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7-12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作者:赵子平 页数:313
前言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和重大战略,它和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我们党重大的理论创新。深刻分析和全面把握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基本内涵、内在联系和重大意义,对于统一全党、全国人民的思想,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任务的提出、展开和深化,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2002年11月召开的党的十六大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一个重要目标明确提出,这在党的历次代表大会报告中是第一次。2004年9月召开的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首次完整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概念。2005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在提出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建议中,又对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作出了全面具体的安排。
内容概要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任务的提出,使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这不仅扩展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内涵,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体现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以及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研究丛书”包括《经济建设与和谐社会》、《政治建设与和谐社会》、《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社会建设与和谐社会》、《党的建设与和谐社会》五种,分别由五位在中央机关工作的同志执笔。《党的建设与和谐社会》为丛书之一,论述了党的建设与和谐社会的关系。
书籍目录
引论 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新认识第一章 党的思想建设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第一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共同思想基础一、党的思想建设始终是党的建设的首要任务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有正确的理论指导第二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理论观点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和谐社会的基本观点二、中国共产党关于社会和谐思想的基本观点第三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一、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二、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全局要坚持的原则三、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全局需要有力的保障第四节 科学发展观在党的基本理论中的重要地位一、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二、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第五节 掌握正确的构建和谐社会的立场、观点、方法一、对立统一规律关于矛盾的同一性的基本观点二、领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哲学基础三、我们党运用矛盾的同一性原理解决中国革命重大问题的宝贵经验第六节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一、必须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二、要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同各种错误观点进行积极的斗争三、必须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四、要确保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第二章 党的组织建设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第一节 党的干部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决定因素一、建设一支善于治国理政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和领导班子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三、加强各级领导班子(集体)建设第二节 加强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一、培养和选拔好担当重任的一批接班人二、加大干部制度改革力度第三节 树立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的科学人才观一、人才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重要的资源二、新世纪新阶段我国人才工作的根本任务就是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三、树立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科学人才观四、大力加强以能力建设为核心的人才培养工作五、更好地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六、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第四节 制定科学的干部实绩考核评价体系一、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二、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三、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第五节 巩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层组织基础一、重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二、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基本方针及其现状三、加强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四、加强城市街道社区党的建设五、加强和改善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六、抓紧在新的经济组织和新的社会组织中建立党的组织和开展党的活动第三章 党的作风建设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第一节 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极端重要性一、是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的迫切需要二、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开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必然要求三、是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证第二节 把思想作风建设摆在第一位一、必须把思想作风建设摆在第一位二、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始终在与时俱进三、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作风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现实而紧迫的任务四、加强思想作风建设的主要任务和基本要求第三节 学风建设是作风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一、党的学风建设的重要性二、端正学风,要真学三、端正学风,要真信四、端正学风,要真用第四节 加强和改进党的工作作风建设一、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脱离群众的一大祸害二、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根源和危害三、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措施第五节 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作风建设一、领导作风的现状二、在实践中形成符合时代要求的新的领导作风三、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反对独断专行、软弱涣散四、坚持党的纪律,反对自由主义五、坚持清正廉洁,反对以权谋私六、坚持任人唯贤,反对用人上的不正之风第六节 加强和改进干部生活作风建设一、坚持艰苦奋斗,反对享乐主义二、贪图享乐的风气造成的严重后果三、加强干部生活作风建设第四章 党的先进性建设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第一节 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现实紧迫性和重要意义一、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新科技革命要求我们党必须始终保持先进性二、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潮流要求我们党必须始终保持先进性三、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要求我们党必须始终保持先进性四、苏东剧变的经验教训警示我们党必须保持先进性五、越、朝、老、古执政党加强先进性建设的成就和问题,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之处第二节 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历史实践和现实必要性一、党的先进性的历史考察二、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现实必要性第三节 党的先进性的科学内涵和本质特征一、党的先进性建设的科学内涵二、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本质特征第四节 党的先进性建设在党的建设总体部署中的地位和作用一、党的先进性建设对于党的建设具有统领全局的作用二、先进性建设是执政能力建设的关键三、在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中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第五节 党的先进性建设对党员队伍的新要求一、认真学习、身体力行二、努力提高党员质量第五章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第一节 我们党的执政历程及其基本经验一、党对执政方式的探索二、新的历史时期党对执政能力建设的探索三、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于执政能力建设的新探索四、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方面的新探索第二节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思路一、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任务二、党的执政理念和执政目标三、党的执政方式和途径四、我们党要始终“成为求真务实、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的执政党”第三节 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二、不断提高党领导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三、不断提高党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四、不断提高党领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五、不断提高党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
章节摘录
以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增强发展的后劲,难以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要以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核心,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国民经济进入良性循环。江泽民提出:“发展经济要做到持续、快速、健康这六个字。就是说,我们的经济发展既要快速,又要持续、健康。这六个字是相辅相成的,健康正是为了保证快速能够持续下去。”①发展,“健康”这两个字很重要。它包含的内容很多,比如说,它要求质量要高,成本要低,技术要优良,产品性能要好,等等。“持续、快速、健康”这六个字,是积多年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才确立起来的我国经济顺利运行的唯一正确的路子。这个路子来之不易,全党要深刻理解,全面把握,毫不动摇地照此去做。 第三,发展是全面的发展、可持续的发展,不仅要看经济增长指标,还要看人文指标、资源指标、环境指标、社会指标。坚持全面的、可持续的发展,就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不能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代人的利益;既要考虑经济的发展,又要考虑社会的进步,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来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实现全面的、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相协调,促进人和自然的和谐,促进社会全面进步。江泽民强调,发展要善于抓住机遇,珍惜机遇,用好机遇。江泽民说:“十五世纪以前,中国的科学技术在世界上是领先的。但是,当欧洲经济技术迅速发展时,中国却由于封建主义制度和思想的长期束缚而落伍了。近代以来,中国受到西方列强的野蛮侵略和蹂躏。历史反复说明,违背历史规律和人民要求,不紧跟人类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进步发展的潮流,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论曾经多么强大,最终也是要落伍的,而落后就会挨打。”②因此,能不能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赢得主动、赢得优势的关键所在,对于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来说,发展的机遇还是很多的。现在我们一定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第四,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江泽民指出:“改革、发展、稳定,好比是我国现代化建设棋盘上的三着紧密关联的战略性棋子,每一着棋都下好了,相互促进,就会全局皆活;如果有一着下不好,其他两着也会陷入困境,就可能全局受挫。所以把握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领导艺术。”“中央确定了全党全国工作的大局,这就是: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这二十字是经过反复推敲、认真研究后提出的,是指导我们当前和今后的全局工作和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的重要方针,全党同志和全国各地都要认真贯彻执行。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标,稳定是前提。没有改革,我们就不可能走出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我们的事业就不可能顺利前进;没有发展,我们就不可能实现现代化,也就不可能保持党和国家长治久安;没有稳定,改革和发展都无从进行。各级领导干部在工作中一定要把握好这几个方面的关系。”②紧紧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三者关系处理得当,就能总揽全局,保证经济和社会的顺利发展;处理不当,就会吃苦头,付出代价。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协调统一起来,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正确把握改革的力度,就是改革要有紧迫感,在条件成熟的时候,必须大刀阔斧地进行。但是改革不能急于求成,必须分清轻重缓急,循序渐进,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尽量避免大的矛盾和动荡。出台一项改革措施,要思前想后,严密论证,充分考虑到对群众的心理预期可能带来的影响,采取相应的配套措施,使群众感到安心、放心,对未来充满信心。正确把握经济发展的速度,就是发展必须保持合理的速度,要根据国情的实际与可能,讲究效益,量力而行,防止大起大落、忽冷忽热,避免发生经济波动和危机,保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正确把握社会可承受的程度,就是无论是改革还是发展,都必须考虑大多数人民群众的承受能力,考虑对社会发展全局的影响。做任何事情,不能只顾局部利益,而不考虑整体利益;不能只考虑一时一地的经济发展,而不注意整个经济社会全局的稳定和发展;不能只单纯地算经济账,而不同时算社会账、政治账。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是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各项改革和发展都必须以改善人民生活为目的。要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始终注意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逐步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者的实际收入。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社会稳定就有了更牢固的基础。 第五,提出实施西北大开发战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江泽民根据邓小平关于“两个大局”的战略思想,从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以及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高度出发,提出实施西北大开发战略。他指出:“不失时机地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直接关系到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关系到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边防巩固,关系到东西部地区协调发展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邓小平同志在八十年代就明确提出了‘两个大局’的思想,东部沿海地区加快对外开放,率先发展起来,发展到一定时期,就要帮助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这个思想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进程和各地区生产力的实际状况,是富有远见的战略思想。中央认为,现在研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条件基本具备,时机已经成熟。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