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4-8 出版社:江西人民出版社 作者:龚杏根 页数:279
内容概要
《历代名人与绰号》所选历史名人,上起先秦,下迄清代,各朝皆有。名人所涉及的领域,有政治的、经济的、军事的、哲学的、文学的、艺术的……还有跨学科领域的。材料来源,取自历代正史、笔记小品、诗话词话、文章总集和作家文集,一切于文献有征,没有时髦的戏说,并在行文中一一注明其出处。 在写作方法上,采用随笔形式,意在把一些学术问题化深奥为浅显,变枯燥为灵动,使读者在轻松愉悦的阅读中获取一份人文知识,开拓一片新的文化视野。适当引用史料原文,目的在于压缩文章篇幅;培养和提高读者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和便于引用。
书籍目录
历史上的五位智囊从奴隶到执政的五羖大夫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飞将军实录中的酷吏:苍鹰、屠伯、卧虎谦退不伐的大树将军杜甫引以为豪的十三世祖杜武库出语睿语的三语掾沉醉于酒乡的三日仆射为《世说新语》作注的书淫不上朝的山中宰相最终成了阶下囚的无愁天子为酒而仕的斗酒学士阴柔人物笑中刀对解事仆射且慢叫好一代名相有脚阳春为《昭明文选》作注的书簏假隐士的标兵——随驾隐士不要误解伴食宰相遇事不表态的苏模棱万选万中的青钱学士齐名文坛的燕许大手笔切莫错解多田翁口蜜腹剑的肉腰刀书中草圣秉笔直书的今董狐七绝圣手诗天子不老的诗仙诗圣——一顶迟到的桂冠穷且愈坚老当益壮的诗豪短小精悍的短李三占鳌头的张三头才高而命短的诗鬼独辟蹊径的程君山诗名传进深宫的元才子……
章节摘录
从奴隶到执政的五羖大夫 (春秋·百里傒) 秦王政(即后来的秦始皇)元年(前246),秦国发生了一件震惊朝野的大事:为秦国策划并实施大型水利工程的郑国(人名),原来是韩国派来的间谍。当时因客卿(别国在秦做官的人)入秦而影响到自己权势的秦国贵族,就利用这一事件挑拨秦王,说外来客卿入秦都是别有用心,应该把他们赶走。秦政十年,秦王下令逐客。时为客卿(后为丞相)的李斯也在被逐之列,他立即上了一道奏章,从秦统一中国的高度立论,运用大量事实证明客卿对秦的发展所起的重大作用,反复阐明逐客的危害,终于使秦王收回了成命。这道奏章,就是千百年来被人们传诵不衰的《谏逐客书》。 《谏逐客书》开门见山地指出:“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错误)矣。”紧接着,列举出秦王政的十九代祖秦穆公,重用外来人才,使秦由一个地处偏僻的西方小国,变成可与中原大国抗衡的强国的事实:“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傒于宛,迎蹇叔于宋,求丕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穆公用之,并国十二,遂霸西戎(戎,少数民族的总称)。”这五子中,以百里傒的遭遇最富有传奇色彩。据史书记载:鲁僖公五年(前655),晋献公以宝玉、骏马为赂,第二次向虞公借道去攻打虢国。昏聩的虞君不听大臣官之奇等人“虢亡,虞必从之”的警告,同意借道。不出宫之奇预料,晋灭虢后“遂袭虞,灭之”,虞公和诸大臣都成了晋国的俘虏(《左传》)。在这群俘虏中,就有百里傒。据《史记·秦本记》载:秦穆公娶晋献公女儿为夫人,百里傒作为陪嫁的奴隶来到秦国,他不堪忍受这种屈辱的身份,乘机逃离秦国,不料逃到宛地时,又被楚国的乡下人捉到了。秦穆公听说百里傒很贤能,想用重金赎回他,又怕楚国人不肯,于是派人向楚国交涉说:“我国的陪嫁奴隶百里傒现在逃亡在贵国,我们愿意用五张黑羊皮赎回他,行吗?”楚国不知百里傒是个难得的人才,就答应了,把百里傒交还给秦国。这时候,百里侯已经七十多岁了。秦穆公亲自释放了他,并和他讨论国事。百里傒辞谢说:“我是个亡国的臣子,有什么值得问呢?”穆公说:“虞国国君不用你的建议才亡国的,这不是你的罪过。”穆公坚持请教,感动了百里傒,两人畅谈了三天,穆公高兴极了,任他为大夫,命他掌管国家大政。这真是件大新闻,朝野称百里傒为“五 羖大夫”。意谓用五张黑羊皮换来的大夫。 ……
媒体关注与评论
书评绰号是一种有趣的文化现象,它不仅反映了全体人物的才情品性、道德操守,透过它,还折射出当时社会的某些政治状况、世风民俗、民族心理、审美流向和价值判断等。本书解读的历代名人绰号,上起先秦,下迄清代,各朝皆有,旨在丰富读者的历史文化知识、提高人文素养、激发对民族文化的热爱。
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学术小随笔。解读历代名人绰号,旨在丰富大中学生的历史文化知识,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激发他们对民族文化的热爱。本书所解读的名人绰号,不是人物的自号,如陶渊明自号为五柳先生;也不是文学作品中人物的绰号,如《水浒》中李逵的黑旋风称号。它是时人对名人所赋予的一种具有公认性质的独特称号。绰号是一种有趣的文化现象,它不仅反映了主体人物的才情品性、道德操守,透过它,还折射出当时社会的某些政治状况、世风民俗、民族心理、审美流向和价值判断等。它们有的是褒义的,有的是贬义的,也有不带褒贬色彩,属于某种客观描述与介绍,但都具有不同的思想文化蕴含,是展示中国古代社会文化的一扇扇窗口。本书所选历史名人,上起先秦,下迄清代,各朝皆有。名人所涉及的领域,有政治的、经济的、军事的、哲学的、文学的、艺术的……还有跨学科领域的。材料来源,取自历代正史、笔记小品、诗话词话、文章总集和作家文集,一切于文献有征,没有时髦的戏说,并在行文中一一注明其出版。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