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12 出版社:山东人民出版社 作者:王修智 主编 页数:819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凡例、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宣言书、孙中山、国民政府建国大纲、黄远生、外交部之厨子、章炳麟、驳建立孔教议、章士钊、政本、章士钊、章士钊律师辩护词、陈独秀、敬告青年、陈独秀、袁世凯复活、李大钊、青春、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刘半农、作揖主义、许德珩、一九一九年五月四日天安门大会宣言、傅斯年、中国狗和中国人等等。
书籍目录
凡例
孙中山 临时大总统宣言书
孙中山 国民政府建国大纲
黄远生 外交部之厨子
章炳麟 驳建立孔教议
章士钊 政本
章士钊 章士钊律师辩护词
陈独秀 敬告青年
陈独秀 袁世凯复活
李大钊 青春
蔡元培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刘半农 作揖主义
许德珩 一九一九年五月四日天安门大会宣言
傅斯年 中国狗和中国人
郭沫若 论中德文化书
郭沫若 银杏
冰心 笑
冰心 山中杂记
冰心 谈生命
梁启超 “知不可而为”主义与“为而不有”主义
梁启超 趣味教育与教育趣味
许地山 落花生
顾颉刚 与钱玄同先生论古史书
俞平伯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林觉民 与妻书
徐蔚南 快阁底紫藤花
周作人 故乡的野菜
周作人 谈酒
周作人 乌篷船
倪贻德 秦淮暮雨
鲁迅 雪
鲁迅 灯下漫笔
鲁迅 记念刘和珍君
鲁迅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徐志摩 翡冷翠山居闲话
徐志摩 我所知道的康桥
王国维 最近二十三年中中国新发见之学问
陈西滢 听琴
陈西滢 “管闲事”
朱自清 背影
朱自清 荷塘月色
朱自清 松堂游记
柳亚子 告国民党同志书
凌叔华 登富土山
夏丐尊 猫
夏丐尊 白马湖之冬
郑振铎 海燕
叶圣陶 两法师
废名 茶铺
朱湘 日与月的神话
丰子恺 儿女
丰子恺 口中剿匪记
胡适 名 教
胡适 人权与约法
罗家伦 学术独立与新清华
茅盾 雾268
茅盾 卖豆腐的哨子
钟敬文 西湖的雪景
王鲁彦 听潮的故事
陈寅恪 清华大学王观堂先生纪念碑铭
陈寅恪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上册审查报告
梁遇春 观火
梁遇春 又是一年春草绿
方令孺 信
老舍 一些印象(节选)
老舍 想北平
老舍 宗月大师
陶行知 长忙玩忘完
陶行知 创造宣言
艾芜 在茅草地
朱光潜 “慢慢走,欣赏啊!”
郁达夫 钓台的春昼
郁达夫 水样的春愁
庐隐 异国秋思
林徽音 悼志摩
梁思威林徽音 平郊建筑杂录(上)
巴金 海上生明月
巴金 废园外
林语堂 我的戒烟
林语堂 论读书
林语堂 中国书法
曾虚白 真战士的发见
何其芳 墓
何其芳 画梦录
陈子展 正面文章反看法
瞿秋白 《鲁迅杂感选集》序言
徐懋庸 羊和猫
唐弢 尽信书
季羡林 黄昏
师陀 劳生之舟
师陀 失乐园
吴伯箫 天冬草
丽尼 鹰之歌
徐讦 北大区里的小饭铺
曹禺 《雷雨》序
沈从文 箱子岩
沈从文 生命
沈从文 雪晴
赵清阁 祖母
方志敏 可爱的中国
苏雪林 山窗读画记
夏衍 包身工
萧乾 生活的舆图
萧乾 血肉筑成的滇缅路
中国苏维埃政府、中国共产党中央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
老 向 扫帚
李广田 野店
邹韬奋 我的母亲
施蛰存 绕室旅行记
黎烈文 崇高的母性
宋之的 一九三六年春在太原
张学良杨虎城 张、杨告东北军、十七路军将士书
杨绛 阴
彭子冈 “堂姐”史良会见记
蒋介石 蒋介石庐山讲话
范长江 从嘉峪关说到山海关
陆蠡 竹刀
陆蠡 囚绿记
李健吾 希伯先生
钱锺书 说笑
钱锺书 论快乐
钱锺书 窗
柯灵 雨街小景
萧红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王统照 芦沟晓月
胡风 文学上的五四
无名氏 火烧的都门
贺麟 乐观与悲观
聂绀弩 韩康的药店
聂绀弩 我若为王
郭风 桥
竺可桢 科学之方法与精神
端木蕻良 土地的誓言
梁实秋 谦让
梁实秋 中年
冯至 一个消逝了的山村
冯至 忆平乐
丁玲 “三八”节有感
文载道 夜读
王芸生 看重庆,念中原
宋美龄 在美国国会的即席演讲
王了一 劝菜
张爱玲 更衣记
张爱玲 公寓生活记趣
周而复 诺尔曼白求恩断片(节选)
纪果庵 知己篇
南星 来客
闻一多 五四断想
闻一多 最后一次的讲演
毛泽东 愚公移山
毛泽东 别了,司徒雷登
朱启平 落 日
孙犁 采蒲台的苇
贾植芳 黑夜颂
储安平 我们的志趣和态度
储安平 一场烂污
后记
章节摘录
政府所为,纵越乎常轨以外,而为国家计,似未能责之过苛,是诚然也。盖共和之名,非国莫傅。国如不存,体于何有。是政府所为,苟可以由之而国固,而民安,虽无当于共和之道,吾又何求。无如以愚观之,正如孟氏所言,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此泛览乎古今治体而可知也。论治之家,所以深恶夫同者,非于同而必有所恶也,恶夫同之不足为治也。苟足为治,则专制政体,至今可留于欧美,彼中人士决无取流血断脰以求去之。前举穆勒之论二党日,其一之所以宜存,即以其一之有所不及。此不啻日异之所以宜存,即以同之有所不及。惟不及云者,人皆以谓同之为物,本质未良。 愚则退一步言之,同而失其为同,斯为不及。质之良否,暂不计焉。何以言之,凡为同者,非一手一足之事也。是必托乎朋类,而朋类以恃其为同之故,恒从其意而不从其令。语云,其父杀人报仇,其子必且行劫。倡为同者,本不喜法度,则为之子者,宜恶法度也尤甚。至是而欲以令齐之,此必不可得之数,是将有暴戾恣睢,坏法乱纪,而以其为同也。主者莫能问之者矣。夫至国有暴戾恣睢,坏法乱纪者而莫能问,他非愚所知,以云为同,已不能副其实矣。凡为同者,所隶之人材,必也君子少而小人多。君子之同,盖同其道。小人之同,则同其利。同其道者,以同而异。同其利者,以异而同。夫至有小人之异,伏于其所以为同,则奸悍倾巧,相贼相害,无所不恣,无所不至,主者将坐视其威福下移而莫如何,至是能为同者亦罕矣。又凡为同者,其必至之势,首为蒙蔽。故古之善为同者,莫如始皇,而李斯、赵高二竖子耳,足以持而舞之。蒙恬将兵三十万,扶苏以太子之贵,亲监其军。 斯、高矫诏杀之,彼乃不敢复请。何也?慑于始皇之同也。赵高陈鹿于廷,强指为马,群臣莫不马之。何也?慑于秦廷之同也。蒙蔽至此,必非为同者之本心矣。由此而言同,且莫达于真同之域,遑问良否。苏子瞻日:“天之亡人国,其祸败必出于智所不及。圣人为天下,不恃智以防乱,恃吾无致乱之道耳。”此诚深通治道之言。所谓恃智犹言恃同,智有所不及,即同有所不及也。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