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8 出版社:山东人民出版社 作者:刘学景,丁木金 著 页数:223
内容概要
主要有认识大学、环境认识、自我认识、职业与职业选择、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学习规划、就业与创业等内容。
书籍目录
导论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发展历程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必要性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目标和原则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施和意义第一章 认识大学第一节 大学概述一、大学发展历程二、大学学科设置第二节 当代大学生一、大学生的理想与责任二、大学生的困惑与发展三、大学生面临的时代背景四、大学与大学生成才第二章 环境认知第一节 校园生活环境认知一、大学校园生活环境的新变化二、大学环境适应不良的表现三、积极适应大学环境四、校园生活环境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第二节 社会环境认知一、经济环境二、科技环境三、社会文化环境第三节 行业环境认知一、行业的概念二、行业环境认知的主要内容三、行业环境认知的意义四、我国医疗卫生行业的发展第四节 组织环境认知一、组织的概念二、组织的类型三、组织环境认知的内容四、组织环境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第三章 自我认知第一节 自我认知的概念与方法一、自我认知的概念二、自我认知的方法第二节 自我认知的内容一、了解自己的性格二、了解自己的兴趣三、了解自己的能力四、了解自己的价值观第三节 自我认知的测评工具一、性格测量二、兴趣测试三、职业能力测试四、职业价值观测评第四章 职业与职业选择第一节 职业及其发展趋势一、职业的含义、特征与功能二、职业与专业的关系三、职业的发展状况及趋势第二节 职业分类与职业道德一、职业分类二、当今热门专业三、职业道德第三节 就业准入和职业证书制度一、就业准人制度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三、职业技能鉴定四、高校双证制度第四节 职业选择一、职业选择的原则二、确立职业理想第五章 职业生涯规划第一节 职业生涯规划概述一、职业生涯的内涵与特性二、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第二节 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一、职业兴趣理论二、职业锚理论三、MBll人格理论四、职业选择和职业发展理论五、克朗伯兹(KnlmboltZ)的社会学习理论第三节 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因素一、职业生涯规划的社会环境因素二、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在影响因素第六章 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第一节 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内容一、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概念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内容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内容第二节 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制定与实施一、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制定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实施第三节 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评估与调整一、评估与调整的意义二、评估与调整的实施第七章 学习规划第一节 大学期间的学业规划一、 认识大学教育二、大学学业规划第二节 大学期间的生活规划一、大学生活的三个关键时期二、大学生活的特点三、影响大学生活的因素四、大学生活的合理规划第三节 大学期间的社会活动规划一、大学生社会活动的内涵及特点二、大学生参加社会活动的意义三、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规划第八章 就业与创业第一节 大学生就业一、当前的就业形势二、就业的思想准备三、就业的能力准备第二节 大学生创业一、大学生创业的特点二、大学生创业的程序三、大学生创业的准备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今后10年将是我国文化消费高度繁荣的10年。传统文化产业在自身升级发展的同时,将加速向其他产业的渗透。’文化和创意将大规模地作用于旅游业、制造业甚至农业等其他产业,全面催生以传统文化产业为基础的文化创意经济,推动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 中小文化创意企业将在专业化、精细化的细分市场各领风骚,但大量零散的创意人才和企业趋向于按领域、流派、功能在一定的区域集聚。这些文化创意集聚区也将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 趋势之七:网络生活进入物联网阶段 “物联网”将引领电子消费进入一个更便捷、人性化、智能化的新时代。 未来10年,计算机、互联网、通信等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将加速相互融合,我国消费电子产业融合创新的趋势将越来越明显。物联网将在消费电子产品中广泛应用,引领电子消费进入一个更便捷、人性化、智能化的新时代。 未来10年,“物联网”这个高科技名词将由概念逐步走向大规模应用,掀起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它通过感应器把新一代11技术充分运用在各行各业之中,形成普遍连接的互联网络,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神奇整合。借助“物联网”,人类能够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生活,全新的网络新体验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趋势之八:粮食长期处于紧平衡 良种推广、化肥应用和提高机械化水平仍然是粮食增产的有效手段。未来10年,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和膳食结构改善,将对我国人均粮食消费量产生一定的影响,但粮食消费增长的主要动力将来自人口总量增加。到2020年,我国人口总数将达到14亿多,粮食工业和出口需求在政策调控下有望保持相对稳定,粮食需求的增长将在10%左右,需求刚性较强。 国家扶持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对保障粮食供应至关重要,而科技进步对粮食单产的贡献有较大提升空间,未来10年我国粮食增产将超过10%。但长远来看,粮食生产受资源、气候、技术、市场等因素影响,大幅增产的难度加大,我国粮食中长期仍处于紧平衡状态。 未来10年应着眼于粮食安全的国际视角,树立互利合作、多元发展、协同保障的新粮食安全观;着眼于我国丰富的食物资源,树立以谷物为中心、粮食为重点的综合化食物安全观,最终构建供给稳定、储备充足、调控有力、运转高效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