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台民间习俗

出版时间:2003-7  出版社:福建人民出版社  作者:方宝璋  页数:431  
Tag标签:无  

前言

台湾问题是萦系在海内外所有中华民族子孙心上的一个最牵动民族感情的问题。一个多世纪来,台湾无论沦人日本的殖民统治,还是处在两岸对峙的政治纠葛之中,都是作为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存在着,无论处在什么样的压力下,都不能把它和祖国分开。其重要原因之一是,台湾同胞和祖国大陆同胞一样,都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子民;台湾社会和祖国大陆社会一样,都是在中华文化的基础之上建构和发展的。共同的文化,是一股潜在的、巨大的力量,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是维系台湾与祖国密不可分的精神纽带。这一切正如江泽民同志在《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讲话中所指出的:“中华各族儿女共同创造的五千年灿烂文化,始终是维系中国人的纽带,也是实现祖国统一的一个重要基础。台湾与祖国的文化亲缘关系,最先、最直接的就体现为台湾与福建的关系。这是由地理和人文关系决定的。福建和台湾,都是以中原南徙的移民为主体而建构起来的社会。稍有不同的是,在福建,中原移民南徙入闽,至宋代已基本完成;而在台湾,则是自明末清初开始,才由南徙入闽的中原移民后裔再度大规模迁入台湾。其文化也随同移民一起,从中原经由福建的本土化发展,再度播人台湾。因此,闽台社会都先后经历过一个共同的内地化、文治化,实质也就是中原化的过程。闽台被视为一个共同文化区,皆因其文化有着历史形成的密切亲缘关系。

内容概要

丛书既名“闽台文化关系研究丛书”,顾名思义,是以文化为讨论对象,以关系为切入点,在闽台的背后,涵盖的其实是两岸,所涉及的也不单纯只是文化问題。它是以闽台为中心,民文化为重点,来论析两岸关系的一套系列著作。丛书的选題,包括了林国平教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九五”规划重点项目“闽台区域文化研究”,刘登翰研究员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九五”规划基金项目“两岸文学艺术的文化亲缘研究”,以及福建社会科学“九五”规划重大项目“闽台文化关系研究”等诸个课題。

作者简介

方宝璋,1951年5月生,福建莆田人。历史学博士,现任江西财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会计审计史研究中心主任。
方宝璋长期从事中国财经监督史和闽台区域文化史的研究,共完成专著8部,代表作为《中国审计史》、《宋代财经监督研究》、《中华文化通志·闽台文化志》、《闽台民间习俗》等;在《中国史研究》、《审计研究》、《中国经济史研究》、《世界宗教研究》、《文史》、《光明日报》(理论版)、《炎黄文化研究》等各级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00余篇,代表作主要有《中国古代审计史概论》、《宋代审计机构若干史实之考证》、《论比部》、《略论中华区域文化》、《论闽台文化史中的几个问题》等。其中有十几篇论文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和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等转载。《中华文化通志·闽台文化志》获1999年第四届国家图书奖荣誉奖,《中国古代审计史话》获2000年福建省社科成果三等奖。

书籍目录

第一章 中华民俗与闽与闽台民俗   第一节 中华区域民俗的划分和发展历史   第二节 闽台民俗的历史积淀与嬗变  第三节 闽台民俗的山海熏陶第二章 闽台食衣住与生产习俗  第一节 饭稻羹鱼,辅烟薯  第二节 闽菜小锃,注重食补  第三节 茶香酒醇,四季瓜果  第四节 宴客好丰,食俗查忌  第五节 服装首饰,汉族传统  第六节 服饰特征,穿着禁忌  第七节 土木砖石,传统民居  第八节 建筑特征,风水禁忌  第九节 崔耕社雨,喜庆丰收  第十节 造船出海,诉盼顺风  第十一节 百工技艺,祖师崇拜  第十二节 商贩招徕,牙祭借贷第三章 闽台生婚丧习俗   第一节 祈子怀胎,禁忌大观  第二节 坐月似囚,添丁贺喜  第三节 多种命名,生日寿筵  第四节 溺婴弃峎,贻害万端  第五节 源自六礼,婚俗相同  第六节 离婚再婚,尽孝而婚  第七节 童养招赘,阴配冥婚  第八节 尽孝送终,祈福冥祥  第九节 无奈火葬,拾骨再葬   第十节 停柩不葬,恶习难绝第四章 闽台传统节日习俗  第一节 除旧布新,万象皆春  第二节 元宵灯火,一国若狂  第三节 清明扫墓,四野踏青  第四节 龙舟裹粽,辟邪禳毒   第五节 七夕乞巧,结缘拜魁  第六节 孤魂野鬼,中元普度  第七节 中秋赏月,拜月听香  第八节 登高风筝,菊酒茱萸  第九节 搓圆饱和耗,祭祖扫墓   第十节 祭灶送神,指尘洁屋  第十一节 馈岁围炉,团圆守岁  第十二节 传统节日,随想反思第五章 闽台其他习俗   第一节 尊师重学,乐善好施  第二节 冒险拼搏,好斗轻生  第三节 祭神拜佛,信鬼尚巫  第四节 宗族乡情,亲和排他  第五节 娱之乐之,民间游艺  第六节 俗喜热闹,演戏看戏第六章 余论  第一节 从闽台民俗看雅文化与俗文化的关系   第二节 闽台民俗的主要特征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4.唐五代中原民俗对福建的影响唐五代随着中原汉人不断移民入闽,汉人与土著之间的融合加快。由于移民中男性比例较大,特别是陈元光和王审知部属定居于福建,使汉民的男女比例更加悬殊,其中不少汉族男性与土著妇女通婚,放弃中原籍,作长期落户于福建的打算。陈政的部属丁儒《归闲诗二十韵》对唐中期闽南地区的民族融合在民俗上产生的影响做了描述:“漳北遥开郡,泉南久罢屯。归寻初旅寓,喜作旧乡邻。土音今听惯,民俗始知淳。辞国来诸属,于兹缔六亲。追随情语好,问馈岁时频。相访朝和夕,浑忘越与秦。呼童多种植,长是此方人。”①唐代时,中原文人任福建地方官,开启了福建民间崇儒重学的风尚。如大历七年(772年)李椅都督福、建、泉、漳、汀五州军事。到任之后,在福州城南另建新学,“以五经训民,考校必精,弦诵必时。于是一年人知敬学,二年学者功倍,三年而生徒祁祁,贤不肖竞劝,家有洙泗,户有邹鲁,儒风济济,被于庶政。”(2)建中年间常衮任福建观察使,“为设乡校,使作为文章,亲加讲导,与为客主钧礼,观游燕飨与焉,由是俗一变,岁贡士与内州等”。佛教自西汉末年传人中国后,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在黄河和长江流域盛极一时。

后记

民俗是一种俗文化,在民间可谓是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其对人的影响几乎是“无微不至”。就我个人来说,从小耳濡目染于此,闽台民俗对我诸方面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闽台民间信神佛敬祖宗,几乎无节不祭祀。我的母亲就是一位虔诚信神佛的家庭妇女,诸多神佛诞辰、得道日、祖宗的生辰忌日,每月的初一、十五,都要烧香点烛拜拜,一年三百六十五天,至少有三分之一的时间要拜神佛祖宗。母亲最信的是观音菩萨,她一生的宗旨就是慈悲为怀。左邻右舍,无论哪一家有了事情她都要去帮忙,无论哪一家有了不幸,她总是流下同情的眼泪,尽她微薄的能力去关心人家、安慰人家、帮助人家。母亲的这个性格对我们下一代影响很大很深,使我们懂得如何真诚、热情、善良地对待世人,尤其是那些弱者。我的家乡莆田可谓是戏剧的王国。母亲、舅母爱看戏。记得孩提时,每年暑假我和兄弟们最爱回外婆家。有时在晚上,舅母会带着我们赶到几里路外去看戏。在空旷的晒谷场上,搭起一个戏棚,锣鼓喧天,人头攒动。四周弥漫着泥土的芬芳,吸着麦螺,嚼着花生,《陈三五娘》、《团圆之后》、《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人间真情、悲欢离合,震撼着我幼小的心灵。这乡间的小舞台,使我懂得了很多,这是在学校课堂中难以学到、体验到的。长大后,我们兄弟走南闯北,北京、上海、香港、巴黎、慕尼黑、纽约的歌剧院,高雅堂皇,令人赞叹。但是,我们对家乡的戏棚仍然一往情深。

编辑推荐

《闽台文化关系研究丛书•闽台民间习俗》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闽台民间习俗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很好很好的论文素材
  •   是我所需一套参考资料中的一部,今天终于补齐整套资料。很高兴。作者是一位著名学者,书的内容已经基本了解。很好。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