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10 出版社:江西人民出版社 作者:袁池,陈抚生
前言
吕玉堃1994年旅居美国,这位主演了50多部电影和编导,主演了50多部话剧的表演艺术家,在美国洛杉矶女儿家安度晚年。他心系祖国,热爱祖国,经常应邀回国拍摄电视剧或探亲访友。这次回国是参加江西省话剧团建团50周年庆祝活动的。 2002年lO月下旬的一天,秋高气爽,我乘火车去南昌看望并采访吕老。怎料这位82岁的老艺术家,正挤在人群中翘首以待。他上身穿黑色毛线衣,浅灰色马甲,下身着蓝色牛仔裤,令人注目的是剃了个光头。他的名声饮誉中外,但一直保持着平民演员的风度。他为人谦和,直言快语耳聪目明,显不出一点老态。谁能想到他曾经是两次中风,差一点瘫倒的老人呢!我们互致问候后,我在路边要招手乘出租车。他一摆手说:“别摆阔,坐电车一元钱就到我家门口,方便着呢!”说着拉着我的手,跳上了2路电车。我刚到古稀之年,一头白发,车上乘客纷纷给我让座,竟把吕老看得比我年轻了。 吕老的家布置得简朴有序。客厅的墙上十分醒目地挂着著名书画家林凡书赠的一副对联:“白首宜豪唱青春映晚霞”。墙的右侧挂着吕老2001年10月和舒适、顾也鲁、陶由等老艺术家庆祝老朋友刘琼90华诞时拍的大幅照片,可惜刘琼在拍照三个月后患癌症逝世了。这幅照片,留下了对亡友的无尽思念。 吕老是北京通县人,生于1921年。他13岁考入上海剧院,40年代走红影坛。那个年代堪称“三绝”的进步影片,就是吕玉堃主演的。1943年,他22岁,主演了根据秦瘦鸥长篇小说改编,由马徐维邦编导的《秋海棠》。吕玉堃扮演京剧名旦秋海棠,著名影星李丽华先是饰军阀的姨太太罗湘绮,后饰“秋”“罗”和私生女梅宝。影片描写了京剧名旦被军阀迫害致残、致死的悲惨遭遇。1947年,吕玉堃26岁,在香港大中华影业公司主演了由吴祖光编导的《风雪夜归人》。吕玉堃演京剧旦角魏莲生,孙景路饰有夫之妇玉春。这部爱情悲剧片更是风靡全国,蜚声海内外。到了1948年7月,当得知祖国即将解放的消息时,吕玉堃回到上海。1949年春,他28岁,在大同影业公司主演了由田汉编剧,郑小秋导演,谢晋任副导演的《二百五小传》,饰京剧艺人袁少楼。因为袁追求真理,坚持进步,致力于京剧改革,保持民族气节,积极投入抗日战争,最后惨遭日寇枪杀,壮烈牺牲。这部影片曾在1949年7月19日第一次全国文代会上放映,受到代表们热烈欢迎和好评。陆定一同志观片后特意为该片题字:“梨园英烈”,予以肯定和赞誉。 这三部影片所以称为影坛“三绝”,绝就绝在均是表现京剧艺人坎坷生活的。无论唱做念打,抑或一招一式都得有相当高的专业水平。吕玉堃出身于梨园世家,父亲是著名京剧演员吕月樵,从小就有这方面的体验,所以演得惟妙惟肖,挥洒自如。 当我提到这些往事时,吕老说,好汉不提当年勇,那是半个世纪前的事了。其实演戏和做人是一回事,我年轻时崇尚艺术至上,笃信演员就得靠演技,凭本事吃饭,不关心政治,也不过问政治。1946年,我应邀去香港拍片子,影片公司里倾向国共两党的人都有。有一天,香港妇联请我们在半岛饭店喝咖啡,要为《华商报》募捐,演出京剧折子戏。吴祖光对我说,这是妇联内共产党人出面,你得去结个缘。我和舒适、李丽华、袁美云等演员都去了。晚上大幕一拉开,头一个节目就是解放区的大秧歌,大鼓大锣大钹打起来震耳欲聋,惊心动魄,扭秧歌的演员都是农民装束,打着赤脚,气势宏伟,威武雄壮,表现了劳动人民的力与美,获得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太新鲜了,太棒了!我觉得这才是人民的艺术,来自解放区的艺术,给我震动很大。上海解放时有两件事对我影响不小,一是上海解放了,解放军露宿街头,不扰民,纪律严明,秋毫无犯;二是军管会在文化广场欢迎演艺界的同仁。我一看同我们握手的是熟人夏衍,穿着解放军军服,我一想,难怪郭沫若、夏衍、田汉他们能写出那么多进步作品,原来这些大手笔都是共产党呀!我算服了! 上海刚解放,百业待兴。一时不能拍电影,影业公司组织艺员们学习毛主席的《为人民服务》等文章,使他思想有了飞跃。他想,为人民服务何不自力更生组成一个话剧团到外地巡回演出呢?他的设想得到上海剧协的大力支持,于是大众剧团组成了,吕玉堃自任团长。取名“大众”就是为劳苦大众服务的意思。新旧社会两重天,得有新面貌才行。于是剧团学习解放军,规定了严格的纪律,制订了规章制度;统一着装,夏灰冬黑,外出列队;严格作息时间,一律吃大锅饭;自报公议,实行工分制,按工分值支薪;多演新戏和经典剧。一年多来剧团不辞劳苦,由上海到南通、常州、常熟、汉口、长沙、南昌等地送戏上门,演出了《丁赞亭》《方珍珠》《思想问题》《怒吼的中国》《二百五小传》《雷雨》《秋海棠》《别有天地》《夜店》《金小玉》《结婚进行曲》《金银世界》《律师与小偷》等剧目。1950年lO月19日,是鲁迅先生逝世14周年纪念日,剧团同志怀着对中国伟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的敬仰之情,赶排了鲁迅的《阿Q正传》,在纪念日演出,受到了广大观众的高度赞扬。吕玉堃领导的大众剧团,是自觉贯彻党的文艺方针,深受广大观众喜爱的剧团。 1951年春,出于对革命的向往和对解放军的热爱,吕玉堃率大众剧团31人在长沙市集体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十二兵团兼湖南军区政治部文工团,他出任副团长。那年他30岁。当年抗美援朝爱国浪潮澎湃,文工团创作组刘祥等创作独幕话剧《窗口》发表在《长江文艺》上,吕玉堃认为这出表现朝鲜人民英勇抗击美国侵略者的剧很好,由他导演并改名《红灯》,参加中南军区第一届观摩会演,获三等奖。接着他又为文工团导演了大型歌剧《董存瑞》。在长沙市联华剧院演出时,连日爆满,感动得台下观众一片哭泣声,起到了保家卫国的动员作用。不久,他导演了老舍的《龙须沟》,并饰演程疯子,效果极佳。 使人难忘的是1951年10月到12月,军区文工团组成两个演出队,到湘南和剿匪斗争尚未结束的湘西进行慰问演出。在63天中,共给16个团,9个军分区,以及医院、军干校和各地群众演出89场,观众13万多人。两个队除乘车船外,共徒步行军800多里,有时还要通过未解除敌情的地带。经常是白天行军,晚上到达目的地,克服一切困难马上演出。这种战斗化的作风,得到了广大军民观众的好评。也就是这次赴山区部队演出中,吕玉堃的夫人金丽娃,在行军途中滑倒骨折,被送进医院…… 1952年部队整编,庞大的军区文工团大量缩编,原大众剧团的同志集体退伍。这时,吕玉堃重新恢复大众剧团。1953年10月14日,经中共江西省委批准,吕玉堃和大众剧团集体参加江西省话剧团,他被任命为副团长(后为团长),在此前后,他们演出的多幕话剧《曙光照耀着莫斯科》连演40余场,轰动了南昌城。1956年4月,他付出极大心血辅佐并参与演出的《方志敏》赴首都参加第一届全国话剧观摩会演,获演出二等奖。 正在吕玉堃为话剧事业奉献力量的时候,一场风暴降临了。1957年,他被扣上了“极右分子”帽子,受到极不公正的对待。在省委副书记方志纯的关心过问下,吕玉堃才没下放农村改造,留团劳动。 1958年,江西省话剧团排演本省作者刘云、余凡、雪草、张刚写的话剧《八一风暴》,吕玉堃是导演之一,因是“右派”,不能署名。他以金喦的名字,在剧中精心扮演了国民党反动派南昌特派员戴景臣的形象。《八一风暴》于新中国成立10周年、30周年两次晋京献礼演出,获文化部奖励,受到广泛的赞誉。《中国戏剧通史》称,《八一风暴》“从剧作到导演表演艺术,都创造了较高的质量”。《八一风暴》成为中国话剧史的优秀剧目,吕玉堃功不可没。 “屋漏偏遭连夜雨,行船又遇顶头风”。1966年“文革“中,吕玉堃除了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大右派“外,又被扣上了一顶“大戏霸”的帽子。他被送进“牛棚”,连遭批斗,后又下放农场劳动改造。在艰难的逆境中,他的信念始终没有动摇。他学习过中国共产党党史,知道革命的曲折性,他笃信时间是公正的记录师。一个爱祖国、爱党、为人民演戏的艺术家,是会得到党和人民肯定的。 1976年10月,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全民振奋,举国欢腾。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吕玉堃和文艺界一些老同志得到彻底平反,他从农场调回话剧团,恢复了副团长职务。1979年10月30日,他出席了全国第四次文代会,聆听邓小平同志在会上作的《祝辞》,受到极大的鼓舞。这时邀他拍电影的信函纷至沓来。吕玉堃“壮心未与年俱老”,先后在上海、八一、青年等电影厂参加拍片,在《爱情啊,你姓什么?》《琵琶魂》《金色的晚秋》等影片中担任主演和重要角色。20世纪90年代初已经70岁高龄的吕玉堃应山东电视台邀请,主演了轰动全国的14集电视剧《郑板桥》。1997年,76岁高龄的他奔波于大洋两岸,参拍了北影厂影视部等单位联合摄制的电视连续剧《留美房客》,获得海内外的好评。 吕玉堃先生对我说,复出后,每年都收到不少影迷来信。1984年,武汉市变压器二厂老工人佘保源来信写道:“几十年以来,我是最喜爱看您主演的电影的老影迷。今天又重新看到了您参加演出的三部新作,我为您庆幸……还希望您在风烛晚年,继续施展您那过人的才华。”1993年山西老影迷麻觉人来信说:“祝贺你获得荣誉奖,当之无愧!”有位在美国的何牧师1995年来信说:“我共看过你13部片子,主角配角都有,只希望有一天可以见到你。你的那些片子,一直活生生地留在我的印象中,永远不会忘记。”一封来信,一片真诚的希望,一道温暖的阳光…… 吕玉堃,这位从艺68年,对中国话剧、影视作出卓越贡献的表演艺术家,受到了党和国家以及艺术团体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中国话剧艺术委员会,中国戏剧家协会、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都曾授予他荣誉证书或荣誉奖,1992年起享受政府津贴。他任江西省政协3、4、5、6届常委,还任中国剧协常务理事,江西省影协顾问等职。 面对众多的荣誉和头衔,吕老深情地说:“我始终是一个普通演员,一切荣誉应该归功于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祖国。我深切体会到,没有党和祖国,就没有我吕玉堃的今天。现在是我们国家最好的时期,改革开放,国家兴旺,社会稳定,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在海外的华人华侨更挺直了腰杆,十分自豪,谁都不敢小瞧咱们。我坚决要按照‘三个代表’和德艺双馨的要求,活到老,学到老,演到老!” 采访结束,我给吕老拍了照。背景是林凡写的对联:“白首宜豪唱,青春映晚霞”。这既是吕老艺术生涯的生动概括,也是吕老晚年心境的真实写照。
内容概要
吕玉堃,这位从艺68年的话剧表演艺术家,对中国话剧、影视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吕玉堃传》在掌握大量材料的基础上,通过追述吕老多彩、曲折的人生轨迹,再现出一个立体的、真实的吕玉堑,并通过生花妙笔反映了他所代表的一类人的命运及所处时代的景况,可以说是一部学术性、思想性、文学性俱佳的作品。
作者简介
袁池,1922年出生。江苏南通人,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中国话剧研究会会员.江西省剧协会员。1938牟考入上海新春秋戏剧学校,后加入上海剧艺社,天风剧社,中旅,建国后与吕玉堃创办大众剧团,后加入湖南军区丈工团和江西省话剧团,历任演出副科长,办公室副主任。文革后任深赣歌舞团副团长,江西时装歌舞团团长。著有“吕玉堃的艺术道路”,“试论广播剧”等。曾获首届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制作一等奖,中国话刮研究会,中国剧协话剧九十周年和文化部话剧百年等荣誉证书。陈抚生,1940年10月生,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戏剧文学学会会员,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 阅历丰富,热爱生活,开朗乐观,喜欢游泳。至今已发表、出版话剧剧本,长、中、短篇小说,散文,人物专访等各类文学作品百万余字,并获多个文学奖项。 主要作品有: 大型话剧《春燕之歌》(1980年发表、演出并获奖)。六场话剧《墙内桃花》。自编江西省文艺学校1999级话剧影视表演班《中国戏剧史》(合戏曲、话剧部份),《名剧欣赏》(外国戏剧部份)教材,并主讲。 中篇小说《冰释》、《蛇后在行动》。短篇小说《明月今日照我还》(获奖)、散文《匡庐云雾》。(以上为1990年代作品)
书籍目录
引子——我是谁吕玉堃第一章 生于梨园世家 第一节 京剧全才吕月樵 第二节 吕母王修义慈母不败儿 第三节 吕氏长女,美丽牌香烟吕美玉 第四节 姐弟决裂,突遭变故第二章 艺术人生的起点 第一节 想哭哭不出,难忘的第一次播音 第二节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名师荟萃的环境 第三节 吸收艺术营养 第四节 没有排上角色与机会失之交臂 第五节 机会说来就来——在《西施》中跑龙套 第六节 第一次当导演——初生牛犊不怕虎第三章 独立谋生 第一节 第一次拍电影——小荷才露尖尖角 第二节 认识了周璇 第三节 歌舞团生涯 第四节 遇见金丽娃 第五节 金玉良缘第四章 演艺之路 第一节 从昆明到上海 第二节 进入电影圈 第三节 在国华结识了舒适 第四节 都是浮躁惹的祸第五章 崭露头角 第一节 璀璨星光 一夜成名 第二节 话剧舞台“活胡四” 第三节 看戏的成了演员 第四节 得到五叔盖叫天的肯定 第五节 整个上海成了沦陷区 第六节 夹缝中的生存 第七节 集锦影片《博爱》 第八节 主演《秋海棠》奠定影坛地位第六章 影剧双星 第一节 先有电影后有话剧的《金银世界》 第二节 金兰结义十一兄弟 第三节 组织大陆剧团北上演出 第四节 从魏莲生到袁少楼第七章 大众剧团始末 第一节 演出解放区新戏《丁赞亭》 第二节 大众剧团欣欣向荣 第三节 《思想问题》红遍武汉 第四节 长沙参军 第五节 我是一个兵 第六节 在下关码头体验生活第八章 人生辉煌 第一节 为老革命根据地服务是最光荣的 第二节 两团合演《曙光照耀着莫斯科》 第三节 辉煌时期 第四节 进京献演《方志敏》第九章 省话剧团的戏骨 第一节 德艺双馨 第二节 一五一号提案 第三节 难忘1957 第四节 为了《八一风暴》 第五节 创作精力更旺盛 第六节 华东区话剧观摩演出前后第十章 非常岁月 第一节 炼狱 第二节 三条结论 第三节 六个孩子 第四节 新生第十一章 金色的晚秋 第一节 把力量凝聚到艺术创作上来 第二节 银幕与舞台 第三节 丽娃谢世 第四节 遗憾的《郑板桥》 第五节 特殊荣誉奖 第六节 流金岁月 第七节 驾鹤西去吕玉堃年表跋人生未了情骆之恬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第一节京剧全才吕月樵 吕玉堃出生于1921年1月3日,农历庚申年11月25日。出生地呢,一说是天津。那是1945年,吕玉垄在天津演戏,一位老观众的说法。生在上海呢?更有可能,因为吕玉堃从记事起,学的是上海话,一脑子的上海印象,没别的记忆。 吕玉堃的父亲吕月樵(1872—1923),堪称京剧全才,海派京剧的创始人之一。 著名戏剧评论家朱瘦竹先生有一篇《记吕月樵》,第一句话就说:“在京剧界中专攻一门的多,博而且精的少,有之,应推吕月樵。”哪些人是专攻一门?吕月樵和哪些人比,应属“博而且精”?朱先生没有明说。但通读全文,先生的意思很清楚:吕月樵是和梅兰芳、马连良、程砚秋先生等大师相比,堪称“博而且精”的! 吕月樵原籍北京通县。幼年在北方学艺,光绪十四年(1888)随李春来南下,在苏州搭班,以擅演短打武生戏而声名鹊起。 那一年,吕月樵16岁。胸怀大志。每天在练完武功后,照样喊嗓子。把原有的小嗓子越喊越好,到了炉火纯青的佳境,比任何一个青衣、花旦、小生都要宽,还带着刚劲。行家听了,无不击节叫好!为什么?宽嗓子就是大嗓子。小嗓子名音,大嗓子名堂,大小嗓子难得兼有。如若兼有,那是天工造化。音堂相聚,是可遇不可求的宝贝,生、旦、净、丑随便唱,张嘴就来。 江南名丑何家声,德艺双馨,名震姑苏。在苏州长年搭班,自家开有戏院。见吕月樵人才难得,志向高远,处事脚踏实地,谨慎小心,便十分喜爱,有意助他成功。让他尽量发挥嗓子好、模仿睢妙惟肖的看家本领,为他量身定做新戏《戏迷传》,吕月樵也心领神会,拜何家声为师,师徒二人精雕细刻,打造出早期中国京剧的艺术瑰宝,借戏演戏的《戏迷传》。 《戏迷传》排好后,果然一炮走红。 吕月樵在《戏迷传》的扮相,完全照小丑模样。上得台来,唱做念打,嬉笑怒骂,得心应手,赢得满堂彩!把当时所有名家的拿手绝活,哪怕只有两句摇板,也学得无比逼真!声音、腔调、尺寸、韵味,连名家本人听了,都赞不绝口。可以说,内容丰富,集三教九派之大成,汇诸子百家之巨观。观众看了一出吕月樵的《戏迷传》等于听了10出“各位老板”的戏。当年有好事者细细统计,吕月樵所学的名伶戏有: 1、孙菊仙唱《朱砂痣》之“借灯光暗地里观看娇娘”。 2、潘月樵唱《九更天》杀女之做工。 3、谭鑫培唱《卖马》之“店主东带过了黄骠马”。 4、孙春恒唱《打棍出箱》之“适才樵哥对我云”。 5、汪桂芬唱《取成都》之“适才王卿进宫报”。 6、朱素云的小生戏《白门楼》之“见貂蝉不由我心似烈火”。 7、孙瑞棠的青衣戏《彩楼配》之“梳妆打扮出绣楼”。 8、李长胜的花脸戏《黑风帕》之“高老爷来至在牧虎关”。 9、高彩云的花旦戏《打面缸》之“今日才得我夫郎”。 《戏迷传》唱红后,各地名优竞相效仿,但没有一人能超过吕月樵。而吕月樵首创《戏迷传》,不是标新立异,而是打下嗓子戏的基础。 2005年9月13、14日,香港京剧艺术团“中国失传京剧大考工程”首次亮相京城,在长安大戏院演出,其中就有《戏迷传》。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媒体,作了报道。可见《戏迷传》在中国京剧史占有重要地位。 吕月樵还有几个戏值得一书。 一是《十八扯》。这个戏的主要角色孔环孔秀英一丑一旦,为兄妹二人。道白、唱词妙趣横生,吕月樵除演孔环外,竟能反串孔秀英!扮相娇丽妩媚,如上下场跑步,完全是花旦的小步,跑得又快又稳。开口一唱,那嗓子好得出人意料,赢得喝彩声不断。 二是老旦戏,全本《目连救母》。这个戏除了跑龙套的众鬼卒外,主要角色只有三人:刘清提,即目连之母,老旦。目连,小生。大鬼,净。该戏大部分情节,全靠老旦的嘴里唱出来,是真正的唱功戏。吕月樵饰刘清提。 三是老生戏,全本《鼎盛春秋》。东周列国故事。包括“战樊城”“长亭会”“文昭关”“洗纱计”“鱼肠剑”“刺王僚”六折。吕月樵自饰伍员一人到底。也是有大段大段的唱。 这两出老旦老生戏,是何家声把女儿嫁给吕月樵之后,发现他的嗓子不仅越来越好听而且富有脑后音,拔高有嘎调。遂根据他得天独厚的条件精心编排的。这两出本戏一演,朱瘦竹先生说:“简直霹雳天下响,红得摸不上手!” 这样走红的戏,自然后继有人。高派老生创始人高庆奎于1922年3月,推出全部《鼎盛春秋》。后来又成为言菊朋先生言派的经典剧目,2008年仍在演出。 吕月樵还是一位革命志士。1911年11月3日为响应武昌起义,上海宣布反清独立,吕月樵和京剧艺人潘月樵、夏月珊、夏月润、冯子和等参加革命党人的敢死队,率先攻入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吕月樵的私生活,可谓财大气粗,豪华挥霍,钱财粪土。在当年上海的梨园行,他有三个第一:第一个在上海重庆路买地盖造住宅,第一个购置私人小轿车,还雇了个黑人当司机。第一个买大白马骑着招摇过市。并且豪赌成性,有时一夜未归,天明到家,却对妻子说:搬家吧!这房子输给别人了。照他这样奢华,名角儿,大角儿,待人接物,一定目空一切,自大自满,什么人都不放在眼里吧!其实不然,他尊老扶幼,谦恭有礼,为人处世义字当先。他雇佣的人,只有雇员辞他另谋高就,他从来没有辞退过任何人。琴师方南生,从吕月樵苏州发迹直到大红大紫杭州作古,一直跟着他。吕月樵提挈后辈,更是不遗余力,他一手捧起贾璧云,一手教会林树森。他只管自己对人好,别人待他好不好,一生一世没计较。P2-4
编辑推荐
袁池、陈抚生编著的《吕玉堃传》记述了老一代艺术大师吕玉堃(1921-2004)璀璨辉煌的演艺生涯和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吕老是公认的老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生活的磨难造就出一代大师,几十年来在舞台上塑造了百余个古今中外、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深受观念的喜爱。本书史料丰富,适合不同年龄层次的朋友阅读。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