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12 出版社:山东人民出版社 作者:刘传江,程建林,董延芳 著 页数:228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进入21世纪以来,农民工问题及农民工群体内部已经和正在发生着新的变化,改革开放以后出生、世纪之交时期开始加入农民工大军并正在日益成为农民工群体新生力量的“第二代农民工”及其出路是新世纪初期农民工问题面临的前沿挑战和农民工研究领域的前沿课题。本书对当代农民工的劳动就业做了系统全面的研究。
作者简介
简新华,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评审组专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首席专家。兼任中国工业经济学会副理事长、产业经济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资本论》研究会常务理事等学术职务。 主要研究方向是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先后承担包括国家社科基金、自科基金,教育部的重大、重点课题在内的科研项目10多个在包括《经济研究》、《管理世界》、《求是》、《中国工业经济》、《世界经济》、《中国人口科学》、《China Economist》等权威报刊在内的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80多篇,50多篇被包括《新华文摘》在内的刊物转载;代表作有《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农民工问题研究》、《中国经济发展探索》、《中国经济改革探索》、《产业经济学》等;科研成果获得包括国家人口和计生委的中国人口科学优秀成果著作一等奖、中共中央宣传部“五个一工程”一本好书奖、教育部第二届全国高校出版社优秀学术著作特等奖、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安子介国际贸易奖等在内的10多项奖励。
书籍目录
总论第一章 中国的乡城劳动力转移与农民工市民化 一、城乡二元结构与乡城劳动力转移 二、中国乡城劳动力转移的两条道路和农民工问题的由来 (一)第一条道路:政府行为推进的政策型转移 (二)第二条道路:经济利益诱致的市场型转移 (三)两条道路的比较与思考以及农民工问题的由来 三、中国乡城劳动力转移的背景和模式 四、乡城劳动力迁移的“中国路径 五、农民工市民化的内涵与进程 六、农民工市民化:中国农民工问题的终结第二章 农民工概况及其分化 一、农民工的总体状况 (一)农民工的人数规模 (二) 农民工的流动特征 (三)农民工的社会贡献 (四)农民工离农进城的途径 (五)农民工城市生活的状况 (六)农民工回流农村的因果 二、农民工群体的分化 (一)有关农民工的概念辨析 (二)农民工的分类与分化 (三)农民工的代际分化与第二代农民工第三章 第二代农民工的新特点 一、农民工自身特征的比较研究 (一)年龄 (二)性别 (三)教育程度 (四)婚姻状况 (五) 政治面貌 (六)家庭结构 二、农民工农村退出的比较研究 (一)农村流动人口外出动因的阶段划分 (二)农村流动人口外出动因检验 (三)第二代农民工农村退出的特点 三、农民工城市进入的比较研究 (一)进城务工的途径 (二)打工城市流向 (三) 从事职业的类别 (四)从事职业的稳定性 (五)工作强度 (六)务工时间 (七)参加培训状况 四、第二代农民工城市融合的比较研究 (一)农民工与城市社会的交流 (二)农民工的业余生活 (三)农民工对城市的感受 (四)农民工对未来的打算 (五) 农民工的利益诉求 五、自组织性 六、社会资本 (一)“社会资本”理论体系及其对农民工的重要性 (二)社会资本的内涵 (三) 两代农民工社会资本的对比第四章 第二代农民工的行为与需求 一、第二代农民工和第一代农民工不同的劳动供给行为 (一)农民工的就业市场分析 (二)第一代农民工和第二代农民工的劳动供给行为及其市场效应 二、第二代农民工和第一代农民工不同的基本生存需求:以医保需求为例 (一)农民工医疗保险需求 (二)两代农民工医疗保险需求影响因素的差异第五章 农民工十大问题与第二代农民工的新问题 一、农民工十大问题 (一)劳动就业问题 (二)社会保障问题 (三)权益保护问题 (四) 职业培训问题 (五)农地流转问题 (六)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 (七)户籍转换问题 (八)社会地位问题 (九)文化生活问题 (十)居住环境问题 二、第二代农民工的新问题 (一)农民工自身的问题 (二)第二代农民工群体出现与壮大带来的影响第六章 第二代农民工市民化进程分析 一、第二代农民工市民化的现状 (一)第二代农民工的居住条件 (二)第二代农民工的职业状况 (三) 第二代农民工的收入状况 (四)第二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 (五)第二代农民工的市民化意愿 (六)第二代农民工的市民化能力 (七) 第二代农民工的自我认同 (八)第二代农民工的社会认同 (九)第二代农民工对未来的打算 二、第二代农民工市民化的进程测度 (一) 农民工市民化进程及其影响因素 (二)农民工市民化进程指数的构建 (三)农民工市民化进程指数的应用 (四)对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的评价第七章 第二代农民工市民化面临的障碍 一、制度障碍 (一)农村土地承包制度 (二)户籍制度 (三)劳动力市场就业制度 (四)社会保障制度 二、农民工个体障碍因素 (一)人力资本低,缺乏竞争力 (二)社会资本匮乏 (三) 权利资本缺失 三、市民化的成本障碍第八章 促进第二代农民工市民化的制度安排及其创新 一、推进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的总体思路 (一)四个支持主体 (二)三个环节 (三)三大体系 二、第二代农民工市民化的制度创新 (一)加大教育力度,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 (二)深化改革农村土地制度,规范土地流转 (三)实行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就业制度 (四)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剥离户籍的附加功能 (五)建立适合农民工特点的社会保障体系 (六)加大权益维护力度,体现社会公正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3.随军、随干等随迁型转移 这是中国计划经济时代随迁的主要形式。根据国发(1991)41号文件:“副营职或副科级以上的军官、文职干部,服现役或在军队服务满十五年(含,下同)以上的军官、文职干部及相应的符合随军条件的士官,其配偶和未成年子女、无独立生活能力的子女,经师(旅)级以上单位的政治机关批准,可以随军。”随干类似于随军,指当配偶一方以国家干部身份进入城市工作,其配偶和子女的户口关系随其转入城市的情况。 4.非义务教育升学型转移 非义务教育升学型转移也称为教育转移,这里是指农村人口通过考学进入技工学校、中专、大专、大学后户口转入城市的情况,这是农民变成城里人的重要途径。教育转移是知识性的、高素质的转移,在所有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模式中效果最好,是最为重要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渠道之一。1977年10月,停止十余年之久的高考恢复,全国从1966届到1977届积攒了12届570万名考生,“知识改变命运”的大门向这些青年敞开,为农村青年一步到位融入城市提供了宝贵机会,改变了相当多的农民子女一生的命运。 5.征兵提干等晋升型转移 征兵提干也是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途径,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这部分农业人口的户籍可自动转入城市。由于征兵能实现农家子弟走出农村成为城里人的愿望,20世纪全国很多地方的农村出现了“征兵热”,为当兵而送礼托人情相当普遍。
编辑推荐
丛书系: “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重点项目成果 国家“985工程”项目和“211工程”项目成果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成果 中国经济发展重大突出问题的最新研究成果 向新中国60华诞献礼的系列图书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