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4 出版社:安徽人民出版社 作者:蔡东藩 页数:204
前言
革命功成,私史杂出,排斥清廷无遗力,甚且摭拾宫阃事,横肆讥议,识者喟焉。夫使清室而果无失德也,则垂至亿万斯年可矣,何至鄂军一起,清社即墟?然苟如近时之燕书郢说,则罪且浮于秦政隋炀,秦隋不数载即亡,宁于满清而独永命,顾传至二百数十年之久欤?昔龙门司马氏作《史记》,蔚成一家言,其目光之卓越,见解之高超,为班范以下诸人所未及,而后世且以谤史讥之;乌有不问是非,不辨善恶,并置政教掌故于不谭,而徒采蝶亵鄙俚诸琐词,羼杂成编,即诩诩然自称史笔乎?以此为史,微论其穿凿失真也,即果有文足征,有献可考,亦无当于大雅;劝善惩恶不足,鬻奸导淫有余矣。 鄙人自问无史才,殊不敢妄论史事,但观夫私家杂录,流传市肆,窃不能无慊于心,憬然思有以矫之,又自愧未逮;握椠操觚者有日,始终不获一编。而孰知时事忽变,帝制复活,筹安请愿之声,不绝于耳,几为鄙人所不及料。顾亦安知非近人著述,不就其大者立论,胡人犬种,说本不经,卫女狐绥,言多无据;鉴清者但以为若翁华胄,夙无秽闻,南面称尊,非我莫属;而攀鳞附翼者,且麇集其旁,争欲借佐命之功,博封王之赏,几何不易君主为民主,而仍返前清旧辙也。 窃谓稗官小说,亦史之支流余裔,得与达古者并列;而吾国社会,又多欢迎稗乘,取其易知易解,一目了然,无艰僻渊深之虑。书籍中得一良小说,功殆不在良史下。私心怦怦,爰始属稿而勉成之。自天命纪元起,至宣统退位止,凡二百九十七年间之事实,择其关系最大者,编为通俗演义。几经搜讨,几经考证,巨政固期核实,琐录亦必求真;至关于帝王专制之魔力,尤再三致意,悬为炯戒。成书四册,凡百回,都五六十万言,非敢妄拟史残以之供普通社会之眼光,或亦国家思想之一助云尔。稿甫就,会文堂迫于付印,未遑修饰,他日再版,容拟重订,阅者幸勿诮我疏略也。是为序。中华民国五年七月古越蔡东藩自识于临江书舍。
内容概要
《青少年文史知识普及读本·皇宫花落:清史3(普及版)》内容始自女真贵族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皇太极改国号为清,清世祖定都北京,统一中国,一直到辛刻革命推翻清王朝为止。作者将清代近三百年的重大历史事件,编写成通俗演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清代的历史情况,对读者了解清史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作者:(清代)蔡东藩 蔡东藩,(1877-1945),名郕,字椿寿,号东藩,萧山临浦镇人。光绪十七年(1891)中秀才。宣统元年(1909)中省优贡生。1910年朝考以优入选,翌年春赴福建以知县候补。辛亥革命后,应好友之邀,到上海会文堂新记书局任编辑,修撰《高等小学论说文范》、《中等新论说文范》、《清史概论》等书。从1916年至1926年的十年间,蔡东藩写成历朝通俗通义,有《前汉通俗演义》、《后汉通俗演义》、《两晋通俗演义》、《南北史通俗演义》、《唐史通俗演义》、《五代史通俗演义》、《宋史通俗演义》、《元史通俗演义》、《明史通俗演义》、《清史通俗演义》、《民国通俗演义》(部分)。全书共1040回、600余万字,记述了从公元前221年到公元l920年间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该书在史料上遵循“以正史为经,务求确凿,以轶闻为纬,不尚虚诬”的原则;在体裁上突出“文以载事,即以道情”的特点,并且自写正文,自写批注,自写评述。
书籍目录
第一回战皖北诸将立功退丹阳大营又溃 第二回开外衅失律丧师缔和约偿款割地 第三回闻国丧长悲国士护慈驾转忤慈颜 第四回罪辅臣连番下诏剿剧寇数路进兵 第五回曾国荃力却援军李鸿章借用洋将 第六回战浙东包团练死艺克江宁洪天王覆宗 第七回僧亲王中计丧躯曾大帅设谋制敌 第八回溃河防捻徒分窜毙敌首降将升官 第九回山东圈剿悍酋成擒河北解严渠魁自尽 第十回戮权阔丁抚守法办教案曾侯遭讥 第十一回大婚礼成坤闱正位撤帘议决乾德当阳 第十二回因欢成病忽报弥留以弟继兄旁延统绪 第十三回吴侍御尸谏效忠曾星使功成改约 第十四回朝日生嫌酿成交涉中法开衅大起战争 第十五回弃越疆中法修和平韩乱清日协约 第十六回移款筑园撤帘就养周龄介寿闻战惊心 第十七回叶志超败走辽东丁汝昌丧师黄海 第十八回失律求和马关订约市恩索谢虎视争雄 第十九回争党见新旧暗哄行新政母子生嫌 第二十回慈禧后三次临朝维新党六人毕命 第二十一回立储君震惊匕鬯信邪术扰乱京津 第二十二回袒匪殃民联军入境见危授命志士成仁 第二十三回传谏草抗节留名避联军蒙尘出走 第二十四回悔罪乞和两宫返跸撤戍违约二国鏖兵 第二十五回居大内闻耗哭遗臣处局外严旨守中立 第二十六回争密约侍郎就道返钦使宪政萌芽 第二十七回倚翠偎红二难竞爽剖心刎颈两地招魂 第二十八回遘奇变醇王摄政继友志队长亡躯 第二十九回二显官被谴回籍众党员流血埋冤 第三十回争铁路蜀士遭囚兴义师鄂军驰檄 第三十一回革命军云兴应义举摄政王庙誓布信条 第三十二回易总理重组内阁夺汉阳复失南京 第三十三回举总统孙文就职逊帝位清祚告终
章节摘录
版权页: 第一回战皖北诸将立功退丹阳大营又溃 却说胡巡抚林翼,移驻英山,即命多隆阿总统诸军,用鲍超为前锋,蒋凝学为后援,浩浩荡荡,杀奔太湖。四眼狗陈玉成,闻清军大集,急纠合捻匪首领龚瞎子、张洛型等,由庐州上攻,有众十多万。捻匪是什么人物?相传捻字是捏聚的意义,无赖亡命,捏聚成群,肆行劫掠,因此叫他捻匪。或又因他明火劫人,燃纸捻脂,叫作捻匪。这种匪徒,起自山东,康熙年间,已是四伏,但当清朝兴盛,官吏严行缉捕,所以随聚随散,未敢称乱。延到洪、杨发难,骚扰东南,捻匪亦乘机起事。首领龚瞎子、张洛型等,占据安徽蒙城县雉河集,恣意出没。清廷曾命太仆寺卿袁甲三,率军剿办。但捻匪性质与长毛不同,长毛有争城夺地的思想,专从险要上着手,所踞城池,总派人防守。捻匪以雉河集为根据,称作老巢,老巢以外,不去占据。有时四出掳掠,所得金银财宝,统是搬归老巢。当出发时,先传令整顿行具,名日整旗,临行则用马前驱,叫作边马。边马在先,大股在后,遇着官兵,可战便战,不可战,就四散走开,不留人影。独老巢却四面固守,依险负蜗,就使有干军万马,一时也攻不进去。所以这位袁太仆,剿办了好几年,仍旧不见平静。袁太仆也是没用。此次陈玉成欲犯江淮,暗中勾结龚、张两捻首,同敌清军。捻匪出现。多隆阿正到太湖,接这警信,忙令鲍超回军小池驿,阻住发捻,适与陈玉成相遇。鲍超兵只有数千,玉成兵恰有数万,那时狗性狂发,又似三河围李续宾一般,把小池驿团团围住。鲍超本是一员猛将,竭力搏战,总不能杀出重围,飞书至多隆阿处告急。多隆阿撤去太湖的围帅,星夜赶援,仍被敌军隔断,不能前进。鲍超被围数日,不见援军,急得眼中出火,鼻窍生烟,忙取出两纸,各随便写了几笔,差几个得力将弁,赶至曾、胡二处乞援。 国藩时在建昌,正拟探听各军消息,忽由外面递进告急书。不瞧犹可,瞧着时,便道:“鲍春霆危急极了!”急传令调发营军,火速进援。后来幕府阅鲍超来书,乃是一个斗大的包字,包字外一个大圈,大圈外面,又有无数小圈,都是莫名其妙。还是曾公替他解释,讲明包字即鲍字右旁,外加大圈小圈,乃是被敌重重围住的意思。春霆若非危急异常,断不出此,所以赶紧派援军救应。嗣闻胡抚亦发兵驰援,便道:“胡润芝毕竟聪明,也晓得春霆用意。”润芝系胡抚林翼表字,春霆就是鲍总兵超。亏有曾、胡二公,方识鲍超书意,否则鲍其休矣!鲍超得了援军,遂出兵大战,两边抖擞精神,打了一日一夜,不分胜败。巧值东南风大起,清军适当上风,放起火来,风猛火烈,熊熊烈焰,扑入敌垒,长毛捻众顿时大乱。四眼狗陈玉成拥着黄盖羽葆,尚是兀立指挥。鲍超杀得性起,驰马直前,大呼道:“四眼狗快来受死!”刀随声下,望玉成脑袋上劈下,亏得玉成眼明手快,忙用刀架住。战了数合,见长毛已经溃散,玉成也虚掩一刀,落荒败走。龚瞎子、张洛型等也都遁去。敌垒七十余座,成为焦土。四眼狗数年积蓄统被祝融氏收去,狗威才渐渐落风了。 太湖城内的长毛,闻玉成败耗,弃城夜遁,窜入潜山。多隆阿等督兵进剿,距城数里,长毛已悉众扑来。多隆阿治军有律,见长毛大至,令部众严阵以待。长毛冲突数次,只受了无数枪弹,不动清兵分毫。蓦然间鼓角齐鸣,清军分两翼杀出,勇壮的了不得,尘埃滚滚,杀气腾腾。此时长毛锐气已衰,那里还能抵敌?三脚两步的向北而逃。将到城下,见前面排着马队,悬着清军旗号,一铡齐的立着,吓得长毛胆战心摇,不敢人城,只好从刺斜里逃将过去。清军马步合队,向后尾追,直至青草塥,连人带草的乱刈,把长毛的头颅,砍落无数。有几个脚生得长,命不该绝,才得漏脱。 看官阅此,方知多隆阿严阵不动的时候,已暗遣马队截敌归路,瘟长毛管前不管后,自然中计。长毛已死得许多,还要说他是瘟,冤哉!于是太湖、潜山二县,都由多隆阿收复。接连克凤阳,复建德,拔太平、石埭及泾县,各路捷书,先后纷驰。老成练达的曾国藩,遂决议率部军攻安庆。适四弟国荃,复自湖南募勇驰至,国藩即分部众与国荃,令他出集贤关,规复安庆去了。 忽报江南大营又溃,张国梁战死,和春退走常州,亦伤重身亡,国藩不禁叹息。原来和春、张国梁,自组成大营。直指江宁后,第一仗,攻克秣陵关;第二仗,大破长毛于七瓮桥、雨花台等处。洪天王汹惧异常,令在安徽的长毛,占据来安县城,作大江南北的声援。偏这和大臣派了总兵成明、协领博奇等,潜师夜袭,竞将来安城克复,江宁愈形危蹙。洪遣沿江驻扎的长毛,出兵四扰。怎奈清水师已随处密布,总兵李德麟、吴全美等,分头截击,又杀毙长毛二千多名。洪天王愤恚已极,饬众出太平、神策两门,分犯大营。副将张玉良、冯子材等,踊跃入阵,夺得长毛大纛,竟将悍目的头颅,借了数颗。趣语。长毛虽称强悍,也是怕死,没奈何退回城中。
编辑推荐
《皇宫花落•清史3(普及版)》为风靡海内外的一部通俗历史巨著,毛泽东案头的一部常备书。浩浩一千余回,写尽几度春秋。这是一部通俗的人人都看得懂的政治教科书、生活教科书、历史教科书、文学教科书。《皇宫花落•清史3(普及版)》上起秦始皇,下至1920年,共记述了2166年的历史。蔡东藩所著的《中国历代通俗演义》两部全书包括《前汉演义》、《后汉演义》、《两晋演义》、《南北朝演义》、《唐史演义》、《五代史演义》、《宋史演义》、《元史演义》、《明史演义》、《清史演义》、《民国演义》共计11部1040回,约600万字。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