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1 出版社:山东人民出版社 作者:保罗·戴维斯 页数:219 字数:220000 译者:王祖哲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保罗·戴维斯编著、王祖哲翻译《神的心灵——理性世界的科学基础》本书侧重于以下内容:(1)科学与宗教的方法论研究;(2)科学理论与宗教、神学之间的内在联结;(3)从科学史切入研究科学与宗教的关系;(4)科学家个案研究,即科学家个体理论研究与其宗教信仰之间的关系。
作者简介
作者:(美国)保罗•戴维斯(Paul Davies) 译者:王祖哲 保罗•戴维斯,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Beyond Center的主任,写过20多本书的畅销书作家。因其作品中关于科学所做的深刻的阐释,他获得了1995年的坦普尔顿奖。他的作品包括《上帝与新物理学》、《关于时间》、《信仰奇迹》等。
书籍目录
《科学与信仰译丛》总序
前言
第一章 理性与信念
科学奇迹
人类理性与常识
关于思想的思想
理性的世界
形而上学:谁需要它呢?
时间与永恒:存在的基础性悖论
第二章 宇宙能够创造它自身吗?
有过创造事件吗?
凭空创造
时间之始
重温循环的世界
持续的创造
神导致大爆炸吗?
并非创造的创造
母宇宙与子宇宙
第三章 什么是自然规律?
规律的起源
宇宙密码
规律在今天的地位
某物“存在”是何意思?
起初
第四章 数学与现实
魔力数
把数学机械化
不可计算之物
为什么算术管用?
俄罗斯套娃与人工生命
第五章 真实世界与虚拟世界
模拟现实
宇宙是一台计算机吗?
不可企及之物
不可知之物
宇宙程序
第六章 数学的秘密
数学已经“在那儿”吗?
宇宙计算机
为什么是我们?
为什么自然规律是数学性质的?
不知道每件事情,为什么我们能知道某些事情?
第七章 为什么世界是这个样子?
一个可以理解的宇宙
独一无二的万有理论
偶然的秩序一一
全部可能的世界中最好的世界?t
美作为指向真相的向导
神是必要的吗?
双极的神与惠勒的云彩
神必须存在吗?
选择性
掷骰子的上帝
第八章 设计师的宇宙
宇宙的统
生命如此之难
自然的匠心
容纳万物之所,万物各在其所
需要一位设计师吗?
多重现实
宇宙学的达尔文主义
第九章 宇宙尽头的秘密
海龟的力量
神秘的知识
无限
人是什么?
注释
精选书目
索引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人类有各种信念。人类达成信念的方式也不同,从理由充分的论证,到盲目的信仰。有些信念基于个人的经历,另一些靠的是教育,还有一些起于教化。许多信念无疑是天生的:我们生来就带着那些信念,那是一些进化因素的结果。有些信念,我们觉得能够证明其有道理;另一些,我们由于“直觉”而信从。 显然,我们的许多信念是错误的,或许是因为它们不合逻辑,或者是因为它们和其他信念矛盾,或者和事实矛盾。两千五百年前,在古希腊,人们首次为信念全面地尝试设立某种普遍的根据。依靠提供牢不可破的逻辑推演规则,希腊哲学家寻求规范人类推理活动的手段。依靠遵守大家都同意的理性论证的程序,这些哲学家希望剔除人类事务特有的大量糊涂、误解和争端。这一方案的终极目标,是要达成一套假设或者公理,讲道理的男男女女都会接受,解决全部矛盾的办法将从中源源而出。 我们必得说,这一目标,即便可能,也从未达到。现代世界遭受多样信念的折磨,甚于以往;其中的许多信念,怪诞甚至危险;大批普通人把理性论证视为无用的诡辩。只有在科学中,特别在数学中,希腊哲学家的理想还坚持着(当然,在哲学本身中也是如此)。说到事关存在的那些真正深刻的问题,诸如宇宙的起源和意义、人类在世界中的位置,以及自然的结构与组织,就有一种强烈的诱惑,要撤退到不讲理的信念中去。连科学家对此也没有免疫力。然而,以理性而冷静的分析,试图正视这些问题,却有一个漫长而可敬的历史。只是合乎逻辑的论证能使我们走多远呢?依靠科学和理性的探究,我们果真能指望回答关于存在的那些终极问题吗?在某个阶段,我们将总是遭遇不可理解的神秘吗?人类理性到底是什么呢? 科学奇迹 纵贯古今,全部文化都赞美物理世界的美丽、庄严和匠心。然而,仅仅是现代科学文化,才发起了系统性的尝试,来研究宇宙的本质以及我们在其中的位置。在破解自然的秘密一事中,科学方法的成功令人眼花缭乱,这能使我们对那个最大的科学奇迹视而不见:科学是管用的。科学家们自己一般把如下事情视为当然:我们生活在一个理性而有序的宇宙之中,这个宇宙遵守一些精确的规律,而人类的推理活动能够揭示那些规律。然而,为什么事情是这样,却一直是一桩令人焦躁不安的神秘之事。能够发现并理解宇宙赖以运作的那些原则,为什么人类竟然应该有这个本事呢? 一近些年,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和哲学家,已经开始研究这个大谜。使用科学和数学来解释世界,我们很成功;这种成功仅仅是瞎猫撞到了死耗子,还是从这个宇宙秩序中冒出来的那些生物在其认知能力之中必不可免地应该反映那种秩序呢?我们科学的那种壮观的进步,仅仅是历史上的巧事一桩,还是这种进步指向了在人心与自然世界的潜在组织状态之间的那种意味深长的共鸣呢? 400年前,科学与宗教起了冲突,因为科学看来要威胁人类在宇宙中的安乐窝:这个宇宙是神设计的,是为某种目的而建造的。由哥白尼发起,由达尔文完成,这场革命有一种效果:让人类靠边站,甚至使人类渺小。在这个浩瀚的布局当中,人不再处于中心位置,不再担任主角,而是被派了一个可有可无、看上去也没有意思的角色,参与一场漠然无趣的宇宙大戏,就像一个在剧本中不曾提到的临时演员,误打误撞地闯进了一处浩大的电影场景中。这种存在主义的精神特质(除了人类本身给抛进了宇宙一事之外,不存在什么超过人类生活之外的意义),已经变成了科学的主调。正是出于这层理由,普通人认为科学有威胁性,有贬损性:科学把他们从他们身处其中的宇宙中异化出来了。
媒体关注与评论
设若我们果真发现了一种完整的理论,在大原则上它终究应该能被每个人所理解,而不仅仅被几个科学家所理解。到那时候,我们大家,哲学家、科学家以及普通人,都能参与讨论为什么我们存在、为什么宇宙存在。如果我们发现了这个问题的答案,它将是人类理性的终极胜利--因为那时我们就真正知道神的心灵。 ——斯蒂芬·霍金
名人推荐
设若我们果真发现了一种完整的理论,在大原则上它终究应该能被每个人所理解,而不仅仅被几个科学家所理解。到那时候,我们大家,哲学家、科学家以及普通人,都能参与讨论为什么我们存在、为什么宇宙存在。如果我们发现了这个问题的答案,它将是人类理性的终极胜利——因为那时我们就真正知道神的心灵。 ——斯蒂芬•霍金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