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1 出版社:宋志坚 福建人民出版社 (2009-01出版) 作者:宋志坚
Tag标签:无
前言
女儿名叫含露。假如(!)再生一个儿子,我将为他取名“难易”。书法家陈奋武给我写过一幅条幅,写了四个字:“晓风含露”。晓风含露,略带凉意,当在夏末秋初。女儿出生时我已经三十八岁了,这四个字正好与我当时的心境相符,于是就截取后面二字,为女儿取名含露,小名含含。若干年后,不少人夸奖这个名字取得好,很辩证。含与露相反相成,含为含而不露,露为锋芒毕露。该含则含,该露则露,此乃人生的一门大学问,能做到这一点,实属不易。对于女儿名字的这种破译,确实很有见地,但我不敢掠关。说实话,我为女儿取名时,并未想到这一层。春节前去拜访另一位书法家朱以撒。起身告辞时,我说:“给我写两个字行不行?就写两个字:难易。”朱以撒也说“很辩证”的,没有立即想到这一个“易”字,也可以是“易改”的“易”或“交易”的“易”。一向不能含而不露的我还是将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还有一层意思,”我说,“本性难移。”我还告诉他,前几年就叫同乡前辈吴进先生写过“难移”二字的条幅,挂过一段时间,终于感到太露,没有再挂了。将“难移”改作“难易”,兴许会含蓄一些。以撒很有诚意,不久就把他为我写的条幅送到我的办公室。我展开一看,在“难易”两个大字之后,还有一句话,说是“志坚先生嘱书此二字当有深意”。我经常听到这样的劝告,或曰:“你这个人就是太正直,现在吃不开。”正直本来是一种美德,谁都不敢菲薄正直,但正直之前多了一个“太”字,就惹人讨厌;或曰:“你这个人就是太认真,现在行不通。”认真本来也是一种美德,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但在“认真”前面多了一个“太”字,也让人厌烦。每逢这种好意的劝告,我都只好苦笑。“几十年都是这样下来的,明知是自己吃亏,但也改不了啦。”我这样说。其实,离“正直”、“认真”二字,我还是有距离的,只是如今不敢正直、不愿认真的人太多,才显出了我的“太”,才使这种被说成是“太正直”、“太认真”的人招人讨厌、让人厌烦。想想鲁迅,说话一定要说到某些“正人君子”“麒麟皮下露出马脚”,仍感到自己“还欠刻薄”。我却只是骨鲠在喉,不吐不快,并且更多的只是点到为止,连麒麟皮都没有撩起来。魏晋时的嵇康,大概也是“太认真”、“太正直”的一个,以后还被杀了头。嵇康写过一篇《家诫》,大致是要儿子学得世故、学得圆滑的。有人说这是嵇康的人格矛盾,我却感到这叫“可怜天下父母心”。吃了一辈子的苦头,就让儿子不要像自己那样再去背那沉重的十字架。或许也是一种时尚,这样教孩子的如今很多,正直认真的人这样教孩子,世故圆滑的人不必教也是现成的榜样。你只要稍稍留意,现在有些年轻人,其实比上了年纪的人更为世故、更为圆滑。这样下去,“正直”与“认真’,似乎还要掉价,最后连偶尔“正直”、“认真”一下的人,也会被说成是“太认真”、“太正直”的。于是乎,一直都以世故圆滑的人们为生存土壤的奸佞之徒,就会更加为所欲为。因而我说:假如(!)再生一个儿子,我将为他取名“难易”。农历二月初二是我五十岁的生日。几天前就将这条幅拿去裱褙并配制镜框,想在生日那一天挂在自己的书房兼卧室之中。我只是想每天看看这一条幅,藉以警策自勉。横竖不图升官发财,总不至于再像嵇康那样掉脑袋吧。要是偶尔有奸佞之徒登门,也算是一个堂堂正正的态度。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那些喜欢吹牛拍马。阿谀奉承见风使舵弄虚作假的东西,不也是本性“难易”么?
内容概要
《难易居札记(套装上下册)》的上卷偏重于时政,下卷偏重于文史,并有少量随笔(包括学术随笔与生活随笔)和情感性的文字,权当是“广义杂文”。《难易居杞记(上下卷)》是2004年至2007年间的作品。
作者简介
宋志坚,原名宋百兴,1948年3月12日(农历戊子年二月初二)出生于浙江绍兴宋家店。1965年12月走上工作岗位,1988年2月起从事期刊编辑工作,先后任编辑室主任、副主编、主编,编审职称。著有杂文随笔集《白豪与创新》、《大圣落选记》、《不伦不类集》、《鉴湖情书》、《打杂人语》、《老宋炒古》、《天下乱弹》、《老宋杂文》(上下卷)、《老宋杂文续编》(上下卷)以及学术专著《杂文学初论》、《杂文学概论》、《鲁迅与绍兴历代名贤》、《鲁迅根脉》(上下卷)。
书籍目录
《难易居札记》上卷目录:署名的喜剧/1龙坛登文术/4特事特办的隐忧/7不可不做与不可真做/10“铁的新闻规律”有多“铁”/13实事与难事/16“高危地带”与“高产地带”/19“与时俱进”的骗子与骗术/22“人大代表”的荣誉与责任/25公仆与私仆/28“丑化”说不可再有新品种/31“谁是我们”的困惑/34秀色可餐及其他/37“仕林外史”/40惊闻“纪委书记酒后搂错人”/43“权力资源”是什么/45语言的模式/48有为而威/51“太远”说置疑/54盗民的“公仆”与被盗的民众/57李金华的“辩证法”/60何谓“权力自重”/63“公开与封锁”之类/66竞技失误何罪之有/69公祭孔子的新闻解读/72别陶醉于“微服私访”/75衡阳大火死难烈士周年祭/78活灵活现的新负蝂/81有感于“特殊的廉政洗礼”/84“大少爷”扶贫终究不行/87无处不显的“级别待遇”/90假如我是安南/93莫让学术失去公信力/96痛言“腐败无禁区”/99“富人消费多了,穷人就少”?/102吃胖了再减肥也是穷折腾/105不可“辐射”污染/108和谐不能靠幸运/111新版的“朴素感情”也不朴素/114云驾岭煤矿的“不等式”/117不该缺席时的缺席/120“身份歧视”别议/123科研评价的文化思考/126最佳“治污”模式/129“窗口”新注/132极言之时也慎言/135关键不在“慎言”/138从“国学大师”说到“国学”/141科学遭遇国界/144从“带刑入学”说到“开除”/147隔壁那栋“×长楼”/149缩小贫富差别难在何处/152“低调处理”的玄机/155如今学者也“赶集”/158经济学本无穷富之分/161当真能够“与狼共舞”?/164“全力抢救”是个什么概念/167令不在多有行才灵/170规范与尊严/173令人忧喜参半的“义乌镖局”/176“收支两条线”间有通道/179谨防“信誉透支”/182最好不要风暴/185比不正常更为可恶的“正常”/187慎言“有人反对改革”/189是公牛还是鲶鱼/192学术争论与高层表态/194难为情也成了美德/197哪里来的“七省巡按”/200《难易居札记》下卷目录:《霍光传》不可不读/1李泌的“五不可留”/3题不副文的解读/6纽约街头的女孩/9天衣无缝的衔接/13人生的境界与格调/16“斩立决”?/19乾隆皇帝的矛盾心态/22善作者还须善成/25“韬光养晦”溯源/28公交车三题/32为“讪上卖直”一辩/35关于“梦”的随笔/38“做鲁迅”?/41“周作家”的心态/44“领导艺术”/50铁打的地盘流水的官/53学术求真的勇气与严谨/55吕夷简的“小鞋”/58一道多元的方程/61也谈“士节”/67重读鲁迅《估(学衡>》/71武松活着会怎样/78致士先从隗始/81“无敢送仲淹”/84郅都其人/87东方朔“谏治上林”/90土崩瓦解也有别/93“腹诽”何罪/96搞不懂的卫氏家族/99抓住精彩的蝴蝶/102杂文家用什么“打通古今”/106哪能只读“李敖”/111“夸饰乡土”之辩/114嵇康的冤屈/117“小熊猫”的申诉/125钟离意真像现代人/129哀孟尝/132《钟潭噌响》序言/135谢夷吾“柴车行春”冒犯了谁/138“郑公风”的“风源”/141“绰号艺术”/144王羲之为何辞官/147换证/150宋徽宗时的“经济”/153古老的谎言/156从义里说到六尺巷/159范蠡不是官商的祖师/162陶朱公的儿子以及“钱的概念”/165陶朱公的“故所旧”/168王羲之生卒年考/171“野心家”纵横谈/174卧龙山随感录/180心中的祭奠/185赵之谦的书斋/188杂文的“选点”与“开掘”/191鲁迅眼里没有偶像/193“物效其类”/196大学不是镀金作坊/199莫非也要“举孝廉”/202严子陵的“姓”/205“没有听说过杨振宁”就可笑吗/209哪能以曹划线/213挑战生命极限的结晶/216关于名人籍贯的争议/220“毫无个人考虑”的交往/223“世界”在哪里/232尊卑有别的无意识/235可喜的“草木才子”/238从《鲁迅日记》说到邮政/241蔡元培的“辞职书”/244经典作品的另类点评/248“心服”之痛/251鲁迅也怕世俗/255独立人格的两个立面/258英雄与悲情//261我也很怕考试/264思想没有鼻子/267“北平五讲”缘何没有清华/270鲁迅与孙伏园的“后期疏远”/275硬币哲学/282“天下为公”审议/288《夸张规律》异议/291母亲的丧事/294媒介素养/301古董国家的特别国情/307司马光的“言路”/310政治文明的刻度/313老烟民自白/317“锯人当用板夹”/321反差与衔接/324如果曹雪芹也想评奖/328编后/331
章节摘录
诸如此类的事情,又使我觉得,不会感到难为情或不会脸红的原因,似还很难用“视野的开阔”一言蔽之、囊括以尽,应该还有别的原因。或许与环境有关,我想。比如说,偷人钱物的事,嫖娼宿娼的事,被人发现,照理是应该感到难为情的,但贼窝里的贼不会,淫巢里的淫棍不会,在那些地方,偷不到东西的贼,不会玩女人的淫棍,才会感到难为情。或许与时尚有关,我想。比如说,开口说粗话动手打砸抢是应该感到脸红的,因为这是没有教养的表现。但在十年动乱期间,却是恰恰相反,在那个时候,开口说粗话的有“造反精神”,动手打砸抢的则叫“敢打敢冲”。然而,这一切其实都可以归结为是非的颠倒,荣辱的错位。说是与环境有关,乃是在某种特定的环境中,是与非的倒置;说是与时尚有关,乃是在某个特定的时期,荣与辱的错位。
后记
对于古人的话,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会有不同的感受。例如,孔夫子说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我现在读去,就感到有一种无奈与焦虑隐匿其中——谁也无法像牵牛牵马一样地牵住光阴,恳求它“慢些走呀慢些走”也没有用。五年之前,我在编定《老宋杂文续编》之后,在后记中写下了这样几句话:“今年夏季,适逢百年未遇的高温,福州当数全国之最,热的时间最长,从六月下旬到八月上旬,连续四十余天都在摄氏37度以上,其中好几天都突破了40度。在这百年未遇的高温季节整理这部书稿,乃是一种难得的人生际遇。”一晃又是五年过去,又是一个炎热的夏天,我在编完这几年来的杂文积集之后为之撰写后记。收录于这部杂文集的是2004年至2007年间的作品,按照《老宋杂文》与《老宋杂文续编》的老例,编为上、下卷——上卷偏重于时政,下卷偏重于文史,并有少量随笔(包括学术随笔与生活随笔)和情感性的文字,权当是“广义杂文”。2004年前的作品,作为《老宋杂文续编》之编余,按时政与文史两类分别编人上、下卷。我原想用《老宋杂文末编》作为书名,我的几位同事(或朋友)似乎并不赞成,于是就想到我在五十岁那年春节前夕请朱以撒先生写的两个字:难易。我曾有专文解此二字,题目就叫《难易》。我说难易的易,不仅是与难相对应的易,更是易改之易。我让朱以撒先生为我写下“难易”二字,自有“本性难移”的意思寓于其中,“难易”的无非是与世故、圆滑格格不入,尤其讨厌吹牛拍马阿谀奉承见风使舵弄虚作假的那种秉性。这篇短文曾编入《老宋杂文》,我在该书的后记中说:“其中《难易》一文,大致可算是我的‘五十抒怀’,也是迄今为止的人生总结,或许还包含着这部作品的思想脉络。我从二十年前大病一场后起,就有多活一年赚一年的念头,如今已是年过半百,无论来日尚有几何,这一辈子也注定就要这样活下去的,这大概就是人生的轨迹。”从《老宋杂文》到《老宋杂文续编》算是我的一个人生阶段,从《老宋杂文续编》到这部杂文积集又是我的一个人生阶段。这两个不同阶段的人生经历和杂文作品可以表明我没有食言。因此,我将本书的书名定为《难易居札记》,并以《难易》一文作为代序。这些年来,我曾断断续续地说过一些关于杂文的话,散见于一些杂文或序跋。比如,我曾经说过“四不为”,叫做“不为权势所屈,不为金钱所迷,不为世俗所累,不为时尚所困”。这“四不为”犬牙交叉,互相依存。《难易》一文所谓的“横竖不图升官发财”,说的还只是“权势”与“金钱”。历史就像旧式自鸣钟的单摆,向左摆去多少度,向右也得回摆多少度。在此摆动的过程中,要“不为世俗所累,不为时尚所困”,又谈何容易!我也曾说过“两不必”,叫做“不必为早上的影子特别长而沾沾自喜,不必为中午的影子特别短而耿耿于怀”。因为,“关键不在于别人的评价,而在于自身的品位与质地”。各类评奖,其理亦然——重奖之下,必有勇夫,却未必就有佳作。真要践行这“两不必”,却也并非轻而易举。但我将时时警策自己:我写,只是因为我有话想说。幼时常听长辈说起,我刚出世时,他们为我去算命,算命先生说这只戊子年的老鼠命很硬的,摔都摔不死。这话犹在耳边,我却已在这世上活过一个甲子。在这一个甲子之中,我经历过曲折坎坷,遭受过风刀霜剑,却也得到过人间温馨,包括来自不少朋友的热与情。今年是我的花甲之年,也是我与自己的四十四年职业生涯的告别之年。这四十四个年头的最后四年,我是在现在这个单位度过的。我已经融人这个集体,感受到了这个集体中人给予我的热与情。他们在这个时候为我推出这部杂文积集,便是这种热与情的见证。我能回报的,却依然只有这种并非所有人都喜闻乐见的杂文。
编辑推荐
《难易居杞记(上下卷)》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不为权势所屈,不为金钱所迷,不为世俗所累,不为时尚所困,不为造成的影子特别长而沾沾自喜,不为中午的影子特别短而耿耿于怀……“难易居札记(上下)”,宋志坚为您解读其关于文学、关于艺术、关于学术、关于社会等众多方面的观点,精彩纷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