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10 出版社:张奇才 安徽人民出版社 (2009-10出版) 作者:张奇才 编
前言
科学发展观是一个宏观层面上指导社会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从本质层面来看,它的精髓和灵魂就是全面性原则、协调性原则、可持续原则和以人为本原则。这些原则和精神实质,不仅明确了新世纪新阶段中国社会为什么要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而且对文化建设、学科发展等方面都赋有指导意义。以科学发展观来指导中共历史研究,就是将这些原则和精髓,贯彻到具体研究之中,按照这些原则的基本精神,来重新审视中共历史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思路,对该学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应按照这些科学的原则加以纠正和解决。下面分条逐一加以论述。全面性原则与中共历史研究全面是一个哲学上的范畴,与之对立统一的另一个范畴是片面。全面并不是要求面面俱到,从辩证的视角来看,全面性原则就是要如何防止片面的问题。同样,在中共历史研究中贯彻全面性原则,也并非是说事无粗细、大小和轻重之分,统统加以罗列和均衡研究,它实际上强调的是研究视野要宽广,思路要开阔,知识结构要多学科交融。第一,宽广的视野与开阔的思路。视野,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看问题的角度。要做到研究视野的宽广,可以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去考察。研究某一历史事件的发生和结局,就必须考察这一事件发生的历史背景,它的结果又会有哪些历史影响,这种纵向的时间跨度要能够拉得.开,视野才能变得宽广。
内容概要
《科学发展观与中共历史研究》主要内容简介:科学发展观是一个宏观层面上指导社会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从本质层面来看,它的精髓和灵魂就是全面性原则、协调性原则、可持续原则和以人为本原则。这些原则和精神实质,不仅明确了新世纪新阶段中国社会为什么要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而且对文化建设、学科发展等方面都赋有指导意义。以科学发展观来指导中共历史研究,就是将这些原则和精髓,贯彻到具体研究之中,按照这些原则的基本精神,来重新审视中共历史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思路,对该学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应按照这些科学的原则加以纠正和解决。下面分条逐一加以论述。
书籍目录
科学发展观与中共历史研究(代序一)再说科学发展观与中共历史研究(代序二)科学发展观视阈下的中共历史研究科学发展观与中共历史研究的方向科学发展观与中共历史研究科学发展观与建国后中共历史研究以人为本与中共历史研究从以人为本的角度解读党的历史科学发展观与农村基层党建研究的新思考科学发展观基本内涵和历史地位的再认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发展观的演变科学发展观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t科学发展观的三个价值向度浅析科学发展观下的人本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完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历史任务中的作用政治动员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十五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理论创新科学发展观统领下的中国特色政党制度建设科学发展观视阈下执政党伦理建设的新要求协商民主视阈下中国政党制度的合法性分析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党的政治动员工作改革开放以来党群关系建设方式的转变社会公平与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和谐民族观简论科学发展与新中国初期工业化战略的再认识1953-1957年新中国市场和国家关系的历史考察研究新中国金融安全史: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诉求——以建国后陈云对金融安全的理论思考为研究范本新中国成立初期党的“三农”政策再认识新时期以来中国农地制度市场化改革的历史演进新时期我国农地制度的创新科学发展观视域下安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路径探析——以2008年以来安徽农业发展状况及政策措施为例毛泽东“两条腿走路”思想探略六十年来我国城乡关系的历史回顾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途径及意义科学发展观视野中的文化转型及其建设科学发展观视阈下延安精神的三维度分析科学发展观视野中的井冈山精神研究邓小平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论析《星期评论》与五四时期的马克思主义传播社会心理变迁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的社会环境治理新中国成立初期党解决民生问题初探后记
章节摘录
人民群众利益是衡量一切工作的标准,中共历史研究中对历史事件及人物贡献的评价,同样适用于人民利益原则。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形成了“把群众利益原则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使两个标准有机结合起来,共同作为中共党史研究体系的重要内容和评判历史事件与人物的标准。”科学发展观对中共历史研究的新要求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是极其丰富的,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人等方方面面。概括地讲,科学发展观就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中共历史研究必须遵循这一发展观,这是保证研究科学性的基本要求和前提条件。(一)以人为本对中共历史研究的新要求。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中共历史研究的旨归,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对中共历史研究提出了新要求。首先,中共历史研究必须加强对中共历史人物尤其是普通民众的研究。过去的中共历史研究更多的侧重于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对会议文献的解读,使党史著作缺少生动感和鲜活性,可读性不强。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忽视对最具能动性的党史人物的研究,尤其是缺少对普通民众的研究。第二,中共历史研究必须坚持正确的人物评价标准。邓小平曾经指出:“我们共产党人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者,只能实事求是地肯定应当肯定的东西,否定应当否定的东西。”②“评价人物和历史,都要提倡全面的科学的观点,防止片面性和感情用事,这才符合马克思主义,也才符合全国人民的利益和愿望。”③因此,实事求是的原则和方法是评价党史人物的重要标准,同时将全面论和重点论结合起来,从、总体和全局上把握党史人物的功过是非。
后记
在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之际,全国中共党史党建学位点建设会议暨“科学发展观与中共历史研究”学术研讨会于11月上旬在安徽师范大学召开。为了筹办好本次会议,从今年年初开始,筹备组面向全国中共党史党建学位点发出征文通知,欢迎各单位积极组织研究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围绕会议主题撰写学术论文。在党史党建学位点广大师生们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征文工作取得圆满成功。截至6月底,筹备组共收到应征论文160余篇。论文作者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共中央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京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等全国近50所高等院校、党校和其他科研机构。专家们经过认真、严格的评审,从应征论文中遴选出41篇,并结集正式出版。这里要特别感谢北京师范大学张静如教授。从会议主题的确立,到整个筹备工作,张先生自始至终给予了悉心指导。不仅如此。张先生还欣然应允提供两篇文章作为本书的代序。在论文编辑过程中,我们除了对入选论文作了大致分类外,还对其中若干论文作了文字上的增删和技术性处理,但总体上以不改变论文原貌为原则,不以编者观点作为编辑论文的主要依据。
编辑推荐
《科学发展观与中共历史研究》由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