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4 出版社:张晓琼 山东人民出版社 (2011-04出版) 作者:张晓琼 编 页数:37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教程》实践操作为重,适度淡化理论色彩与思辨性内容。《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教程》重在强调方法课的应用性、操作性和实践性,重在让学生掌握社会调查的操作程序,学会如何在对社会现实的观察与思考中发现问题,并选择相应的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本领。因此,本书在借鉴了国内外相关学科研究的现有成果的基础上,删繁就简,尽量以简洁明了的展现与阐述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要点,着重考虑调查研究的设计、建构和操作,同时附有适当的案例示范,以有利于对操作方法的学习与掌握。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章 导论第一节 社会调查概述一、社会及社会现象二、社会调查的含义及特点第二节 社会调查的历史一、近代欧美等国的社会调查二、中国早期的社会调查三、现代社会调查的发展趋势第三节 社会调查的一般程序一、选题阶段二、准备阶段三、调查阶段四、研究阶段五、总结阶段第二章 选题与准备第一节 选择调查课题一、调查课题及类型二、选择调查课题的意义及原则三、调查课题的来源第二节 提出研究假设一、研究假设的概念和来源二、研究假设在社会调查中的作用三、研究假设的相关术语四、研究假设的陈述方式第三节 设计调查方案一、调查方案的主要内容二、设计调查方案的基本原则第三章 抽样调查第一节 抽样调查概述一、抽样调查的基本术语二、抽样调查的随机原则三、抽样的类型四、抽样调查的意义与特点五、抽样调查的一般程序第二节 概率抽样一、单阶段抽样二、多阶段抽样三、抽样概率问题第三节 非概率抽样一、偶遇抽样二、判断抽样三、配额抽样四、滚雪球抽样第四节 误差与样本容量一、误差及其分类二、非抽样误差及控制三、抽样误差及控制四、样本容量第四章 社会测量第一节 社会测量简介一、社会测量的概念与特点二、社会测量的基本要素三、有效社会测量的条件四、社会测量的层次第二节 测量的信度与效度一、信度二、效度三、信度和效度的关系第三节 概念的操作化和具体化一、概念的操作化和具体化二、操作化和具体化的方法第四节 指数与量表一、指数与量表的概念二、量表的类型第五章 问卷调查第一节 问卷的类型与结构一、问卷的含义及特点二、问卷的类型三、问卷的结构第二节 问卷设计的原则与步骤一、问卷设计的原则二、问卷设计的步骤第三节 问题类型及答案的设计一、问题的类型二、答案的设计三、相倚问题四、问题的语言、数量与顺序第四节 问卷设计的质量一、问卷设计中的常见错误二、提高问卷设计质量的途径第六章 访谈法第一节 访谈法的概念与分类一、访谈法的概念二、访谈法的类型三、个案研究第二节 访谈的程序与技巧一、准备访谈二、控制访谈三、结束访谈四、记录访谈第三节 访谈员的挑选与训练一、访谈员的挑选二、访谈员的训练第四节 访谈法的特点一、访谈法的优势二、访谈法的局限第七章 观察法第一节 观察法的含义及类型一、观察法的含义及特点二、观察法的类型第二节 观察法的原则及实施步骤一、观察法的原则二、观察法的实施步骤第三节 观察的误差及控制一、观察误差及产生的原因二、减少观察误差的有效途径第八章 文献法第一节 文献与文献法一、文献的要素与类型二、文献法的特点与作用三、文献法的实施步骤第二节 文献的搜集一、文献检索二、文献检索的方法三、文献检索的途径四、文献的收集第三节 文献的摘录一、浏览二、筛选三、精读四、记录五、鉴别第四节 文献的分析一、文献的定性分析二、文献的定量分析三、文献定量分析的优势与局限第九章 调查资料的整理与分析第一节 调查资料整理的含义与意义一、调查资料整理的含义二、调查资料整理的意义三、调查资料整理的原则第二节 定量资料的整理一、定量资料的审查二、定量资料的编码三、定量资料的录入四、定量资料的清理第三节 定量资料的统计分析一、统计分析概述二、统计分组和频数分布三、频率分布与总体内部结构四、统计分析的层次五、描述统计分析六、推论统计分析第四节 定性资料的整理与分析一、定性资料的概念及特点二、定性资料的整理三、定性资料的分析第十章 调查报告的撰写第一节 调查报告及类型一、综合性和专题性调查报告二、应用性和学术性调查报告三、描述性和解释性调查报告第二节 调查报告的结构一、调查报告的基本结构二、主体部分的结构形式第三节 调查报告的写作程序一、拟定提纲二、撰写初稿三、修改定稿四、其他标识附录一:常用统计用表(一)随机数表(二)标准正态分布表(三)t分布临界值表(四)x2分布临界值表(五)F分布临界值表(六)估计抽样误差表附录二:SPSS统计软件的应用——以SPSS17.0版本为例主要参考书目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2.探索性调查、描述性调查和解释性调查探索性调查是调查者对于确定的调查课题和调查对象进行初步了解和熟悉的过程,通过初步考察,获得对调查对象的感性认识和理性思考。通常在下列三种情况下需要进行探索性调查:一是调查者所涉及的调查课题或现象是非常独特的,很少有人进行这方面的研究,也就说是一个调查的“空白”。二是调查者本人对所涉及的研究课题不太熟悉,了解不多。例如,社会上存在一些受到社会排斥甚至隔离的边缘性群体,如同性恋者、艾滋病患者、吸毒者、乞丐、妓女等。一般人包括调查者在内对这些群体都不太熟悉,你只有经过探索性调查才能了解他们的初步情况。三是为进一步调查提供研究思路和研究假设,或者从中尝试和发展一种新的研究方法,或者对研究方法进行预演,从中发现问题,从而形成和完善调查设计。描述性调查是系统地了解社会问题或社会现象的状况及其发展过程,通过对现状的准确、全面的描述,反映总体的特征及其分布,解答社会现象“是什么”的问题。描述性研究是科学研究的基础,是科学研究的起点。也就是说,任何科学研究都是从描述性研究开始的,人们只有全面清楚地了解和掌握社会现象的状况、特征及其分布,才有可能发现和揭示社会现象变化和发展的内在规律,才有可能解释社会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发展趋势。解释性调查是要说明社会现象发生的原因,探索社会现象的发展趋势,揭示社会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因果关系,解答社会现象“为什么”的问题。它是在描述性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因为没有对社会现象的状况及其特征的准确了解,就不可能深入地发现社会现象的内在规律,也不可能探索社会现象的变化和发展的趋势。3.一次性调查、经常性调查(周期性调查、阶段性调查、不定期调查)和追踪调查(1)一次性调查是指只进行一次或只能进行一次的调查。例如,解决某一具体问题的调查,这个问题解决了,就不需要再调查了。(2)经常性调查包括周期性调查、阶段性调查和不定期调查,其中:周期性调查是指每月、每季、每年或若干年定期进行的调查。
编辑推荐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教程》是高师政教专业系列教材,“十二五”人文社会学科系列规划教材之一。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