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史

出版时间:2003-3  出版社:福建人民出版社  作者:黄仁贤  页数:565  

内容概要

  《中国教育史》是一部贯通古今具有中国教育通史性质的著作。全书稿从教育萌芽论述始,至20世纪末中国当代教育的最新状况,大凡各个朝代、各个历史时期教育制度的沿革、重要的文教政策、学校办学体制的演变,以及重要教育家的教育思想等都作了详尽的描述或评述。

作者简介

  黄仁贤,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人。福建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教育系主任。学术兼职有:福建省教育学会教育史志研究会理事长、福建省陶行知研究会副秘书长、福建师范大学严复研究所副所长。主要从事中国教育史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已出版专着《中国教育管理史》、《中国教育史》,主编、参编的著作有《中小学公民素质教育的国际比较》、《中国师范教育通览》(历史卷)、《洋务运动时期的教育》、《比较教学论》、《中国书院辞典》、《严复与中国近代文化》、《基督教教育与中国科学文化》等16部,并在全国各级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原始社会和夏、商、西周的教育第一节 原始社会的教育第二节 夏、商、西周的教育第二章 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第一节 官学衰废,私学勃兴第二节 稷下学宫与百家争鸣第三节 孔子的教育思想第四节 墨子的教育思想第五节 孟子和荀子的教育思想第六节 道家和法家的教育思想第七节 《学记》中的教育思想第三章 秦汉的教育第一节 秦代的文教政策与教育实施第二节 汉代的文教政策与教育行政制度第三节 汉代的学校教育制度第四节 汉代的选士制度第五节 董仲舒与王充的教育思想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的教育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的文教政策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的学校教育制度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的选士制度第四节 嵇康和颜之推的教育思想第五章 隋唐五代的教育第一节 隋唐五代的文教政策与教育行政制度第二节 隋唐的学校教育制度第三节 隋唐的科举制度第四节 王通和韩愈的教育思想第六章 宋辽金元的教育第一节 宋辽金元的文教政策与教育行政制度第二节 宋辽金元的学校教育制度第三节 宋元的书院教育制度第四节 王安石与朱熹的教育思想第七章 明代的教育第一节 明代的文教政策和教育行政制度第二节 明代的学校教育制度第三节 明代的科举制度第四节 王守仁和张居正的教育思想第八章 清代的教育(鸦片战争前)第一节 清代的文教政策和教育行政制度第二节 清代的学校教育制度第三节 清代的书院制度第四节 黄宗羲和王夫之的教育思想第九章 鸦片战争与洋务运动时期的教育第一节 封建教育的没落与改革派的教育主张第二节 帝国主义文化侵略与教会教育第三节 洋务运动时期的教育第四节 张之洞的教育思想第十章 维新运动与清末新政时期的教育第一节 维新变法时期的教育改革第二节 清末新政时期的教育第三节 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的教育思想第十一章 民国初期的教育第一节 南京临时政府的文教政策与教育行政制度第二节 民国初期的学校教育制度第三节 北洋军阀政府的复古主义教育第四节 蔡元培的教育思想第十二章 五四新文化运动与大革命时期的教育第一节 五四时期的教育改革第二节 五四时期的教育思潮第三节 1922年的学制改革第四节 新民主主义教育的发端第十三章 国民政府时期的教育第一节 国民政府的文教政策与教育行政制度第二节 学校的训育制度与军事训练第三节 学校的教学管理第四节 新县制与国民教育制度第五节 杨贤江、陶行知、黄炎培、陈鹤琴的教育思想第十四章 革命根据地的教育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的确立第二节 苏维埃根据地的教育第三节 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教育第四节 解放区的教育第五节 徐特立的教育思想第十五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教育第一节 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教育第二节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教育第三节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教育第四节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教育主要参考书目

章节摘录

  三 古代学校的萌芽  教育是与人类同时出现的一种社会现象,而作为教育专门场所的学校,却是人类社会和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我国传说中的学校,产生于父系氏族公社时期。《周礼·春官·宗伯》记载:“成均,五帝之学。”汉代学者董仲舒断言成均为五帝时期的大学。郑玄认为“均,调也。乐师主调其音”。由此推论成均之学以乐教为主。成均的乐教传统流传后世,为西周所借鉴。《周礼》记载大司乐掌“成均之学”,以乐教贵胄子弟。成均之学是否真是“五帝之大学”,实无可考。但从考古发现中可知,五帝时代原始音乐已具一定水平,古籍关于远古音乐的传说,以及关于成均之学的记载,也不是毫无历史根据的。成均之学已经具有专门化的趋向。在成均受教的学生,可能是脱离生产劳动的贵胄子弟。因为乐在当时已是氏族显贵应具备的文化素养,从舜命夔典乐教胄子,向贵胄子弟教授诗歌、舞蹈,可知一二。在父系氏族公社晚期,氏族和联盟的上层显贵,都要主持公众集会和各种仪式,在这些场合,乐是必不可少的项目。因而氏族显贵必须具备音乐素养,以传授乐教为主的成均之学完全可能是我国在公元前2700年左右出现的最早的学校。  根据《尚书·舜典》和《尚书·虞书》的记载,似乎成均不仅是一种乐教的学校,还负有教育管理机构和职责。而在西周时期,“大司乐掌成均之法,以治建国之学政,而合国之子弟焉。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教育史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