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8 出版社:安徽人民出版社 作者:佐藤铁治郎 页数:267 字数:245000 译者:吴小娟
Tag标签:无
前言
本书作者佐藤铁治郎为一名日本记者、报人,曾在中国、朝鲜生活居住约三十年,20世纪初在天津日租界经营时闻报馆,利用其记者身份,搜集了不少袁世凯的资料,撰写出这本(《袁世凯传》。传记展示了纨绔子弟袁世凯如何从朝鲜发迹,又如何通过小站练兵成为大清的柱石,以及他如何罗织自己的关系网,如何被罢官的诸多细节。 该书最早由时闻报于1909年5月5日印刷。可正准备装订成册时,时任农商工部参议的袁克定(袁世凯长子)向北京的日本驻华公使提出抗议,同时面见日本驻天津领事馆总领事小幡酉吉讨说法。天津一名袁世凯提拔的蔡姓官员也向日本驻天津领事馆提出严正交涉,要求销毁这本书。这时,天津租界西村警察署长只好通知佐藤铁治郎,在没有得到警方通知前,此书不准上市。为了避免影响清朝和日本关系,日本驻京公使只好责令日本天津领事馆妥善解决。最终双方协商由袁克定付钱购买该书的印刷品,佐藤铁治郎在收到钱后把印刷品送交租界警察署,然后由袁克定的代理人负责销毁。 佐藤铁治郎是奉日本政府之命来天津办报,在朝鲜、清朝、日本三国活动频繁,所以传记对袁世凯驻扎朝鲜时期的记述比较多。书中所抄录的来信、电稿、笔谈等,特别是袁世凯天津小站练兵的条例规章、新政时期的政令措施,很多内容现在已经很难找到。而本书对于袁世凯编织关系网的描述,不单对于我们了解袁世凯其人,而且对于了解晚清历史不无裨益。不然当时的日本驻天津总领事也不会“认为书中所述内容应有可供参考之处”,更不会有保留孤本散叶样本的决定了。当然对于一个日本记者在一百年前,用中文写就的著作,各位看官也须擦亮眼睛,以免盲人摸象失之偏颇。 吴小娟 2012年5月15日于扬州大学
内容概要
本书是日本记者佐藤铁治郎三十年中国、朝鲜观察的精粹,因为解密了很多晚清民国要人隐私,遭到了袁世凯长子和天津官员的封杀,以致孤本尘封于日本外务省百年之久。书中对于袁世凯朝鲜发迹情况记述颇多,而所抄录的来信、电稿、笔谈等,尤其是天津小站练兵时期的条理规章,新政时期的政令措施,很多内容现在已很难找到。无怪乎日本驻天津总领事也认为“书中所述内容应有可参考之处”。
作者简介
佐藤铁治郎,日本记者,报人,曾在中国、朝鲜居住约三十年,20世纪初在天津日租界经营时闻报馆。当时不少天津百姓经常向该报馆投递读者来信,反映天津地方的政俗民情以及百姓呼声。出于职业的敏感,佐藤铁治郎将此类资料积累编排。后来他依据这些百姓投书以及他在中国、朝鲜搜集到的相关资料,撰写了这部《袁世凯传》。
书籍目录
译者的话
自序
第一章 在朝鲜的日子
第一节 好男儿当兵去
第二节 袁世凯,我看行
第三节 护君使者
第四节 我大院君,又回来了
第五节 朝鲜太上皇
第六节 朝鲜出了个东学党
第二章 练兵,练兵
第一节 甲午有片飘零的云
第二节 我,袁世凯招兵了
第三节 康有为来了,快跑
第三章 天子脚下是非多
第一节 感谢北京荣将军
第二节 巡抚山东
第三节 袁世凯办事,我放心
第四节 大官难敌二哥
第五节 不改革,吾宁死
第六节 混在军机的日子
第七节 无官一身轻
第四章 晚清改革先锋
第一节 只愿不是满族人
第二节 我练兵,你立正
第三节 当义和团遇上袁世凯
第四节 警察难做
第五节 再穷不能穷教育
第六节 再苦不能苦留学生
第七节 中国司法奠基人
第八节 君主立宪 第一人
第九节 李鸿章的接班人
第十节 实业救中华
第五章 袁世凯为什么能
第一节 异类袁世凯
第二节 没有太后就没有袁世凯
第三节 都是 ( 康 ) 圣人惹的祸
第四节 性格决定命运
第五节 用钱敲开王爷门
第六节 曾经沧桑难为水
第七节 感谢北京李公公
第八节 袁世凯与他的小站人
第九节 外国公使眼中的明白人
第六章 欲与天公试比高
第一节 “我”不是曹操
第二节 伊藤博文、俾斯麦没啥了不起
第三节 曾国藩、李鸿章也不是腕
第四节 张之洞更不事儿
跋
附录 袁世凯轶事
章节摘录
第二节 袁世凯,我看行袁世凯真正置身军界,是从朝鲜壬午之变的时候开始的。壬午之变发生的根源在于日清两国政府之间的争端,所以要了解袁世凯的事情,就必须先知道日本和清政府的交涉情况以及朝鲜变乱产生的原因。在日本的明治初年,朝鲜一味依赖清朝,坚持闭关自守的政策,不与其他国家互相往来。我日本国的君臣见东亚局势艰辛,担忧唇亡齿寒的事情发生,于是劝朝鲜变法自强,不要光有依赖的心理。清朝却把朝鲜当做自己的藩属国,对朝鲜的内政进行干涉,但凡朝鲜朝廷的一举一动,都必须和身在远方的李鸿章商量。假使清政府真的能够做到奋发图强,加强军事以抵御外敌入侵,那么清朝以上的做法还有说得过去的地方。然而清朝自己内政不修,边境缺少防备,自己国家的事都顾不过来,还夜郎自大,这就造成了日本和清朝政府在朝鲜问题上的意见大相径庭。朝鲜一些有识之士感恩于日本的忠告,有了独立自强的志向。而那些朝鲜的顽固者受到清朝的笼络,仍然想依赖清朝,以小国侍奉大国为宗旨,两个党派的争端也因此而产生。感恩于日本的忠告而省悟的是独立派,奉行依赖清朝政策的是事大派。日本明治十五年,也就是光绪五年(1879),美国派海军中将拉斐尔为全权大臣,驾着军舰来到朝鲜,要求和朝鲜缔结条约,开始通商。因为朝鲜的内政外交都受到清朝的干涉,拉斐尔于是先到清朝拜见了李鸿章。这正是美国人的外交手腕。李鸿章没有明白美国人的用意,误以为美国要和朝鲜缔结条约,先来通知他,这表明美国承认朝鲜是清朝的藩属国,于是答应了美国通商的要求,并请拉斐尔在天津议订草案。李鸿章一面嘱咐朝鲜国王派遣大臣金允植到天津,一面为两国拟订条约草案,他满以为清朝可以成为此次缔结条约的主导者,于是在条约草案的第一条就写上了朝鲜是清朝的藩属国。美国大臣见到这份草案后严词拒绝,李鸿章也无可奈何。等美国大臣到朝鲜时,清朝派遣水师提督丁汝昌来到朝鲜,强迫朝鲜在条约内声明朝鲜是清朝的藩属国。朝鲜迫于形势压迫,在条约之外另给美国大臣一个照会,声明自己是清朝的藩属国。美朝签订的这个条约对朝鲜极为不利,条约订立之后,朝鲜人心里都非常痛恨清朝,都知道清朝不足以依靠,想脱离清朝的束缚而争取国家独立的人越来越多。但是朝鲜的大王昏庸懦弱,王后闵氏专横淫乱,控制着朝政大权。朝鲜大王的父亲大院君叫李昰应,他极为不平,想清君侧,整朝纲。加上朝鲜受清朝逼迫,和美国缔结了屈辱的条约,群情激愤,大院君便在暗地里对民众进行煽动。此时恰好碰上朝鲜京城因为合并军营,造成士兵缺少粮饷,给军士发了一些无法食用的粮食。于是,七月二十三日,士兵高喊着聚集在一起,直奔长官府邸,大肆屠戮,闵氏一族被杀者尤其多,此次事件逐渐蔓延到日本的使馆。日本的花房公使差点被杀,日本商人和民众的财产也受到很大损害。幸亏公使逃到了济屋浦,被英国船只救起,才得以将此消息报告给日本政府。当时清政府的北洋大臣李鸿章因为母亲去世回到了老家,代替李鸿章处理事务的是张树声。张树声听到朝鲜的急报后,立即命令吴长庆带军队到朝鲜平定变乱。这是袁世凯在军界初露端倪的一个大好时机。袁世凯在吴长庆军中磨砺了许久,但是一直没有找到可以一试身手的机会。他听说有军情,于是自告奋勇要求报名参战。吴长庆的军队由于长久驻扎,没有操练,军队战斗力非常衰弱。现在军队整装待发,可是军官借故躲避,士兵到处逃窜,营务处以及各营的武官都纷纷请假。正当吴长庆痛恨手下退缩不前的时候,袁世凯却请战,吴长庆欣喜异常,对袁世凯大加表扬,并派遣他为援朝鲜的先锋委员,率领二百名亲兵先行开赴朝鲜。袁世凯得到军权后,他的党徒也都得到了委任。袁世凯带领军队长驱直入,到达朝鲜后随即大肆杀戮。当得知变乱的起因是由大院君煽起之后,袁世凯表面上派兵保护大院君,实则暗地里将大院君囚禁起来,静等吴长庆的军队和丁汝昌的水师军舰到朝鲜后,再对大院君进行发落。此时,我日本国的花房公使也带领海陆军队进入朝鲜京城,向朝鲜兴师问罪。朝鲜答应给日本赔款五十万元,并同意我日本国派驻二中队的守备部队,保护日本使馆的安全。当日本公使和朝鲜朝廷谈判时,袁世凯经多方侦探,打听到日本和朝鲜的协议已经达成,日本还获得了一定数量的赔款,他对此忿忿不平。当时袁世凯的权力还不能直达清廷,只能鼓动吴长庆、丁汝昌等人,立即将日本向朝鲜索要赔款的事情上报给清政府,想通过一些手段对赔款一事进行干涉。清政府于是命令驻东京的清政府公使和丁汝昌出来调停此事,而日本则坚决不同意。袁世凯于是向吴长庆建议,可先将大院君擒拿审问。于是清军在八月二十六日将大院君拿下,交给了丁汝昌,送到天津交给李鸿章审讯。作为国君的父亲,无缘无故被逮到别的国家,已属天下奇闻,而现在又交由李鸿章进行审讯,只有暴虐荒诞的清朝,才能做出这样的事情!如果不是因为韩王昏庸懦弱,此事岂能善罢甘休。清军驻扎在朝鲜名义上是为了肃清朝鲜的内乱,而实际上则是到处制造事端,加上袁世凯所带的亲兵,多是他家乡的一些无赖之徒,这些人穷困多年,自认为这次出征来到的是清朝的藩属国,所以肆行暴虐,无所不为,朝鲜几乎没有一寸干净的土地了。当时各种新闻报纸都纷纷登载吴长庆军队的种种暴行,就连清朝的御史张幼樵(按:张爱玲祖父,李鸿章的女婿,字幼樵)也上书弹劾吴长庆。清政府命令李鸿章责罚吴长庆治兵不严,并查办军中的闲散人员,将他们遣送回国。吴长庆本是个谨慎的人,在清朝的军界颇负盛名。这次不仅受到各家报纸的负面报道,还受到清政府的训斥,于是他将全军的武官都集中起来大力进行整顿。当时军中有个跟随吴长庆多年的参将叫黄仕林,战功卓著。他手下的人曾抢到一名相貌漂亮的民女,打算献给黄仕林,但却被袁世凯手下的人抢走了。黄仕林到袁世凯处索要,袁世凯置之不理(另一种说法是此女已被袁世凯占有),黄仕林因此嫉恨袁世凯。此时正好吴长庆把大家召集在一起进行会商,黄仕林趁机向吴长庆汇报说:“所有这些坏事都是袁世凯带的亲兵小队干的,我看到后曾告诉过袁世凯,但他竟然置之不理。”袁世凯听说后,强忍着没有发作,等到第二天出去巡查的时候,恰好碰上黄仕林的手下闯入朝鲜民宅强奸民女,袁世凯将其就地正法示众,随后才向黄仕林禀报此事。不料想,袁世凯所杀之人正好是黄仕林最为亲信的人,黄仕林痛恨之极,拿着手枪径直来到袁世凯的住处。此时袁世凯去向吴长庆通报此事尚未回来,黄仕林愤怒之余将袁世凯的房间破坏了一番才离去。袁世凯的手下到吴长庆营中去禀报此事时,黄仕林也杀到了吴长庆营中。吴长庆见黄仕林来者不善,就令袁世凯暂且躲避一下。黄仕林到后,气得说不出一句话,只有要了袁世凯的性命才能甘心,即使是在长官面前也毫不顾忌。之后不久,吴长庆把黄仕林调到别的地方,将他与袁世凯隔绝起来,才解了此围。几天后,袁世凯的马夫随着袁世凯出巡,怀里揣了一件女人的衣服,被袁世凯发觉,袁世凯盘问他衣服的由来,马夫支支吾吾,没说出个由头,袁随即将他就地处斩。庆军在袁两次重罚之后,军纪陡然严明,即使是袁世凯的亲信和爪牙也都大为恐惧,朝鲜的全境也因此稍稍有所安定,吴长庆大力表扬袁世凯能治军。明治十六年,也就是光绪九年(1883),中法战争一触即发,清朝需要筹备海防,想调吴长庆的全部军队回国。但因日本驻朝鲜公使馆有两个中队的护卫部队,为了与日本在朝鲜相持抗衡,清廷只调吴军的大半回去驻守海防,在金州大连湾等要害部位留下了1500人驻守朝鲜。这1500人需要有个统领,于是吴长庆向李鸿章推荐了袁世凯,称袁世凯的才能和智谋可以胜任。李鸿章批准了吴长庆的建议,派袁世凯担任庆军营务处,袁世凯终于有了统辖三军的权力。“袁世凯”这三个字也终于传到了李鸿章的耳朵里。
媒体关注与评论
袁世凯是近代四大伟人之一,对中国近代的影响仅次于曾国藩。——毛泽东足智多谋,规模宏远,环顾宇内人才,无出袁世凯右者。——李鸿章四亿中国人无出袁世凯右者。——伊藤博文这本袁世凯传记,是一个日本记者的作品,堪称是一本难得一见又充满传奇色彩的著作。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这本书被尘封于日本外务省外交史料馆几乎一百年之久,不为世人所知。作者是当时驻天津的日本记者佐藤铁治郎,他长期生活在朝鲜和中国。——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该书详述袁氏之行事、政界之经历,以其过为过,以其功为功,英雄末路,坎坷陷于不遇之境,时势交逼,再至于立世之时。总之,作者欲以满腔之热诚,寄同情之心,期以破清国朝野人士迷顽之心,除此之外殆无他意。袁氏也可能赞成而喜其得知己于邻国。——日本外交界的中国通 郑永邦这部书的用处不仅有助于袁世凯研究,也有助于晚清史研究及新《清史》的编纂。佐藤铁治郎作为一名新闻记者,经常活动于中国、朝鲜、日本三国,所以他对袁世凯驻朝期间之行事记述较多,同时还记述了清朝与朝鲜、日本三国之间复杂而微妙的关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牛润珍
编辑推荐
《袁世凯传:一个日本记者三十年中国、朝鲜生活札记》讲述中国宿敌日本记者眼中的袁世凯。尘封日本外务省百年的孤本传记首度出版,再现一代枭雄励志发迹史,袁世凯长子、天津官员、日本领事馆都要封杀的绝版传记终获发行,重温治世能臣力主改革的心路历程。
名人推荐
四亿中国人无出袁世凯右者。 ——日本首任内阁总理大臣 伊藤博文 该书详述袁氏之行事、政界之经历,以其过为过,以其功为功,英雄末路,坎坷陷于不遇之境,时交逼,再至于立世之时。总之,作者欲以满腔之热忱,寄同情之心,期以破清国朝野人士迷惘之心,除此之外殆无他意。袁氏也可能赞成而喜其得知己于邻国。 ——日本外交界的中国通 郑永邦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