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家书选注

出版时间:2013-1  出版社:安徽人民出版社  作者:李瀚章 编  页数:480  字数:272000  译者:周殿富 注释  

前言

如果说一个人做什么事,做到什么程度,在决定着他的生存等级;那么一个人读什么书则可以认定他的生存品味。而这种文化品味又势必反作用于他的生存等级。诚然,这只是对一般而言。    读古人的家书,无异与古人做一种穿越历史时空的心灵际遇,倾听一种天底下最真诚无伪的诉说,最善良的忠告。且所言无论是喜怒哀乐、大道至理,还是天下大事、巷闾家常,对于阅读者而言,每一句都是动人的故事。时间,就是这个世界上最善于编织“故事”的伟大作者。而我们则在这每一个“故事”中得见了最真实的历史。由此而言之,我们是否可以把古人的家书看成是文学、是历史呢?而读曾国藩的家书,除如前所言外,也许更会有远大于期望之外的种种收获,就像是本只想挖菜窖的人,却掘开了一座宝库吧!    家书首先是人伦亲情的产物,信笺之上尚未着墨,早就都铺满了牵系、关爱的底色。所以,它本是从前人那里,向后人传达最真实信息的忠诚使者。谁会对自家父母、子弟讲令其误人歧途的话呢?所以读曾国藩的家书,首先应和读他人的家书一样,没有必要考虑200年来,人们对他的种种大相径庭的评价。但曾国藩的家书和常人家书不一样的地方,则在于他并非常人。他既是中国古代的最后一位大儒,他又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中那些最不合格的守门人中的出乎其类者,是那些相对优秀的文武大臣中的拔乎其萃者。尽管他有着太多的局限性,但我们似乎更应站在历史的角度去审视他。而且他一生的不凡经历,不仅令其看透了这个腐败王朝的腐朽没落,而且又有十余年驰骋沙场的军旅生活,身经百战,浴血大江南北,亲历了几经沉浮生死的磨劫。所以尽管在他的家书中不乏世俗的人伦亲情,甚至有些婆婆妈妈;也有毫不掩饰的患得患失,不太正大光明之处;但你却读不到那些无病呻吟的东西,也没有小文人的卖弄矫情;更没有那些阴暗腌臜的东西。既没有腐儒的酸腐迂阔,也没有官僚的虚伪高调。尽管他讲了许许多多的政治、军事、经济、人生的生存之道,但都是道理交融、天人兼述的肺腑之言。且多自省精神、多从人性的本质出发来权衡利弊,褒贬人物世事。在各方面都充满了朴素的元典辩证方式。这也许正是他的遗墨虽历逾200年,仍得以在当代的书肆坊间大量刊印流行的一个缘故吧。    曾国藩一生,前三十年走的是科举八股之路,偏重于经史理学,且毕生皓首穷经治文,致力于经世致用;后三十年则分历中央大员、军旅将帅、地方督抚、封疆大吏,做到了清朝汉官极品的宦海生涯。正是这种特殊的经历,使他对道光、咸丰、同治等几代帝王将相、行伍士卒、乡绅商贾、文人士子、黎民百姓,无不一一参透。且在半生的个人与他人成败得失中,不断地潜心参悟官场规则、天地人生、人情世故的大道至理。而且治心有术、治家有规、治人有方、治军有策。因而,他是最有资格谈论做人、处世、为官之道的。所以本书主要选拣了曾国藩的一百余封此类家书以飨读者。编排次序大体上以时间为序,以便于读者从中可以廓清他一生沉浮的官路,廓清他与此相对应的心路嬗变的痕迹。同时每一篇(组)家书后面都有简注、要注与品读札记。凡信中所涉及到的重要人物,几乎都一一简述了他们的大略生平。虽有添足之嫌,但也不妨算是本书奉献给读者的一份附加值吧。    古人云:从其大者为大人,从其小者为小人。在中国的古代史上,曾国藩是称得上大人的。所以,他的遗墨是值得一读的。即使成不了大人,也会得见另一重人生天地,有所启悟吧。诚望此书的出版能受到读者的欢迎。如果能在阅读、浏览、欣赏、品鉴这份珍贵的前人遗墨中有所裨益,笔者将不胜欣慰。不足之处,敬请方家指谬教正。

内容概要

本书主要在曾国藩的大量家书中,选编了一百余封。内容重点锁在修身、问学、为官方面的信札,既适合职场阅读,又适合官场阅读。而且编著者为每封家书都单立一题,每封信后都有品鉴、札记著个,可收古为今用之效。
本书在编辑过程中,大量吸收了有关人物的传记史料与曾国藩本人的生平事迹,丰富了该书的多重价值。

作者简介

周殿富,原吉林出版集团总裁,编审,各类著述10余种,在大陆、香港、台湾出版;主要代表作有《楚辞源流选》、《三国大传》、《生命美学的诉说》、《领袖政治学》、《第七崇拜》等。

书籍目录

从高媚山下走来的一代名臣(开篇)
1.禀父母:报入京一路平安及京中之事
2.致诸弟:教为官不知修己治人之道与牧猪奴何异
3.致诸弟:教终身不辍者三事。读书者三不可缺
4.禀祖父:报连升四级授内阁学士之职
5.致诸弟:教不可改葬祖坟坏了风水一
6.致诸弟:告派任武会试正总裁殿试阅卷大臣
7.致诸弟:教子弟不入仕途只为耕读孝友之家
8.致诸弟:教尽忠报国不得再顾身家之私
9.致诸弟:告九轴诰封到手事
10.致六弟九弟:教为官治家的“守缺求全”之道
11.致六弟九弟信附件:立身五箴养身要言
12.致诸弟:教字写得好坏关乎一生之福分
13.致诸弟:教兄弟相处读书择友之道
14.致诸弟:教怨天尤人发牢骚何如自省
15.致诸弟:教怨天尤人者为无能之辈
16.致诸弟:教仕途之上尽其在我,听其在天
17.致诸弟:教包羞忍辱以求万中一济
18.致诸弟:教乱世不顺须学平和胡涂
19.致诸弟:教功名之地自古难居
附:彭玉麟的诗文才气与鹤缘梅情
20.致沅弟:教声闻之美可喜而不可恃
21.致沅弟:教英雄豪杰打不过“龙虎关”
22.致沅弟:教成大事者须规模与管理同步
23.致沅弟:教居官以耐烦为第一要义
24.致沅弟:教以“长傲”、“多言”为戒
25.致沅弟:教成事之道在“勤奋”与“有恒”
26.谕纪泽:述平生“三耻”,论诗之道思
27.致沅弟:教敬恕二字。论语九思
28.致沅弟:教内圣外王,务读经史
29.致沅弟:教人以伪来。我以诚往
30.致沅弟:教人而无恒终身无成
31.致沅弟:教待人以诚应伪。律已以强为胜
32.致沅弟:教刁民不必爱。劣绅不必敬
33.致沅弟:教为官当思“裕无咎”三字
34.谕纪泽:教善读书者须视书如水
35.致沅、季二弟:教由高亢而归平实者方有为
36.致诸弟:教谨守八字八本三不信三致祥之家训
37.谕纪泽、纪鸿:教处乱世安身以劳俭而不要做官
38.致沅弟:教不可收录被革之人
39.致沅弟:教为官者如何让下级服气
40.致沅弟:教如何向上级“汇报工作”
41.致沅弟:教大处让人才是真谦真厚
42.致沅弟:教对叛归兵将宽严各二
43.致沅弟:教家门太盛当常怀日慎之心.
44.致沅弟:教局面越大真气越少
45.致沅弟:教全身报国之道在于“三副”
46.致沅弟:教为官当守“劳谦君子”之二端
47.致澄弟:教位高权重而不失寒士之家风
48.致沅弟:教多闻缺疑。慎言其余
49.致沅、季二弟:教戒惰以儆无恒。除傲以鉴致败
50.致沅、季二弟:教克难免祸之道
51.致沅弟:教成事者审机审势不如先审力
52.致澄弟:教“上场”当念“下场”时
53.致沅弟:教办大事者以多选替手为第一义一
54.谕纪泽、纪鸿:教早起、有恒、重厚三要务
55.致沅、季二弟:教自概之道无非劳、谦、廉三字
56.致沅、季二弟:教自强与刚柔之道
57.致沅弟:教君子大过人处唯虚心而已
58.致沅弟:教笃守恐惧和平四字以弭灾致福
59.致沅弟:教其痛改恶习慎于用人
60.致沅弟:教如何用争议之人
61.致澄弟:教与家乡地方官相处之道
62.致沅弟:教为官须常保“花未全开月未圆”之境
63.致沅弟:教胸襟自养淡定之天
64.致沅弟:教对付强悍与妒嫉之人
65.致澄弟:教官运极盛之时预为衰时设想
66.致沅弟:教担当大事务须明、强二字
67.致沅、季二弟:教善将兵者以严为爱
68.致沅弟:教名望所在,是非谤出
69.致沅弟:教一味强劲非成事保身之道
70.致沅、季二弟:教处危急之时只有靠自己
71.致沅弟:教功不必自己出。名不必自己成
72.致沅弟:教分功分谤之道
73.致沅弟:教金陵攻克后“勇退”之道
74.致沅弟:教极盛之时每虞蹉跌
75.致沅弟:教息事宁人处理内争
76.谕纪泽、纪鸿:教养生须悟一“存”字
77.致澄、沅二弟:教官场进退之难
78.致澄、沅二弟:教行藏之上策与根本第一层功夫
79.致澄、沅二弟:教天道有舒惨,王政有恩威
80.致澄、沅二弟:教新官上任须结好地方势力
81.致澄、沅二弟:教居官保全名节之三端
82.致沅弟:教修身之“悔字诀”
83.致沅弟:教自修以强但不可以强胜人
84.致沅弟:教官场“两患”与处危之法
85.致沅弟:教人事处分须防党仇报复
86.谕纪泽:教不可轻慢四邻之利害-
87.致澄弟:教人以极品为荣,实为苦懊之境
88.致澄弟:教搜捕军人哥老会之事不必认真
89.致澄弟:教以“四不”解“三危”
90.致沅弟:教与他人交际当有自省之处
91.致澄弟:教积财积物莫若修家风家教
92.致沅弟:教困厄之际须坚守忍、耐、吞、挺四字
93.致澄弟:教乱世安身之策非止辞荣避位
94.致沅弟:教处逆境待悍将当守“硬”字诀
95.致沅弟:教艰危之际要逆来顺受,要撑得住
96.谕纪泽、纪鸿:教待人以谦谨,律己以八德
97.谕纪泽:教以变柔为刚化刻为厚
98.致沅弟:教及时引退未尝非福
99.谕纪泽:教居官须廉,但不可有清名
100.谕纪泽:教解除“三虑”之法
101.致沅弟、谕纪泽:教人生以知命为第一要务
102.谕纪泽、纪鸿:教不忮、不求、勤俭、孝友四事
103.谕纪泽:教临难不苟,虽老不改
104.谕纪泽、纪鸿:教以数十年人世之得的“四大遗训”
后记

章节摘录

从高媚山下走来的一代名臣    200年前的公元1811年,是由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嘉庆皇帝统治了16个年头的年份。这个嘉庆帝似乎并不走运。就在他刚刚从老爸乾隆帝手中接过康、雍、乾三朝百年盛世的仓廪衣钵,登基坐殿后的第6天,遍及川楚陕大地的白莲教大起义总爆发,而且持续了9年仍不可根绝。没平定了几年,便又在北方各省爆发了天理教大起义。在他执政的前二十年似乎无日不在为农民起义而烦恼忧叹,但他肯定想不到四十年后,他的子孙还要遭际到远比这规模更大的太平天国起义。尽管他在执政的24年间,大刀阔斧采取了许多整饬吏治腐败的措施,但这个王朝还是在他的手里开始走人了嘉庆道光中衰时期。而后才有四面漏雨八面透风而又到处起火的所谓的“咸同中兴”时期。    这一年的农历10月,湖南湘乡县那片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的晚秋景色,已无可奈何地逝去,初冬季节已悄悄地却是不可阻挡地降临在四周的群山大地。湘乡城南百里之外的荷叶塘小镇,也笼罩在一片秋肃冬凉之中。尽管这里不似北方的10月那般肃杀苦寒,但毕竟是萧条冷酷的季节,那份寒意似乎更难以令人忍受。    政治气象由盛人衰自会令人心凉胆寒,而季节变换也是同样。由寒人暖时节自是令人日日舒服喜欢,而由暖人寒时节则自是让人天天难挨,周身总是凉嗖嗖的,冻得连情绪都热不起来。可是,在这个月份农历十一,公历11月26日这天,座落在这个小镇高媚山下的白杨坪村,有一户人家却是比平日里热闹非凡、喜气洋洋。虽然已是子夜时分,大院各屋还是明堂蜡烛的灯火通明。原来这家的长房又添了一个长孙。这个出生的婴儿乳名叫宽一,他就是后来的曾国藩。    曾家大院从老太爷到小媳妇,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无不欢天喜地。尤其是四世同堂的大家长、老太爷竟希公,说他刚才梦中见一条巨蟒从半空中落人屋中,刚从梦中醒来,就听见了孩子出生的报喜声。这就更让一家人兴奋得不得了,以为这个孩子将来的前程一定不同凡响。蛇是什么?蛇是仅次于龙的吉祥象征,而且老蛇可化龙的呀?汉高祖刘邦、东吴大帝孙权、明太祖朱元璋,在民间传说中不都是有蛇缘的吗?这一家人就别提多高兴了。更让人惊奇的是天亮时,人们发现院子里平地窜出一根青藤,长得极快,后来把它盘缠的大树都缠死了,自己却长得如大灰蟒一般巨大。更奇怪的是在曾国藩去世那一年,这棵老藤竞也死去。    这个有幸而又不幸的孩子从一出生就被家庭寄予了光宗耀祖、振兴门庭的重任,给这个世代耕读勤俭礼仪,就是没有出过大官的家族,带来了遥远而似乎立马可即的希望。但此时这个由鼎盛开始走向衰败的王朝掌门人,正在北方皇城乾清宫中熟睡的嘉庆帝,哪里会想到四十年后,正是这个乳名叫宽一的孩子,帮助他那些已经缺鳞损角飞不起来的龙子龙孙们,支撑起江南半壁河山,并为已经让他看不到希望了的这个王朝继续苟延残喘而忠心耿耿、呕心沥血一生,成为了这个危难四起、遍地狼烟的封建王朝的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了呢!    当年这个曾氏家族在湘乡县虽然不是富豪官宦人家,也谈不上是书香门第,但却是一个标准的耕读人家,很有名望的穷乡绅。据说这支曾氏子孙的远祖是曾子,初到湖南时落籍于衡阳。从曾国藩的曾祖父也就是太爷曾竟希那辈,始迁入湘乡县荷花镇的白杨坪村,祖父叫曾玉屏,称星冈公;父亲叫曾麟书,称竹亭公。有一个叔叔叫曾骥云,称高轩公。曾麟书是星冈公的长子,曾国藩又是曾麟书的长子,是为长房长孙。这在家族中是很有地位的,有如皇族中的太子,是未来当然的家族掌门人。而俗语则说“老儿子,大孙子;老太太的命根子”。所以曾国藩从出生开始就受到这个家族中所有成员的宠爱与敬重。    曾国藩这一代,共有亲兄妹九人,四女五男。长女是曾国藩的姐姐,叫曾国兰;其他三个女孩都是曾国藩的妹妹,依次为曾国蕙、曾国芝、早天的小女儿。五男中曾国藩是老大,其他依次为曾国潢、曾国华、曾国荃、曾国葆。    曾国藩的乳名叫宽一,“人小学”时的学名叫子城,字伯函;20岁时改号为涤生;28岁中进士入翰林院后又改名国藩。去世后谥号为文正公。当时的省官巡抚被称为中丞,两省以上的大区长官总督与各部尚书称中堂,凡是正副职的大学士又都可以被称为相爷。由于这些职务曾国藩都担任过,所以无论时人还是后人对曾国藩的称呼极多。二弟曾国潢的字为澄侯,又称辰君;三弟曾国华的字温甫,又称午君;四弟曾国荃的字为沅浦;五弟曾国葆字季洪,后改名贞干、字事恒。曾国华在族中排行为老六、曾国荃为老九,所以又分称六弟、九弟。这些字、号、别名如果不搞清,读曾氏家书就很困难。所以一一列举于此。    人的许多个性、特点,都是天生的,并不完全可以靠后天习得与努力所能改变。就是唯物主义与现代科学研究成果也并不否认这一点。这个曾国藩从小就很特别。人的长相称不上美男子,也没有纠纠武夫气象,更不似孱弱书生。但天生I生格倔强而又十分隐忍。天生统军当官的料。有史料称其“幼小时,状貌端重。自初生至三岁,庭户不闻啼泣声。”    曾国藩自幼便爱读书,十分受曾祖父竞希公的宠爱。五岁时就在家中开蒙,诵读都很聪明。从6岁开始入其父的私塾就学,学习很用功,但远非神童。10岁时,二弟出生,老爸兼老师的竹亭公说:你现在有弟弟了。便让他以“兄弟怡怡”为题,写一篇作文。阅卷后,竹亭公说道:“文中有至性语,必能以孝友承其家矣。”从家书中观曾国藩一生之兄弟情,其父的评语信非虚言。P1-3

后记

尽管在十几年前,我的书架上就有了两种版本的曾国藩全集与选集,但我却从未一启尘封。且对曾国藩既不了解,也没一丝的兴趣。因为从小就深恶那个丧权辱国的王朝,那个时代,所以一遇到晚清的人物就一概地排拒。既然从血管流出来的都是血,那么从下水道中流出来的也一定都是脏水了吧。但近代与现当代是无法完全割裂的,不管主动被动地接受,那个时代的影子你总是挥之不去的。历史本来是无以尘封的。    去年春节期间,两位高级领导,也是我的老领导,忽然先后向我查询关于曾氏的书籍。于是自己从好奇的心态出发,第一次翻开了曾氏的遗墨。奇怪的是不仅读进去了,而且又从书店中买了一大摞与曾氏相关的图书,并去《清史稿》中一篇篇地查阅起相关的人物传记来。    在不断地阅读中,使自己深切地认识到了偏见比无知更可怕的说法。对于曾国藩,自己就是由无知而产生的偏见,由偏见而导致对其数十年的无知。但随着阅读的加深,一个有血有肉、至情至理、凛然不同、沉雄含忍又一身人间烟火,且集名心与俗念于一身的儒将大僚形像便跃然纸上。而且那种炼狱般的生存方式,让人沉重得呼吸困难。尤其是晚年的一些篇目之萧索、沉重、压抑与痛苦不堪,令人不忍卒读,不忍再读。甚至令人掩卷叹息何以至此?    都说为官要学曾国藩,但为官如此,真真是了无兴味;然而,为官不如此,也真真是无以生存,而何论发达?如果说隐忍包容便是一种官场大智慧,不计一时一事一日之短长便是一种职业大智慧,对不齿之人事行径装胡涂是处世的大智慧,那么智慧与痛苦便是一对孪生的姊妹。也许正是由于太勤苦、辛苦、心苦、痛苦这双魔掌的无情,把曾国藩的身、心都过早地推入了早衰的渊薮。至令其五十余岁便已老迈不堪,到了62岁便病逝于江督任上。    曾国藩的一生无论修身自省、人伦治家、军旅掌兵、官场游刃,都可以称为大成功者;于立言、立功、立德三不朽方面也足称臻达极致。但他的成功与不朽,都是以个体精神世界的蹂躏,直到肉体生命的被摧毁为代价的。这种活法很难说值与不值,所以也很难说可学不可学,可为不可为。据说在蒋介石的故居有一副对联:大文章直指人情物理;名将相无非孝子贤孙。这似乎很有点像曾国藩的写照。人这一生关键在于你要的是什么,这一点是决定一切的。一切的如鱼饮水冷暖自知,英雄只在甘愿。任何人的眼睛与嘴巴并说明不了什么。求仁得仁也自算得不辜负人生一度吧。而笔者之所以对其由一无所知,到展卷阅读他的遗墨,探究他的官路、心路,以至竟然也忍不住想为他出一本书,至少认为他的遗墨虽已逾200年,但仍有其价值在;读他的东西,对人生是有益的,对一个人的职场生涯、官场生存也是大有启迪的。在他的身上至少有许多足可令人钦敬与发扬之处吧。

编辑推荐

《曾国藩选集:曾国藩家书选注》编辑推荐:《曾国藩选集》大量收集了曾国藩相关历史记载,并配以精美插图,丰富了该书多重价值,为读者提供更详实的史料。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曾国藩家书选注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之前看过曾国藩的戏说之类,浅薄轻巧;也读过纯粹的家书、日记等合集,读不出透彻。看过周殿富先生的文字,感动、感慨,对曾的理解也更深入。这是周殿富先生对曾国藩、对人的理解——深沉,厚重。周编曾国藩还有日记和曾刻孟子,一本本读吧。很喜欢的。还有一本曾的大传,不知怎样,有读过的先一介绍。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