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10 出版社:安徽人民出版社 作者:奥古斯丁 页数:272 字数:240000 译者:许丽华
前言
时间是什么?生命是什么?面对这样的终极问题,人类已不知纠结了多少个世纪。每一个伟大的哲学家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为这些关乎人类命运的问题给出自己的答案。 在哲学史上,奥古斯丁如同一团不熄的火焰,照耀千古。翻开他所著述的《忏悔录》,去找寻圣哲所给出的答案吧! 本书不仅是一本充满理性思辨的哲学专著,同时也是一首颂扬天主恩泽的赞美诗,更是一部带有虔诚宗教信仰的心灵自传。 关于时间,他说:“如果有人问我,我是明白的;如果我想给问我的人解释,那么我就不明白了。”翻译至此,笔者也疑惑不解,为什么圣哲会如此说呢?作者随后解释道,实际存在的既非过去,亦非未来,而只是现在。过去和未来都被想象为现在。“过去事物的现在是回忆;现在事物的现在是视觉;未来事物的现在是期望。”这就是奥古斯丁的三种时间理论。 关于生命,他认为生命是一场永恒的试探,我们始终在路上。人生之旅漫长,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我们要不断地朝向上帝,追求并坚持善的意志,与罪行斗争,直到死亡。而朝向上帝的过程,又是一个追求幸福的过程,代表着追求幸福的意志。现实生活中,人的迷茫和悲惨,根本原因在于人失去了自我,而失去自我的原因在于失去了上帝。因此,人要想获得幸福,必须在寻找上帝的过程中发现真正的自我。这个双重寻找的关系就是人和上帝的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讲,本书写作的目的,就是在自身开始寻找上帝的形象。奥古斯丁通过他自身的体验给出了寻找的路径和方法。事实上,任何一种理论观念,最终都要落实到人的生活历程中,宗教也是这样,让人们在朝向彼岸的旅途中安排好尘世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翻译过程中,参考了其他译本,笔者以尽力将此经典名著的最权威译本呈现给读者。然而,由于时间和能力有限,书中若有翻译不当之处,还请读者朋友批评指正。
内容概要
《忏悔录》是一部复杂多义的著作。“忏悔录”一词,其古典拉丁文原义为“承认、认罪”,在教会文学中转义为承认神的伟大,有歌颂的含义。奥古斯丁此书着重后一种意义,即历述一生所蒙受的天主恩泽,从而发出对天主的歌颂。奥古斯丁的哲学分为两大部分,即纯粹神学和从属于神学的哲学,前者是关于创世主上帝的论述,后者则讨论上帝创造万物、创造宇宙的问题。这两部分内容在《忏悔录》中都得到了充分的阐述。
作者简介
奥古斯丁(Aurelius
Augustinus),古罗马帝国时期基督教思想家,欧洲中世纪基督教神学、教父哲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神学在中世纪西欧基督教会中享有最高权威。在罗马天主教系统,他被奉为“圣人”和“圣师”,是奥斯定会的发起人。对于新教教会,特别是加尔文主义,他的理论是宗教改革的救赎和恩典思想的源头。他的主要著作有《忏悔录》《论三位一体》《上帝之城》《论自由意志》《论美与适合》等。
书籍目录
出版说明
译者序
★ 导 读
★ 第一卷
★ 第二卷
★ 第三卷
★ 第四卷
★ 第五卷
★ 第六卷
★ 第七卷
★ 第八卷
★ 第九卷
★ 第十卷
★ 第十一卷
★ 第十二卷
★ 第十三卷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第一卷 “主,你真伟大,你应得到一切赞美:你有巨大的能力,你有无穷的智慧。” 一个人,被造物中渺小的一分子,愿意歌颂你;这人全身带着死亡的气息,全身带着罪恶的证据,全身证明“你不接纳傲慢的人”。 但这人,被造物中渺小的一分子,愿意歌颂你。 你感召他乐于赞扬你,因为你创造我们是为了你,我们的心灵如不安息在你的怀抱中,便不会安宁。 主啊,请让我知道并理解是应该先向你吁请而后歌颂你,还是应该先认识你而后再向你吁请?但谁能不认识你而向你吁请?因为不认识你而吁请,可能并不是向你吁请。无人传授,怎会相信?“谁追寻主,谁就将歌颂主”,因为追寻主,就会获得主;获得主,也就会歌颂主。 主啊,请让我向你呼吁,并让我追求你;使我坚定地信仰你,并且向你呼吁,因为你已经教导给我们。主啊,我的信仰要向你呼吁;你赋予我的信仰,你把你“圣子”的人性,通过布道者的工作而灌输给我的信仰向你呼吁。 对天主吁请,就是请求天主降临到我身上,那么我会如何对我的天主,对我的主、天主吁请呢?我心中能否有足够的地方以使我的天主降临,让创造天地的主宰降临到我身上呢?主、我的天主,我身上确实有可以容纳你的地方吗?你所造的承载我们的天地会容纳你吗?是不是只因一切存在之物没有了你就不能存在,所以只要是存在之物就必须容纳你:若是这样的话,那么我既然存在,又何必要求你降临到我身上呢?因为除非你在我身上,不然我就没有存在的依据。我不在黄泉,而你在那里;即使“我走进地狱,你也还在那里。” 我的天主啊,倘若你不在我身上的话,我就不可能存在,绝对不可能存在。并且“一切都来自你,一切都通过你,一切都在你之中”,是不是可以更进一步说,只有我在你之中我才能存在,否则我就不能存在?主啊,确实是这样的,确实是这样的。那么既然我是在你之中的,我还能从哪里向你吁请,你又从哪里降临到我身呢?我的天主,你会说:“我充满天地”,那么我又怎么能跨越天地之外,让你降临到我身呢? 如果说你充满天地之间,那么天地能够包容你吗?是否你充满天地之后,仍然还有天地所无法包容的部分?你充满天地之后,剩下的部分将置于何处呢?是否充满一切的你,不必被任何东西所包容,因为你充满一切,也就是包容一切?一只瓶将你充满,但并没有把你固定下来,纵然瓶破碎了,你也不会流散。你倾注于我们体内,但并不下坠,反而支撑着我们;你并不使我们流散,反而使我们收聚。 那么你充满一切,是否意味着你的全体充满一切?是否一切不能包容你的全体,只能容纳你的一部分,而一切又同时容纳你的同一部分?是否各自容纳一部分,大的部分多而小的部分少?这样你不是既有大的部分又有小的部分了?或者不管你在哪里,你的整体就都在哪里,而再没有其余之物能占有你的全体?
媒体关注与评论
在奥古斯丁的著作中,《忏悔录》是最好的纯粹哲学作品。——英国哲学家 伯特兰·罗素在西方哲学中有三种关于时间本质的沉思时里程碑式的:第一种是亚里士多德的;第二种是奥古斯丁的;第三种来自康德。——德国哲学家 马丁·海德格尔时至今日,每一个想探讨问题的人都应当仔细地研读《忏悔录》。因为,与这位伟大的殚思竭虑的思想家相比,以知识为自豪的近代并没有能够在这些问题上取得更为辉煌、更为显著地进步。——德国哲学家 埃德蒙德·胡塞尔
编辑推荐
《忏悔录》编辑推荐:时代阅读经典文库:在历史中感悟情怀,在思考中聆听箴言。一本人手必备的枕边书,一次与上帝的深刻对话,一次对灵魂进行的深度解剖,装帧风格经典、大方,内文配有插图,价格合理,易于珍藏。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