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7 出版社:福建人民出版社 作者:李豫闽 页数:286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创建和谐社会被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上予以重视。依据我国“十一五”发展规划,国家文化部拟在全国设立十个文化生态保护区。2007年“世界文化遗产日”,国家文化部正式向福建省人民政府授牌,建立闽南文化生态实验保护区。作为设在福建的第一批、第一项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其意义非同凡响。 民间美术作为人类口述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生态的重要表现形式。对它的研究,有可能引申出对社会历史文化更为广阔、更为深刻问题的思考。这正是因为民间美术总与百姓的衣食住行等方面相关联,与民众的生活习俗、民间信仰、审美情趣相依附,它真实地、全面地反映出社会的民生、民情。因此,它成为在特定时期、特定区域社会文化心理的反映。
书籍目录
第一章 闽台民间美术的文化意涵/001第一节 闽台民间美术的渊源/003第二节 漳、泉移民台湾地区与民间美术传播/020第二章 闽台民间美术的主要门类/033第一节 雕刻/035第二节 宫庙彩绘/083第三节 陶瓷/086第四节 木版年画/092第五节 皮(纸)影雕刻/098第六节 漆艺/104第七节 剪纸花灯/107第八节 刺绣/115第九节 金属工艺/118第三章 闽台民间美术传承人及其口诀/123第一节 闽台民间美术传承人/125第二节 闽台民间美术口诀/175第四章 闽台民间美术运作机制与模式/183第一节 营造的主事与受雇/185第二节 组织结构与分工/189第三节 对场竞作形式/191第五章 闽台民间美术的行业习俗及行会行例/203第一节 古代民间美术行会的产生背景/205第二节 古代福建漳州地区民间美术行业习俗/208第三节 近代台湾鹿港“小木化匠团锦森兴”行/212第六章 闽台民间美术图式分析/219第一节 人物图式/223第二节 花鸟走兽/231第三节 水族/237第四节 博古图/238第五节 线条图形/240第七章 闽台民间美术的美学特征/241第一节 生活世界的娱乐与教化/243第二节 生活世界的表现方式/249第三节 民间美术的审美品格/252第四节 民间美术的造器之观/255第五节 民间美术的技艺之美/258第六节 民间美术的特色之美/260结语/265主要参考文献/271附录/275一 作者开展田野调查采访手稿/275二 民间艺人创作手稿/276三 台南市传统艺术薪传学会人员名单/279四 民间艺人的作品与作坊/280五 作者与助手在台湾考察行程表/282后记/285
章节摘录
正是在此基础上,明清两代台湾汉人聚居地开始大肆修建寺庙、道观和宗祠,建庙修厝需要依靠人力和物力。最便利的方式就是从原乡延聘工匠来设计施工,这批来自原乡的能工巧匠被当地人称为“唐山师傅”。 据不完全统计,明清时期由闽南过台湾的工匠不下500人。尤其是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朝廷开放晋江蚶江港与鹿港对渡之后,泉邑工匠大批涌入台湾,承揽工程。闽南各地。如惠安石雕、南安石材等加工产业基地接受台湾的订件,即在闽南加工,运往台湾组装。当时,台湾民间建筑中的石、木、泥瓦三大行业及彩绘、剪黏等项目绝大多数延聘闽南工匠。其中又以崇武镇五峰村石匠、溪底村木匠、漳州画工和木匠最为著名这些陆续来台的漳、泉工匠不仅为台湾早期寺庙建筑留下了精美的作品,同时也将海峡西岸的民间美术样式传播到台湾。 时至今日,在台湾的原祖国大陆工匠的第五六代传人。提起他们祖先、前辈的从艺经历时,仍能依稀勾勒出当年“唐山师傅”雕龙画栋、巧夺天工的情形。无论是木雕、石刻或是彩绘等各种装饰于寺庙建筑的民间美术的优秀制作者。大多来自漳、泉两地,他们当中的一些人选择留居台湾并将手艺传给了后人,甚至有人在承建工程的闲暇,顺手教会了当地的小孩。若干年后,台湾便有了本地的工匠。 由于建庙需要大量的材料,于是便从漳、泉运送大量的木材和石材来台,其中,木材主要取自福州,称“福杉”:而南安青石和“泉州白”等优质石材,既作为帆船的压仓石又可作为建材,从泉州运抵台湾。 明清时期台湾大兴寺观建筑及清中后期的私宅府邸修建。无形中为漳泉的优秀工匠提供了施展才华的机会。同时也为日后台湾的工艺美术储备了后备人才,更为两岸民间美术的传播打通了渠道。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