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岛群(上下)

出版时间:2010年3月  出版社:山东人民出版社  作者:宋宜昌  页数:714  字数:730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这是新中国第一部全景式反映太平洋战争的军事史小说,从麦克阿瑟菲律宾败退写起,到斯普鲁恩斯攻克冲绳收笔,真实描述了太平洋战场美国陆、海军两条战线上的交互进攻,以及日本陆、海军的绝望反击。前线的血雨腥风,后方的缩衣节食,将领们的斗智斗勇,士兵们的生死搏斗,盟军的勇气与睿智,日军的死硬与笨拙,尽现书中。可以说,这是一部“中国版”的《战争风云》和《战争与回忆》

作者简介

宋宜昌,1948年出生,山东莒县人,中国著名科普作家、军事专家,当代军事文学作家。1978年开始发表作品,中国作协会员。
20世纪80年代,宋宜昌以多部海战史及二战军史小说闻名全国。主要作品有《燃烧的岛群》、《沙漠之狐隆美尔》、《北方的孤独女王》、《北极光下的幽灵》等,此外还有两本科幻小说《V的贬值》、《祸匣打开之后》。
近年来,宋宜昌又以军事时政、军事历史评论及相关著作影响甚广。撰写了多部极具思想价值的军事著作,包括《武士道精神的发源》、《决战海洋——帝国是怎样炼成的》、《辉煌帝国的军事视角——解读富勒(西洋世界军事史)》、《聚焦——宋宜昌评说印度洋》等。
他还是一位视野开阔、知识丰富的科技和历史观察家,著有军事科普读物《火与剑的海洋》、《大洋角逐》等。
2009年,宋宜昌等著的《驶向深蓝——新中国舰船工业腾飞纪实》获中宣部第十一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失意的恺撒第二章 反攻第三章 地狱之口第四章 徘徊第五章 塔拉瓦环礁第六章 大洋两岸第七章 沿着密克罗尼西亚推进地图目录  菲律宾群岛略图  瓜达尔卡纳尔岛略图  贝蒂欧岛日军布防略图  新几内亚略图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失意的恺撒  1  菲律宾,马尼拉湾。  太阳沉落在中国南海下面好一阵儿了,科雷吉多尔岛的马林达山峰挡住了最后几抹余辉。大片大片的乌云封住了黄昏的天空,使夜色来得又早又阴沉。科雷吉多尔岛像一只蝌蚪,横在马尼拉湾的入口处。“蝌蚪”的尾巴,正掩映在山峰的阴影里,叫做奎南安岬。海岬南岸是一个小海湾,海湾中有座唯一的栈桥。这就算个海港了。战火已经波及到海港,浅水处躺着底儿朝天的轮船,栈桥也大半遭到焚毁,只剩下焦黑的残桩。  马尼拉湾之夜是静谧的。只有远方的枪声和巡逻兵的脚步声偶然打断热带昆虫的鸣叫。一个高大的人影出现了。他足有六英尺四英寸高,身板挺得笔直,穿着军便服。他的五官端正威严而富于表情。他的身体里似乎充满了精力,演员和军官的动作兼而有之,显然是一个最标准的老职业军人。这就是道格拉斯?麦克阿瑟上将。他虽然有一个昵称叫“道格”,可是除了马歇尔上将这么叫他之外,谁也不敢当面称呼。他的部下习惯于管他叫“将军”。  “将军”此时此刻非常懊丧。  他强抑着自己潮水般的感情:沮丧、失望、痛苦、无能为力。他尽量摆出冷峻淡漠的样子,向残破的栈桥走去。那里的船桩上系了一艘摩托鱼雷艇,日本人管它叫“绿龙”,麦克阿瑟将乘它离开菲律宾。他已经成了败军之将。  六年前,他和罗斯福总统闹崩了,辞去了美国陆军参谋长的职务,应菲律宾总统奎松之邀,来到了他的“第二故乡”。美西战争时代,他父亲亚瑟?麦克阿瑟准将曾在马尼拉作战。因此,他对菲律宾有一股特殊的感情。他负责训练和指挥菲律宾军队,在这个东南亚前哨海岛群上,他深深感到日本人军事压力的沉重。  他运气很坏,还没着手部署防务,日本人就先动了手。马尼拉时间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八日,日本海军偷袭了珍珠港。八个半小时后,从台湾起飞的日本飞机轰炸了吕宋岛的克拉克空军基地。由于一系列阴差阳错,包括十八架B?17型重轰炸机在内的半数美菲空军毁于一旦。没有空军,他无法防守吕宋。两天后,两支日军部队从北吕宋的阿帕里和维甘镇登陆。他们沿着崎岖的山路,穿越密林和溪流,向南方进逼。十二月二十日,本间雅晴中将的日军第十四军又在吕宋西海岸的仁牙因湾登陆,沿着中吕宋平原和岛上唯一的窄轨铁路,杀过克拉克基地、安赫莱斯市、圣费迪南多,直扑马尼拉。麦克阿瑟匆匆宣布马尼拉为“不设防的城市”,率军退守巴丹半岛,最后死守巴丹半岛南端的科雷吉多尔岛。退到这儿,已经是无路可退了。  送行的人渐渐聚齐。人们都知道,“将军”奉罗斯福之命,将前往澳大利亚,组织全面抗战。他在墨尔本比在这里更重要。然而,开战以来,经过了九十四个紧张、疲劳的日日夜夜,有“将军”在,有他那声势虎虎、信心坚定的音容笑貌在,巴丹的官兵就相信防线固若金汤,日本兵并不可怕。如今,他要走了,大家感到形单影孤,像一群被遗弃的孤儿。  麦克阿瑟同送行的人一一握手话别。他的感情是热烈的,连军人们也掉了泪。他的妻子简?费尔克劳斯?麦克阿瑟夫人跟在他后面,也同送行的人们告别。经过那么激烈的轰炸、战斗、行军和战壕生活,简依旧是那么窈窕轻盈、楚楚动人。她身上只穿一件衬衫和一件外套,手中提着一个提包。简身后是勤勉、仔细的中国保姆阿周。阿周拉着小阿瑟——麦克阿瑟和简的儿子,道格唯一的宠子,全家的帝王。小阿瑟穿了一件蓝色的水手夹克,手里拿着一只六英寸长的玩旧了的玩具汽车。  一个中等身材的海军军官从鱼雷艇舱中钻出来,用棉纱揩净双手,顺着跳板登上栈桥。他数了数麦克阿瑟一行的人数,又估量了一下他们的行李,嘴里咕噜了一声。  他来到“将军”面前,行了一个军礼:  “乔尼?巴尔克利上尉向您报到。我是第三鱼雷艇中队长。本中队共有四艘鱼雷艇。其中PT?32号、PT?34号、PT?35号在马尼拉湾外巡逻。本艇PT?41号是旗舰,标准排水量三十五吨,航速四十节,引擎已经超过了大修期,实际只有二十三节。乘员十二人。”  他再次打量着乘客们的行李,终于又开了口:“将军,本艇最多只能搭载十人,每人只能带一个手提袋,不能超过三十五磅。否则航行很危险。”  麦克阿瑟往前走了一步,拍拍海军上尉的肩膀:“巴尔克,你瞧,我只有四个人,三只手提包,我自己什么都没有拿。”他苦笑了一下。“连刮脸刀片都要借你的了。他们都是送行的。他们不走,他们还要在巴丹作战,在科雷吉多尔作战”。  一名水兵张罗着,把简、阿周、四岁的小阿瑟一一扶到舱里坐好。鱼雷艇的引擎低吼了几声,越来越响,终于运转正常了,在沉静的海湾中格外响,仿佛一匹烈马在向将军狂嘶:快走!  麦克阿瑟似乎还舍不得走。他来到最后一个送行者面前,紧紧握住了他的手。“将军”的眼泪流下来。月亮偶然钻出阴云,冷清的月光映出他的泪花,但他没有擦。那人是乔纳森?文莱特少将。  文莱特将军没有穿军装,只穿了一身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代的骑兵皮衣、他如此高大、削瘦,仿佛一张皮蒙在一副庞大的骨架上。麦克阿瑟觉出来气氛过于凄凉,强颜一笑。那勉强的笑容就这么呆板地挂在脸上。  他从衣兜里掏出一个精致的小木盒,递给文莱特。木盒中是奎松总统送给他的雪茄烟和他自己的两管剃须膏。文莱特接了过去。麦克阿瑟想起一个月前,奎松总统搭美国潜艇离开菲律宾的时候,也曾经这样地送给他一个有自己印章的戒指。奎松亲自把它套在麦克阿瑟的手指上:“当您的尸体被发现的时候,我会让人们知道,您是为我的国家而战死的。”  栈桥离别的悲剧色彩太浓了。“将军”不理会启动了的鱼雷艇,拉着文莱特离开码头。离码头不远的山坡上密覆着热带雨林,风吹不透那些被藤蔓缠住的桉树、榕树和桃花心木。雨林边上有一家灰色的农舍。夜静极了。走的人和留的人都面临着极大的危险。日军已经从四面八方包围了菲律宾群岛,并且封锁了马尼拉湾。麦克阿瑟和文莱特的生命都系在一根游移的蛛丝上。死神就在他们身边。  麦克阿瑟再次握住文莱特的手,他俩相处多年,十分投契。  “如果你同意,我走之后,我的全部军队归你指挥。你会成为一颗新星的。”“将军”把军权交给他的部下、北吕宋部队司令官文莱特。这实在不是一桩美差。日军的残忍,早为人所共知,留在科雷吉多尔的下场肯定不会美妙。然而,文莱特却点点头。麦克阿瑟继续说:“乔纳森,你了解我。我一到澳洲,立刻会不断地上诉罗斯福总统,陈言巴丹的逆境。在我尽一切力量唤起美国舆论期间,我恳请你尽一切努力在此地坚守下去。”  文莱特停住脚步:“那是当然的。”  “如果我能从澳洲反攻,”麦克阿瑟仿佛不是身陷孤岛重围,而是站在纽约的时报广场上发表演说。“我立刻就会回来。我要用我的全部心智、权力和影响来干这件事,这也是我唯一的事。那时候,你应该还在。”  文莱特将军毫无表情地回答:“只要我们的军队还活着。”他突然扬起眉毛,轻声问;“将军,您将反攻吗?””  麦克阿瑟斩钉截铁地回答:“而且要回到巴丹!”  他说完,热烈地拥抱了文莱特:“再见吧,乔纳森。当我回来的时候,如果你还在巴丹,我会授予你中将军衔。”  “只要我活着,我会在巴丹的。”文莱特机智的话并没有给他俩带来幽默感。他们本来都想回避那个悲剧性的结果,绕来绕去,还是碰上了。他们沉默着,又返回栈桥。  麦克阿瑟终于登上了鱼雷艇,站在甲板上,抓住铁栏杆。缆绳解开了,摩托鱼雷艇怒吼着,扬起很高的尾浪,划了一个很大的弧线,朝马尼拉湾外驰去。东风强劲,海浪滔滔,小艇颠簸得厉害,浪头打进舱口,把里面的人淋得湿漉漉的。“将军”全身都湿透了,但他连动也不动。  麦克阿瑟不顾狂烈的海风,久久地注视着科雷吉多尔的山岩。在那个长三英里、最宽处一英里半的小岛上,留下了文莱特和数万官兵。在深邃的马林达隧道里,还存有成千吨军用物资。修筑了多年的“军舰岛”还能坚守住。然而,他还能重返巴丹吗?  日军的入侵狂潮正在高涨。美国刚投入战争,物资、精神上都缺乏准备,人人追求物欲,国家醉生梦死,年轻一代根本不知道战争是怎么回事。仅有的一点军火和兵员,又根据罗斯福“先欧后亚”的战略方针,都运到英国去了。他拿什么打回菲律宾?他是一个失败的将军,一个六十二岁的老人。重返巴丹,只是一个遥远的、玫瑰色的梦幻。  他成了一个被遗弃的恺撒,一个失意的奥古斯都,一个前往厄尔巴岛的拿破仑。往事俱成烟尘,统帅百万雄兵的麦克阿瑟已经成为历史上的麦克阿瑟。现在他手头没有一兵一卒,妻子、儿子,身家性命全在日本舰队虎口之中,能否出逃,尚在未定之数。  “将军”的脸像纸一样苍白,牙关紧咬,嘴角在抽动,奔放的感情终于冲决了理智的闸门,在他周身激扬。麦克阿瑟举起他嵌着金穗的将军帽,朝在暗夜中消失的科雷吉多尔岛方向,用力挥舞着。

编辑推荐

  新中国第一部全景式反应太平洋战争的军事史小说  宋宜昌先生的二战四部曲之一  一代军迷的历史记忆  一部中国版的《战争风云》和《战争与回忆》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国内几乎所有的军事爱好者都看过或听说过《燃烧的岛群(套装全2册)》这本书,这部描写太平洋战争的军事史小说几乎成了那个时代军迷们的启蒙读物。相对于国内其他反映二战的军史小说,《燃烧的岛群(套装全2册)》文笔之独特,可读性之强,时至今日也令他人望尘莫及。  《燃烧的岛群(套装全2册)》的特点在于快节奏的情节组织,太平洋战争局势本来就是波澜起伏而又瞬息万变,小说的脉络巧妙地契合了这场战争的特点。  作者凭借深厚的历史学和军事学功底,从战略层面的深谋远虑到战术层面的斗智斗勇, 从宏大深远的历史纵深到具体丰满的细节琐事,都驾轻就熟,信手拈来就是一段故事,读起来畅快淋漓。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燃烧的岛群(上下)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99条)

 
 

  •   作家绝对是个大手笔,从战略层面到战术层面,从宏大深远的历史纵深到具体丰满的细节,被他举重若轻的调度来去。在近千页的篇幅内,展示了美军太平洋战争反攻阶段波澜壮阔的史诗画卷。
       这不是一部罗列进攻路线和双方战损的枯燥战史,也不是那种把战争描述成仿佛双方领导人物单挑而全不见其余的英雄史,也不是那种过于关注班排级的小人物角斗而不见全局的个人亲历史,而是尽可能的通过美日双方的不同等级若干人物串起一条条既平行又交叉的线索,展现了上至天皇总统、下至列兵艺妓在宏大历史中的个人命运。
       他的写作方法可归纳为选择性灵魂附体,这种写法与美军在太平洋战争中采取的战略很相似,就是跨岛作战。随着美军攻势的展开,在南太平洋的岛屿不断跳跃推进,小说也选择性的从日美双方的不同人物视角来展示故事。这使小说迥异于以战争一方为中心而丑化和模糊对方的宣传文艺,我们耳熟能详的地道战、上甘岭等都是这样,在这种宣传文艺里,读者简直就不知道如此丑陋愚蠢的敌人也会打仗。小说是把日美双方的不同人物都当作活生生的人的,并不高赞或低贬哪一方,而是借着对双方不同人物的观感和思考的描述,让读者形成自己的思考,从而对战争起因,日本之所以初期占优后期又不得不败的原因,得出比较有历史感的结论,并通过对这形形色色人物的命运遭际的感受和触摸,丰富了读者的生存体验。
       不知道这是不是借鉴了伟大的《战争与和平》,后者是属于那种大家都想读却又都读不进的经典,然而《燃烧的岛群》却是极具可读性的。这种可读性首先体现在作家组织情节和人物的节奏感上,战争局势本来是波澜起伏、错综复杂、惊心动魄而又瞬息万变的,小说的脉络也就很好地契合了战争的特点,这一章节描述下野前首相近卫文磨策划推翻东条英机内阁体面结束日本战争,到下一章节美国中校营长惠尼特在新西兰休整期间爱上了当地少女,太平洋战争期间双方从前线到后方,从庙堂之高到江湖之远,从瓜达尔卡纳尔的沙滩到上野的樱花到波音公司的巨大车间,人物、情节、场景的切换非常自然而有韵律。读者在翻动书页期间仿佛在沿一条精心设定好的路径在看GOOGLE EARTH的卫星地图的虚拟旅游,从华盛顿到东京,从塞班到马尼拉,从远古到未来,从环宇遥感到高空鸟瞰,从近距感受到掌心把玩,一路看得心旌摇荡,没有一刻感到枯燥。场景切换虽多虽快,作家并不是蜻蜓点水浮光掠影,相反,对每一人物和场景的叙事都有很强的力度和深度,同时由于双方都有若干主线人物多次出现,对主线人物的追踪叙事加强了小说结构上的整体感和有机感。
       这种可读性也表现在作家对人物和事件描述和评论中所渗透的思想。日本人热衷于精致内向优雅的花道、茶道、柔道,为何在战争中又如此残暴和兽性?天皇在日本政治体制和战争决策中扮演何种角色,该负何种责任?神风特攻队这种非对称战略的理想类型是如何出台的?麦克阿瑟为何坚持要不惜伤亡数万美军去解放菲律宾而不是再次跳岛绕过?美国先欧后亚的战略决策对太平洋战争产生了何种影响?一部描述太平洋战争的小说不对这些问题作出靠谱的回答必然是失败的。作者再次通过选择性灵魂附体,借小说中一个个或伟大或平凡、或历史或虚构人物的所思所想,为这些问题提供了较为令人信服的答案。这些答案也就是体现在小说中的历史思想,其实也就是作者本人的史观的一种呈现。作者本人是国内著名的民间学者之一,对于战争史和日本文化有较深入的研究。通过小说,读者也能体会到作者的史观是开放的,较为客观的,对日本历史文化研究也采取了一种较为内在的深入的方法,迥异于国内当前流行的仇日左愤的虚无态度。小说成书于80年代,其史观即使在当前看来也不生硬隔膜,也算难能可贵了。
       这种可读性还表现在作家描述海岛风光、异国情调的文学笔触。从太平洋珊瑚礁日出日落到马尼拉水田寺庙,从马里兰州落叶公路到日本北国之雪,作家的风光描述性的文字尤如一张张精美的明信片,读来美不胜收,而且与人物的感受、故事的进程契合无间,并非无关宏旨的文字卖弄,这也是读正襟危坐的史书所难以获得的乐趣。
       当然不能不说战争,如前所述,其实单纯的战争小说已远不能满足作者的野心了,小说似乎应该更恰当地归类为战争史诗小说,当然小说对战争的记述还是很到位的。战争史本来就是作者的专业,在战略层面的运筹帷幄上,作者写出了日本军部那种大势已去时的绝望和疯狂;在战术层面的遣兵调将上,作者也线索分明地交待了师团级部队的调配、多军种的配合和掣肘;在战斗层面的攻防角逐上,作者要言不烦地描摩了关键的抢滩登陆、夜间奇袭、神风特攻、战机绞杀等战斗场面。作者对双方武器装备的性能、战役战斗的经过是熟稔的,这些描述是历史的写实的,比较靠谱。尤其可贵的是,作者在对具体战争的叙事中,加入了战争史的维度,探讨了后勤、制空权在现代海空战争中的作用这样一些战争史的抽象命题。相信读者中的战史爱好者对这些部分的得失自有见地。
       当然了,这只是一本上世纪80年代出版的通俗小说,读者也别指望从中看出《二十二条军规》式的荒诞、《万有引力之虹》式的后现代。不过,作为中国人写的二战小说,这本书绝对是上乘之作,值得一看。
  •   记得第一次看这套书还是1987年,当时一口气看完,书中对太平洋战争的描述,无论是宏观的战略还是到战役或局部战斗细节、人物的刻画,感觉就像是在看一部大片。当时还在读书,是在图书馆借阅的。看完后对作者宋宜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随后又看了他写的北方的孤独女王,又是一本好书。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在书店看到宋宜昌编写的英汉词典,难怪他能写出这样的作品!后来一直想买这套书可一直没有再版了,这次终于买到了。
  •   这本书是我二十年前就看过的,非常喜欢,的确称得上中国版的《战争风云》和《战争与回忆》,时过二十年,终于在当当网上订到了这套书,幸福啊!深厚的历史底蕴、美妙的文笔,生动的人物刻画,精彩的情节,让《燃烧的岛群》这本书深深印入我的心里,好书是没有时间和年龄界限的,推荐大家阅读。谢谢宋宜昌先生,也谢谢当当网。
  •   最早是2003年在网上看了这本书,无奈当时没有实体书。一点也不过瘾。
    在差不多30年前,宋宜昌能写出这样的书,完全看不出来那个年代中国文学作品的痕迹,从人物,到场景,都给我一种穿越的感觉,很多东西甚至03年的时候都不清楚。有时候真的怀疑WITP的制作者是不是参照这部小说来设计游戏?这部小说还激发了我自己也来写军事架空题材作品的欲望,只不过没有那种能力罢了。不管怎么说,重读此书,还是很开心的。
  •   初中时买的《火与剑的海洋》,大学时买的《燃烧的岛群》后来被同学弄丢了。这次终于再次购得。如愿。个人认为宋宜昌和刘亚洲的书是男人必看的书。
  •   描写美日太平洋战争的好作品,宋宜昌老师的小说让人看了一本后,就会喜欢上他系列的作品。
  •   宋宜昌是个文笔严肃的作家,严肃的文笔写出来的书未必就不好看!研究军事知识比较多,军事小说才更有可信度。
  •   我是在20多年前读过这本书,上初中,没有钱买,在图书馆借阅的。从此在我记忆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最清晰的印象就是,它不像是中国人写的,没有简单的规定好人和坏人,没有口号,而且知识量非常大。
    现在又一次读到这本书,原来的印象没有变,只是认识上更细一些。
    作者的知识非常广博,世界范围的地理、历史、人文、哲学、经济等等,信手拈来,更不用说军事和武器。
    作者的文字功夫非常深厚,遣词造句完全符合相关段落的当事人的视角和思维模式,甚至对欧美人和日本人的口语习惯都把握得非常准确。
    作者是说故事的高手。写出了气势恢宏的战争场面,写出了卷入战争的所有人的痛苦挣扎。
    作者是有分明的爱憎,但这一爱憎不是简单的敌我分类。
    作品的主要内容是战争,但核心是对战争的谴责。这是一部描写战争的书,更是一部反对战争的书,还是一部具有深刻人文精神的书。

    在30年前的中国,即使在今天,能够写出这样的书,深感惊佩。
  •   宋宜昌这本《燃烧的群岛》写的如同美国作家写就一般——美国人的思维方式,美国人的写作手法,美国人的幽默语言,总之觉得是一个美国作家的小说,而宋宜昌是译者的感觉。到底是不是宋宜昌自己的劳动成果就不细考究了(据称宋宜昌在外事情报部门工作过),总之小说很好看,也很有历史厚重感,就这点我们应该感谢宋宜昌老师。
  •   不愧是军事专家的作品,可以比肩国外的经典二战小说。既从中了解了太平洋战争的前前后后,又得到了对于战争,对于人性的思考。
  •   非常好看,作为一部战争史诗作品,可读性非常强。非常敬佩作者深厚的历史知识,军事知识,对二战日本与美国人物的描写也真实可信。非常推荐
  •   作者用心良苦,本书从历史文化背景、政治、经济及军事方面入手贯穿整个太平洋战争的始末,又在细节上加以生动的描写,让人对太平洋战争有一个清晰地了解。读此书时,时而豪情万丈,时而悲戚哀伤。爱不释手,值得推荐。
  •   宋宜昌文笔不错,旁征博引,看他的书总是能学到不少地理、历史、人文等。相当好!
  •   老看宋宜昌先生的大家谈节目,终于看到他的书了,喜欢。
  •   相对严谨,有血有肉的战争,相对客观,没有一味的褒贬,只是陈述发生的。由海及陆,由陆及海,连续的展开。相对于一些战役介绍或者是人物传记而言,对太平洋岛屿作战描述更全面,海陆结合更紧密,没有将海与陆两派势力割裂描述。
  •   宋先生的书还是那么的生动。不愧被称作是中国的《战争与风云》。细腻的刻画出太平洋战争场景,细节,战斗过程。细细的品味,回味无穷,余味无穷。慢慢嚼着...
  •   收到书后,感觉这本书的印刷质量不错,纸张坚韧,字迹清晰整齐,是正版图书,手感很好。我第一次在当当网购书,我认为是成功的。我一直对军事文学感兴趣,特别是对二战方面的书。粗粗看了书,感觉作者在历史的基础上,做了合理的艺术加工,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人物情感描写细腻,个性鲜明,我很爱读。
  •   以小说的形式将太平洋战争淋漓尽致的描绘出来,不仅具有史料价值,且具有阅读趣味,是一本好书
  •   战争场面描述很细腻也很恢宏,全景式展现了太平洋战争,不错的一本书。
  •   波澜壮阔的太平洋战争是二战史上最血腥、最残酷的战争,这部书再现了那些血腥和残酷,同时也有战争、人性的温情,受益匪浅!
  •   真实再现了太平洋战争那段历史,值得一读。
  •   很喜欢这个小说,用中国人的思维写的军事小说.和西方学者的写作手法都不一样.以前就看过这本书,不过很多年了.现在又看,温习一下. 推荐!
  •   第一次看到国人写的关于太平洋的书,通过该书,我们看到,战争是不是孤立的,正义者将走向胜利、侵略者将走向失败。
  •   很喜欢历史,特别是太平洋战争,这本是不可多得一本有关这场战争的书。
  •   值得好好看看,很不错的军事小说,睡前看,呵呵。
  •   喜欢军事小说的书友们必备丛书!
  •   在中国人里,能把太平洋战争写的如此精彩。实在了不起
  •   从小就看过《北方的孤独女王》和《北极光下的幽灵》,十分喜欢。景物和人物心情的描写十分翔实,不过现在看来有点过了,还是觉得《战争史研究》的文笔比较朴实。
  •   一本记述太平洋战争的书
  •   最佳的描写太平洋战争的书
  •   好书,重现了惨烈的太平洋战争
  •   此书生动翔实非常富有想象力是了解太平洋海战的优秀作品!值得拥有!
  •   上初中时看过一遍,印象深刻。转眼30年了,没想到又再版了,感悟较多。尽管是30年前的作品,但作者超空间的理念,于血与火的战争中的残酷描述,如诗如画的情景描写,以及对战争的反思及领悟,仍然震撼了我,值得收藏。
  •   书基本上算是看完了~对战争的描写是那般的真实残酷,让你觉得战争跃然眼前。我印象最深的是对塔拉瓦一战的描写,人的生命在现代的机器武器前变的那样的不堪一击。前一分钟在你身边共同杀敌的战友,这一分钟就只给你留下他残缺不全的尸体和不能继续杀敌的遗憾。他不是战术战略上机械的论述,他把战争还原在你眼前,几分残酷几分真实~

    当然这还远不止是这本书的精华,我一面看着这本书,一面不由得被作者渊博的学识所折服。历史、文化、宗教所有的都揉入了这本书中。或许战争本身就是这些东西整合之后的暴力的表现形态。
  •   读来挺好。要是说跟《战争风云》和《战争与回忆》有得一拼,真的还差那么一点点。
  •   读后对太平洋海战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   向二战中为世界和平牺牲的人们致敬,希望大家不要忘记战争带给人们的伤痛
  •   作者的笔法流畅,叙事风格很能吸引我,是一本不错的战争题材小说
  •   自从在《舰船知识》中拜读过宋老师的作品,我就被彻底迷住了,看了刘将军在书中序言的评价,我对宋老师又多了一层认识,希望宋老师能够继续给军迷们惊喜。
  •   第一看国内作家写的二战的书,很不错。
  •   很不错,以前看过《北方的孤独女王》后才买的这套。
  •   读后,让我了解了真实的战争,真实的那段岁月。
  •   看过很多写实的二战小说 比较写实的一本
  •   作者对战争的描写很到位,看他的书就像看经典美剧《兄弟连》一样过瘾。强烈推荐。绝不能让好书埋没。
  •   我從圖畫館借﹐在網上看都看3遍了﹐終於還是忍不住花錢買下來收藏。現在資訊氾濫書太多﹐能進入我書架的都是好東西呢。雖然略有求疵之處﹐如“利伯提輪”應翻成“自由輪”﹐惠特尼中校腹股溝中彈還能摸爬滾打﹐戰後也沒見說是如何好起來的之類。但瑕不掩瑜﹐畢竟是幾十年前的老作品了。總之﹐如果你喜歡看這類史詩體二戰書的話﹐你該看這本。
    但我買的這本有缺頁(欠237-252頁)﹐ 還有相當的錯別字
  •   写得太精彩了,过瘾。。。。。重温了二战的历史
  •   很好的二战历史书,值得一看。
  •   俗话说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同时也就是说许多好的作者、好书,没有赢得相应的名气。以前上学时看过此书,橙红的封面黑色航空炸弹的剪影。我同学在书展(现在这种好东西应该基本绝迹)收的库存货,1.90元,现在记忆犹新。以前对宋先生文风,不知是谁给过这样评论:冷峻、刚毅。觉得恰切。简单说:超值!
  •   很好的一本反映二战的书
  •   十分期待的作品,正在阅读中,很严谨!
  •   这本书是买给老板的,自己没有看,听说是讲二战时期的,看老板那么喜欢,肯定不错。
  •   经典好书啊,了不起的二战好书
  •   描写的很精彩 二战永远是经典
  •   上世纪九十年代曾到图书馆借阅,值得收藏的一本书
  •   深沉,让人难忘那段历史,文笔细腻
  •   回顾历史,总有感动的地方
  •   从多途径,多角度,此能了解历史。
  •   了解历史,有帮助
  •   据说不错。但是当当说没书了,可是去购买却可以,怪了。
  •   既然我选择了货到POS付款,你就不能空着两手只那本书来,跟我说没法刷卡,那你在订单的时候就别让我选择,选了做不到,你自己想想什么感受吧。
    说快递服务,年前年后从**、京东和当当都定了书,同样是第二天送达,除了当当是下午3点左右才到外,其他的都是上午11点就到了。
  •   很细腻的过程描述,不错
  •   作者知识渊博,书中信息量大。以史作镜可以知兴替。学战争史好教材。
  •   多年前就读过,重温之后更觉得适合收藏
  •   写的非常不赖
  •   是本好书,写得不错
  •   看了开头,写得不错,印刷也很精美。。
  •   东东是给老公买的,他很满意,说有收藏意义
  •   就喜欢这种书,很好看
  •   其实电子版已经遍地都是了 ,但还是喜欢纸质书拿在手上那沉甸甸的感觉(这本书尤其够沉!)
  •   书非常的好 就是北京一直没货 到货了还打折真的没犹豫 推荐大家购买 尤其跟着北京仓混的消费者
  •   经典、经典的书,收藏
  •   书的印刷和装订都不错
  •   送人的。送给军迷,很受欢迎。
  •   当当网最牛!超级神速的发货!很素质的配送人员!远超贱不啰嗦没人管的淘宝网!!!!
  •   非常好,很容易读
  •   听朋友介绍买的,给老爸看,他一直没看。。
  •   东西很不错,领导很喜欢
  •   书籍装帧和印刷都不错,喜欢,留下慢慢阅读
  •   有点写实
  •   很特别的一本书。内容很流畅 好
  •   朋友推荐的一本书,值得一看
  •   安于清贫 心怀天下!!!
  •   87年看过现在重温还是挺好,好像比87年看的删了不少
  •   全景描写,还不错
  •   高中时看过,一直念念不忘,20年后,再次重温,如见老友。
  •   送货速度很快 送货员服务态度很好
  •   还没看 但网评不错 喜欢这个题材
  •   好书值得买。
  •   买200减100时买的!还不错
  •   I can't wait to read it
  •   精彩!残酷!血腥!
  •   原来看过电子档,为支持作者,买一套回来慢慢看。
  •   好得不得利爱
  •   很好的一本书,收藏了!!!!!
  •   一本让你了解二战太平洋战场的书
  •   内容精彩极了。
  •   宋宜昌的军事小说
  •   燃烧的岛群
  •   燃烧的岛群(套装全2册)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