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6 出版社:安徽人民出版社 作者:朱少飞 页数:215 字数:175000
内容概要
《皖新书坊:男人走四方》主要内容包括:草原拂晓、林海雪原、鸭绿江水碧悠悠、海天滔滔话旅顺、翠花,上酸菜、什刹海的老胡同、沽上艺苑、又见炊烟升起、古城沉沉、曲阜记忆、中原双璧等。
书籍目录
北国风光
草原拂晓
林海雪原
鸭绿江水碧悠悠
海天滔滔话旅顺
翠花,上酸菜
什刹海的老胡同
沽上艺苑
又见炊烟升起
古城沉沉
曲阜记忆
中原双璧
东南烟雨
石头城上,天低吴楚
诗词里的镇江
稻黄蟹肥入运河
三生花草梦苏州
烟雨朱家角
一半勾留是此湖
远去的乌篷船
来到温州
刺桐燕婉
深山土楼寻客家
小城过客
夜逛士林
西北苍然
西出阳关
千里黄河一壶收
红都延安
桥山松寒
静静的碑林
从河湟谷地到宁夏平原
祁连山下1日边关
赫赫汉家城
飞天敦煌
风情吐鲁番
天山走马
千年喀什
西南云气
饮茶川江
峨眉天下秀
剑门天下险
……
华南毓秀
皖风徽韵
海外风情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海天滔滔话旅顺 旅行于祖国的大好山河,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心旷神怡。但也有例外,旅顺就“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不是景色不壮美。恰恰相反,旅顺地处辽东半岛顶端,如铁刃插入渤海黄海,群峰耸立,三面环海,堪称虎踞龙盘。从白玉山顶俯瞰旅顺军港,雄壮的高山首尾相接,将旅顺港团团护住,只留一个豁口通往大洋。而在出洋海口,又插入一条形似老虎尾的岗埂,如同天然防洪堤,将滚滚海涛阻隔在港湾之外。军港之内,水平如镜,一艘艘铁灰色的战列舰安卧港湾。纵然一点不懂军事,也会大声喝彩,“旅顺军港,天下少有”。 然而,如此险要的军港要塞,却在甲午战争中不堪一击顷刻覆灭。 话还得从洋务运动说起。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李鸿章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大搞洋务运动。其中重要一项便是建立海防。旅顺与威海并为北洋海军的基地,一个傲立辽南,一个雄踞胶东,如同人之双臂,环抱渤海,既可拱卫京畿,又能游弋大洋。 李鸿章苦心经营旅顺十六年,船坞、炮台、堑壕、兵营、弹药库等国防设施一体完备。特别是炮台建设殚精竭虑。前后修建海岸炮台十三座,陆路炮台十七座,并购买七八十尊德国大炮。李鸿章踌躇满志地说道:“就渤海门户而论,已有深固不摇之势。” 好一个深固不摇,可甲午战争一打响,居然如同纸糊的老虎,一戳就倒。 战事实在简略。日本兵从花园口登陆,由金州陆路攻打旅顺。不死一人,先取大连。清军除极少数应战外,皆望风溃散,不过十余日,旅顺失陷。 清军如此溃败,是不是日军出奇制胜?不是,旅顺设防十分完善,每一路皆有工事防备。是不是工事不坚,军械不良?也不是,旅顺炮台林立,可谓森严壁垒。守军配备了毛瑟枪,德国最新式克虏伯大炮就有二十四门。那么是不是兵力不足?更不是,仅守备旅顺就有六军三十营。 旅顺不守,一败涂地。无他,乃腐败所致。 冯玉祥在《我的生活》中回忆,甲午开战之时,他正在保定当兵。一天部队接到命令开拔大沽口参战,顿时军营大乱,人心惶惶。军队出发之日,一路奇哭怪嚎,不像卫国,倒像出殡。到达大沽口,未曾接战,逃兵无数。老兵油子不但不加制止,反而乘机将逃兵的枪械倒卖换钱。 这样的军队,如何打战。就算是钢铁堡垒,亦会土崩瓦解。 当然,并非中国士兵不勇敢。实在是封建愚民政策的后果。一般官兵只知道当兵吃粮,没有一点国家民族的意识。汉人最重视的不是个人,亦不是国家,而是家族。如果保卫乡里,或许还能拼命,但要说保卫国家,全无这样的觉悟。历朝的国防军(宋军、明军、清军)没有一个能打的。抵御侵略,镇压造反,全靠私人募集的队伍,如岳家军、戚家军、湘军、淮军…… 清末年,腐败弥漫全国。中日开战,本应齐心御敌。可慈禧忙着过六十大寿;李鸿章畏葸恐慌,一味保存实力;前敌将领,只想升官发财,见敌先逃;兵勇军纪败坏,枪炮一响,一哄而散。反观日本,经过明治维新,举国一致,发愤图强,又普及教育。两军对垒,胜败根本没有悬念。 看过《甲午海战》、《火烧圆明园》几部电影,屏幕上清军士兵英勇杀敌,可歌可泣。导演弘扬民族正气,用心是好的。也不能说它有意编造,清军中确实不乏邓世昌等爱国忠勇将士。但影片也应该将清军的腐败愚昧表现出来,才符合真实的历史。知耻者后勇,惨痛的教训,对后人更有启迪作用。 抗日战争爆发,中国取得胜利,报了甲午战争一箭之仇。胜利的根本原因在于推翻了封建专制,教育发展、民智初开,侵略者再也不能横冲直撞了。 站立白玉山顶,烈烈海风扑面吹来。海天苍茫,无尽无涯。当年两个穷凶极恶的强盗而今安在哉?后来日本在中国人民浴血抗战下无条件投降,旅顺回到中国手里。公理终究战胜强权。 坚船利炮,关山险阻固然重要,但国家强盛的根本还在于人民做主,政治清明,教育完善。
编辑推荐
《男人走四方》由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