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4 出版社:山东人民出版社 作者:何中华 页数:568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作为此在性的我们,只能立足于自己所处的时代,来诠释马克思关于哲学的理解。但这种此在性只有经过我们的反省,才能作为自觉的背景或语境进入我们对马克思哲学观所作的诠释之中。所以,对当今时代面临的问题及马克思哲学遇到的挑战加以考察,就成为本书得以展开的一个必要的准备。 本书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作者“重读马克思”的心得,它只是报道本人在重读过程中的所思所想所得。这种“重读”是双重意义上的:既是相对于以往的传统解释而言的重新领会,又是本人对马克思哲学的不断深化的体认。关心马克思哲学命运的人们不得不认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在某些人尤其是在某些青年人那里,对于马克思哲学不那么有兴趣?这当然有很深刻的历史原因,但最直接的也许是因为:第一,我们对马克思哲学所采取的态度有独断的一面。所谓独断是指我们没有从前提上先行地“证明”而是满足于“宣布”马克思哲学的合法性,其后果是使马克思哲学具有强烈的排他性,以至于引发人们的逆反心理。第二,我们韵正统解释存在着误读的成分,在一定程度上败坏了马克思哲学的名声。这可以解释这样一个现象,就是很多人在读了马克思的原著之后,反而“爱上了”马克思哲学,而对于那些二、三手的研究著作却感到味同嚼蜡,兴味索然。哲学原本是“爱智慧”的,但读这类拙劣的解释反而让人远离智慧,哲学的魅力被严重地遮蔽了,马克思的名声被极大地败坏了。针对上述现状,作者试图做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力所能及地矫正以往存在着的误读成分,二是清算马克思哲学的前提,给出其逻辑奠基的原初基础。当然,本书究竟达到了几分,还有赖读者的判断。
书籍目录
导言第一章 转变时期的来临 一、从“解构”到“建构” 二、从“封闭”到“开放” 三、从“抽象”到“具体” 四、从“现代”到“后现代”第二章 马克思哲学与现时代 一、马克思哲学面临的当代挑战 二、关于马克思哲学的生命力 三、应该怎样面对马克思哲学 四、马克思哲学研究范式问题 五、马克思哲学学术性与现实性第三章 关于“重读马克思” 一、为什么需要“重读马克思” 二、怎样“重读马克思”才恰当 三、“重读马克思”应注意什么 四、在思想上重建整体马克思第四章 马克思哲学与意识形态 一、马克思语境中的“意识形态” 二、马克思哲学不是新意识形态 三、个体生存与实践本体论建构第五章 马克思哲学与本体论 一、马克思究竟有无“本体论” 二、马克思本体论的内容和脉络 三、马克思本体论的特点或优点第六章 马克思哲学与超验性 一、马克思哲学超验性的文本证据 二、超越传统经济学的经验论窠臼 三、马克思哲学超验性的历史内涵第七章 实践的本体论维度 一、哲学逻辑起点的重建 二、“抽象的个人”之批判 三、扬弃人的存在的悖论 四、由“说”回到“做”第八章 实践范畴的原初性 一、实践作为本体范畴何以可能 二、人的存在的现象学之建构 三、“改变意识”只能诉诸“改变世界” 第九章 为实践本体论辩护 一、实践在何种意义上成为“本体” 二、关于自然界的前提性和优先性 三、实践本体论视野的特殊意义第十章 实践本体论新诠释 一、领会“实践”之作为“本体”的契机 二、超验性在实践本体论语境中的重建 三、实践本体论就是人的存在的现象学第十一章 理解、解释与实践 一、“理解”与“解释”的区分 二、理解是如何可能的 三、理解的存在论意义第十二章 马恩思想差别之表现 一、“超验”视野与“经验”视野 二、“存在决定意识”与“物质决定精神” 三、大写的“真理”与小写的“真理” 四、彼岸“自由王国”与此岸“自由王国” 五、马克思与恩格斯的个体分殊第十三章 马恩思想差别之解释 一、“分工说”和“情境说”质疑 二、究竟是谁拉响了“第一小提琴” 三、马克思与“自然辩证法” 四、马克思与恩格斯关系之谜第十四章 人的存在的历史叙事 一、“阶级对立”背后的分工基础 二、审视历史的双重尺度及其根据 三、存在和本质的分裂与“自由人的联合体” 第十五章 个体与类的矛盾之扬弃 一、市民社会与人的自由 二、基于历史矛盾之扬弃的自由 三、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之争的启示第十六章 马克思哲学与浪漫主义 一、问题的提出及不同解释 二、对人类学本体论悖论的扬弃 三、“还乡”情结的哲学式表征 四、浪漫主义的弱点及其克服第十七章 马克思哲学与现代性 一、马克思哲学与进步论的区别 二、马克思哲学的后现代性 三、我们对马克思哲学的误读 四、反思“现代性”:未完成的方案第十八章 “哲学终结论”的终结 一、来自恩格斯的“哲学终结论” 二、恩格斯的思想矛盾意味着什么 三、马克思与“哲学的终结” 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转变时期的来临作为历史见证者的我们,在刚刚经历了“世纪换千”之后,反观我国的马克思哲学研究状况,不难发现,它已经并正在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历史性转变。这种转变在某些方面已经相当深入,在另一些方面也已初见端倪。正确体认这种转变及其实质,无疑将有助于我们恰当地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新世纪的发展趋势及其内在脉络。综观国内的马克思哲学研究现状,任何一个不怀偏见的人都不能否认正在经历并有待进一步完成的深刻转变。这主要表现在马克思哲学的自我反思方式、自我把握方式、自我理解方式、自我定位方式等方面。一、从“解构”到“建构”马克思说得好:“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①。哲学的自我反思,也就是哲学的自我“批判”。这种所谓的“批判”,决不是庸俗意义上的“大批判”,而是作为哲学理论自我反思方式的积极的建设性的批判。马克思哲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在于它所揭示的基本原则同时也适用于它自身,这恰恰是其逻辑的彻底性之所在。因此,只有通过不断的、自我反思,亦即辩证法意义上的“批判”,马克思哲学才能真正实现自我超越和自我发展。然而,由于极“左”路线的严重干扰,建国以来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我们在对待马克思哲学的态度上,陷入了教条主义和经学传统的泥淖,从而极大地妨碍了马克思哲学的内在生机和活力。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以后,随着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和思想解放运动的不断深化,马克思哲学研究本身也开始了自我反省。人们以“回到马克思”为基本取向,对以哲学教科书体系为代表的马克思哲学的传统阐释进行批判性的反省,试图消解对马克思哲学的种种误读,以恢复其本来面目。这项工作体现在马克思哲学研究的各个方面,内容十分丰富。例如,人们从元哲学的层面上清理了一些最基本的前提性问题,如马克思哲学的本性、对象、功能、体系建构原则,它与时代、与科学、与文化的关系等等;极大地拓展了实践范畴的本质意义,把它从一个狭隘的认识论范畴提升到本体论的层面,使其获得了哲学立场和视角的规定;由于实践视角的凸显,以往被严重忽视了的主体性原则被重新发现,在关于认识的本质等问题上,力求达到客观性原则与主体性原则的辩证统一;不仅丰富和深化了辩证法的内容,如对辩证法基本规律和范畴进行了阐释和发挥,更重要的是把辩证法同人的存在本身内在地联系起来,以恢复马克思哲学实践辩证法的立场;对“真理”的理解,也突破了狭隘认。
后记
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说过这样一段风趣的话:“有大狗,也有小狗;可是小狗不应该因为有大狗的存在而心慌意乱。所有的狗都应当叫,就让它们各自用上帝赐给它的声音叫好了”①。人生在世,做成一件事着实不易。人的能力有大小,天分也有高低。每个人只要自适其性,尽其所能地做点事,便足以心安。本着这点朴素信念,我不揣浅陋地把近些年积累下来的有关马克思哲学的思考心得呈献给读者朋友。限于自己的学力、能力和精力,书中一定存在着诸多不足甚至错误,恳望得到朋友们的批评指正。本书的写作完成,让我终于了却了一桩多年来一直萦绕在胸的心事。自己同哲学的照面,得益于最初接触马克思的著作。沿着这条途径一路走下来,对于马克思思想有着一种近乎本能的偏爱。所以,总想就马克思哲学作一番有意味的咀嚼和反刍。原先虽号称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实则用功甚浅,着墨有限,倒是更多地被元哲学问题所牵扯。自2000年以后才较集中地研读和思考这方面的内容。在某种意义上,本书也可以说是这种努力的一个汇集和总结。尽管自感对于马克思思想只是了解些皮毛,自己的思考依旧在路上、在途中,但有了这本书,总算是个了结。今后读书思考的内容或许会更多地回归中国古典思想,这大概也是上了些年纪的一个自然的轨迹吧。顺其自然,人生当如此,读书写作亦当如此。长期以来,我偏好追求精神的自我意识,却对自己身体缺乏自我意识,终于受到这种失衡的惩罚。2003年秋身体有恙,医生善意地告诫今后不宜再从事脑力劳动,尤其是紧张的思考。对于我这样一心只想过一种沉思生活的人来说,告别思考实在过于残酷。
编辑推荐
重读马克思:一种哲学观的当代诠释》也可以说是这种努力的一个汇集和总结。尽管自感对于马克思思想只是了解些皮毛,自己的思考依旧在路上、在途中,但有了这《重读马克思:一种哲学观的当代诠释》,总算是个了结。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