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3-9 出版社:福建人民出版社 作者:谢重光 页数:388
Tag标签:无
前言
台湾问题是萦系在海内外所有中华民族子孙心上的一个最牵动民族感情的问题。一个多世纪来,台湾无论沦入日本的殖民统治,还是处在两岸对峙的政治纠葛之中,都是作为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存在着,无论处在什么样的压力下,都不能把它和祖国分开。其重要原因之一是,台湾同胞和祖国大陆同胞一样,都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子民;台湾社会和祖国大陆社会一样,都是在中华文化的基础之上建构和发展的。共同的文化,是一股潜在的、巨大的力量,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是维系台湾与祖国密不可分的精神纽带。这一切正如江泽民同志在《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讲话中所指出的:“中华各族儿女共同创造的五千年灿烂文化,始终是维系中国人的纽带,也是实现祖国统一的一个重要基础。” 台湾与祖国的文化亲缘关系,最先、最直接的就体现为台湾与福建的关系。这是由地理和人文关系决定的。福建和台湾,都是以中原南徙的移民为主体而建构起来的社会。稍有不同的是,在福建,中原移民南徙人闽,至宋代已基本完成;而在台湾,则是自明末清初开始,才由南徙入闽的中原移民后裔再度大规模迁入台湾。其文化也随同移民一起,从中原经由福建的本土化发展,再度播入台湾。因此,闽台社会都先后经历过一个共同的内地化、文治化,实质也就是中原化的过程。
内容概要
《闽台关系文化丛书》是一部工程浩大的丛书,是由福建人文科学界专家学者撰写,由台湾文化研究专家、福建社科院博士生导师刘登翰研究员、福建师大闽台区域研究中心副主任、博士生导师林国平教授主编,并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全套丛书共有十一本,包括《中华文化与闽台社会》、《闽台先民文化探源》、《闽台客家社会与文化》、《闽台方言的源流与嬗变》、《闽台教育的交融与发展》、《闽台民间民俗》、《闽台民间信仰源流》、《闽台文学的文化亲缘》、《闽台民间戏曲的传承与变迁》、《闽台民居建筑的渊源与形态》、《闽台闽南语民歌研究》等十一本,共长达三百多万字。 该丛书立足闽台文化,放眼两岸关系和中华文化,是以闽台为中心,以文化为重点,来论析两岸关系的一套系列著作。唐树备指出,由于台湾与祖国大陆隔绝了半个世纪之久,尽管台湾文化由于历史原因受欧美等西方文化影响,但根是中华文化,也是福建传过去的文化。他说,这套系统研究闽台文化的丛书,突出了闽台文化关系中的“源”和“缘”,通过揭示“闽台文化”与中华文化“同根共源”的密切亲缘关系,以更有利于促进中华民族的团结,推动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 《闽台文化关系研究丛书》在中华文化的大背景下,分别从先民文化、客家文化、方言、教育、民俗、民间信仰、文学、戏曲、音乐和建筑等不同侧面论析了闽台文化之间的传承关系,是目前闽台文化关系研究中较系统、较全面的专著之一。
作者简介
谢重光,福建武平人。1970年毕业于福建第二师范学院中文系,1982年厦门大学历史系研究生毕业,1987年获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博士学位。同年到福建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历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论著有《关于唐后期五代间沙州寺院经济的几个问题》、《敦煌学和经济史研究的新收获--读〈唐五代敦煌寺户制度〉》及《汉唐佛教社会史论》、《中国僧官制度史》(与白文合著)等。
书籍目录
绪论 一 民族·种族·民系 二 3世纪起汉族南进与汉族南方民系的形成 三 研究闽台客家的特殊意义第一章 客家民系的酝酿 第一节 赣闽粤结合部的特殊环境 第二节 唐以前赣闽粤边区的原住民及其文化 第三节 中原与江淮汉人的南迁 第四节 盘砖蛮的南迁 第五节 移民与土著的斗争和融合第二章 闽西在客家民系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 第一节 宋代汀州经济社会的发展 第二节 定光佛信仰的形成与传播 第三节 风声气习,另是一方 第四节 宁化石壁——客家族群自我认同的符号第三章 元明清闽西客家社会的变迁 第一节 宋末元初福建人民的抗元斗争 第二节 族群互动中客家民系的发展 第三节 客家人对闽西、闽西南边缘地区的开发 第四节 宋元明清闽西客家人的文化成就第四章 祖国大陆客家人移民台湾 第一节 客家基本住地向粤东的扩展 第二节 客家人迁台过程 第三节 客家人渡台的方式和路线 第四节 台湾客家人的分布状况 第五节 汀州客、漳州客与福佬客问题第五章 台湾客家人的艰苦创业历程 第一节 台湾客家人的垦荒事业 第二节 闽客械斗与义民问题 第三节 与土著民的斗争和融合:“平浦客”和“客平埔”问题 第四节 台湾客家人的抗日斗争 第五节 当代台湾客家人的抗争第六章 福建客家文化的主要特征 ……第七章 客家文化在台湾的传承与变迁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一 民族?种族?民系 本书研究的对象——闽台客家,是客家民系的~个重要组成部分。关于民系的本质,民系与民族、种族的r关系,不少人的认识还是模糊的。因此,开篇之前,仍有必要就某些似是而非的认识加以辨析和厘清。 有的人把民系和种族混同起来,单纯从血统上来看待民系。他们非常欣赏和坚持大约一个世纪前某些外国传教士和学者的看法,认为所谓客家民系就是古代中原的一群高门华胄,由于战乱和灾荒的逼迫,长途跋涉迁徙到赣闽粤结合部的大山区来,与外界隔绝,自生自长,因而比较完整地保存了古代中原的文化,同时保持了群体血统的高贵和纯洁。他们说,客家人是血统纯而又纯的中原汉族的后裔,是“中华民族里的精华”①。在他们看来,客家人似乎古已有之,只是古代客家人居于中原,后来整个儿位移到南方的山区中。不管时世如何变化,这群人都不受影响,既不与周围的人群——特别是古时的蛮僚、后来的畲族——通婚,也很少与周围的人群发生文化上的交流。所以他们论及客家文化,只一味地从古代中原文化探索其渊源,而无视客家文化与其它族群文化的相互借鉴、相互影响。
编辑推荐
其他版本请见:《闽台客家宗教与文化》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