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12 出版社:山东人民出版社 作者:成德宁 页数:216 字数:230000
内容概要
21世纪将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振兴的世纪!21世纪的中国将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逐步实现现代化的新阶段,这是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特色鲜明:前途光明!古老的中国将实现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伟大复兴。 任务艰巨!需要完成基本实现工业化和城镇化、跟上信息化步伐的历史任务。 问题突出!面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人口过多、生产要素成本上升、经济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三农”问题严重、就业任务艰巨、内需不足、出口增加困难、公共品供给短缺、收入差距扩大、弱势群体救助等深层次问题,2008年又受到百年一遇的世界金融和经济危机的严重影响,使得出口下降、经济增长下滑、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这些问题集中体现为中国经济发展能否具有持续性和普惠性,也就是中国经济能不能又好又快地持续发展、怎样持续发展?发展的成果能不能使全体人民共享?能否使城乡居民普遍受益、如何受益? 中国只有有效解决这些深层次问题,才能成功迈向现代化,实现繁荣、稳定、和谐。
作者简介
简新华,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评审组专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首席专家。兼任中国工业经济学会副理事长、产业经济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资本论》研究会常务理事等学术职务。
主
书籍目录
总论第一章 “三农”问题的起源与演变 一、现代化类型及城乡发展模式 二、中国“三农”问题溯源 三、“三农”问题与中国的现代化第二章 “三农”问题的表现及特征 一、农业问题的表现及特征 二、农民问题的表现及特征 三、农村问题的表现及特征第三章 “三农”问题的症结与根源 一、自然资源的制约与中国“三农”问题 二、城市(工业)偏向政策与中国的“三农”问题第四章 农村土地制度和经营形式的改革与创新 一、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演变、问题及创新 二、中国农村土地经营形式的选择第五章 解决“三农”问题的宏观战略 一、解决“三农”问题的综合发展框架 二、农业产业化与农村经营方式创新 三、非农化与工业反哺农业 四、城镇化、新农村建设与城乡统筹发展第六章 解决“三农”问题的政策与措施 一、经济发展新阶段“三农”政策的转变 二、解决农业问题的主要对策 三、解决农民问题的主要对策 四、解决农村问题的主要对策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现代化先行地区的西欧到中世纪后期,商业进入复兴时期,而商业贸易的恢复成为城市再生和转型的催化剂和动力。由于商业贸易的扩展,传统城堡里新来的商人数量越来越多,形成商人聚居地,又称新堡。新堡的居民开始了争取城市自治的运动。自12世纪中叶起,旨在使城市从对主教、贵族以及封建领主的依附地位中解放出来的“城市公社运动”席卷整个西欧,各个城市及其新兴的市民阶级,竭力使自己摆脱世俗和宗教的领主,摆脱他们的领主强权加在自由经济活动之上的种种约束。到中世纪后期,许多欧洲城市已经从封建主手中争得了特许状,建立起了自治体制,成为脱离封建束缚的自由公社。著名城市史专家亨利·皮雷纳认为,从此以后,农奴身份的痕迹在城市的墙垣之内消失了,每个在城墙内住满一年零一天的农奴,就确定无疑地可以获得自由的身份。以至德意志的谚语说:“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亨利·皮雷纳说:这一时期“出身如何无关紧要。无论婴儿在摇篮之中带着什么烙印,这种烙印在城市的空气中消失。自由在开始时仅为商人在事实上所享有,而现在则成为全体市民依法享有的共同权利”②。正是资本主义的兴起、市民化运动使西欧的城市逐渐蜕去了封建主义的色彩和传统的桎梏,城市开始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温床。而随着资本主义在城市的发展,城市的性质和功能出现了根本性的改变。法国年鉴学派大师布罗代尔(Braudel)就认为,在西方,资本主义和城市实际上是合二为一的。资本主义发展与市民社会的诞生,代表了新的精神面貌,使欧洲和世界其他地方区别开来,“欧洲的城市像蒸汽机而世界其他地方的城市像时钟”。正是“城市和金钱创造了现代性”,城市成为资本主义的动力和发展进程的标志③。
编辑推荐
《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三农问题》 丛书系: “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重点项目成果 国家“985工程”项目和“211工程”项目成果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成果 中国经济发展重大突出问题的最新研究成果 向新中国60华诞献礼的系列图书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