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北村治模式初探

出版时间:2009-1  出版社:山东人民出版社  作者:郭鹏群  页数:293  
Tag标签:无  

前言

  2000年前后,中国农村悄悄地发生了一场巨变,这是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本套丛书试图通过对全国十多个省不同村庄的调查,来描画巨变中的乡村中国图景。  治理之变  2000年前后,农民负担沉重,村级债务剧增,干群关系紧张,农村治理陷入困境。李昌平用“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来描述当时的状况。  在农民负担持续加重,农村治理逐步陷入危机的同时,农村民主化进程不断推进,《村民委员会组织法》1988年试行,1998年正式实施,它强调“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从日渐严重的农村治理形势来看,村级民主对于解决三农困境作用甚微。  2003年,中央开始大规模推进以减轻和规范农民负担为目标的农村税费改革。2006年,全面取消农业税,取消了针对农民的各种收费。取消农业税,意味着持续两千年的农业税历史的终结,意味着以农养工、以农养政时代的终结。不仅如此,2005年,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决定,开始大规模向农村转移支付财政资金,从而实现了由从农村提取资源到向农村输入资源的战略转变。  取消农业税减轻了农民负担,缓解了干群关系。之前因收取税费而造成的治理困境不复存在,农村基层治理制度开始发生变化。  取消农业税及附着在农业税上的各种农民负担,使得乡村组织的收入大为减少。乡村组织仅仅依靠自上而下的财政转移支付,难以维持运转。

内容概要

  《豫北村治模式初探:以河南安阳洹村调查为基础》以豫北洹村为个案,通过对宗族/家族、家庭、婚姻、分层、面子竞争、宗教、公共生活、休闲、村庄治理等村庄政治社会现象的描述和分析,呈现出洹村的变迁以及当下村庄社会性质特征。豫北村庄的结构可以用“联合家庭——门子(股)——社区共同体”来概括。联合家庭是农民的基本认同与行动单位,门子(股)是解决红白喜事的合作单位,社区共同体也极大地影响着村民日常生活。

作者简介

  郭鹏群,1967年出生于河南簧阳,租籍山东安丘,现为安阳行政学院副教授,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主要从事乡村治理与发展研究,主持、参与过多项国家、省、市级社科规划课题。

书籍目录

总序导论第一章 洹村印象一、村庄概况二、移民传说与三大家族三、村庄派性:形成与消解四、分村:由乱村到示范村五、几点讨论第二章 家庭与婚姻:非均衡的代际关系一、家庭二、婚姻三、小结第三章 分层与面子竞争的异化一、从普遍贫穷到贫富分化二、宗族/家族分化三、建房与红白喜事竞争:面子竞争的异化四、讨论与小结第四章 宗教:多元与共存一、地方传统宗教与信仰二、天主教:从兴盛到停滞三、天主教与地方社会四、关于耶稣教五、讨论与小结第五章 公共生活与休闲一、互助与人情往来二、多元化的公共空间三、电视下乡四、小结第六章 示范村治理一、示范村的历程:从乱到治二、一元化领导:村级组织与治理三、“选谁当都一样”:平静的选举与选举背后的故事四、形式化的村务监督五、税费征收和义务工:“皇粮国税”与“牛劲”的人六、计划生育:从强制到规范七、公共物品供给:村庄动员、外来资源输入与市场化运作八、小结第七章 豫北村治模式一、豫北村治模式的关键词:联合家庭、门子(股)与村庄共同体二、豫北村治内部差异的变量:以洹村为个案三、结语第八章 若干问题讨论一、村庄弱势群体的生存现状与治理对策二、“井长”(1982~2007年):豫北平原乡村水利供给的权威与秩序三、新农村建设理事会与社区内生性资源动员参考文献附录附录一:洹村调查笔记(重点)索引附录二:洹村抽样调查村民基本情况附录三:村中主要姓氏谱系图附录四:三份不同时期的分家清单附录五:第1村民小组的全部家庭结构图附录六:第1村民小组的全部外出人员简况附录七:第1村民小组所有传统通婚圈以外的嫁出女性、娶回媳妇简况附录八:全村所有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自杀案例及说明附录九:全村所有光棍及原因附录十:一个中等户的全年收支调查附录十一:2001年前后农民负担的详细情况附录十二:若干份婚丧喜事账单附录十三:若干礼单及必要的说明附录十四:目前村级债务及其构成附录十五:村务管理与监督有关制度附录十六:《洹村新农村建设理事会章程》附录十七:《洹村红白理事会章程》附录十八:天主教堂圣诞节文艺演出节目单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洹村印象  本章重点关注洹村的基本结构和与村治相关的历史演变,是探讨豫北村治模式的背景性内容。本章首先介绍了洹村的村庄概况,包括基本情况、村民生活和村治的现状。调查表明,洹村近年来是所在乡镇的示范村,但仍属传统农业型村庄,农村税费改革和新农村建设对洹村的变迁产生了重大影响。其次重点介绍和讨论了洹村的三大宗族/家族、村庄派性和村治的变迁。通过考察洹村的三大宗族/家族,我们发现洹村与华北的许多村落一样,村落历史可以追溯到元末明初,虽然宗族/家族意识已经消解,仅留下宗族/家族的碎片,在洹村的表现就是门子(股)和联合家庭,但传统观念依然延续。通过对洹村派性形成与消解过程的调查,作为华北的一个普通的复主姓村,派性并非宗族/家族之间的矛盾与斗争,而是村庄精英(包括体制内精英和体制外精英)维护自身利益的工具和手段。从总体上来说,洹村作为华北平原上的一个普通村庄,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分层显著,村庄超级门子(股)形成,面子竞争激烈;二是国家近年来财政资金投入较多,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较大改善;三是天主教发展较为兴盛;四是现任村支书对村级治理影响较大。  一、村庄概况  1.村庄的基本情况  洹村①,按行政区划,现在属河南省安阳县L镇,坐落在太行山脉东麓的华北平原,位于河南省最北部,与河北省相邻,属中原文化圈①。  安阳县地处豫北,环绕安阳市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13°35′~114°45′,北纬35°37′~36°21′。南与汤阴、鹤壁毗邻,北与河北磁县、临漳、涉县隔漳河相望,西与林州接壤,东与内黄相连。安阳县素有“豫北要冲”之称,京广铁路、京深高速公路、107国道穿境而过。县境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西部为太行山余脉,层峦逶迤,沟壑纵横;稍东,缘山分踞南北,连绵起伏,延伸至中部;再东,与华北平原相接,广袤无垠,一马平川。安阳县地处北温带,属大陆性季风性气候区。县域呈横带状,南北长44公里,东西宽73.75公里。2006年全县总面积1202平方公里,总人口92.95万,总户数为23.83万户,人口密度为773人/平方公里,其中乡村户数22.52万户,乡村人口数84.53万人。21个乡(镇),其中7个镇,591个行政村。2006年全县生产总值122.73亿元,其中第一产业14.38亿元,第二产业76.5亿元,第三产业31.85亿元。人均生产总值为13203元。  L镇(原为L乡,1997年1月撤乡建镇)是一个农业乡镇,盛产小麦、玉米、棉花等,位于安阳县东部,河南、河北省交界处,东与北郭乡接壤,西与永和乡隔洹水相望,南与辛村乡毗连,北与河北省临漳县交界。2002年全镇总面积67.5平方公里,耕地5.98万亩,辖40个行政村,62个自然村,1.58万户。2006年全镇年末总人口64311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128人,乡村劳动力45240人,耕地面积4442公顷,农业机械总动力47269千瓦,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210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人3885元。粮食总产量52458吨,粮食单产8500公斤/公顷,人均粮食产量707公斤。棉花总产量71吨,油料总产量1773吨,肉类总产量1933吨。财政收入225万元,财政支出1712万元。①  洹村所在的自然村位于L镇西北,安楚公路北约1公里,与镇政府相距2公里,距离安阳市区、京珠高速公路25公里,距离郑州200余公里,北京500余公里。现划分为前洹村和后洹村两个自然村,洹村所在自然村为前洹村,整个前洹村历史上又分为五个自然村,即张洹、西丁洹、东丁洹、肖洹和贾洹。1988年分村时,张洹和西丁洹为西洹村、东丁洹和肖洹为洹村,贾洹则独立为东洹村。  洹村交通十分方便,安阳市东部的主要公路安楚公路自西向东横穿L镇,通往北京、郑州、安阳、濮阳及山东的长途客车可在此停留,其中来往于安阳、濮阳的长途客车5~10分钟即有一班。从安阳汽车客运站坐长途客车或者出租小面包车沿安楚公路往东行驶约30公里,40分钟左右就可到达村庄。

编辑推荐

  2000年前后,中国农村悄悄地发生了一场巨变,这是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豫北村治模式初探:以河南安阳洹村调查为基础》是《中国村治模式实证研究丛书》之一,本套丛书汇集了来自湖北、安徽、江西、河南、湖南、四川、陕西、浙江、江苏、吉林、福建11个重要农业大省15个村庄的调查研究报告,描述巨变中的乡村中国图景,展现北方农村、中部农村和南方农村的非均衡性,透视中央农村政策在不同地域村庄的实践逻辑,为关心中国农村和农民问题的读者提供生动的村庄现场,为政策研究部门提供有益的观点,为中国社会科学的本土化贡献微薄的力量!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豫北村治模式初探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