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3-1 出版社:江西人民出版社 作者:刘清泉 页数:13
Tag标签:无
前言
众所周知,中华儿女称为“炎黄子孙”。这里,“黄”指黄帝,他是刘姓以及其他许多姓氏共同的远古时代的始祖。刘姓作为一个独立的姓氏自夏代刘累开始。3000多年来,刘姓宗族不断繁衍发展,至今已成为中华姓氏序列中第四大姓,人口在6500万以上。 据史书和各种方志所载,刘姓先民最早居住在我国北方(今河南、河北、山西和陕西等地),后来则逐渐向南方播迁。特别是晋代,随着晋室南渡,更有大批刘姓族裔移居于江南的苏、浙、赣及闽、粤、台、港等地。至明、清两代,刘姓子孙已经广泛分布于黄河上下、大江南北广阔的大地上,甚至播迁至国外。 随着时间的推移,刘姓不断派生出许许多多支脉,例如彭城刘氏、临淮刘氏、中山刘氏、南阳刘氏、广平刘氏、丹阳刘氏、珊屏刘氏、南华刘氏、东海刘氏、长沙刘氏、新安刘氏,等等。在长期复杂的社会变革及地理环境演化的过程中,刘姓族裔的迁徙移居相当频繁,各个支脉的世系传承速度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愈是临近现代,这种参差不齐的情况愈是纷繁复杂和突出。幸好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历代祖先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正史资料可为佐证,又有大量的民间传说和宗族谱谍可供参考,所以,今天我们还是可以清晰地描绘刘姓宗族的历史发展脉络,并把多姿多彩的刘姓文化、刘姓盛事以及刘姓名胜古迹整理成一个系统网络,奉献于尊敬的读者面前。 中华民族是由56个民族共同组成的,在这个民族大家庭里,各民族和睦共处,相互交流,不断融合。其间有一些少数民族对汉族的刘姓文化怀有极大的兴趣,自愿以刘为姓。匈奴族是最早采用汉姓的一个少数民族。他们之中有许多人在魏晋时期就以刘为姓,并以此表示他们与汉朝皇族有亲缘关系,引为荣耀。在西晋之末以及“十六国”时期,匈奴刘氏出了刘渊、刘曜和刘屈孑这三位皇帝,他们分别创建了“汉国”“赵国”和“夏国”。隋唐之际匈奴刘氏后裔在河南一带形成具有相当影响力的旺族,号称“河南刘氏”。此外,还有回族、蒙古族、朝鲜族、壮族、土家族、高山族、瑶族和苗族等少数民族中的一部人采用刘姓。凡此种种现象说明姓氏源流有时是相当复杂的和相互联系的。 令人特别关注而且引人入胜的是,刘姓自创姓以来3000多年中,人才辈出,如同苍穹中的灿烂群星。在历代史书典籍上,诸路英雄豪杰、各类俊彦模范、千行百业的强人高手,皆有众多的刘姓人氏忝列其中。他们在各自的人生舞台上演绎了威武壮丽的历史勋业。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刘氏有60多人称帝,建立了10多个皇朝,先后又有几十人出任宰相。至于刘姓的其他高官、鼎臣、猛将更是难以胜数。以人才的品性气质而言,具有高风亮节的名士诤臣有:刘表、刘颂、刘毅、刘琨、刘弘、刘湛、刘秀之、刘文静、刘晏、刘仁轨、刘晌、刘温叟、刘挚、刘羲叟、刘子羽、刘铸、刘秉忠、刘基、刘统勋、刘墉、刘铭传和刘坤一等。博通经学文史,对弘扬与发展中华先进文化有卓越贡献者大有人在,如:刘交、刘安、刘德、刘向、刘歆、刘珍、刘桢、刘劭、刘伶、刘义庆、刘峻、刘孝威、刘勰、刘智、刘焯、刘炫、刘知几、刘禹锡、刘希夷、刘敞、刘艘、刘恕、刘棠、刘克庄、刘勉之、刘因、刘宗周、刘三吾、刘献廷、刘逢禄、刘文淇和刘鹗等。勇赴国难以身殉职的英烈志士也代不乏人,如:刘光第、刘步蟾、刘道一、刘丽川、刘英魁、刘胡兰、刘复基、刘贞一、刘和珍、刘愿庵、刘伯坚、刘尔崧、刘英、刘志丹、刘含初、刘志敏、刘昌炎、刘绍南、刘云、刘华、刘铁、刘天章、刘文正、刘安恭、刘桂五和刘家淇等。
内容概要
《中华姓氏文化丛书系列:刘姓史话》生动、翔实地介绍了刘姓古今史事。刘姓作为中华姓氏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姓氏,有着讲不完的史话美谈,有着道不尽的名人盛世。您想要了解详情细节,还请您掀开书页,一步一步走进这座美妙壮丽、趣味隽永的历史大观园。
书籍目录
序第一章 刘姓寻根一、刘人肇始二、寻根黄帝三、祁姓刘氏四、姬姓刘氏第二章 刘姓源起一、刘累创姓二、匈奴撷刘三、多源汇合四、合姓现象第三章 刘姓流布一、大规模迁徙二、小规模移居三、全方位扩散四、到国外发展第四章 刘姓盛事一、盛举与美谈二、掌故与趣事第五章 刘姓文化一、文学与艺术二、书表与碑记三、家训与联对四、郡望与堂号五、辈序与取名第六章 刘姓名人一、古代名官名将二、中外名流俊彦三、古今科技名人四、海內外企业家五、共和国主席--刘少奇第七章 刘姓胜迹一、刘姓祖源遗迹二、刘姓有关名胜附录后记
章节摘录
2.长沙衍派之形成 西汉景帝(刘启)二年(前155年),刘启封他的第7子刘发为“长沙王”。刘发建立了“长沙国”,定都于临湘(今湖南省长沙市),管辖临湘等13个县。后来长沙国还扩大管辖范围到武陵、零陵和桂阳等地。 刘发有16个儿子,均被封为列侯,后裔繁衍众多,也有许多子孙分到各地开基,成为长沙衍派的分支。据各地宗谱资料初步统计,共有22个分支,其中名气较大的有庐陵刘氏、南阳刘氏、安城刘氏、范阳刘氏和水澄刘氏等。 刘姓长沙衍派裔孙今分布在湖南省(长沙市、邵阳市、宁远县、攸县、湘乡市、邵东县、茶陵县、武冈县)、江西省(宜春市、安福县)、河南省(南阳市、信阳市、桐柏县、叶县)、河北省(怀来县、胶东县)、湖北省松滋县、江苏省句容县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全州县等地,总人口有100万以上。 据《水澄刘氏族谱》和《刘宗周年谱》所载,浙江山阴(今绍兴市)的水澄刘氏是西汉刘发的后裔,先祖由“长沙国”迁入河南南阳,在北宋时期再迁入福建崇安。尔后又分支居于庐陵(今江西吉安)。元代成宗大德年间(1290年前后)族人刘文质率家属迁入山阴郡城水澄。刘文质的11世孙刘宗周(1578—1645年)足明末著名哲学家,官至南京左都御史,倡导“慎独”和“诚敬”理念。明、清两代,水澄刘氏享有很高的声誉。 3.河南衍派之形成 西汉初年,高祖刘邦为了北方边境的安定,采纳了与匈奴和亲的政策,将刘汉宗室之女翁主冒充汉宫公主,嫁给匈奴单于(匈奴族国王,单于意为“广大上地上的灭子”)冒顿为妻,并与冒顿称兄道弟,以便“化干戈为玉帛”。此后西汉和东汉的几个皇帝都仿照此法。例如,汉元帝刘奭甚至将宫人王昭君嫁给匈奴单于呼韩邪,出现了流传千古的“昭君出塞”历史传奇。 匈奴贵族素有“以母姓为姓”的习俗,并以此为光荣。东汉末年,于扶罗(匈奴单于)逝世之后,他的长子豹和次子去卑以及一大批匈奴贵族,认为自已也是汉家子孙,遂正式改姓为“刘”,史称刘豹、刘去卑等等。 晋惠帝(司马衷)永安元年(304年),冒顿与汉女生下的儿子传承的裔孙刘渊以复兴刘汉皇业为己任,自称“汉王”,4年后正式登基称帝。晋愍帝(司马邺)建兴四年(316年),车骑大将军、中山王刘曜(匈奴族人)带兵攻陷长安外城,迫愍帝投降,至此西晋王朝彻底灭亡。原居蒙古一带的匈奴族人大批南迁,许多人定居在河南一带,形成刘姓的河南衍派。 “河南郡”早已有之。还在汉高祖二年(前205年),刘邦就建置“河南郡”,治所在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北部,辖有22个县。匈奴刘氏大批迁入河南之后,史家就以河南衍派称之。况 且匈奴刘氏与汉族通婚并长期“汉化”,年代既久难以辨明谁是匈奴刘氏了,只能统以刘姓“河南衍派”而论。 刘豹之子刘渊在“十六国”时代建立的“汉国”经历刘渊、刘和、刘聪和刘粲四朝君主之后于公元318年消亡。同样是匈奴单于冒顿后裔的刘曜(刘渊的族侄)就在这年从“平阳政变” 主谋者、大司空靳准的手里夺回政权,自立为帝,改国号为“赵”(史称“十六国前赵政权”),迁都长安。“前赵”只存在了11年便被“后赵”(羯人石勒所建的王朝)灭掉。刘渊和刘曜族 人中有不少人惨遭屠杀,幸存者往四面八方逃难,甚至有些刘氏宗亲经长途跋涉到中亚细亚或欧洲谋生去了。 公元407年,由匈奴刘氏裔孙建立的“大夏国”宣告成立。这是继西汉、东汉、蜀汉、北汉和前赵之后中国历史上第6个由刘姓裔孙建立的王朝。大夏国的创立者叫刘屈孑,他是于扶罗(匈奴单于)的第6代孙,亦即匈奴监国古贤王刘去卑的第5代孙。大夏国定都统万(今陕西省靖边县白城子遗有统万故城址),经历两代三帝共25年的短暂岁月之后,于公元431年覆灭。 晚唐著名宰相刘崇望以及宋初以“重厚方正,廉洁精审,砥砺臣节,持身清谨”见称的大臣刘温叟,他们的先祖也是匈奴监国右贤王刘去卑。宋后河南衍派的刘姓名人也是代不乏人,贤才辈出的,恕不赘述。 4.南阳衍派之形成 西汉前期,长沙定王刘发(汉景帝刘启的第7个儿子)的少子刘丹受封为“安众侯”,其封地在今河南镇平一带。刘丹的后裔子孙甚众,居住在南阳郡(在汉代辖36县,治所在今河南 省南阳市)为多,故形成刘姓南阳衍派。 南阳衍派名人辈出。东汉初光武帝刘秀就是南阳郡蔡阳县(今湖北省枣阳县西南)人。他是汉高祖刘邦的9世孙,长沙定王刘发的6世孙。西汉末年,王莽篡汉,各地义军纷纷起兵讨伐王莽。地皇三年(22年),刘秀率领3000精兵与王莽部将王寻的大军决战,获得了“昆阳战役”大捷。此役在中外军事史上是“以少胜多”“变弱为强”的典型战例,显示了刘秀在军事上超凡的指挥才能。此后,刘秀继续削平王莽军事力量并于更始元年(23年)到河北活动,废除王莽苛政,释放囚徒,以恢复汉室为号召,取得官民广泛的支持。刘秀同时收编或击败铜马、尤来等农民起义军,实力不断壮大。建武元年(25年),刘秀正式登基称帝,定都于洛阳,建立东汉政权。建武十二年,刘秀消灭最后一支地方割据势力——公孙述武装集团,重新统一了中国,成为实现“汉室中兴”的一代新君。刘秀在位时曾经两次大规模地为皇室子弟加封晋爵,使南阳刘氏的权力和声势大增。 晋惠帝时的御史中丞刘乔以及唐太宗时的宰相刘洎都出自南阳刘氏。刘乔,字仲彦,西晋时期南阳人,据《晋书》和《南史》刘乔上下的世系传承如下:刘廙—刘阜—刘乔—刘挺—刘 耽—刘柳—刘虬—刘之遴,刘之遴的曾孙刘洎—刘广宗—刘敦行—刘跳、刘肱。在三国曹魏时期刘廙任侍中之职。刘阜任陈留相。刘乔历任尚书右丞、散骑常侍、御史中丞、屯骑校尉、威远将军、豫州刺史、镇东将军等职,死后晋愍帝追赠他为“司空”。刘挺任职颍川太守。刘耽历任度支尚书、散骑常侍、金紫光禄大夫。刘柳历任尚书左右仆射、徐州刺史、兖州刺史、扬州刺史等职。刘虬在刘宋泰始年间(468年前后)任当阳县令。刘之遴在南朝梁武帝时历任中书侍郎、南郡太守等职。刘泊在盾太宗时担任宰相一职,他自述是刘之遴的曾孙。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