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12 出版社:安徽人民出版社 作者:方国荣,顾铁林 著 页数:195
前言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巨人安泰是古希腊神话中一个战无不胜的英雄,他是人类征服自然的力量象征。 然而,作为海神波塞东和地神盖娅的儿子,安泰战无不胜的秘诀在于:只要他双脚不离开大地——母亲,他就能汲取无尽的能量而所向无敌。 安泰的秘密被另一位英雄赫拉克勒斯察觉了。赫拉克勒斯将他举离地面时,安泰失去了母亲的庇护,立刻变得软弱无力,最终走向失败和灭亡。 安泰是人类的象征,地球是母亲的象征。人类离不开地球,就如鱼儿离不开水一样。 人类所生存的地球,是由土地、空气、水、动植物和微生物组成的自然世界。这个世界在人类出现以前几十亿年就早已存在了,人类后来成为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并通过文明进程征服了自然世界,成为自然的主人。 近代工业化创造了人类的高度物质文明。然而,安泰的悲剧又出现了:工业污染,动物濒灭,森林砍伐,水土流失,人口倍增,资源枯竭,粮食危机……地球母亲不堪重负,人类的生存环境遭到人类自身严重的危害。 人类像英雄安泰那样,曾努力依靠科技来摆脱对地球母亲的依赖。人造卫星、航天飞机上天,使人类向月亮和其他星球“移民”成为可能;通过对宇宙的探索和征服,人类努力寻找除地球以外的生存空间,流传几千年的神话开始走向现实。 然而,对于广袤无际的宇宙和大自然来说,智慧的人类家族仍然是幼稚的——人类五千年的文明成果对宇宙时空来说只是沧海一粟。任何成功的旅程都始于足下——人类在本世纪仍然无法脱离大地母亲的庇护。 美国科学家“生物圈二号”的实验,企图建立起一个模拟地球生态的人工生物圈,用以脱离地球后的人类能到宇宙中去生存。然而,英雄安泰式的美好理想失败了,就本世纪可预见的人类科技文明而言,地球生物圈无法人工再造,它将成为人类的伟大梦想而因此付出代代相传的努力! 英雄失败后最大的收获是“反思”。舍近求远不是唯一的出路,我们何不珍惜我们现在的生存空间,爱我地球、爱我母亲、爱我大自然,使她变得更美丽呢? 这使人类更清晰地认识到:人类虽然主宰着地球,同时更依赖着地球以及与地球万物的共存;如果人类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将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青少年是明天的主人、世界的主人,21世纪是科学、文明、人与自然取得和谐平衡的新世纪。保护自然、保护环境、保护人类家园是每个青少年义不容辞的职责。 《青少年自然百科探秘》是一套引人入胜的自然百科和环境保护读物,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炉。你将随着这套书系遨游太空和地球,遨游海洋和山川,遨游动物天地和植物世界:大至无际的天体,小至微观的细菌——使你从中学到丰富的自然常识、生态环境知识;使你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建立起“保护环境”的意识,从而激发起对大自然、对人类本身的进一步关心。 全球性的“足球热”表达了人类的爱“球”意识和进取精神,然而,竞争需要规则,世界需要和谐。 世界上有很多球,人类已能制造出各式各样的球。但是,“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我们别无选择!爱地球、爱自然就是爱世界;就是爱母亲、爱人类、爱你自己。让我们从了解母亲开始,珍惜我们的“球籍”,用“爱”来读这套书吧! 方国荣
内容概要
《青少年自然百科探秘12:湖泊风光》是一套引人人胜、以环境保护为主旨的自然百科读物,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炉。你将随着这套书系邀游太空和地球,邀游海洋和山川,邀游动物天地和植物世界;大至无际的天体,小到微观的细菌——使你从中学到丰富的自然常识、生态环境知识;使你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建立起“环境保护”的意识,从而激发起你对大自然、对人类本身的进一步关心。
书籍目录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前言)漫话湖泊西湖原来是海湾太湖是怎样形成的?黄河泛滥积水东平湖长白山天池是火山湖火山博物馆——五大连池青藏高原湖泊湿地青色的海——青海湖贝加尔湖海洋生物冰原上哪来暖水湖?泄出毒气的火山湖祖国秀水西湖的自然景观太湖与江南水乡浅水泽国——洪泽湖山泉相辉的巢湖人工天成千岛湖人工而成的绍兴东湖风景秀美的嘉兴南湖金陵秀水玄武湖石头城下莫愁湖河道演变而成的瘦西湖云水之间九鲤湖大草原上呼伦湖八面来水白洋淀颐和园中昆明湖湖广水秀的武汉东湖鱼米之乡洞庭湖河谷水库松花湖高山天镜镜泊湖万顷碧波鄱阳湖神秘的九寨沟“海子”高原之湖——邛海高原明珠——滇池深而纯净的泸沽湖扎陵湖和鄂陵湖瀚海明珠——博斯腾湖桂林秀水——榕湖、杉湖宝岛上的日月潭环球名湖世界最大的湖泊——里海神秘莫测的“死海”雪山热湖——伊塞克湖世界第二淡水湖——维多利亚湖岛屿密布的坦噶尼喀湖涨落有序的马拉维湖沙漠中的图尔卡纳湖形态多变的乍得湖“北美地中海”——五大湖西半球最大的大盐湖高原明珠——的的喀喀湖石油湖——马拉开波湖奇湖异事咸淡水各半的巴尔喀什湖美丽的茵莱湖泰莱湖怪物之谜鄱阳湖沉船之谜死海真“死了”吗?哈纳斯湖中的“水怪”尼斯湖底巨兽之谜奇妙的圆锥形湖泊三色湖和五彩湖奇异的火山湖和“火湖”“鬼湖”和沥青湖湖与生灵我国的天鹅湖日内瓦天鹅湖——莱蒙湖黑颈鹤的天堂——草海向海里的丹顶鹤洪泽湖湿地发现少见生物种我国的人工鳄鱼湖水鸟之乡——兴凯湖高原湿地——尕海北极熊栖息地——大熊湖主要参考书目
章节摘录
浩浩荡荡、水天一色的太湖,是我国东南最大的淡水湖。从本世纪初起,就有不少中外学者在研究长江三角洲发育模式的同时,先后探讨过太湖的成因,如我国地理学家丁文江、竺可桢、汪胡桢、陈吉余和外国学者海登斯坦、费斯曼等人。 由于在湖区地下发现有湖相、海相沉积物等,所以60年代以前,众多学者一致提出太湖是通过“海湾一泻湖一内陆淡水湖”演化而来的。 在距今约1.5万年前,最后一次冰期结束,气候转暖,冰川大量融化,海平面上升,使今天的长江三角洲沦为大海湾,海浪直拍太湖西岸的茅山和天目山麓。大约在6000年前,由于长江和钱塘江携带大量泥沙在河口不断堆积,形成南北两条狭长的冲积沙嘴,最后连接起来,把古海湾封闭围成泻湖,再逐渐淡化。 学者陈吉余等在《长江三角洲的地貌发育》(1959年)一文中认为:“被长江的南岸沙嘴和钱塘江北岸沙嘴包围下的太湖地区,从最初的海湾的形态,逐渐形成了泻湖的形式。最后从泻湖变为和海洋完全隔离的湖泊。” 根据这种观点,古太湖之水来自海洋,它的范围比今太湖大好几倍。以后因泥沙淤积,加上人们不断地排水围垦,大片湖面变成耕地,从而形成、分化一系列小型湖泊,太湖是其中遗留下来最大的一个。 上世纪60年代前后,考古工作者在太湖周围特别是东太湖地区,发现了几十处距今5000-6000年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它们普遍被掩埋在地面下数米,有很多位于泻湖相的沉积物之下。在不少湖泊的底下也发现了新石器时代以至汉、唐、宋的文化遗物。 如果6000年前古太湖面积比今日大,这些古文化遗址将无法解释。许多人因此提出,太湖平原大部分原为陆地,所以古代居民能够在此聚居生存。 至于太湖包括东部诸多湖泊的形成和扩大,就有多种看法。魏嵩山等专家认为,当地古代志书上多有某年代某陆地沉没为湖的记载,他们推断主要是历史时期局部地区的不等量下沉,形成今日的多湖沼平原。褚绍唐指出,地层下陷当与地震有关,但历史上东太湖地区并未见有强烈地震的记录。他认为距今6000-7000年以前,主要由于海平面的波动上升,海水从太湖外泄的三河水道(东江、娄江、松江)步步侵入太湖平原,才将古文化逐层淹没,所谓某些湖泊的下沉当是海平面相对上升的反映。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学者则撰文说:由于泥沙淤积,晋以后东江下游首先埋灭,唐宋以后松江、娄江也相继淤浅,造成太湖水系下游排泄不畅,上游洪水流经低洼地的若干河段,渐渐壅阻成湖,以北宋后期太湖湖面为最大。赞成此说的也大有人在,如曾昭璇《中国的地形》一文说:“所以太湖形成是个堰塞湖,即长期积水所致。” 至上世纪80年代中期,陈月秋又发表《太湖成因的薪认识》一文,认为太湖是构造湖。他根据新的钻孔资料说明6000-7000年前太湖地区地层是陆相或湖相的,没有海相沉积,以前发现的海相微体化石是随江水潮流流入所致。他还反复研究了古海岸线位置、地形形态、考古材料和历史文献等,证明太湖并没有遭到过海水侵入,从而彻底否定了传统的泻湖论。 他认为,距今1.8亿年前的印支运动和距今0.7亿年前的燕山运动,奠定了太湖凹陷盆地的地质基础;在距今200-300万年的新构造运动影响下,太湖盆地继续处于不断沉降过程中,并且是作西高东低的倾斜式下沉,而发源于太湖西部山区的苕溪、荆溪等不断流向东部的低洼盆地,便积水形成太湖,并逐渐扩大。 南京地理研究所湖泊沉积研究室的科研人员后来又提出了“风暴湖流涡动侵蚀成湖”的新观点。他们从大量实地调查发现,太湖具有一个侵蚀而成的岸陡底平的浅圆形湖盆。湖面上经常出现强大的风暴流,最大风速可达30米/秒,湖水流速每秒大于1米。风暴流和湖水流是东亚高空的台风和寒流作用的产物,它们共同对湖盆与湖岸进行侵蚀冲刷,逐步拓宽水域,形成现代太湖。现代太湖比2000多年前的吴越时期的太湖大750平方公里。 该研究所通过历时3-4年的仪器探测和湖中钻探等方法,还取得了太湖底质的第一手资料。证明太湖湖底主要由长江三角洲泛滥冲积层组成,属黄黏土硬底,真正的海相沉积位于黄黏土层之下,因此他们同样彻底否定泻湖说。但他们认为,主要是由于历史上长江水系南移,造成内涝外灌,排泄不畅,才在地势较低的冲积平原上,逐渐形成了太湖。 1988年8月,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副所长何永年在中科院主办的世界科技讨论会上提出太湖是个古陨石冲击坑,因太湖西岸呈平滑圆弧状,这是陨石冲击坑形态上常有的特征。2003年11月,苏州地震局高级工程师沈自励提出:太湖的出现缘于火山喷爆引起的地面沉降。 中科院南京地理研究所高俊峰博士介绍,关于太湖成因,各种各样的观点很多,各派观点都有很多论据。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