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文学史

出版时间:2011-10  出版社:李伯齐 山东人民出版社 (2011-10出版)  作者:李伯齐  页数:606  

内容概要

  文化的地域性,已为人们普遍重视,近年来也有不少研究成果,地方文学的研究,以及地方文学史的出现,即是证明。文学是文化的一部分,一个民族的文学,是民族文化最为直接、最为生动的反映。因此,文化的地域性,必然影响到文学。中国文化的地域性主要表现在先秦时期,秦汉统一之后,统一的中华文化逐渐形成,地域文化的界限亦渐趋消泯,其独立形态已不复存在。但是,以儒为宗,兼容道、法、阴阳的汉文化,就其基本内容而言,主体是先秦的齐鲁文化,在其形成的山东地区的影响长期存在,是极其自然的.事。因为在一定历史时期存在于某一地域的文化,已渗透到该地域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在其绵延期间形成某些传统,浸渍而形成当地的风俗习惯,尤其是浸渍和沉淀在生活习俗和心灵深处的文化精神,仍然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对生活在该地区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及行为规范,乃至人生价值取向产生重要而深刻的影响。一般说来,这种影响比较集中地表现在民间习俗和文化教育两个方面。民间习俗是社会性的,其影响较为普遍,它主要表现为人们日常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而文化教育则涉及人们的精神、心理方面,其内容和方式常常是个人气质、人格精神形成的直接因素。因此,接受教育者,亦即知识分子,在某种意义上说,便成为这类文化的传承与体现者。由此而言,出生和生活在齐鲁故地的诗文作家,他们先天禀受及其后天所受教育,耳濡目染的当地风习及其父母体现其文化价值观念的言行举止,都在齐鲁文化的氛围之中,其创作活动及其作品与齐鲁文化的关系自然密不可分。因此,我们编撰《山东文学史》,从地域文化角度,探讨文学生成及其发展,对文学研究也便有了特殊意义。

书籍目录

《山东地方史文库》总序序前言第一章  先秦山东文学  一、齐鲁神话与传说    (一)关于大海、鸟及东夷祖先的神话    (二)关于羿、蚩尤等的神话传说    (三)泰山神话    (四)关于姜太公的传说    (五)孟姜女的传说  二、原始歌谣与《诗经》    (一)原始歌谣    (二)《诗经》中的齐鲁诗歌    (三)春秋战国之际的齐鲁歌谣  三、历史散文    (一)《春秋》    (二)《春秋三传》    (三)《国语》    (四)《晏子春秋》  四、诸子散文    (一)《论语》    (二)《孟子》    (三)《墨子》    (四)《庄子》    (五)《管子》    (六)《荀子》与稷下诸子散文    (七)《孙子》与《孙膑兵法》第二章  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山东文学  一、汉代山东作家及其主要诗文成就    (一)邹阳等西汉散文作家    (二)东方朔、孔臧等西汉辞赋作家    (三)韦孟等西汉诗人    (四)伏湛、刘梁等东汉诗文作家  二、汉魏之际的诗文作家    (一)孔融祢衡    (二)徐斡刘桢    (三)仲长统任嘏    (四)王粲(附王弼)    (五)吴质、缪袭等曹魏作家    (六)诸葛亮等吴蜀诗文作家    (七)客籍作家曹植  三、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家族(上)    (一)泰山羊氏文学    (二)琅邪王氏文学  四、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家族(下)    (一)清河崔氏文学    (二)清河张氏文学    (三)平原刘氏、华氏、明氏文学  ……第三章  隋唐五代时期的山东文学第四章  宋金元时期的山东文学第五章  唐宋元时期山东宗教文学的发展第六章  明清山东文学第七章  明清山东小说第八章  明清山东戏曲与散曲第九章  近现代山东文学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在文学方面,则表现为对我国传统文学观念的形成、对我国历代文学家人格精神的塑造,以及对我国文学艺术精神的培育的重要影响。  孔子关于文学艺术的言论,主要见于《论语》。他所谓“文”与后世的“文章”、“文学”的概念并不一致,而是包括文学在内的文化学术的总称。这并不妨碍人们从文学角度去理解和认识。在孔子教育学生的内容中,“文”是从属于“行、忠、信”等行为道德规范的。他说:“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①孔子首先强调“行”,重视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及其合乎道德的表现,然后才可学“文”。孔子这一思想,对后世重视作家个体人格以及思想品德的修养,曾产生积极影响。  孔子论文,重视“文”与“道”的关系,强调诗文为礼教政治服务。譬如《诗经》本是一部文学作品,而孔子却把它看做进行礼乐教育的教科书,要求弟子着眼于《诗经》的政治效用。他认为学《诗》可以提高个人品德修养,是其从事政治活动的依据。他说,学诗“迩之事父,远之事君”②,“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③他认为诗与礼乐的关系不可分割:“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④孔子重视文道关系的思想,成为后世批判和抵制形式主义文风的思想武器,而也因过分强调文学与政治的关系而忽略文艺本身的特征与规律,产生消极影响。  孔子论文,十分重视文学的社会作用。他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⑤所谓“兴”,是指文学的联想能力和感染力量;“观”,是观察社会,亦即认识社会的作用;“群”,即群居切磋,互相砥砺,是互相感发、互相影响的作用;“怨”为怨刺时政,即对现行政治得失有限度的批评。在孔子看来,诗的这些作用,都与“仁”、“礼”不可分割,但却注意到文学的艺术特征及其社会功用,使后世文学理论家和关心现实的作家反对文艺脱离现宴.反对诗文缺乏社会内容.其影响基本卜县积极的。  ……

编辑推荐

出生和生活在齐鲁故地的诗文作家,他们先天禀受及其后天所受教育,耳濡目染的当地风习及其父母体现其文化价值观念的言行举止,都在齐鲁文化的氛围之中,其创作活动及其作品与齐鲁文化的关系自然密不可分。因此,我们编撰《山东文学史》,从地域文化角度,探讨文学生成及其发展,对文学研究也便有了特殊意义。本书由李伯齐、王勇、徐文军著。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山东文学史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