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5-1 出版社:福建人民出版社 作者:林大津 页数:289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从《研究》初版至今,我一直在思考跨文化交际研究领域的一些重要理论和课题。令我欣慰的是,当年我指导的跨文化交际研究领域的硕士生谢朝群,从助教到讲师再到破格晋升为副教授并获得博士学位,也一直潜心于跨文化交际学和语用学的研究。他年轻有为,在大量阅读国外原著的基础上,勤于思考,常提出一些个人见解,已在国内外一些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了多篇书评和论文,因此成为我完成本书的好搭档。 本书可视为《研究》的姐妹篇,与《研究》相比,突出对国内外跨文化交际学一些主要理论和观点的评析,着重从跨文化语用学和比较修辞学的角度提出我们对跨文化交际理论与实践的新思考。全书分为回顾篇、理论篇与实践篇。 回顾篇着重探讨跨文化交际学的一些重要概念、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国内外这方面研究的发展概况。
书籍目录
回顾篇 第一章 交际与文化——学科两大因素的关系 第二章 行为与动因——学科性质定位 第三章 共性与特性——学科研究方法定位 第四章 差异与评价——文化相对论二分观 第五章 更新与原则——“文化全球化”的思考 第六章 需要与创造——学科产生的历史背景 第七章 功能与视角——理论的检验标准理论篇 第八章 焦虑与困惑——解惑论评析 第九章 文化与区别——代码论评析 第十章 交际与意义——同构论评析 第十一章 交际与自我——面子论评析 第十二章 异国与他乡——顺应论评析 第十三章 共享与控制——趋同论评析 第十四章 交际与阐释——归因论评析 第十五章 社会与关系——网络论评析 第十六章 交际与环境——预测论评析 第十七章 语用与修辞——效应论建构实践篇 第十八章 言内与言外——口头言语交际跨文化案例分析 第十九章 情感与理性——书面言语交际跨文化案例分析 第二十章 聚拢与离散——非言语交际跨文化案例分析附录一 中文参考文献附录二 英文参考文献附录三 英-汉术语索引附录四 汉-英术语索引后记
章节摘录
人生历程中步步高升,借助成功和夸耀而获致的名声,也是借助个人努力或刻意经营而积累起来的声望,此即为名誉。另一方面,它却暗示了一种‘自我膨胀,的欲望”。1 1.2西方人面子观的由来 Goffman(1967)用“面子”(face)来描述表达者或接受者想在互动中保持的自我形象。 Brown和Levinson(1987)对Goffman的“面子”概念做了进一步的发挥,他们对“面子”的分析采取了简化论的方法,把一个人在公众面前的自我形象简化为一些人性基本、普遍的需要。他们假定社会中所有有能力的成年人都有面子,他们知道其他交际者也有面子,即每个社会成员都想在公众面前为自己赢得个人形象。这种个人形象由两方面组成:一是消极面子(ne2ativeface),即希望行动自由,不受别人的强加;二是积极面子(positiveface),即希望得到别人的欣赏和赞同。因此,他们在其礼貌模式中预设了一个典型人,典型人是自然语言流利的言谈者,具有面子和理性需要。面子是一种情感投资,是典型人交际时的心理基础。它可能丧失、维持或得到增强。典型人在互动中必须时刻给予关注,否则将影响互动过程及其结果。威胁典型人的面子被称作“面子威胁行为”(facethreatening act o 典型人有五种礼貌策略可供选择,即赤裸裸地公开施行面子或胁行为策略、积极礼貌策略、消极礼貌策略、非公开策略以及不施行面子威胁行为策略。Brown和Levinson还假定,典型人从交际目标到实现交际目标的最佳手段都能够做出理性的选择。在故出选择的过程当中,典型人还能对威胁其他参与者面子的可能生做出判断,并选择合适的策略来尽可能地减少在实施交际目标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任何面子威胁。Brown和Levinson将“面子”分割为积极面子和消极面子的同时。
媒体关注与评论
跨文化交际对于一些读者来说是一个新词,实际上,我们经常在从事跨文化交际,只是我们不自觉而已。我国外交部长与外国领导人谈判是在进行跨文化交际,进出口公司的工作人员与外国商人谈生意也是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我们和外国旅游者、外国留学生、外国教师交往同样是在进行跨文化交际。即使我们不与外国人直接接触,仍然可能在从事跨文化交际。例如,阅读外国小说,观看外国电影、电视节目的过程也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我们作为读者和观众,与小说的作者,电影、电视的导演和演员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因此,理解外国小说、电影、电视是一个复杂的跨文化交际的过程。 跨文化交际学在我国是一门新兴学科,发展迅速,参与的学者、教师越来越多,这是十分可喜的。我们希望更多的人加入到这个队伍中来。 ——摘自胡文仲《跨义化交际学概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年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