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2 出版社:山东人民出版社 作者:王东溟 页数:555
前言
值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之际,王东溟主编的《开国总理周恩来与山东》一书,将由山东人民出版社隆重推出。它寄托了九千多万山东人民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周恩来总理的无限怀念之情,表达了后人对这位世纪伟人的无比爱戴。这部书与同期出版的《开国领袖毛泽东与山东》,是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华诞献上的一份厚礼。《开国总理周恩来与山东》一书全面系统地反映了开国元勋周恩来在半个世纪中对山东的亲切关怀,叙述了他许多鲜未人知、生动感人的故事。我们从中不但可以领略周恩来的伟人风采,而且可以深刻地了解周恩来坚定不移的共产主义信念,呕心沥血致力于祖国繁荣昌盛的丰功伟绩,鞠躬尽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敢于斗争、沉着冷静、临危不惧的无畏胆识,顾全大局、相忍为党的高尚品德,亲临一线、实事求是、细致周到的工作作风,大公无私、清正廉洁的品格。这是一部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它对于我们理解新中国建立来之不易,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对于今后更好地推进山东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周恩来总理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建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周恩来同志的卓著功勋、崇高品德、光辉人格,展现了共产主义先驱者的崇高精神境界,深深铭记在全国各族人民心中。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同志先后担任政务院总理、国务院总理长达26年,为积极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全面组织和实施社会主义各项建设事业,兢兢业业,殚精竭虑,在政治、经济、外交、国防、统战、科技、文化、教育、新闻、卫生、体育等各领域倾注了大量心血,作出了奠基性的贡献。周恩来总理,为山东的革命与建设同样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早在建党早期,周恩来同志就对山东党的发展给予高度关注,多次在危难中挽救了山东党组织,并派重要干部充实加强山东党的领导力量。在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创建与发展中,他协助毛泽东同志做了大量工作,使山东成为当时全国唯一以全省为范围的抗日根据地,成为连接华北、华中和冀鲁豫边区抗日根据地的纽带,华北敌后游击战的一个战略基点。抗日战争胜利后,为了执行停战协定,维护和平,为调解济南、徐州、泰安等地发生的军事冲突,周恩来与国民党、美国代表组成的三人小组来山东实地考察。在济南期间,虽然遭到国民党特务的干扰和破坏,但周恩来仍以铁的事实揭露了国民党屡屡破坏协定的罪恶与阴谋。在解放战争中,周恩来又协助毛泽东运筹帷幄,指挥山东战场上的部队,在齐鲁大地纵横驰骋、屡出奇兵,组织实施了许多著名战役,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战绩,为解放全中国作出重大贡献。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总理亲切关怀山东的社会主义建设,多次给予重要指导,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中,是他首先提出建立山东经济区的构想,他支持山东进行重点工程建设,稳定了山东政治经济形势,推动了山东经济的发展。纪念周恩来总理,是为了更好地学习周恩来总理。我们学习周恩来总理,就要像他那样始终热爱人民群众、勤政为民,甘当人民公仆。周恩来总理始终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把自己看成人民的“总服务员”,反复强调“我们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人民的”,“我们的国家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应该和群众同甘苦,共命运”。大家还记得,在“文革”中,周总理的胸前一直挂着一枚“为人民服务”的纪念章。“为人民服务”,是总理的座右铭,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他心系人民,急群众所急,忧群众所忧,对群众安危冷暖之事,他总是关怀备至、体贴入微,真正做到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在周恩来总理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应有的品质、作风、情怀和风范。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解决民生问题放在首位,要倾听群众的呼声,关心群众疾苦。我们学习周恩来总理,就要像他那样始终严以律己,大公无私,廉洁奉公。周恩来总理毕生严以律己,艰苦朴素,只求奉献,不求回报。他严格要求自己的亲属,给他们订立了“十条家规”,从没有利用手中的权力为自己和亲朋好友谋过半点私利。他身后没有留下任何个人财产,他和邓颖超同志一生的工资积蓄都交了党费,他的骨灰撒在了祖国的江河大地上。他经常告诫领导干部要过好思想关、政治关、社会关、亲属关和生活关,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政治操守和优良作风。我们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真正做到一身正气,一尘不染,拒腐防变,向周恩来总理那样,一生心底无私,严以律己,廉洁奉公,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坚决抵制腐朽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侵蚀,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永葆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我们学习周恩来总理,就要像他那样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了,现在,综合国力和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与以前相比有了很大提高,但是,艰苦奋斗的精神永远不能丢。领导干部要带头反对铺张浪费,戒奢尚俭,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大力倡导勤俭节约,模范执行中央关于党政机关厉行节约的规定,节约一分钱、一滴水、一粒粮,做艰苦奋斗的模范。我们学习周恩来总理,就要学习他求真务实的精神,把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同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相结合。周恩来总理一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联系实际,坚持用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实际工作。在经济建设中,他反复强调要提倡“说真话,鼓真劲,做实事,收实效”,主张根据需要和可能确定发展速度,既积极又稳妥,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当前我们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努力做到在好中求快,使全省做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我们学习周恩来总理,就要像他那样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学习他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的精神。这是他毕生奋斗的力量源泉。他对党的事业、对社会主义中国的光明前途、对振兴中华民族的伟大事业,始终充满必胜的信心,无论遇到什么样的艰难困苦,从不动摇。当前,我们要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改革开放,自觉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把全部心血都倾注到工作上,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干事创业,扎实工作,鞠躬尽瘁,不辱使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建设“大而强、富而美”的社会主义新山东而努力奋斗!2009年6月
内容概要
全书分“心系人民”“亲友情深”“艰苦岁月”“功高泰山”“幸福回忆”“风范长存”六部分,共收录同周恩来有着直接交往的原省级领导谭启龙、苏毅然、穆林等,长期在周总理身边工作的张瑞霭、高振普,周总理的堂侄周保章,全国著名劳模李田英、全国著名劳模时传祥之子时纯利,著名跳高运动员郑凤荣等撰写的回忆或研究文章28篇,计48万余字、近200幅照片。这些文章从多方面真实地展现了周恩来总理关心山东革命和建设,以及关心群众,平易近人的工作作风,严于律己、廉洁奉公的公仆风范,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思想品格,不谋私利,严格要求亲属的良好家风。 该书主题突出、编排新颖、结构严谨、资料翔实,不少文章、照片和手迹是第一次公开发表,记述了周恩来许多鲜为人知的动人故事,是一部进行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
作者简介
王东溟,山东汶上县人,古历一九四九年十一月十六日生,1968年参加工作。从军25年中,当过新闻干事、记者、编辑,任过团政治处主任,政委。1992年转业到山东省委党史研究室任副处长、某正省级领导专职秘书,现任山东省档案局“三名”档案征集编辑办公室主任、研究馆员,兼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山东区域史研究员,山东作家协会会员。
1984年至今,致力于党史、军史研究,著有《山东人民支援解放战争史》《台儿庄战役史》《山东人民支援解放战争》等书,担任《毛泽东与山东》一书执行主编,编著了《时代精神的见证——山东著名劳模的风采》,主编了《见证——周恩来邓颖超夫妇与山东》一书,参加《中共山东地方史》(上卷)的撰写和《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济南战役》《淮海战役》等史料丛书的编辑工作。
在部队曾荣立三等功两次,获“全军党史资料征集先进工作者”表彰奖励。作品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两项、三等奖两项,中共党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一项。
书籍目录
序/苏毅然心系人民 大河的怀念——黄河归故中的周恩来/田浩存 田晓峰 黄河归故的缘起 为黄河归故指引方向 在周恩来的感召下 他为人民谋利益 谈判桌上的风采 声震花园口 刀光剑影下的协议 回归 斗争为和平调处展雄才——周恩来赴山东调处军事冲突纪实/魏子焱 临危受命,周恩来参加军事三人小组,制止军事冲突,为和平、民主、正义呐喊 三人小组赴济南,周恩来义正词严批驳国民党破坏和平、民主和统一,推动了山东地区的军事调处工作 军事调处破裂,山东内战四起 六封信里见真情——周恩来总理处理一封人民来信的前后/王东溟 郭海鹰 第一封信——告状信 第二封信——指示信 第三封信——调查信 第四封信——感谢信 第五封信——报告信 第六封信——介绍信 周恩来总理时刻想着人民/苏毅然 总理来电话问:“苏毅然在哪里?”办公室的同志回答:“到临清察看灾情去了。” 周总理亲自问王效禹:“山东生产怎么样?”王效禹说:“不清楚。”周总理说:“让苏毅然出来抓生产嘛!” 周总理说:“山东有个南旺县,你知道吗?”我说:“没有南旺县啊?”总理说:“你没有下去就闹不清了。” 周恩来总理在“文革"中关心山东的经济建设/穆林 周总理同意我先出来工作,并要杨得志司令员从北京打电话给我,叫我立即赶到北京列席山东省夺权情况的汇报 周总理对我说:我们都还是共产党员嘛,是共产党员就要为党的事业、人民的利益工作,不管什么时候,不管“文化大革命”怎么搞,人民总是要吃饭穿衣,生产就不能停,就得有人抓生产 周总理关注国计民生,亲自了解山东生产指挥部的建立情况。支持帮助治理黄河、淮河、海河三大流域,兴修水利,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五一”节,周总理在天安门城楼上找我谈话,凌晨3点又给我打电话说:就以我的名义叫山东的造反派来北京办学习班 周总理首先提出建立山东经济区的构想,支持批准山东一批国家工程大项目的开工建设,为山东经济发展打下基础 链接:当年周总理审定的莱钢建设项目现已发展成为全国十大钢厂之一 周恩来与棉区红旗杨柳雪/杨秉利 ……亲友情深艰难岁月功高泰山幸福回忆风范长存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心系人民大河的怀念——黄河归故中的周恩来/田浩存 田晓峰为黄河归故指引方向花园口堵口工程的突然开工,理所当然地引起了周恩来的关注。他是中共驻重庆的首席代表,是国共两党间一切重大事情的重要决策者。这时的周恩来,正处在中国风云会集的焦点。1945年12月16日,他率董必武、王若飞、叶剑英等为成员的中共代表团抵达重庆,准备出席政治协商会议。1946年1月10日,中共代表团同国民党政府代表正式签订停战协定。当天,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召开。周恩来团结各民主党派,和国民党政府进行艰苦谈判,会议最终通过了《和平建国纲领》、《宪法草案》等5项协议。中国共产党准备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同各民主党派、民主人士密切合作,经过长期奋斗,通过政治方式,使中国走上民主建设的康庄大道。正因如此,2月1日,中共中央即向党内发出《关于目前形势与任务的指示》,指出:由于政协会议的成功,中国即走上了和平民主建设的新阶段,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目前已由武装斗争转变到非武装的群众的与议会的斗争,国内问题由政治方式来解决。党的全部工作,必须适应这一新形势。蒋介石集团不能容忍也难以承受真正的民主改革,因而根本不愿意履行这些协议。蒋介石本人也说:“我对宪草也不满意,但事已至此,无法推翻原案,只有姑且通过,将来再说。”在这种错综复杂的形势下,周恩来既要保证中共方面严格遵守和履行政协协议,力求实现人民的和平民主愿望,又要对国民党统治集团倒行逆施、破坏各项协议的行为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
后记
为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表达山东人民对共和国奠基人周恩来总理的深切怀念,我怀着崇敬的心情在《见证——周恩来邓颖超夫妇与山东》一书的基础上重新编辑了《开国总理周恩来与山东》一书,以颂扬周恩来总理的丰功伟绩,铭记他对山东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关怀和指导。写伟人周恩来,是我心中的宿愿。1976年1月8日这个令人难忘的日子,当时我坐在北京返济的列车上,听到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去世的消息,我与全车人一样,顿感悲痛欲绝,泪如泉涌,当时即下决心用我手中的笔来颂扬周恩来总理。其后,我便开始收集周总理的有关资料。尽管这中间在报刊上相继发表了几篇悼念周总理的文章,但总觉得做得很不够。1992年我转业到地方专门从事党史工作后,便又开始收集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的资料。但不幸的是,1996年之后我先后患了脑瘤和心梗两场大病,在生命线上打了两次擦边球,编写伟人系列丛书的计划,只好暂时搁浅。身体稍微有些好转,我又启动编写伟人与山东的系列丛书计划。但自己深知要完成这一任务,困难重重。特别是因脑瘤动过大手术后,留下感觉障碍这个后遗症,全身左右温度不一样,右手不但不灵活,而且连写字都哆嗦,微机打字也只能用不灵活的左手来敲。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我凭着一种执著的精神,顽强的毅力,战胜了疾病的折磨,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终于完成了《毛泽东与山东》一书的编写任务。该书出版后,在社会上引起较大反响,得到广大读者的好评。这使我更加充满信心,下决心要把伟人与山东系列丛书编写出来。为了纪念周恩来诞辰110周年,我开始整理编写《见证——周恩来邓颖超夫妇与山东》一书,并得到山东人民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与帮助。2007年11月,就在《见证——周恩来邓颖超夫妇与山东》一书接近收尾之时,又一次沉重的精神打击降临我的头上。23日上午10点多钟,我突然患了第二次心肌梗死,生命垂危,被推进了手术室,安了支架,才转危为安。我被推进重症监护室后,心里仍惦记着《见证——周恩来邓颖超夫妇与山东》这本书。我怕因我生病延缓了出版时间,就对守护在病床前的老伴邓印珍说,你给山东人民出版社的刘海涛打个电话,叫他们赶紧把稿子送北京中央文献研究室去审读,我因得急病不能和他们一起去了。我老伴眼含热泪,点点头表示照办,擦着眼泪哽咽着说:“看你都病成这样子,到现在还想着你的书!”在周恩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精神的感召下,出院后在身体极度虚弱的情况下,为赶在2008年3月5日周恩来诞辰110周年前出版此书,我仍坚持为《见证——周恩来邓颖超夫妇与山东》这本书修改书稿。我老伴看见心疼地说:“你刚好点,就这样拼命干,要是再累病怎么办?请你考虑考虑自己的身体,考虑一家老小,考虑一下长期患病的我。”在老伴的大力帮助下,我修改了《见证——周恩来邓颖超夫妇与山东》一书的45万字书稿,撰写了后记,使这部书如期出版。《见证——周恩来邓颖超夫妇与山东》这本书出版后,得到了中央文献研究室原主任逄先知等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但遗憾的是,由于时间紧的原因,漏掉了有关周恩来总理的许多感人事迹和重要文章,因此我决心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之前,重新编写《开国总理周恩来与山东》一书。该书在编写过程中始终得到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有关领导的重视与支持,中共山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群,山东省人民政府副省长黄胜任本书的编委会主任。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姜铁军,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副巡视员王世农,山东出版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兆成,中共山东省委组织部《党员干部之友》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魏余秀,山东人民出版社社长金明善,中共诸城市委书记邹庆忠,武警指挥学院政委刘学军等都给予了关心与帮助。聘请的两位顾问,他们对本书热心负责、高度关注,令人十分感动。原中共山东省委书记苏毅然,十分关心支持这部书的编辑出版,亲自撰写了序言,并提出了一些指导性的意见;原中央文献研究室主任逄先知亲自审定了这部书的编撰方案,提出了许多宝贵的修改意见。在书稿付梓之际,我衷心感谢中央文献研究室、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山东省新闻出版局和山东出版集团有关部门的领导和专家,感谢他们为该书的如期出版所付出的辛劳,提供的支持。特别令人感动的是,这部书得到了许多当事人的大力支持与帮助。中央警卫局原副局长高振普少将,在本书重新编辑中,又增加补充了一万字与十几幅照片的书稿内容。周保章老人不顾78岁的高龄,带着邓颖超给他的51封信的原件与50余张照片从青岛赶到济南,供我们重新扫描。张瑞霭老人更是对家乡人热情至极,他给我们介绍了为周总理安全飞行20年的情况后,又毫无保留地抱出三大本相册,供我们挑选使用,当我们挑选了5张照片说带回济南扫描时,他说:“不用写借条了,我相信你们,拿走就是了。”著名跳高运动员郑凤荣从国外回来就积极和我们联系,把修改的稿件用电话传给我们。尤其令人兴奋的是周保章老人和全国著名劳动模范李田英之侄李新峰又从新华社历史照片档案馆,找到两张1952年李田英等7位女劳模与周总理合影的珍贵照片,并且是从未发表过,很有故事情节,使本篇文章大为增色。87岁的老新华社记者陈之平热情提供照片和文字资料。在周总理身边工作的王培成,不仅写了回忆文章,提供照片,还积极提供采访线索,并亲自带我们去北京采访老战友。在此,我们一并向他们特致谢意。在此,我要特别感谢山东人民出版社原总编辑尹铭、副总编辑刘海涛及责任编辑李怀德。他们从选题策划到组稿等各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本书使用的大多数照片已取得其作者的授权,某些照片由于年代久远或条件限制,尚没有确定其作者,故无法在书中一一注明,谨向这部分作者致歉,敬请照片作者阅读后与山东人民出版社联系,以便支付稿酬和赠送样书。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王葆君、孙允明修改了部分稿件。贺茂之、胡涛审读书稿,提出一些修改意见,在此,对以上同志一一表示感谢。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我们始终以高标准、高质量为目标,对书稿进行了反复修改,力求使这部书达到较高质量。但由于我们的编写水平所限,书中难免有疏漏,敬请广大读者不吝赐教,以资修正。王东溟2009年7月于泉城
编辑推荐
《见证周恩来邓颖超夫妇与山东(上下)》结构严谨、体例完备、资料翔实,不少文章、照片和手迹是第一次公开发表,记述了周恩来、邓颖超许多鲜为人知的动人故事,是一那进行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