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路口的小河村

出版时间:2009-1  出版社:山东人民出版社  作者:骆建建  页数:199  
Tag标签:无  

前言

  2000年前后,中国农村悄悄地发生了一场巨变,这是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本套丛书试图通过对全国十多个省不同村庄的调查,来描画巨变中的乡村中国图景。  治理之变  2000年前后,农民负担沉重,村级债务剧增,干群关系紧张,农村治理陷入困境。李昌平用“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来描述当时的状况。  在农民负担持续加重,农村治理逐步陷入危机的同时,农村民主化进程不断推进,《村民委员会组织法》1988年试行,1998年正式实施,它强调“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从日渐严重的农村治理形势来看,村级民主对于解决三农困境作用甚微。  2003年,中央开始大规模推进以减轻和规范农民负担为目标的农村税费改革。2006年,全面取消农业税,取消了针对农民的各种收费。取消农业税,意味着持续两千年的农业税历史的终结,意味着以农养工、以农养政时代的终结。不仅如此,2005年,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决定,开始大规模向农村转移支付财政资金,从而实现了由从农村提取资源到向农村输入资源的战略转变。  取消农业税减轻了农民负担,缓解了干群关系。之前因收取税费而造成的治理困境不复存在,农村基层治理制度开始发生变化。  取消农业税及附着在农业税上的各种农民负担,使得乡村组织的收入大为减少。乡村组织仅仅依靠自上而下的财政转移支付,难以维持运转。

内容概要

  《十字路口的小河村:苏北村治模式初探》田野调查发现,在苏北小河村,人们不再以村庄为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和生活意义的展现舞台,外部世界新近所提供的就业机会和消遣方式使得他们几乎迷失了自我。互助与合作已不再重要,家庭间的分化竞争日益明显,消费主义盛行所招致的利益至上和理性计算使得村民逐渐走向原子化。市场机制所重塑的村庄治理模式在取得效率的同时也面,临着重重困境。

作者简介

  骆建建,1978年生,江苏淮安人,法学博士。现就职于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文化解读和乡村社区治理。主持过多项省部级课题,出版译著《人类学定位:田野科学的界限和基础》,发表论文十余篇。

书籍目录

总序导论第一章 村落概貌篇一、历史与地理简介二、村落的基本架构三、生产与生活周期第二章 家庭生活篇一、家庭结构的状况二、经济来源与消费三、日常消遣与文化四、本章小结第三章 村民互动篇一、分化竞争的小河二、互助合作的变奏三、纠纷产生及其解决四、本章小结第四章 弱势群体篇一、老年人的生活状况二、通婚圈及妇女地位三、孩子的生活及其教育四、本章小结第五章 乡村政治篇一、村组干部的变化二、要粮要命与要钱三、负债与干群关系四、本章小结第六章 政策延伸篇一、公共物品的供给二、卫生和医疗状况三、第三种力量及其影响四、本章小结第七章 理论思考篇一、离散:苏北小河村的社会基础二、博弈:苏北小河村的村治模式三、十字路口:新农村建设与苏北农村的未来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村落概貌篇  一、历史与地理简介  小河村位于淮安市楚州区北湖镇境内。根据史料记载,淮安市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其间更多次易名。春秋战国时期,现在的淮安市先后属吴、越、楚等诸侯国。秦统一后开始建淮阴县,楚汉之际,此地隶属于项羽的西楚。汉高祖五年(前202年),刘邦封韩信为楚王,此地属楚国。同年,汉高祖贬韩信为淮阴侯,封刘缠为射阳侯,楚州便分属这两个侯国。东汉建武十五年(公元39年),建武帝封皇子刘荆为山阳公,淮安始称山阳。东汉末年,广陵郡移治射阳。东晋义熙七年(411年),广陵、临淮两郡改为临淮、广陵、山阳等五个郡,其中山阳郡负责治理古山阳县。南齐永明七年(489年),割山阳官渎以西的300户置寿张县,割直渎、破釜塘以东的淮阴镇100户置淮安县,淮安县之名始见。隋开皇三年(583年),置楚州,治淮阴;十二年,移楚州治山阳县,州旋废。隋大业(605~618年)初,去淮阴县入山阳县,不久复置。唐武德四年(621年),置东楚州,治山阳县;八年,裁西楚州,东楚州改称楚州,仍治山阳县。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置楚、泗、承州。涟水军镇抚使、淮东安抚制置使、京东河北镇抚大使等均驻节楚州山阳城。绍定元年(1228年),李全火烧楚州城,遂废楚州,升山阳县为淮安军,隶宝应州。元十三年(1276年),设淮东安抚司于山阳;次年,改淮东安抚司为淮东总管府,时县境设有山阳、淮安、淮阴、新城四县;二十年,改总管府为淮安府路,并淮安、新城、淮阴三县人山阳县。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朱元璋置淮安府,治山阳。清雍正九年(1731年),析淮安府山阳、盐城两县地置阜宁县。  民国元年(1921年),淮安府被裁撤。民国3年(1924年),山阳县改称淮安县。抗日战争时期,楚州分属两个县级抗日民主政权。运西地区属民国29年8月成立的淮宝县抗日民主政府,运东地区属民国29年10月成立的淮安县抗日民主政府。民国35年2月,淮城市由淮安县划出,为苏皖等五行政区直辖市;9月,淮城市又并人淮安县。民国37年12月,淮城等二次解放,与清江市合组成立两淮市。次年3月,裁两淮市,淮城区仍属淮安县。1950年3月,淮宝县裁撤,其部分辖地归淮安。时淮安属盐城专区。1954年8月,淮安县由盐城专区划入淮阴专区。1983年3月,成立省辖淮阴市,淮安县属淮阴市。1988年2月,撤销淮安县,建立淮安市(为县级市)。2001年2月,淮阴市更名为淮安市,淮安撤市建区,更名为淮安市楚州区。①  尽管所在的区域历史颇为悠久,但是作为淮安市边缘地带,北湖镇以及小河村的来龙去脉颇难考证。楚州区位于淮安市的最南侧,而北湖镇又位于楚州区的西南端。北湖镇东临京杭大运河,与隶属于扬州市的宝应县接壤,西与江苏省属白马湖农场毗邻,北与楚州区林集镇交界。整个北湖镇最早的口述历史是传说清朝中期开始有居民从河北一带迁入居住,而可以查证的文字记载历史是从清朝末年开始。当时从南方来的太平军进驻北湖,当地许多乡民纷纷参加起义,以求太平盛世,故而在小河村以西5公里处留下了延续至今的太平村。抗日战争期间,北湖镇隶属于淮宝革命根据地,新四军第四师第十八团曾在此阻截日寇,当地许多干部群众壮烈牺牲,故建有新河头革命烈士纪念碑。解放后,北湖先是属于淮安县林集区,1958年始建北湖人民公社,1983年撤社改建北湖乡,2001年撤乡改建北湖镇。其间,小河村亦由北湖人民公社小河大队变为北湖乡小河村、北湖镇小河村。  从地理位置上看,小河村所在的区域介于东经118°59′至119°37′、北纬33°6′至33°45′之间,属于温带季风带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在13.6℃到14.7℃之间。小河村年无霜期为240天左右,年平均降水量约940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130到2430小时,气候及土壤条件较好,是种植水稻和小麦的理想区域。与此同时,有关地质钻探的资料表明,小河村所在的楚州区境内属于典型的冲积平原,近一千万年来,地壳以沉降为主。古代的淮安离黄海很近。淮河和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夺淮人海后的黄河流经淮安,带来大量泥沙沉积,使地面不断淤高。到清咸丰五年(1855年)黄河北徙后,形成了今天所见的规模宏大的冲积平原。这些冲积平原的地面高度一般在4~7米。也正因为如此,在小河村所在的楚州区区域内,没有大量的诸如矿产、山林之类的自然资源,明显可以看到的是境内河渠纵横、水网密布,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苏北灌溉总渠横穿东西。  二、村落的基本架构  小河村现有在籍居民621户,共计2579人。①其中男性14,89人,女性1090人;65周岁以上的老年人987人。这两千多人当中,劳动力人数1258人②,其中男性劳动力703人,女性劳动力555人。从文化程度上来看,根据2005年淮安市组织的一次普查填报数据,小河村在籍村民中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为1人,占万分之三;高中或中专文化程度的为187人,占7.3%;初中文化程度的为1230人,占47.7%;小学文化程度的为959人,占37.2%;文盲或半文盲则为212人,占8%。

编辑推荐

  2000年前后,中国农村悄悄地发生了一场巨变,这是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十字路口的小河村:苏北村治模式初探》系《中国村治模式实证研究丛书》之一。本套丛书汇集了来自湖北、安徽、江西、河南、湖南、四川、陕西、浙江、江苏、吉林、福建11个重要农业大省15个村庄的调查研究报告,描述巨变中的乡村中国图景,展现北方农村、中部农村和南方农村的非均衡性,透视中央农村政策在不同地域村庄的实践逻辑,为关心中国农村和农民问题的读者提供生动的村庄现场,为政策研究部门提供有益的观点,为中国社会科学的本土化贡献微薄的力量!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十字路口的小河村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