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4 出版社:福建人民 作者:陈世辉,汤馀惠 页数:301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该书从古文字概论、考释古文字的方法、古文字资料选读以及甲骨文、金文与战国文字资料的著录与研究情况几方面介绍,并对古文字学每个分支的历史作简明扼要的综述,全面、系统地介绍和阐述古文字学的基础知识、理论和研究方法,书后附常用的拓片和摹本以便对照阅读与使用。高危职业该书是一本古文字学专著,也是一本难得的古文字学教科书。
书籍目录
前 言
上編 古文字基礎
第一章 緒 論
第一節 古文字和古文字學
一 什麽是古文字、古文字學
二 為什麽要研究古文字
第二節 漢字的起源和演進
一 漢字的起源問題
二 漢字發展的三個階段
三 古漢字的性質
第二章 古文字研究的經典著作一一《說文解字》
第一節 許慎的文字進化觀
一 《說文解字》對古文字研究的重要意義
二 許慎的文字進化觀
第二節 “六書”解說
一 指 事
二 象 形
三 形 聲
四 會 意
五 轉 注
六 假 借
第三節 整理古文字的首創方案一一部首分編法
第四節 怎樣利用《說文》
一 關於《說文》的注本
二 《說文》的體例和怎樣在《說文》中查找古文字
第三章 古文字資料概述
第一節 甲骨文
一 商代甲骨文的發現與研究簡史
二 商代甲骨文的内涵
三 商代甲骨文的分期與斷代
四 占卜甲骨的使用過程
五 商代甲骨文的閱讀要領
六 周人的甲骨文
第二節 青銅器銘文
一 青銅器銘文研究筒史
二 青銅器的種類和青銅器的分期
三 青銅器銘文的斷代
第三節 甲骨文、金文以外的古文字资料
一 簡帛類
二 玉石類
三 古璽類
四 陶文類
五 貨幣類
六 兵器類
第四章 考釋古文字的方法
第一節 考文識字的基本方法
第二節 釋讀古文字的輔助方法
下編 古文字資料選讀
一 甲骨文
1 《合集))9950正
……
引书筒*表
后记
章节摘录
清代的金文研究有划时代的意义。在北宋之后,元、明两代的成就不高,到清代则有明显的发展。由于清代学者崇尚汉唐的经学,提倡为经学服务的“小学”,他们争相推究经籍字义的本源,形成了一种清代特有的学术研究方法——考据学。清代的学者用考据的方法,把金文、史学以及“小学”结合起来,使青铜器铭文的研究有很大的进展。同时,清朝皇帝在这种学术风气的影响下,也滋长了嗜古的情趣。在清代,内府藏青铜器编纂成书的有:《西清古鉴》40卷,清内府刊本(1755年);《宁寿鉴古》16卷,(1913年刊行);《西清续鉴》甲编20卷(1910年)和《西清续鉴》乙编20卷(1931年)。这些青铜器的着录书,都是仿照宋代《宣和博古图》的体例,有图像,有铭文。其刊印方法也是摹刻的,所以较实物有很大的误差。如《西清古鉴》13.20着录的周毛伯彝,这件铜器在乾隆年间已人清宫。原器几经风雨,在1972年由北京市物资回收公司从废铜中捡出。这件铜器在《两周金文辞大系》中称作班簋。《大系》所收的铭文就是根据《西清古鉴》。现在把实物与《西清古鉴》的摹写相比,在图绘与铭文两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差错。由此可见,由宋代到清代的摹刻本都存在同样的弊病,即摹刻走样、录写失真。因此我们认为,摹刻本不能算做第一手资料。在这几部书中,所收录的并不限于商周彝器,还有古镜、古钱等。这几部书中伪器较多,《西清古鉴》约有l/3是伪器。对传世的古器物辨伪是一项专门的学问,研究古文字对此也要有足够的重视。 在乾嘉考据学的熏陶下,晚清出现了不少有关青铜器铭文的专着。主要有:阮元的《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1804年)、昊荣光的《筠清馆金文》(1842年)、昊式芬的《扩古录金文》(1895年)、方浚益的《缀遗斋彝器款识考释》(1899年)、昊大激的《宪斋集古录》(1896年)和刘心源的《奇觚室吉金文述》(1902年)。这些金文书籍所收资料虽有重复、芜杂的毛病,但还有不少可取之处。研究金文应当从中披沙拣金,去伪存真,利用其精华。 孙诒让的《古籀拾遗》与《古籀余论》二书,现在仍为学术界所重视。前者是补正阮元《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的,后者是补正昊式芬《攮古录金文》的,书中提出很多精到的见解。 辛亥革命后至新中国成立之前近40年的时间裹,金文研究大致可分两个阶段。前一阶段大抵是继承清代余绪,在研究方法上很少突破。在资料的汇集与整理方面,有以下主要着作:邹安的《周金文存》(1916年),共收1545器,其中有伪刻铭文;《贞松堂集古遗文》(1930~1934年),罗振玉的《遗文》、《补遗》、《续编》,共收2217器;刘体智的《小校经阁金文拓本》(1935年),共收6456器;罗振玉的《三代吉金文存》(1937年),共收4831器。这些资料着录书籍给研究工作提供了很大方便。由于罗氏对古器物和铭文有丰富的学识,他的著作质量较高。 1925年出版了容庚的《金文编》,这是一部金文的字汇。本书把金文中的可识字按《说文》部首编排起来,作为正编,把不识之字罗列出来作为附录。这是一项释读金文的基础工作,对古文字研究有很大贡献。这部书后来在1939年再版、1959年三版。1985年经马国权等人补充再次印刷出版,所收资料较以前更为完备。 在20世纪30年代之后,郭沫若开始了甲骨文、金文研究。郭沫若为了揭示中国古代社会性质,对甲骨文、金文进行了系统研究,独树一帜,开拓了一个新局面。他利用地下出土的文字资料,第一次提出了中国古代存在过奴隶社会。他的论点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支配着此后甲骨文和金文的研究。20世纪30年代初,郭沫若埋头着述,完成了大量文、史方面的著作,其中金文方面的有:《殷周青铜器铭文研究》(1931年)、《金文丛考》(1932年)、《两周金文辞大系》(1932年)。郭书的特点是:一、金文研究为历史科学服务;二、用科学方法把零散的金文资料编辑起来,使之成为《尚书》、《战国策》式的地下出土文献。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