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09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作者:曹鸿涛 页数:170
Tag标签:无
前言
历史从来都是二手三手甚至成百上千手的,一手的历史根本就不存在,即使是刚刚过去的那一秒历史,也是语焉不详的。用历史学的专业术语来说,有所谓第一历史和第二历史。而我不是学历史的科班出身,甚至一直没有和历史有过瓜葛,我所做的,只是按照我自己的想象和理解来讲一些故事。 这本书就是我讲故事的结果,尽管它表面看上去带有很明显的大话味道,但我在写的时候是严肃的。 林贤治先生十年前在“流亡者译丛”的总序中说:“什么是历史?它是与人类尊严密切相关的伟大的集体记忆。……甚至可以说,那些袒呈的个体生命,千疮百孔的灵魂,比历史学家的关于民族、国家、政党的一鳞半爪的记载,或者梳理得整整齐齐的材料更真实、更可靠。”我向来害怕所谓伟大,但是如果上述对历史的界定成立的话,即使我的文字再糟糕,它们也属于“伟大的集体记忆”的一部分,荣格的集体潜意识理论可以为我的这个结论做一个佐证。 我一直相信这种集体潜意识的存在。所谓正史,由于太多与政治的瓜葛,使得其与第一历史的接近程度显得面目可疑,即便其中所说的都是些史实,但其选择性和功用性让正史更多时候只是一种工具。在那里,太多高大全的存在让人阅读的时候不得不心生疑窦。正是如此,我更为追捧的是鲁迅的《故事新编》和王小波的《红拂夜奔》,我宁愿相信这是历史的真相,因为它们更加人性化一些,也更具合理性。 《也曾笑看吴钩》原名《士说新语》。“士”本是对古代知识分子的称呼,后来也慢慢演变为对男性的统称,与女性相对——“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士说新语”,无非是拿些历史上的男人来说事,无论是作为刺客的侠士,还是猛士、狂士和才子们,选取他们皆是看中他们生活中的那些充满传奇色彩的故事。既是“新语”,就不同于正史的严肃叙事,当然也并非毫无根据的“大话”,无非是想以一种轻松的笔调讲述那些年代久远的故事。其目的并不在于一定要重现这些人的原貌,只是为了让史书中的人物更鲜活丰满一些。 譬如书中说到的荆轲,在《史记》的记载中,留下了太多的疑点,有时候细读起来,甚至会让人怀疑他是不是一个传说中那样豪气冲天的侠客。“风萧萧兮易水寒”两句,更多的也是一种悲怆和凄凉,而与侠士的开阔胸襟相去甚远。基于此,书中对荆轲一贯的形象进行了较大的“篡改”。好在这不是一本严肃的历史专著,它只是一本小说,我希望带给读者的,是一个在我笔下显得丰满合理的荆轲,他甚至和历史上的那位著名侠客无关。 数千年历史就像是一部男人史。而那些公侯将相也好,百姓庶人也罢,文治武功,千古风流,都已被雨打风吹去了。如今面对这些已被风干的名字,我们似乎很难想起,他们也曾是有血有肉的鲜活生命。功过与成败,我们都无力评价,唯有对着历史,空发一声长叹。 感谢浙江人民出版社和周为军先生,让我的这些狂想和慨叹得以印刷成册。 2008年4月曹鸿涛作于大兴
内容概要
《也曾笑看吴钩》呈现的是历史鲜活的一面。从富有传奇色彩的先秦剑客,到千古留名的帝王将相,作者的视角新颖独特,为读者展开了一卷清新生动的历史人物画卷。数千年历史就像是一部男人史。而那些公侯将相也好,百姓庶人也罢,文治武功,千古风流,都已被雨打风吹击了。如今面对这些已被风干的名字,我们似乎很难想起,他们也曾是有血有肉的鲜活生命。功过与成败,我们都无力评价,唯有对着历史空发一声长叹。
作者简介
曹鸿涛,1980年出生于安徽无为,2002年毕业于解放军理工大学。曾在机关做过文字工作,后来供职多家报社。出版有长篇历史随笔《老子博客》、《大明遗事录》等。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刺客卷一、鱼肠数寸锋,座上流将血——专诸刺王僚:智力与武力的完美结合二、杀妻事吾君,断臂刺庆忌——要离的剑客生涯三、门客家臣义莫俦,漆身吞炭不能休——豫让毁容杀人秀四、知遇剑出鞘,泄仇自毁容——聂政行凶疑案五、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风度翩翩的失败者荆轲第二章 猛士卷一、涿鹿未销初败血,新安顿雪已坑魂——盐商蚩尤的军旅生涯二、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刑天的特异功能三、二桃杀三士,讵假剑如霜——死于数学问题的“齐国三杰”四、玉帐深宵悲骏马,楚歌四面促红装——铁血男儿项羽的情事五、恋妻不纳陈宫谏,枉骂无恩大耳儿——吕布的职业生涯第三章 狂士卷一、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接舆理发记二、吴江赋鹦鹉,落笔超群英——祢衡骂人艺术第四章 才子卷一、凤兮凤兮非无凰,山重水阔不可量——司马相如琴挑卓文君的完美策划案二、无良媒以接欢兮,托微波而通辞——曹植《洛神赋》背后的故事三、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与大小周后的爱情故事四、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奉旨填词柳三变
章节摘录
一、鱼肠数寸锋,座上流将血——专诸刺王僚:智力与武力的完美结合 (一) 遇到专诸的时候,伍子胥正在逃离自己的祖国,那时候他的内心充满了忧伤和仇恨。 伍子胥出身楚国名门,是个高干子弟。同时他又不是一般高干家庭的那种纨绔子弟,而是个光耀门楣的好苗子。少年时期他不仅天资聪明饱读兵书,而且孔武有力,也算是文武双全。 就在伍子胥即将长大成人,可以在楚国做个骁勇善战的上将军时,他的家族遭了些变故。这些变故是乏善可陈的,无非是他的父亲伍奢出于某种原因,或者是太过显摆得罪了政敌,或者是说错了什么话得罪了楚平王,总之后来是招来了杀身之祸。不仅老头儿自己丢了性命,儿子伍尚,也就是伍子胥的哥哥,也陪着被押去刑场受了一刀之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正是这场变故,造就了伍子胥这位后来赫赫有名的军事家。 当伍奢父子被绑缚在刑场的时候,伍子胥仓皇逃离了楚国。作为一个有志青年,逃离自己的祖国改投别国是需要勇气的。然而伍子胥别无选择,楚平王不是傻子,他深知“斩草除根”的重要性。如果留在楚国,伍子胥只有死路一条。 就在离开楚国的一瞬间,伍子胥的内心已经背叛了自己的祖国。他的脑海里想到的,只有父兄之仇;他想要做的,就是要去往吴国,引兵来推翻自己的祖国。 就这样,他遇到了专诸。 (二) 关于当日伍子胥遇到专诸的情形,已经没有人能说清楚了。即使是学识最为渊博的历史学家,也不能完全呈现那时的每一个情节,甚至连说个大概也不能。而对于说不清楚的事情,人们总以为神秘,总是试图去探究,非要搞个水落石出不可。这样便促使一些投机取巧者在找寻历史真相的道路上一无所获时,便信口开河编造了些完美情节,这些情节完美无瑕,妙趣横生,自然很快就被人们口口相传。 一种说法是伍子胥离开楚国后,便雇了条船顺江而下。一则可以避开陆路处处关卡的查问,二则也好沿江看看风景。那时候的长江两岸还没有今天这么多楼房,江水也没有被污染,伍子胥尽管心怀父兄被杀之仇,被这些青山绿水一陶冶,心情倒也就慢慢好起来。当他在无锡走马港登岸的时候,不幸遭到了驿卒的刁难。 驿卒以伍子胥身份不明为由,要拘捕他,实际目的则是看这位公子衣着华丽,想必出身富贵,想要敲个肥竹杠。伍子胥哪里懂得这其中的潜规则,他在楚国的时候久居似海侯门,恐怕陌生人去他府上都要给他门上人递个一两二两的“红包”,才能获得通禀机会,他哪里曾为这等小事给过别人好处。他只当吴国的风气自然远好于残害忠良的楚平王统治下的楚国,上至朝中要员,下至守关驿卒,都应该是忠心耿耿、死心塌地地为吴国的崛起而努力工作的。于是伍子胥开始解释,说自己是楚国大将伍奢的儿子,因为家族遭到楚平王的陷害,要来投吴王。伍子胥这话不说还好,身份一暴露驿卒更起劲了,既是楚国大将的后人,无缘无故来吴国,自然就是奸细了,一定要押解到州府去请大老爷问罪。伍子胥百般解释无效,推推搡搡,驿卒们正要给他下家伙,就在这时候,专诸登场了。 专诸便是这走马港附近人氏,杀猪为生,平日里除了在菜市场摆摊卖肉,走村串巷倒也是常事,熟人自然不少,与那几个驿卒,也都是低头不见抬头见的老哥们。那日眼见得几个人拿着手铐脚镣要锁伍子胥,便搭腔问了声。再回头看伍子胥这人气度不凡,大概是出于所谓“英雄惜英雄”之类原因,总之是合了眼缘,他便鬼使神差地花了几斤上好的里脊肉,贿赂了驿卒,搭救了伍子胥。 当时的专诸哪里知道,这几斤猪肉换来的交情,后来不仅让自己衣食无忧,也让自己为了这交情送了性命。那日专诸救下了伍子胥,便引他去家中吃酒,越谈越投机,便又介绍了要离给他认识。要离与专诸是同乡,专诸卖肉他卖鱼,两人成为哥们是很正常的事情。 这种“猪肉贿赂说”并没有使得所有的人都信服。持反对意见的人认为,专诸原本就是个杀猪的,断然看不出伍子胥身上的所谓英雄气概,即使看出来了,这种英雄气概对他一个杀猪匠也没多大作用,而那时候他靠杀猪卖肉为生,生活并不见得多富裕,肯定不会搭上几斤猪肉去救这么个人。 他们所支持的是“专诸惧内说”。 话说伍子胥到达时的吴国,尚不似后来吴王阖阊时期那般强大,连年的战乱也让吴国经济显得很萧条,老百姓大多数是吃不起肉的。此时的专诸杀猪生意做得冷清,终日里无所事事,便依仗着多年杀猪生涯练就的一身腱子肉,到处与人打架。 那日又不知道因为什么事,专诸与人掐起来。恰巧伍子胥路过,他一心要灭了楚国替父兄报仇,每次外出都在暗暗寻访高人。一看到有人打架,便凑上去看热闹。扒开人群一看,只见有个虎背熊腰的家伙正在发飙,便是专诸。由于长期杀猪,让专诸浑身充满了一股慑人的杀气,凡是与人打架,只要咬牙瞪眼,攥拳怒喝一声,对手便吓得屁滚尿流了。伍子胥见了专诸这般猛男气概,喜欢得不行,心里正在盘算着等这家伙发完飙,我就上去跟他搭讪,要是能结交了,将来伐楚必是我的左膀右臂。 伍子胥正在打着如意算盘时,却见对面人群一分,让进来一个妇人。那妇人也不多话,只说了句:“又在这惹是生非,还不跟我回家去!”专诸便立刻收了杀气,如泄气的皮球一般,低眉顺目,紧跟在妇人后面,任凭周围人怎么起哄,也不答话,走出了人群。伍子胥觉得这事有趣,便多事上前探问,不想遭了专诸一顿抢白:“看你衣着整齐是个聪明人,怎问出这等愚蠢的话来?你不知道‘屈一人之下,必伸万人之上’的道理么?” 专诸当日谆谆教导伍子胥说“屈一人之下,必伸万人之上”的时候,未必就是出自内心,更大程度上只是为自己惧内找个借口罢了。由此可见,专诸倒也不是那种有勇无谋的莽夫,偶尔也会有几分智慧。只是这些许的智慧,与老谋深算的伍子胥比起来,还差了一大截。 无论是“猪肉贿赂说”,还是“专诸惧内说”,总而言之,伍子胥和专诸就此认识了,并且成为了好朋友。在这段双方身份悬殊的友情中,专诸的感情投入是巨大的,而伍子胥却从一开始就带有明显的利用目的。当伍子胥开始在生活上无微不至地照顾专诸时,专诸已经陷入了他的圈套。专诸一方面出于对伍子胥英雄气概的崇敬,同时也是出于对他一直在生活上照顾自己的一种感恩,他将伍子胥当成了刎颈之交。而这正是伍子胥想要的,他需要一个像专诸这样的勇士,对自己死心塌地,随时愿意为自己献出一切甚至生命。 伍子胥的目的最终达到了。专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伟大理想没有实现,他最终只是成了伍子胥手中的一颗棋子。
编辑推荐
数千年历史就像是一部男人史。而那些公侯将相也好,百姓庶人也罢,文治武功,千古风流,都已被雨打风吹击了。如今面对这些已被风干的名字,我们似乎很难想起,他们也曾是有血有肉的鲜活生命。功过与成败,我们都无力评价,唯有对着历史空发一声长叹。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