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道教史

出版时间:2011-9  出版社:江西人民  作者:吴国富  页数:386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在庐山文化之中,儒佛道创造的文化相当引入注目,它们对于了解整个中国的儒佛道发展历史都是有重要价值的。然而限于条件,很少有著作对这些方面的文化进行较为系统的梳理。因此,笔者便考虑到单独撰写一部《庐山道教史》,以历史长卷的形式,展现庐山道教的风采。

作者简介

  吴国富(1966-),江西武宁人.九江学院庐山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有专著《全奥教与元曲》等四部,在《文学评论》等刊物上发表论文40多篇。研究方向为陶渊明、道教文化等。

书籍目录

第一章 从仙界到人间:商周至隋的庐山道教第一节 匡俗与商周的庐山传说第二节 神术与汉晋的庐山道教第三节 杏林积德,忠孝立道一、杏林积德:董奉行医匡庐二、忠孝立道:吴猛开派江州第四节 简寂为心,三洞成教一、简寂为心:陆修静的七年山居二、三洞成教:驱邪祟的庐山道士第二章 从民间到文人:唐朝五代的庐山道教第一节 总监善恶:庐山九天使者的崇拜一、天子一梦:九天使者庙的建立二、善恶分明:九天使者庙的故事三、清心敬神:九天使者庙的修炼第二节 存善思过:庐山三洞道士的修行一、丹井救人:木瓜洞里的刘混成二、春秋思过:屏风叠下的蔡寻真、李腾空三、桃源归来:紫霄峰侧的三洞法师第三节 从吴筠到李渤:道情文心的融合第四节 吕洞宾在庐山:外丹道教的转折第五节 从殊途到同归:五代十国的道士一、白云洗心:谭紫霄及杨保宗二、玄门栖儒:许坚等五代道士第三章 天下与一心:两宋庐山道教的指归第一节 太平兴国官:王朝兴衰的镜子一、楼阁如云:规模空前的道宫二、斋醮祈天:八位帝王的尊崇第二节 太平兴国宫:内丹修炼的先驱……第四章 回归与前行:元朝庐山道教的新变第五章 从政治到人文:明朝分化的庐山道教第六章 回归心灵:从清朝到民国的庐山道教

章节摘录

  根据铭文,萧存到浔阳之后,恣意游览,但“无几何”,在登黄石岩之绝巅时,突发疾病,从此得了“右体麻痹不仁”的病,类似于偏瘫,“虽药膳充席,不得施其力焉”。最终于贞元“十六年冬十月五日卒于浔阳湓城之私第。”萧存在浔阳为贞元十年(794)以后,贞元十六年(800)去世。去世之前很长一段时间,他的右半个身子偏瘫,不能行走,因此与李渤同游庐山大林寺大约在贞元十三年(797)或者十四年(798),李渤也是文中所说的一位“紫府之客”。紫霄峰在庐山南,离李渤隐居的地方不远。几个文人同游庐山,共品“禅悦之味”,以山水的恣游印证心灵的浪游,都反映了文人好道的实质。  李渤的好道、慕道之举,对其他文人颇有影响。陈舜俞《庐山记》卷三:“谷源东北行二里,至证寂院,旧名折桂庵。唐相李逢吉,旧依李渤学于此山。逢吉去而为僧居,故名折桂。”李逢吉曾依李渤学,所学当为道教之书。《全唐文》卷六百一十六李逢吉《折桂庵记》云:“吾顷年奉家君牧九江,得从白鹿先生浚之游观焉……贞元辛巳岁六月十五日李逢吉述。”贞元辛巳为贞元十七年(801)。  综合上述,李渤在庐山隐居的时间,在贞元十四年戊寅(798)至贞元十九年癸未(803)之间,五六年中,他与隐居庐山的文人交往,品味道教修行的真谛,形成了庐山道教的一种潮流。  除了白鹿洞那个具有浓厚道教色彩的“栖真堂”外,李渤还在附近的栖贤谷一带建有居所。朱遵度《栖贤寺碑》引张密《九江新旧录》云:“栖贤寺本在州南二十三里,齐永明七年,谘谇张希之造。  ……

编辑推荐

  九江学院庐山文化研究中心是江西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研究中心围绕庐山及赣北地区的书院文化、山水田园文化、宗教文化、建筑文化、旅游休闲文化、民间民俗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重大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事件与人物,展开特色鲜明、宗旨明确的学术研究与交流。追根溯源、纵横万里的学术视野,居高望远。严谨求实的学术品格,永远是《庐山文化研究丛书》的追求。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庐山道教史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