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7 出版社:山东人民出版社 作者:林木 编 页数:237
内容概要
编者的话
有书可读,真好。
我们有这样一个愿望:
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书籍,让每一本书、每一篇文章都能找到与自己投缘的读者。我们希望用这些好文章来为我们的学生涂抹一点生命的底色。
然而,生有涯而知无涯,我们不可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尽览天下图书。发现与选择成了一种读书的需要。
有些文章,很美,只是你从未发现;有些文章,很富有哲理,只是你未能细细品读;有些文章博大精深,因为时间匆匆而没有静心揣摩……
你是否也曾有过这样的想法:如果,能有人将自己发现的佳文推荐与我,那该多好;如果,这些佳文能聚集成册,那该多好;如果,我能从中获得更多的阅读体会,那该多好。
我们,愿意为此而努力。然而,当这项工作真正开始之时,才发现其中的不易。我们重新审视课本每个单元的编者意图,确立我们的拓展角度;我们回顾最打动自己的每篇文章,寻找最贴近学生心灵的感动;我们检阅图书馆里的各类文章、书籍,悉心筛选、比对;我们咨询其他行当的“有志”人士,拓宽读本的外延。有一位编者统计了一下,她为自己负责的几个单元共翻阅了207本图书,感觉自己也颇有收获。编者在编选过程中一直保持着每周至少一次例会的习惯,大家协调单元框架,挑选美文佳作,增补、删减、商讨、争论,持续到最后。因为这个过程中充满了“发现”的魅力,大家在这项工作中充满了激情。工作接近尾声,有的编者在我们的QQ群里这样留言:“从私人藏书到师大图书馆到省图书馆,过瘾。”“累并快乐着,对新书很期待呢。”
因为付出,所以期待;因为心知它的价值,所以期待学生的阅读。我们希望用自己的严谨来铸就文字的神圣。这不仅仅是对原著的尊重,也是对读者的尊重。.
基于以上,这套读本有了属于自己的性格与特点。
一、 关于选文
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经典。经典是时间选择的产物。任何时代都有流行的元素,但是,不是任何流行都能成为经典。留下来的总有它的道理,阅读经典,就是打破时空的界限,与大师对话,与心灵共通。我们甚至编入了一些名著的节选片段,《简?爱》《呼啸山庄》等经典都可以在这套书中见到踪影。我们在选择经典时也注意到了与学生年龄、心智的契合。比如琦君,我们纳入了她的《蟹酱字》一文,凡是写过作业、习过字的学生恐怕对此都深有体悟。
关注学生的心灵需求。当阅读成为一种需要,文字的价值才会得到充分的体现。很多学生不爱阅读是因为没有找到打动自己的某种元素。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喜悦与烦恼,我们在书中也发现了这些贴近学生心灵的文章,如:小学卷中林海音的《窃读记》,初中卷中龙应台的儿子回忆自己的童年《我这样长大》,高中卷邵璞的《周末,我们去了女同学宿舍》。
纳入时代的流行元素。我们每天的生活是鲜活的,日新月异的变化造就了不同的流行元素,而每一个“流行”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时代的一次感动。这些感受,我们需要用文字来记录,周杰伦的《听妈妈的话》就这样被选录了。
延展阅读的宽度。这套读本在选文上还关注了语文与其他学科,甚至是其他领域的交融。法布尔对于小生命的关注,人类对于野人的探寻等话题在这套丛书中都有所体现。
二、关于编排体系
这套读本的编排与现行的教学体制相一致,分为小学卷、初中卷、高中卷。每册书的单元设计都是紧扣语文课本而来的。语文课本的编排是专家们精心而定的,融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我们发现,一个语文素养高的学生正是能把课本里的这些文章读透并拓展出去融会贯通的。我们希望这套读本可以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助力,让学生把课本读厚。为此,这套读本在编排上让每个单元都贴近了课本的单元主题,读本的单元体例与课本的单元目标达成了相对的一致。
我们没有把文言文“收拢”在一起,而是让它们跟着每个单元的步伐,惬意前行。这样,一是为了激发学生兴趣,不让其产生阅读的疲劳,二是为了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整体把握,通过迁移阅读,锻炼能力。
在文体的选择上,我们希望百花齐放,但并不是完全的淡化。每册读本的文体在整体上是有调控的。值得一提的是童话。我们不仅仅把童话放在了小学卷中,中学生甚至于成年人在某种意义上也需要童话,所以同样的文体,我们结合了不同的心理年龄整体规划。
三、关于导读
阅读是个性的,是开放的。所以,如果我们能给学生一点切实的建议的话,目的也是希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进入阅读的情景,激发个性化的思维和独特的心灵感动。我们努力营造一种“创造性阅读”的氛围,每篇文章前的导读就像给学生放置了一个法桐下的长椅,心儿忽然变得恬静了许多;就像给学生打开了时空对话的大门,思维一下子活跃了。我们不赞成对选文标准化的迷信,提倡理解的多角度,鼓励个性化的解读。但是,阅读建议的开放性不等于盲目性,我们的导读注重了培养比较阅读的能力,提示性的语言鼓励学生发现文章之间的内在联系。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品读文字的魅力,我们给每个单元里的第一篇文章都设计了相应的旁批。希望用这种方式让学生试着静心品读,在精读中有所思考和发现。而这篇文章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个例子,读者可以知一而反三。
以上所述,仅是我们的拙见,聊以自慰的是我们静下心来尽了自己的努力。我们会捧着一份期待,静听方家和读者的见解与指教。
编 者
2011年7月
书籍目录
自然的乐音
会思想的芦苇
孩子,你慢慢来
读书与求知
名著的魅力
中国性格
我热恋的故乡
在人间
生命是绽放在天地间的花儿
人之初,性本善
争鸣
大雪过后了无痕
章节摘录
夜里向四面八方弥漫。雨势急骤,琴声就慷慨瀲越,如万马奔腾百鸟齐鸣,又如两军交锋擂鼓助阵。雨势减缓,音乐也跟着弱下去,像激战过后的短暂休憩,又像是怀春的少女在花前低语。雨声大概是世界上最繁复难解的音乐,你听,那节奏、那旋律,似混乱不堪又似包罗万象,而那些尽职的瓦片只是专注地演奏着,听雨人的脑海中便漫溢出不尽的情意。 实际上,一个人愿意坐下来静静地听一回雨,他的心中一定有了某种牵念和感喟,尽管有时是淡淡的,连自己也不轻易察觉。雨丝最能扯动昔日的情思,雨声也最易叩响感情的门环。垂老的将帅有“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回味,迟暮的美人有“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的幽怨,多情的诗人有“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的遐想。当然,在人的种种情愫中,应数爱情最令人心动勾人魂魄了。作为男性,我时常把雨声想象成顾盼生辉的少女在舞蹈。她们的舞步时而齐整,时而凌乱,时而轻盈,时而沉重,传达出变化多端的情感体验。有时候,像在诉说喃喃的情话,有时又像在焦急地呼喊,想要答应,又辨不清是谁的声音…… 那是谁在喊自己呢?“想闻散唤声,虚应空中诺”,古代民歌中描写单相思的诗句,竟然穿过千年的时空,伴随雨声跳入了我的脑海,昨天晚上翻阅宋词,读到过吴文英“隔江人在雨声中,晚风菰叶生秋怨”的句子,眼前的情景与之何其相似。在叹服词人把握情感的精微时,一不小心便触响了自己的感情之弦。哦,此时所思念的人,一定也和我一样被淹没在无边无际的雨声中,只是隔了滔滔的江水,她在故乡,我在异乡,听凭雨声传送着绵绵不绝的呼唤。她还好吗?是否芳容依旧笑颜未改?此刻的她,是否也如我一样思绪万千沉吟不已?一个女子在雨声里想必会是美丽动人的。林黛玉诗云”已觉秋窗秋不尽,哪堪秋雨助凄凉”,纳兰性德也有“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的佳句,原来这雨丝就是情丝,斩不断理还乱,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