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3-6 出版社:江西人民出版社 作者:周銮书 页数:381
内容概要
白鹿洞书院,始于唐李宾客隐读,盛于南宋朱熹复兴,绍隆于明清,有千余年历史,本书从历史、建筑、规制、教学、祭祀等十一个方面,对这一“天下第一书院”作了全面、深刻的介绍。 白鹿洞书院坐落于江西九江庐山五老峰南约10公里处的后屏山南麓。西有左翼山,南有卓尔山,三山环台,一水(贯道溪)中流,无市井之喧,有泉石之胜。唐代(公元618-907年)时原为李渤兄弟隐居读书处。根据文献记载,“渤养白鹿自娱,人称白鹿先生”。后来李渤任江州刺史,旧地重游,于此修楼建亭,引泉植花,遂成为一处游览胜地,取名白鹿洞。五代南唐升元年间,在此建立了“庐山国学”;宋(公元960-1127年)初扩建为书院,并正式定名为“白鹿洞书院”。白鹿洞书院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完备的书院,与岳麓、雎阳、石鼓并称“天下四大书院”,曾被誉为“海内书院第一”,“天下书院之首”。它有着幽静的环境,宽敞的院舍,颇具实力的师资,求知若渴的生徒;它有完整的教规,有效的教学方法,以资生徒读书的图书,教学经费所需的学田。因此,在它兴教以来,延续时间达1000余年,曾为封建社会培养出一批批人才。
书籍目录
序一、白鹿胜地 山川佳镜 四邻胜景二、千年学府 唐至五代的办学活动 宋代的白鹿洞书院 元代的白鹿洞书院 明代的白鹿洞书院 清代的白鹿洞书院三、建筑特色四、白鹿洞规五、教学形式 教学宗旨 课程设置 洞学与科举 教学方法六、祭祀活动 祭祀对象 祭祀制度 祭祀仪式 祭文及其它七、典籍珍藏 图书来源 藏书管理 藏书目录八、办学经费 书院学田的形成及其来源 书院经费的支出九、碑铭题刻 碑刻 碑记选录 摩崖题刻十、诗词歌赋 收录情况 诗词选录十一、历代人物十二、白鹿精神 白鹿洞书院的历史地位 白鹿洞书院在国外的影响
章节摘录
明正德十三年(1518),王阳明任南赣巡抚,在镇压农民起义之后,令各县立社学,加强伦理教化,维护封建统治,特根据《白鹿洞书院揭示》的精神,订立了《训蒙大意》和《教约》,合称《社学教条》。规定“今教童子,惟当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专务”。(《王文成公全集·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每日功夫,先考德,次背书诵书,次习礼或作课仪,次复诵书讲书,次歌诗,凡习礼歌诗之类,皆所以常存童子之心,使其乐习不倦,而无暇及于邪僻。教者如此,则知所以施矣”。并说:“虽然此其大略也,神而明之,则存乎其人”(《王文成公全集·教约》),起到熏陶人的作用。这个《教条》,虽然是以强化封建伦理为宗旨,但其中某些教育方法,如要求注意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反对“鞭挞绳缚”的体罚方法,要求注意日常的品德检查,以及分班授课等,反映了教学方法上的发展,仍有可借鉴之处。 正德年间(1506-1521)江西提学副使高贲亨,到白鹿洞巡视,曾立《洞学十戒》(李应升《白鹿洞书院志》卷八)。 其内容为: 一曰立志卑下。谓以圣贤之事不可为,舍其良心,甘自暴弃,只以工文词、博记诵为能者。 二曰存心欺妄。谓不知为己之学,好为大言,互相标榜,粉饰容貌,专务虚名者。 三曰侮慢圣贤。谓如小衣入文庙及各祠,闲坐嬉笑,及将圣贤正论格言作戏语,不盥栉观书之类。 四曰陵忽师友。谓如相见不敬,退则诋毁,责善不从,规过则怒之类。 五曰群聚嬉戏。凡初至,接见之后,虽同会,亦必有节,非同会者,尤不可数见。若群聚遨游,设酒剧会,戏言戏动,不惟妨废学业,抑且荡害性情。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