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12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作者:裘浙锋
Tag标签:无
前言
2008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中国人常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三十年常常是一个界定事物进程的时间点,200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时间点,人们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来回顾这三十年的改革开放,这本叫做《先行者》的书也不例外。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使中国的财富总体来说大幅度地增加。在这种增加的基础上,人们看到的是一个大国的崛起,中国在世界的舞台上有了话语权。但是对于中国为什么会崛起这样一个真正的问题,试图去考察和回答它的人并不多。这本书记录的是浙江中部一个小镇工业化的发展史,记录它的工业区和交易市场是怎么兴起的,它的基层政府在关键点上是怎样促进和干预工业发展的,而在中国入世之后,这个名叫店口的小镇又是怎样来迎接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的。从经济学而言,这样的记录,不仅有意义、有价值,也揭示了很多道理。改革开放三十年,对于中国而言,事实上实现的就是一个把产权明晰化的过程。而在这个叫店口的小镇上,由于一些普通人的努力,使得这个小镇首先实现的是工业化,之后实现了产权明晰化,而当地基层政府又总是在合适的时机,用合适的手段,做着合适的干预。这使得店口这个镇在其财富的进程上,一再地领先,最后形成了现在极其富裕的结果。
内容概要
本书将告诉的是,那些曾经被历代统治者所控制、用军队押运的青铜、紫铜和黄铜,是怎样通过曲折的道路来到小镇店口的,一只只铜熔炉又是如何成为平民造富机器的。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前后30多年间,从一个边缘农村地区演化成一个铜的王朝,这个神秘小镇成了一个大时代下的悲喜舞台。在一群平民寻求财富与繁荣的道路上,他们的崛起讲述的是一部对立与冲突、痛哭与欢笑、无知与进步、卑微与骄傲的长篇史诗。 作者通过对一个小社会里的农民、商人、实业家、官员,村支书和贩夫走卒的访问,揭开的是一段商业传奇背后,一种如火山喷发的民间力量,一种变革时代的政商关系,一种良性和谐的造富机制以及一条正确的中国道路。
作者简介
裘浙锋,1979年生于浙江嵊州,职业记者,现在绍兴看书写字。
书籍目录
序 记录的价值前言 钥匙握在谁手里? 第一部 崩溃与背叛(1970-1977) 第一章 欢迎来到新世界 王朝的信使 权变 铜之链 第二章 旧世界新世界:从勤寨走向新 乌托邦幻灭 萧条乡村的抗争 百年历史与商业血脉 一个微妙的信号 第三章 公社书记的商业冒险 从这里开始自决 “土八路”的经济战场 风波与周旋 书记的远行 第四章 第一场铜的狂潮 “铜的光芒刺痛了我的眼睛” 技术的谱系 装在车上的财富 政治“天花板”与“群英会”第二部 喧哗与骚动(1978-1991) 第五章 平民财富总动员 “交际费”里掉出来的产权 沉默的调查组 官办改民办 一个县级政府的“收”与“放” 权力下放与财富上行 第六章 舔食贸易之脂 “章鱼”陈章木 …… 第七章 冯海启动新引擎 第八章 大时代下的创业者第三部 悲情与狂欢(1992-2001) 第九章 重构贸易链 第十章 悲情 第十一章 缔造现代公司 第十二章 复兴 第十三章 自助者天助第四部 光荣与梦想(2002至今) 第十四章 与世界相遇 第十五章 巅峰对决及其店口映射 第十六章 资本暗涌 第十七章 一切皆有可能结束语 店口改变的世界致谢
章节摘录
1974年,那群准备开办五金工厂的店口人踏上了去余姚的路。在第一眼见到车床后,陈利祥马上就对这种十分新鲜的机械工具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等到店口农机厂转产五金加工后,这个技术员又琢磨起车床来。在缺乏技术员的店口,陈利祥再一次得到了机会。很快,他的领导让这个年轻人去学机械技术了。准备大干一场的店口农机厂,十分需要人才。到1975年,陈已被人称呼为“利祥师傅”。在一个尊卑长幼观念极强的乡村社会,这是对一位年轻人的尊称。在当时的店口,大多数想办厂的大队,对机械知识几乎一无所知.而陈利祥堪称五金技术的第一人。这种社会氛围,不断地鼓励着这个勤奋的技术员向前迈进。更何况,对已经意识到要“变天”的陈利祥来说,研究技术是他唯一的出路。陈利祥每日忙碌着,早出晚归,拼命琢磨着那些螺丝和黄油咀,对外界的事情很少关心。这种不关心,对他来说是一件好事。70年代的多数中国人很关心政治,他们整天琢磨着这个政治领袖说了哪句话,那个政治领袖说了哪句话。当时中国企业的正规军——国营工厂的工程师们,最为关心的就是政治。“文革”对城市工厂造成的破坏,使他们基本上闲着没事做。他们有技术,但技术不能给他们带来足够的收入。另外,钻研技术,一不小心就会被扣上走“白专道路”的帽子。当受过高等教育的工程师们在国营工厂虚掷光阴的时候.陈利祥们正在艰难地摸索着车床原理。若干年后,代表新兴资本的陈利祥们击溃了国有企业,并把这些高级技术人才请到了自己的厂里。不过,这些都是后来的事。1975年,店口正在为缺乏技术员而大伤脑筋。在公社的号召下,店口各大队已纷纷准备办厂。为解决队办企业的出身问题,公社专门成立了“店口公社工业办公室供销经营组”。这个挂靠在公社工业办公室下面的机构,是他们唯一的正式法人单位,它对外是供销业务组织.对内则进行业务管理。虽然70年代的中国处于计划经济体制之下,但交易的规则却比市场经济更为严格,买卖不仅需要合同,更需要介绍信、各种各样的证明来确认交易对象的合法性。
媒体关注与评论
对我来说,这是一本翻开了就不能不一直读下去的书。作者把店口镇的真实故事,写得生动、引入入胜,从一个角度看,店口镇的变迁正是中国的一个缩影。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中国究竟怎样转向工业化、城市化和国际化,不但引起当下读者广泛的关心。而且有如英国的工业革命一样,是一个引起未来读者持久关心的题材。本书写作于2007年年底,因此店口镇的所有成就——其实也是中国迄今为止取得的所有成就——还要承受2008年以后中国和全球经济大势突变的考验一这也是本书最大的悬念:作者详实记载并加以讴歌的一切,在今天和未来的岁月里,究竟会演变成一幅什么样的图景呢?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 周其仁教授店口式道路,是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特殊分支.对整个中国经济都有借鉴意义。 ——北京科技大学教授、经济学家 赵晓在大宗商品的产业联结带上,店口的实践,印证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后来者是有可能把后发劣势变成后发优势,形成超越的《先行者》一书揭示了这一点,而这一路径的中国意义,非同寻常。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室副主任 李志能《先行者》告诉我们一个真正的市场经济发育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残酷的,也是无情的,但却是中国式的发展必经的一个历程。我诚挚地向大家推荐这本书。这是一本心血之作。 ——《第一财经日报》总编辑 秦朔改革开放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个梦想加机会的实验场。以观察者的身份,我们看到了无数人的悲和喜,苦与痛,爱及哀愁。在30年的历程中,有多少梦想产生就有多少梦想被消灭,有多少苦难一旦产生就被放大成一个事件。而这本书的产生,让我们看到的是有那么一个地方。梦想是会成真的。 ——21世纪报系执行总编 沈颢30年沧桑之后,再问“当年我们曾如此相似,为什么今天他却富可敌国”,绝不该被视为多余一问。 ——《经济观察报》社长、总编辑 刘坚看了这本书你会富起来。 ——中国百富榜制作者 胡润在30年宏大的中国改革史中,潜行于水下的店口故事,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受。 ——财经作家 吴晓波
编辑推荐
《先行者:一个小镇里的中国未来》讲述的是一个小镇里的中国未来。一群平民在大时代下创造了恢宏历史,他们向着财富的狂飙突进,为后人指明了一条清晰的道路。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