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年3月 出版社:山东画报出版社 作者:马丁·琼斯 页数:343 字数:210000 译者:陈雪香 译,方辉 校
Tag标签:无
前言
真正的大学者一般都是平易近人,从不装腔作势,马丁·琼斯(Manin Jorles)教授就是这样一位大学者。马丁是英国剑桥大学考古系的教授。英国的大学体系与我国很是不同,一所大学的每个学科方向仅有一个教授席位(Professorship),通常冠以捐助人及家族名称,例如著名的“卢卡斯数学教授”(Lucasiall Professor of Mathematics)就是剑桥大学的数学教授席位,其第二任是牛顿,现任(第17任)是霍金。但是,剑桥大学考古系却有个例外,同时拥有两个考古学教授席位,一个是“迪斯尼考古学教授”(Disney Professor of Archaeology),现属于系主任格雷姆·巴克博士(Dr.Graeme Barker),另一个是“乔治-皮特一里弗斯科技考古学教授”(George Pitt-Rivers Professor of Arcllaeological Scierice),是新为马丁而设立的(首任),由此可见马丁在英国乃至国际考古学界的学术地位。马丁的学识非常广博,他是个考古学家,但他的研究同时又涉及生物分子学、放射化学、植物学等自然科学研究领域。他曾撰写的另外一本书是《分子的搜寻——考古学与古代DNA的探索》(The Molecule Hunt:ArchaeoJogy and the Search for Ancient DNA)。将前沿的自然科学研究方法与传统的人文科学研究课题紧密结合,这就是马丁的研究特点。马丁待人谦和,头次见面,他总是要求对方直呼其名“马丁”。久而久之,我已经习惯于向别人介绍他为“马丁博士”,而忽略了他实际是姓“琼斯”,正确的称呼应该是“琼斯博士”(马丁与《夺宝奇兵》中的考古大侠“琼斯博士”既没有亲属关系也没有学术来往,他俩同姓同身份同专业纯属巧合)。马丁为人低调,在各种学术会议上他总是以普通学者的身份参与讨论,不论对方是教授还是学生,他都能够认真地聆听,平和地提出自己的看法,以至于许多人在会议结束时,都不知道他就是大名鼎鼎的马丁-琼斯教授。真正的学术著作一般都是通俗易懂,从不故弄玄虚,正如这本《宴飨的故事》。《宴飨的故事》的宗旨是探讨饮食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吃出文化,吃出品位”,这是当今在餐桌上时常能够听到的一句调侃,但人们也许并没有意识到,“吃”与“文化”之间确实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饮食不仅是为了生存,而且带有文化的烙印,这是人类与动物的本质区别之一。吃什么,怎么吃,在哪里吃,什么时间吃,与谁一起吃,所有这些与饮食相关的人类的基本行为,实际上都受到了文化传统和意识形态的影响甚至制约。例如,中国古代文献所记述的“肉食者”(《左传·曹刿论战》),就是将特定人群所吃的食物种类作为其社会等级的标志。再例如,世界上许多宗教信仰或文化传统在食物种类或饮食方式上有其特定的禁忌,这类例证俯拾即是,不必赘述。许多人也许还记得,2002年在日本和韩国举办第17届世界杯足球赛,由于韩国的饮食传统有吃狗肉的习惯,遭受到一些西方组织和团体的强烈抵制,最终导致国际足联的官员和韩国政府的相关部门不得不出面专为狗肉问题进行外交斡旋,以确保足球比赛的顺利进行。狗肉、足球、政治,这些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如此纠缠不清,可见饮食与文化的不可分割性。所以,探讨饮食与文化的关系是一个非常严肃高深的科学课题。《宴飨的故事》以人类分享食物的行为作为引线,系统地向读者展示了人类饮食的历史,以及主导着人类饮食发展与变化的文化背景。这是马丁凝聚了他几十年的研究成果和心得汇集而成的一本学术专著。虽然是学术专著,但编写体例和文字叙述却十分生动活泼,引人入胜。例如,书中的许多篇章的开头都是以一个动人的故事作为引子,但这些故事不是凭空虚构的,而是根据某个考古发掘出土的遗迹和遗物,经过科学的分析复原而成的。再例如,书中引用了大量的考古发掘和田野考察的成果,以及科技考古的实验室测试和分析结果,但作者并没有简单地罗列这些枯燥的考古实物证据和科技考古实验测试数据,而是如同讲故事一样,来龙去脉,娓娓道来,让读者在愉快的阅读中了解到了这些与饮食历史相关的考古成果,领悟到了饮食与文化的关系。《宴飨的故事》这本书翻译得又快又好,应该感谢陈雪香博士为此付出的努力和辛劳。这本书的英文版原著是2007年才出版的新书,我也是在今年秋季才得到马丁赠送的一本原著。说实话,当我被邀请为本书撰写序言时,英文版原著我尚未读完,这本书后半部分我读的是陈雪香博士翻译本的底稿。虽然说我曾在国外学习生活了整10年,读英文原书是不会有问题的,但毕竟是中国人,还是感觉读翻译的中文版来得爽快。当然,这还因为陈雪香博士翻译得漂亮,不仅内容准确,而且文笔也很流畅。翻译是一件艰苦的创造性工作。说其艰苦,是指在翻译过程中要对原文有很深的理解,不仅要读懂还应读透。说其有创造性,是指在翻译过程中除了要忠实原意外,还应尽量将文字翻译得通顺流畅,这不仅需要有很高的外文水平,又需要有扎实的中文功底。我曾将已经读过的英文原著的前半部分与中文译本相互对照了一下,陈雪香博士的翻译不仅在内容上忠实于原著,而且在文风上体现出了原书的风格,生动流畅,可读性很强。民以食为天,饮食的问题是人生的基本问题。《宴飨的故事》讲述的人类的饮食历史,这不仅是个专业学者关注的学术课题,也是个大众读者感兴趣的知识问题,再加之丰富翔实的考古实例,生动活泼的文笔,我相信,不同的读者都可以从阅读中获得知识和乐趣。对专业读者而言,可以通过本书获取相关的考古资料和科研数据,对如何开展研究得到一些思路和启示;对大众读者而言,可以通过本书认识人类的饮食历史,了解考古学这个带些神秘色彩的学科的研究方法和过程,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获得知识。
内容概要
今后你再与家人或朋友聚会分享食物时,或许要问问自己,人类为什么会拥有这种其他大多数动物都不具备的独特仪式?人类和平地坐下来共享食物在自然界着实是个不旧寻常的现象。也正是这种现象,对全球的环境以及人类社会的进化历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那么,这种对于其他动物而言陌生而又颇有影响力的行为,究竟如何成为了人类生活的一部分? 在本书中,作者马丁·琼斯借助于最新的考古科技手段,为我们重建了食物发展的历史——从黑猩猩分享猎物的场景到大学教授们参加的正式宴会-从罗马帝国的盛大酒宴到电视快餐,以及贯穿人类饮食历史的驱动力。全书跨越五千万年的时空背景,栩栩如生地描绘了食物的历史以及食物对社会和地球生态系统的巨大影响。
作者简介
马丁·琼斯(Martin Jones),剑桥大学考古系乔治·皮特一利弗斯教授,长期致力于人类早期食物遗存的考古学研究。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曾担任“古代生物分子研究首创计划”的主持者,该项目开创了将多种重要考古科技新方法应用到古代食物遗存研究领域中的先例。作者还著有The
书籍目录
地图目录插图目录1.再现火塘边的故事2.人类是否与众不同——猿的进食方式3.围猎大型动物4.火、炊煮与大脑的发育5.饮食与命名6.陌生人之间7.宴飨的季节8.等级制度与食物链9.宴饮之目的10.远离火塘11.食物与灵魂12.全球食物网参考文献插图致谢地图致谢编后记
章节摘录
变化中的大自然在摩尔根对美洲印第安人的观察中,他所描述的森林、河谷以及大草原并不带有多少科学性。他们所表达的概念带有诗意的和审美的倾向。摩尔根本人深深意识到食物渴求及其对他观察的社会生活的重要影响,而使用这些词汇描述一个“自然的环境”,无疑要比科学的分析更能表达一种浪漫的情调。这种浪漫多少赋予大自然一种永恒不变的特质,一种与历史和变化脱离的特点。然而,这种印象与目前对大西洋另一端的泥炭沼泽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在北半球高纬度的广大区域,树木稀少的草原上覆盖着一层泥炭,它能使地下保持湿冷,也抑制新树苗的生长。当人们为寻求燃料和肥料在这里挖掘泥炭时,发现在泥炭层下面保留着完整的森林,树的残端都还在,有时距地表大约几米。这些森林的发现使与摩尔根同时代的人们意识到自然界并非是永恒的、一成不变的。这片广大的地域即便远离了人类的刀斧,森林还是被开阔地所取代,在而后的某个阶段又重新长起新的。当时人们还没有很好的测年方法,不过他们已经意识到泥炭的生长速度是很快的。这些开阔的泥炭层并没有被几次地质变动所打断。在摩尔根具有历史意义的西行结束不久,伴随他的旅行记录长大的新一代美国自然史学家们已经读到了斯堪的纳维亚泥炭的相关研究成果。其中一位,弗雷德里克.克雷蒙特(FrederiCk Clemcnts)认为农耕社会的人们就像他自己家庭所处的社会那样,导致了环境的变化。从他的家乡内布拉斯加向东望去,克雷蒙特看到摩尔根所描述的许多村庄的树林因为开垦麦田已经被砍伐殆尽。向西望去,那里仍是开阔的大草原,他看到的还是无休止的大型狩猎活动,印第安人仍在这片广袤的草原上不停息地捕猎着水牛。不过,从这些现象当中,他确实总结出了环境变化的某种逻辑。他的逻辑包括两个基本模式,它们进而形成了早期生态学的科学基础。
后记
余秋雨先生说过:一名考古工作者,必须具有诗人的情怀和科学的实证态度。马丁作为剑桥大学考古系两个考古学教授席位的拥有者之一,其专业素质当不容置疑。在编辑过程中,我时常沉浸在一个个原始捕猎和人们围坐暖融融的火塘边聊天的场景中,仿佛已经跨越了时空和地域。马丁的浪漫情怀给严谨、严肃的考古学披上了一层令人迷醉的轻柔外衣。这也正是本书《宴飨的故事》名称的由来。科学,在马丁笔下,既是严肃的又是令人着迷的。宴飨的故事,或者说饮食的历史,不过是人类发展史中很小的一支。但我们希望,能通过这本书以小见大,让您得到一些新的思路和方法。借马丁教授笔下的图景,开阔我们大家的视野,丰富我们的知识。在轻松的阅读中,开启我们的超时空文化之旅。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