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食的设计

出版时间:2007-10  出版社:山东人民出版社  作者:林桂岚  页数:253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挑食的设计》共十二章,每章挑一类厨具或餐具深入介绍及比较。作者通过在世界各国的亲身游历,对照自己的成长背景,从东西饮食文化差异的面向切入,展开对该项类设计物非常独到的个人体验与观察见解,以最贴近生活的书写方式,娓娓道来连结记忆中各阶段生活切片里的挑食设计。  另外,《挑食的设计》每篇章都含“设计师的小题大做”与“设计师的同床异梦”两单元。前者是阐释该类设计物中有独特趣味的设计“小”原理或“小”发明;后者,则介绍该类设计物中各设计师品牌的经典作品,以及读者最渴望知道的设计师的小故事。

作者简介

林桂岚,非设计出身,却被设计圈住,就在设计信息的圈子,落地生根。喜欢从城市建筑,从建筑看室内设计,从室内设计看家具,再从家居设计看一个城市,喜欢用文字写“物”的人情世故,也喜欢观察物出身的城市。现为自由撰稿者,同时也是自由展览策划者。已出版《设计,不安于室》。

书籍目录

作者序 挑食的设计前言 餐桌上的世界观:西方食器的设计风格简介01 独立精神刀叉 万能实用筷子02 碗住东西方的生活回忆03 各自盘算的美食04 从一粒蛋看世界05 为生活,添油加醋06 任好刀千万剁07 掀出一锅子的吵架08 厨房战场的小兵09 水清,人自然就轻了10 茶壶里的慢喝 立可的快喝11 说是非的咖啡杯12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微醺后记 人要衣装 食要包装

章节摘录

插图

编辑推荐

林桂岚在她的上一本书《设计,不安于室》中提到:落入设计圈的人都具有浪漫情怀。而在这本《挑食的设计》中她则强调被设计圈住的人的现实面。《挑食的设计》专挑饮食相关的设计物为介绍对象,从厨房的锅刀勺到餐桌的杯盘碗不等,是一本看设计师如何以设计佐味美食的设计书,也是一本看现代家庭如何以设计调和柴米油盐的家藏书。祝你读完这《挑食的设计》后在餐桌上大开眼界,胃口大开!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挑食的设计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25条)

 
 

  •   哈哈,一看名字就知道肯定是我喜欢的!!!所以咯!!~~一定要买的咯~~~再加上又是林桂岚的作品!!更要支持拉~~~喜欢喜欢!!
  •   看了简介买的,有很多新颖的餐具,就是没有一气读完的冲动
  •   发货很速度 也不错,之前就看过了
  •   有很多新颖的餐具啊·~~~不过看的蛮快的·~~~~
  •   借同学的书看的,感觉不错自己买了本,从餐具演变的角度讲设计观念的改变,前面含金量比较高,后面就比较一般,都是网上常见的一些图
  •   实用价值不大,离我们生活太远,
  •   原本以为是介绍各种形状材质的器皿的,结果是介绍杯子厨具的品牌及其特点的。小失望
  •   文字说明简明、通俗、准确。图片详实。其中作品折射出设计师对兴趣接触点的思考。是产品设计师或者是经营特色餐饮者很好的一本参考资料。
  •   精美,耐看,有收获。
  •   数的质量很好 内容也丰富 我很喜欢
  •   我就是被封面骗了。说是挑食的设计,书里讲专业的地方基本没有,都是泛泛地讲一些国家文化的东西。完全没重点的感觉.....我要看最新图片还用买书吗?上网看设计库就完了。何况还是大家基本都看过的图 还不如介绍一下设计者。设计背景。设计材料。
  •   真的非常喜欢这本书 书中收录的产品都非常的经典 我没事的时候都会经常拿出来翻翻 ~
  •   介绍各种有趣的食物器皿,标题都很有趣~~而且最好的地方是写出了产品出处,和相关网站。书本的排版都很舒服。其实是本消遣读物。
  •   只想看些设计巧思或者换个思路,尤其喜欢精美图片的,那买这本就不会失望...看图片已然很好,设计很精致,让人爱不释手...
  •     
      
      话说看设计的东西
      还是要看当下的新鲜热辣
      而之所以会翻出这本书
      是因为今天下午真的很无聊
      看这样的书又不需要费脑筋
      所以
      你懂的
      
      这是一位台湾人写的书
      台湾对书籍的包装
      可谓细到了每一个缝里
      就拿这本书的名字来说
      很有文艺范儿
      而在台湾
      几乎所有的非科教类图书
      都非常的文艺
      至少比大陆的文艺
      
      其次这本书比较像有趣东西的影集
      看了之后
      只能当做扩大视野之用
      如果对做设计的人来说,只能是鸡肋
      一些很有名的设计
      比如外星人榨汁机
      比如得过红点奖的设计
      全世界都知道
      为什么非要到你这本书里来看
      所以
      这本书注定了就是给设计爱好者或者生活爱好者拿来玩玩的
      
      看完之后虽然有点不过瘾
      但聊胜于无
      怎么说,大陆也做不出来这样的书,对吧
      
      
      
      
      
      
  •     
      林桂岚的《设计,不安于室》,是我最近开始阅读设计类图书的第一本,质量不错,因此而爱上了设计。这本书更是精彩,领略的关于厨房的各种精美的器具,真是大开了眼界啊!真没想到就是我们平常的锅碗瓢盆,竟然能够设计成这么漂亮的艺术品啊!
      
      
      
      这个木头的提手就是一个巧妙的设计,既可以当提手,又可以拿下来,伸到锅盖的中间,拿起锅盖来。就是这么一个小小的设计,就获得了国际大奖。
      
      那么漂亮的设计,既美观,又使用,就是有一点,太贵了,对中国人来说太奢侈了。只能看看,还用不起啊!不过好歹能看到了。
      
      还有一点就是通过餐具和厨具,让我们了解了西方的饮食文化,这里的东东统统都是西方的设计,都是为西方人的厨房设计的。就说刀,我们有一把大菜刀就够了,顶多再准备一把小刀,可是西方却都是套刀,几把十几把,每种刀都有自己的用处,分得很细。锅也是,中国一个大勺就够了,再加一个蒸锅,一个平底饭锅也就差不多了,可是西方却要一大套各种各样的锅,厨房小了都放不下。还有我们吃饭有一双筷子就行了,可是西方人怎么也要刀啊叉啊的三四样,要是正规的全套,那就不得了。
      
      
      
      知道这些西餐刀都是干什么用的吗?可是就没有大菜刀,我们用起来真是太不顺手了。
      
      
      
      要是吃一顿饭要用这么多刀和叉,我宁可不吃了。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来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吧,那些出国的中国人,别的不说吃饭就太不方便了。
      
      
  •     给3分的原因是有两分是设计师专属的东西,我并不明白。作为公司藏书之一在某个周四悠闲的下午读完了。
      
      在我看来,书中的图片固然多姿多彩,文字部分尤其是现代设计思潮的几段描述,让我觉得非常有意思,能够引起思考。
  •     这是一本从包装到内容都称得上精美的书。
      
      首先,本书图文并茂,图片极为丰富(所占篇幅远远超过文字),而且所选图片质量整体属于上乘。
      其次,作者非常用心,对每一幅产品的图片,均标注了该产品的名称,设计者以及商标,作者所做的与国内一些编辑,作家随意拼凑书本内容的行为大相径庭。
      再次,这不光光是一本关于饮食相关的设计书,还是一本关于生活情趣的书。透过这些认为设计的器物,作者也表达出了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不同文化的关注。通过作者不多,却也精致的文字,能让读者产生一种美的享受。
      
      
  •     http://www.designhousestockholm.com/designers/marie_louise_hellgren.html
      
      http://www.rorstrand.se/web/rorstrandwww.nsf/pages/CC14635150C6C401C225718C00451B3A!OpenDocument
      
      http://www.ganda.org/g_product_home.htm
      
      http://www.orikaso.com/
      
      http://www.aalto.com/
      
      http://www.royalcopenhagen.com/Seasonal.aspx
      
      http://life.newscandinaviandesign.com/?p=24
      
      http://www.reatz.com/blog/?p=425/
      
      http://www.bodum.com/
      
      http://hi.baidu.com/zixin8889/blog/item/1271563d254141ed3c6d9700.html
  •     爱上厨房的理由,当美食遇上美器,那将是如何的活色生香?在房子还没交房时,偶然在遇见色彩造型都心仪的各种盆呀碗呀碟子等,钱包被欲望洗劫一空,在家里一件一件欣赏完毕已是午夜,幻想着房子装修好后,他们在厨房的每一个角落...第一次买陶瓷的经历,到现在许多年过去,还是很乐意在厨房忙碌,为朋友捧上一桌自己的作品(美食+美器),很享受!如果你喜欢美食,对生活有要求,看看这本书,我想,你也会那上有与我雷同的经历...
  •     吃虽然是人生很重要的享受和基本需要,但用什么吃,在哪吃,怎么吃,什么姿态吃,为什么吃,和谁吃,找吃的,做吃的,看别人做吃的,看别人吃什么,看别人怎么感受吃......这些从吃展开的部分,恐怕是更迷人的。要不然,人生就太单调太直线条了。
      几年前对这类所谓生活STYLE的设计非常迷恋,对其中的趣味和审美充满向往。
      如今再看,还是会很代入很欣赏,但是,不再向从前那样了。
      也许是人变得更沧桑了一些,或者,是类似的信息接收得比较多了,兴奋感就会直接下降。
      
      但是,用美丽的碗碟杯盘和厨具,在漂亮的厨房里,为朋友和亲爱的人做一顿美味的饭菜,或是一起经营一餐人间烟火,仍然是我认为最美好的事情之一。
  •     欧洲人感觉在饮食的制作手法方面虽然没有中国人丰富多样。
      但是他们针对各种餐饮动作却经常把每个细节都设计出一些小产品。
      
      比如,
      抓面条,设计出了意大利面测量器
      榨柠檬汁,有无数经典的小手工榨汁器。
      捞面器,捞蜂蜜器,剥核头器,剥大蒜器......
      针对厨房里的小玩意做的设计趣味横生,丰富多彩。
      设计上无可厚非
      但欧洲的整个餐饮文化,从食品本身到器具,给我的感觉,总会是形式大于内容;养眼大于养胃。
      同时这也造成了很多设计在中国,叫好不叫座。
      
      本书按锅晚瓢盆等餐具品种分类,各举了一些设计案例(国外为多)。对于想了解厨房产品设计的人来说是一本不错的案例图书。
      
  •     当你只是闭上眼品尝美食的时候,你将损失许多,因为错过了。
      或者仅仅需要眼睛,便能“品尝”别人的快感。
      不错,“挑食”是一门艺术。
  •   作者是台湾人,希望我们大陆设计师们也能在设计之余,把自己的,或者业界的顶尖设计分享出来。
  •   而随着工业化加深,分工细致,设计更聚焦在更小更专的领地。
  •   想着去创建,创建着来想
  •   从传统聚焦式的“作出选择”,到分散式的“创造选择”。最后他说到“design thinking”能够为我们带来变化,创造新的想法,我们需要拓宽我们的视角,而第一步就是“开始问问题”。
  •   现上看这些不同形态的职业设计有很大的不同,但是能够被积累的就是它们之间的相同之处,
  •   美国品味或者美国美学很鲜明,从汽车、室内、产品到电影、电视、音乐都很明显,如果用简单的一个词来概括,我觉得是“Bold”,这个词语并不是说都是老大粗,其中还有大胆坦率
  •   譬如浏览器的后退、前进一般默认放在左上角,这样用户能更容易返回熟悉环境。
  •   Party Whistle(聚会口哨)和Balloonimals(吹气动物)已经在iTunes出售
  •   在开发工作的末期,还为这两种体验加入了一些令人惊喜的元素。
  •   http://cn.ideo.com/work/computer-monitors/
  •   The city is the platform, the network, the sensors, and the interface,”
  •   另一个很漂亮的功能是提醒。Passbook 会根据时间和位置信息自动在 iPhone 或者 iPod touch 的锁屏界面弹出提醒。例如你到星巴克以后会自动弹出星享卡信息,到机场自动弹出登机牌。位置提醒应该是通过地理围栏(Geofence)功能完成。
  •   苹果自己的应用相对第三方来说有不少优势,它的地图也不例外,导航时能够固定在锁屏界面,便于查看
  •   事后提醒共有四个选项,除了第一条“一小时后”基于时间以外。其它三条全都依托位置信息,分别为离开当前位置后、到家后、到办公室后。很显然苹果公司正在通过官方应用展示地理围栏功能在自动化操作方面的潜力
  •   Safari Reading List 开始支持离线阅读;邮件新增 VIP 组,单独列出重要联系人的邮件
  •   午睡的时候,按键要轻柔
  •   peak-end rule
  •   你爱吃饼干,但我找遍了全世界,也没找到饼干做的纸。
  •   爱情是什么?爱情是走出自我的需要。人是一种善于崇拜的动物。崇拜是自我牺牲和自我献身。
  •   啜饮
  •   系统监测到笔尖之后会自动屏蔽电容屏信号,确保手腕不会在画图时带来误操作。
  •   #查询# 三星 voice talk
  •   小:车载,自动记录你长时间停留的地方
  •   当用户的脑海中自问“智能手机能干什么” 的时候,诺基亚拿“更快捷拍照,更多音乐分享,更大屏幕看视频”的广告宣传和产品特性来表述自己的观点。
  •   也成功定义了数字音乐播放器的两大要素:
    大容量,无需扩充的
    同步歌曲,有客户端的
  •   小:在停车等灯时提示新事件
  •   iPod Touch 作为新形式的 iPod ,体现了苹果对新型数字音乐播放器的思考:它是联网化的。
  •   “美国人每周花 20小时收听音乐,其中只有 3 小时是听自己买来的音乐,其余来自电台。” 这是 Tim Westergren 说的,他是在线音乐服务 Pandora 的创始人
  •   从 2009年7月开始我养成了在浏览器里听歌的习惯,我最喜欢的收听方式去拜访各种不同的 精选集 (以某个特定主题展开的音乐拼盘)。就当我认为这种2年以来的习惯即将成为自然的时候,Spotify 进入了我的世界。Spotify 迅速地改变了我收听音乐的习惯
  •   既然 Playlist 可以让一个听众变得资深,那么为什么不采取一些措施让用户开始注意维护自己的 Playlist 呢?
  •   ,Spotify 也只对 Playlist 内歌曲的提供离线收听功能。所以,如果你不想在线收听的话就要着手将那些听过的好音乐归类管理了。
  •   以下是我当前使用的应用:
    Soundrop:一个建立试听室的应用。你可以创建一个房间然后邀请朋友们搞一个云派对。
    Top 10:10佳歌曲排行榜。有一定的社会化属性,你可以参与某个主题下 10佳音乐的评比。
    TuneWiki:歌词应用。
  •   在现有资源的情况下如何提供给用户更好的收听体验?答案是:提供各种听法。
  •   http://www.winamp.com/android
  •   The Daily 是一份不寻常的杂志,声、光、触摸,让它成为新形式杂志的代表
  •   值得一提的是 Penultimate,它是一款在 iPad 上(手写)记笔记的应用。由它的上榜可以看出在 iPad 上笔记本的人还是挺多的~
  •   TiVo 有优秀的用户界面
  •   The truly creative mind in any field is no more than this:
    A human creature born abnormally, inhumanly sensitive.
    To him…
    a touch is a blow,
    a sound is a noise,
    a misfortune is a tragedy,
    a joy is an ecstasy,
    a friend is a lover,
    a lover is a god,
    and failure is death.
    Add to this cruelly delicate organism the overpowering necessity to create, create, create -
    so that without the creating of music or poetry or books or buildings or something of meaning, his very breath is cut off from him.
    He must create, must pour out creation.
    By some strange, unknown, inward urgency he is not really alive
    unless he is creating.
    賽珍珠
  •   《乔布斯传》中提到,在众多珍藏的 CD 中,乔布斯有一张自制的专辑,里面是约翰·列侬和披头士的《Strawberry Fields Forever》,有十几个版本。乔布斯之所以推崇备至,正是被他们这种臻于完美的精神所感染。
    对于乐队反复修改完善歌曲的感悟,乔布斯说:“他们没有就此罢休,他们是那样追求完美、精益求精。在我三十几岁时,他们的这种精神给了我很大的影响。 ”
  •   我们不能不相信,音乐有一种力量。
  •   智能电视是啥?请给我接口齐全的大屏幕显示器,就够了。
  •   。给你一个新款电视机遥控器,你有信心一下子就搞清楚这台电视的全部功能吗?就算你知道怎么用,你有信息随便按几下就能实现你想要的功能吗?想上个网放个流媒体,足够让人沮丧到直接放弃……什么时候把电视机遥控器交给一个家庭主妇或者老人,教个 10 分钟,就能发挥电视的全部功能,让他们随手就能在网络上搜索到最想看的内容,那才叫真正的智能电视。
  •   他会浏览用户界面的每一个页面,并且会作严格的测试:如果找到某一首歌或者使用某项功能,按键次数不能超过 3 次,而且按键的过程要自然。如果他觉得导航不够清楚,或者需要按 3 次键以上,他就会非常生气。法德尔说:“有很多次,在用户界面设计的问题上,我们绞尽脑汁去思考和讨论,自认为已经考虑得很周全了,但乔布斯还会说:‘你们想过这个吗?’然后我们就心想:‘真见鬼!’他会重新定义这些问题或方法,我们的小麻烦就会迎刃而解。”
  •   如果转轮转动的距离长,菜单的下滑速度要加快,
  •   Pandora 目前有多达一亿的注册用户,每个用户每个月在 Pandora 上听音乐的时间超过了 18 个小时。
  •   音乐在大多数时间里是一种后台的体验。播放已知或者未知的音乐应该是很简单的体验,不需要太多的管理。我感觉他们(指 Spotify 等公司)仍然太过专注于他们的订阅业务。
  •   开放、合作、专注
  •   turntable 并不想提供一个新的 “ 在线背景音乐 ” 新渠道,它希望建立一个更加真实的音乐俱乐部,那种类似于有点闹哄哄的,摩肩擦踵的 Pub。
  •   喜欢一个软件和喜欢一个人是很相近的。它要关心你的感受——或者需要你不断的对它好
  •   doubleTwist 友好易用,不把不必要的转换过程暴露给用户。同步到设备所需各种流程(格式转换神马的)都在后台完成,操作完全实现无缝化。Android 上使用可配合免费播放器 App: doubleTwist Player
  •   唯一的收费功能,也是最酷的功能── AirSync,无线同步,仅用于 Android 手机。在手机上安装 doubleTwist Airsync 软件之后,可以直接通过 Wifi/3G/EDGE 无线同步媒体内容,完全可以扔掉 USB 插线。
  •   这个习惯脱离了小时候一柜子的卡带、稍大些一墙的 CD,脱离寻访香港 29 家独立唱片店、圆梦 Kraftwerk 现场、为 MotionCitySoundtrack 特约摄影——而最终归结为马世芳在访谈中原意迥异的一句话:“你失恋的时候,听出租车上放的每首歌都觉得是你的生命故事,这就是流行音乐。” 我的生活离不开音乐,好用的音乐服务却少之又少。
  •   特别是对于年轻人来说——他们用不同的音乐来表现自己独特的品味。而喜欢同一种音乐的人,常常会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部落”。
  •   距离和位置都不是问题,在哪广播还不一样,能听就行,最重要的是爱好和品味
    我想分享,但别人不喜欢,别人分享的我不喜欢,有个鸟用
  •   亚洲:庞大的亚洲人口有独特的消费习惯。例如中国和印度,很多用户并没有电脑,也不能随时用电脑听音乐。但手机的普及程度相当高,它成为首选的娱乐设备,这当然离不开在线音乐。
    智能手机:在未来五年内,智能手机将逐步替代功能手机,这为众多音乐服务商提供了绝佳的硬件平台。
    无线网络:随着数据业务的膨胀,无线网络的演进步伐越来越快。2.5G 到 4G 的过渡比人们想象中要快得多。
    内容提供商:移动运营商对音乐市场非常感兴趣,他们有强烈的意愿成为内容提供商。
    社交网络:社交网络成为重要的推手,造就一波又一波的流行。让音乐的传播速度更快,范围更广。
    唱片业投降:传统唱片业的处境越来越糟,除非他们拥抱变化,否则就是全盘崩溃。推出廉价的包月服务或许是条出路。
  •   添加地理位置信息之外,用户还能告诉好友们自己此刻有谁相陪。
  •   Daring Fireball 的 John Gruber 最喜欢 Tweetbot 的两点是:第一,当你点击一条 Tweet 的时候,这条 Tweet 下面会出现操作按钮,大量第三方客户端则是进入单独页面,回到时间线需再按“退出”按钮;第二,在 Tweet 上自左向右滑动会出现对话界面,大量第三方客户端都有这个功能,但只有 Tweetbot 的最高效。
  •   音乐上传到 Google Music 之后,就可迅速地在各个 Android 设备(手机、平板)之间同步。Mashable 的编辑第一次使用 Google Music 的时候用了约 5 分钟完成了 150 首曲目的同步。这个服务最多可以储存 20000 首歌,以一张专辑 12 首歌来计算,可以储存 1666 张专辑;还支持最多 8 个设备之间的同步。可惜无线同步的步骤还不够简单、直觉。
  •   就好像溪流底部那些被时光和水流抚摸之后的石块,光滑圆润,每一块都具有自己的形状和个性,连接起来,却那么完美和谐
  •   HTC的口号是quietly brillant
  •   简单的三根手指扫滑手势,便可将内容轻松传送至电视机大屏幕上,是不是听起来就很酷?HTC很体贴地为人们奉上了一个叫做HTC Media Link HD的小盒子,它可以与电视机的HDMI端口连接,能接收并播放来自智能手机的任何流媒体内容。photo,video,movie,ppt,youtube 并且可以操作手机其它功能
  •   http://cdc.tencent.com/?p=5357我希望这款应用给人的第一感觉应该是轻量却很精致
  •   其 中1), 2), 3)是基本功能,1)回答了“这个周末有什么有趣的活动我可以参加?”这个问题,是app的核心功能
  •   由于在用户主要行为上都做了后台记录,所以现在我除了可以看到用户每天的下载量,访问量外,我也能知道用户使用各功能模块的次数,比如“收藏活动“这个功能今天有多少人用, 哪类活动的收藏次数最多?多少人用了搜索功能?多少人用了分享功能,新浪微博分享与腾讯微博的使用比例?微博,短信,邮件分享的使用比例?
  •   。Kees认为的尊重不只是行为礼貌上的尊重,而应该是对人本身所有的能力的尊重。从人与产品进行交互的角度出发,人的能力包括三个层级,认知能力(cognitive skills),知觉运动能力(perceptual-motor skills)与情感能力(emotional skills),即knowing,doing,feeling。人都有认知、反应动作、感觉的能力,现有的产品大部分都集中在利用我们认知的能力上,很少关注知觉运动能力与情感能力
  •   http://cdc.tencent.com/?p=5193Kees认为自身-感应中的用户行为信息才是最为重要、直接的信息源,用户的情感直接会通过行为表达出来。
  •   但Kees并不提倡这种做法,为什么?因为它们不允许用户向产品表达自己的情感
  •   有一种方法可以帮助大家重新认识我们的知觉运动能力以及我们的表达性行为—重新标签(Interaction Relabelling)[4]。准备一些操作行为比较复杂的物件如玩具手枪、订书机、脚踏泵、咖啡机,把他们想象成是一个闹钟。接着大家开始扮演不同的场景,例如:你要通过行为动作告诉一个手枪样子的闹钟你现在十分需要睡一场好觉;通过行为动作告诉手枪样子的闹钟它响得太早了!或是告诉它你已经起床了
  •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I2ODQzNjIw.html帅到不行~
  •   使界面简单有序,让用户轻松浏览,而不是痛苦的寻找、阅读。
  •   小:树洞,鸟
  •   “一个可以不断自我完善的解决方案才能真正改善状况并得以更有效地执行。”从android QQmusic开始,我们就已经尝试引入“产品定义描述”(Application definiation statement)
  •   http://cdc.tencent.com/?p=3839
  •   小:看着窗外的风景,听歌
  •   使用习惯,使用场景,使用时间,使用时的情感诉求
  •   用户们在用iphone听歌的时候,80%是在使用耳机,主要使用场景是在路上或是睡前。用音乐作为陪伴,营造出一个自我的空间,在音乐里畅游,从中得获得心灵和情感上的抚慰与放松
  •   http://cdc.tencent.com/?p=3234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