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6 出版社:安徽人民出版社 作者:翁礼成 等 著 页数:282
内容概要
《现代高校和谐校园构建研究》将高校和谐校园构建置于经济全球化、社会转型、社会信息化、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系统考察,以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为指导,通过调查分析,阐述了高校构建和谐校园的原则和方法。
作者简介
翁礼成,男,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副教授。2004年12月毕业于中山大学教育学院,获法学硕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主持副省级以上课题3项,发表论文30多篇。科研成果获教育部优秀论文二等奖1篇,广东省教育工会优秀论文一等奖1篇。 曾学龙,男,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人文社科系主任、教授。被授予“全国优秀教师”、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广东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教师”等称号。主持国家教育科学“八五”规划课题1项,省、厅级课题5项,发表了80多篇论文,主编教材或论著12部。 赖纯胜,男,汕头大学医学院社科部副主任、副教授。主持各类课题3项,参与完成国家和省级课题4项,在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指导性期刊《思想教育研究》、《思想·理论·教育》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0篇。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章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若干研究第一节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含义辨识第二节 和谐社会与小康社会的联系与区别第三节 当前社会主要矛盾的“变”与“不变第四节 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第五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第二章 高校构建和谐校园的意义与困难第一节 高校和谐校园的含义与构建必要性第二节 高校构建和谐校园的困难之一——群体性事件的消极影响第三节 高校构建和谐校园的困难之二——网络环境的严峻挑战第四节 高校构建和谐校园的困难之三——大学生学习面临难题第三章 高校构建和谐校园的能力与观念第一节 提高高校构建和谐校园的能力第二节 更新管理理念、提高管理能力第三节 转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观念第四节 大学生观念转变的动力与方向第五节 大学生树立全面发展观的路径第四章 高校和谐班级构建的问题与对策第一节 高校和谐班级的含义及构建的必要性第二节 高校和谐班级建设存在的问题第三节 高校和谐班级建设的基本途径第四节 案例分析第五章 高校和谐师生关系建设的问题与对策第一节 高校和谐师生关系建设存在的问题第二节 高校建设和谐师生关系的基本途径第三节 进一步推进高校专职辅导员专家化第四节 案例分析第六章 维护学生的合法权利第一节 维护大学生权利与和谐校园建设第二节 大学生权利保障的现状分析第三节 阻碍大学生权利实现的根源探析第四节 大学生权利的保障措施第七章 加强高校德育课和校园和谐文化建设第一节 充分发挥高校德育课的主渠道作用第二节 高校和谐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第三节 网络环境下新型校园文化建设第四节 打造和谐主题文化共建和谐社会第八章 加强高校党组织对和谐校园建设的领导第一节 充分发挥高校党建工作的示范作用第二节 大学生党员先进性的内涵与特征第三节 发挥大学生党员先进性的当代意义第四节 构建大学生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第五节 发挥党组织在构建和谐院系方面的作用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二、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是和谐校园建设的突出隐患 高校的群体性突发事件除了个别偶然性的事件外,大多数是由于学校管理与思想工作的疏漏造成的。比如,对突发事件的发生缺乏思想准备,缺乏应有的安全意识和政治敏锐性。事件发生后,又往往在偶然性上找原因,而不去从主观上找原因。再者,对突发事件的预防不够得力,很多问题完全可以防患于未然。突发事件发生后,麻木不仁,不以为然,一拖再拖,以至于失去解决问题、防止事件扩散的良机。 当前,高校的发展总体上是和谐的,特别是党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提出后,建设和谐校园的思想逐渐成为广大师生的共识。但高校不和谐不安定的因素仍然存在,其中,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就是和谐校园建设的突出隐患。然而,高校师生对突发事件的危害性缺乏应有重视,使高校安全运行存在较大的隐患,具体表现在: 首先,缺乏对突发事件的警觉性和政治敏锐性。20世纪90年代以来,思想政治教育普遍加强,高校与社会的政治形势稳定,这既为新时期高校预防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发生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也为高校教职员工滋生的麻痹大意提供了前提。显然,高校总体稳定并不排除局部范围内会发生群体性突发事件。当前,与学生的切身利益有关的事情如就业问题,如果处理不当,照样会引发矛盾。当然,就业问题的牵涉面很广,政策性也十分强,需要全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但是,高校首当其冲,需要努力化解学生的就业心理压力。此外,引发高校群体性事件发生的隐患,还有食品安全、交通安全、治安安全、心理安全等,若处理不当,轻则引发个体性突发事件,重则还有可能引发政治性的群体突发事件。
编辑推荐
系统论述高校和谐校园构建的专著,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资助项目。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