记朱重庆“我只是更执著了一些——访东阳花园村党委书记、花园集团董事长邵钦祥农家乐明星的背后推手——访衢州柯城区七里乡党委书记夏盛民山上五百年山下三五年——访武义县下山脱贫示范村新九龙山村老支书邓寿明做大地忠实的儿子——访温州“包地”第一人南士木追着太阳种西瓜——访温岭“西瓜大王”彭友达山不转人转——访金华市第一批农民经纪人叶卫邦“船老大”的三级跳——访舟山“弃渔上岸”成功转型典型俞召章舟山渔老大扬帆太平洋——访舟山市华鹰远洋渔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科平服务小虾米,做成大公司——访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云机遇成就中国首只网络股——访浙江网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德良打造中国最大服务外包商——访浙大网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纯踩着时代的步点创业——访宁波龙星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伟国为下岗职工撑起一片晴空——访杭州三替服务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陶晓莺“星期天工程师”和一个产业的成长——访温岭先导电机技术研究所所长林芝与秦山核电站30年不了情——一访中国第一座自建核电站总设计师欧阳予院士浙江高速的“领路人——访原浙江省高速公路指挥部指挥邵尧定“我见证了巍巍千里海塘的诞生——访省防汛物资管理中心主任李寿星“每座桥都倾注了我全部感情——访杭州湾跨海大桥总工程师吕忠达功不可没的“四自公路——访省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国伟一个平民的铁路大梦想——访7次自费徒步金温铁路的温州退休职工李子元政治建设领域把群众的事当自己的事——访杭州12345市长公开电话受理中心受理处处长胡非凡架起政府和百姓的连心桥——访宁波81890求助服务中心常务副主任胡道林“政府超市”的先行者——访上虞市便民服务中心首任常务副主任陈坚什么技术行,问问“农技110——访衢州农业综合性网站创建人姚小毛新时期基层民主,从这里起步——访温岭民主恳谈会松门试点镇原镇委书记朱从才被逼出来的“第三委——一访武义县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设计推动者骆瑞生百万外来务工者的代言人——访义乌市十三届人大代表赵兰珍从农民工到人大代表——一访杭钢转炉厂炼钢车间党支部书记虞中英小山村正在大变样——访我国首位“海归”硕士村委会主任章文琼“小巷总理”为居民“日理万机——访杭州天水街道灯芯巷社区主任朱雅仙文化建设领域西行漫漫路献血救生人——访敢担当的“80后”女大学生毛陈冰背母上学的男生希望为社会做点事——访浙江林学院学生、全国道德模范刘霆永不后悔的抉择——访“金融卫士”刘玲英22个春秋坚持为民义务修车——访杭州28路公交司机孔胜东亲手催生第一所民办大学——访原浙江树人大学党委书记、副校长冯孝善在中国推行“教育券”的第一人——访原湖州长兴县教委主任熊全龙鹏程万里——访浙江省万里教育集团董事长徐亚芬……社会建设领域党的建设领域
章节摘录
而与记者面对面的他则是思考者与行动者的综合体。此时,吉利集团正在“冬泳”中进行意义深远的转型升级,李书福说:我要把中国汽车工业定位到一个应有的高度! 在很多人看来,李书福造车简直是“不可为而为之”的举动:1997年,李书福以扩大摩托车产能的名义征下临海市城东的800亩荒地,当时,各种风言风语很多,有人说,李书福要炒地皮。然而让所有人大吃一惊的是,几个月后,这里居然开出了一辆汽车。 翻翻李书福之前的履历,没有什么能和汽车沾上边的:靠120元在街头巷尾给人拍照起家,接着开出了自己的照相馆;1984年,进入了冰箱领域,把产值逐步做到了几千万元;1989年,转产高档装潢材料,研制出第一张中国造镁铝曲面板;1994年,进入摩托车行业,并研制出中国第一辆豪华型踏板式摩托车。 然而李书福却说:造车,是深思熟虑的结果。“早在1993年,我就想造汽车了。”当时,民营企业造汽车既没有准生证,又没有资金,技术人员招不到,听说要造汽车,连地也不给批。在百般困难之下,李书福才“曲线救国”,进入了摩托车领域。 当时的中国汽车业,作为战略性行业,国家牢牢将其控制在手中。但是李书福会问自己:“我们为什么不能造汽车?”他认真学习领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政策,研读了邓小平的南方谈话,觉得这件事符合改革开放的大方向,政策性的障碍是暂时的,总有一天会被打破。 正是有着这样的信心,李书福坚持了下来:没有资金,就把前几年卖装饰材料、造摩托车的积累全部投进去;技术人员招不到,甚至连员工都没有,就自己招生办学;学校当时批不下来,就挂靠台州电大。通过这样的迂回曲折,吉利“闯进”了被国企和外企所把持的汽车领域。. 很难想象,在吉利进入造车领域的初期,桑塔纳居然要卖20万元一辆,最普通的夏利车也需要10来万元。但是,靠着边学习边创新,“吉利”这一汽车行业的后来者,却喊出了“造老百姓买得起的车,让吉利汽车走遍全世界”的口号,并最终把汽车价格拉下了高高在上的神坛。“我打破了垄断的坚冰,让千千万万的家庭圆了汽车梦。”李书福自我评价道。这使他颇感自豪,并认为是对这个时代的最大贡献。 正是因为没有任何资源,没有任何依靠,“吉利”走了一条自主创新、自有品牌、自我完善的道路。而这也使“吉利”成为第一家受到德国法兰克福车展邀请,而后又出现在了北美汽车展上的中国汽车厂商。“吉利”以无比扎实而坚定的步伐向前迈进,在汽车行业迅猛成长,并引领着中国轿车产业成长的方向。 ……
编辑推荐
《感受30年: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特别访谈录》再现改革开放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讲述惊心动魄的瞬间抉择,书写催人奋进的实践创造,一个时代的集体记忆,一部反映浙江改革开放30年的“奋斗史”。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