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育观新建构

出版时间:2007-4  出版社:山东人民  作者:曹明海  页数:414  字数:500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是“当代语文教育与课程改革理论前沿丛书”系列之一的“语文教育观新建构”专册,具体包括了:语文教学的认识论与存在论、新语文教育的背景与它的新质、新语文教育与复归传统、表现本位的理性崛起、教育功能和目标等方面的内容

作者简介

曹明海,山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多年来主要研究语文课程与教师发展理论、语文教育文化学与语文教育文化过程理论,以及语文教学解释学、语文阅读本体论、语文阅读接受论,、语文阅读体验论、语文阅读活动论和文学解读学理论。现已出版学术专著《文学解读学导论》(人民

书籍目录

序言引言:理论前沿的考察、警醒与沉思第一篇“大语文”观与“小语文”观一、“大语文”与“小语文”二、口头生活语言与书面传媒语言三、把儿童世界还给儿童第二篇 语文教学的认识论与存在论一、语文教学改革的哲学思考(一)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描述(二)语文教学改革需要什么哲学根基(三)需要认识论,但更需要存在论二、语文教学与人的建设第三篇 重建与反思:新语文教育论一、新语文教育论纲(一)新语文教育的背景与它的新质(二)价值论:由强塞“公话”到张扬“私语”(三)本体论:由“应用”为本到“精神”为本(四)操作论:由“举一反三”到“举三反一”(五)原理论:着意精神,着力语言,得益能力二、新语文教育的六大理念(一)真实自由,回归语文教育“人文”之本(二)举三反一,回归语文教育“积累”之本(三)美读吟诵,回归语文教育“诵读”之本(四)重文写白,回归语文教育“文化”之本(五)文字素养,回归语文教育“文字”之本(六)化意为字,回归语文教育“生活”之本三、新语文教育与复归传统(一)新语文教育的提出(二)新语文教育复归五四新文化精神传统(三)新语文教育复归千年语文教育传统(四)新语文教育复归传统语文教育“三原则”(五)新语文教育的“文就是道”(六)“人文”、“人文精神”真义不是“思想教育”四、新语文教育:反对“伪圣化”(一)第一种表现:禁绝个人语言、个性语言、多元解读(二)第二种表现:定制统一的公共话语套子让师生共同使用(三)第三种表现:有一个“圣化”、“升华”情结五、限制科学主义 弘扬人文精神第四篇 语文教育:走向表现与存在一、语文的革命:言语生命论转向二、范式的诠释:生活、阅读本位三、现代语文教育范式批判四、表现本位的理性崛起(一)写作的功用大于阅读的功用(或者说写作包含了阅读)(二)写作活动兼容了阅读活动(三)写作能力的要求高于阅读能力的要求(四)阅读有益于写作,写作更能促进阅读(五)写作本位比阅读本位更能达成教学结构和功能的和谐统一五、语文之醇境:引领言语人生六、语文之化境:诗意地安居七、语文之使命:生命的表现与存在八、生命之维:言语生命动力学语文学纲要(一)教育观念(二)教育功能和目标(三)教学原则(四)课程架构(五)教材体例(不包括初级阶段的识字教材)(六)教学方法(七)测评方法第五篇 语文教育:一个文化的过程一、语文教育文化过程的本质(一)语文教育文化过程的内涵(二)语文教育文化过程的本质二、语文教育文化过程的特征(一)形象体验性:情感与生命的投注(二)内隐变通性:主体与对象的沟通(三)精神生成性:心灵与品性的陶)台(四)整合统一性:工具与人文的化合三、语文教育文化过程的功能(一)唤醒功能:唤起文化意识的觉醒(二)认知功能:促进认知结构的发展(三)陶)台功能:净化心灵情感价值观(四)创造功能:激发文化的创造行为四、语文教育文化过程的开拓(一)转变学习态度和语文思维模式(二)发掘课内外教材文本文化资源(三)诱发学生文化审美欲望与需求五、语文教育文化过程的设计(一)树立语文教育文化过程观(二)注重课程设计的文化渗透(三)把握教学过程的文化构成(四)加强教学策略的文化体现第六篇 语文课程的唤醒教育观理论一、唤醒教育的内涵与价值探寻(一)教育的唤醒本质(二)唤醒教育的内涵(三)唤醒教育的价值探寻二、从哲学、教育学、心理学角度透视唤醒教育(一)后现代主义视域内的唤醒理念(二)建构主义视域内的唤醒理念(三)多元智能理论视域内的唤醒理念(四)激活理论视域内的唤醒理念三、语文教育史中的唤醒教育理念扫描(一)教育本质论:依循人之本性,启发自觉之心(二)教育目的论:注重人文化成,构建完美人格(三)教学内容论:实行学科综合,唤醒全人发展(四)教学方法论:强调以学为主,追求理想境界四、语文新课程中的唤醒教育理念阐释(一)唤醒树人意识,构建全人发展的新课程价值观(二)唤醒文化意识,构建科学与人文整合的新课程文化观(三)唤醒生命意识,构建回归生活的新课程生态观(四)唤醒课堂情绪,构建自主建构的新课程学习观五、阅读教学中的唤醒教育(一)阅读教学作为解读活动(二)阅读教学流程中唤醒教育的实施六、写作教学中的唤醒教育(一)唤醒兴趣,使写作成为学生的内在需要(二)唤醒经验,与学生的生命成长建立联系(三)唤醒思想,写作是内化与外化的统一(四)唤醒想象,给学生一方自由的天空七、语文知识教学中的唤醒教育(一)语文陈述性知识教学中的唤醒教育(二)语文程序性知识教学中的唤醒教育八、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的唤醒教育(一)自主探究,唤醒创新精神(二)交往合作,唤醒参与意识(三)回归生活,唤醒活动体验(四)学习统整,唤醒整体发展九、语文教学评价中的唤醒教育(一)作文评价中唤醒教育的实施(二)考试评价中唤醒教育的实施第七篇 语文课程的文化建构观原理一、课程范式转换及其文化影响(一)从“学问‘中心”到“学生中心”(二)从“课程开发”到“课程理解”(三)从“现代”到“后现代”二、语文课程的文化透视(一)课程作为文化:一个动态过程观(二)课程作为工具:课程文化的封闭(三)课程文化建构:本体文化的回归三、语文课程的文化建构属性(一)整合性:促进生命个体的总体生成(二)体验性:生命意义的超越与升华(三)理解性:文化建构中的视野融合四、语文课程的文化传统与选择(一)文化传统:语文课程文化建构之根(二)语文课程:文化传统的整合与创新五、语文课程的文化建构使命(一)语文课程的生命形态:一种价值取向观(二)语文课程的过程模式:一种文化过程观(三)语文课程的超越品质:一种文化反思观第八篇 语文教学的人本教育观追求一、完整性建构:语文教学的永恒主题(一)我国“成人”、“乐学”的古代教学理想(二)西方“个性”、“完美”的历代教育追求二、人的发展:语文教学的基本出发点(一)人本教育观的基本价值取向(二)人本教育思想对语文教学的影响(三)人本化语文教学的选择与追求三、个性的关怀:语文教学人本化智慧(一)个性心理的生成与建构过程(二)个性心理建构的取向追求(三)创造:个性人格的展现与表达第九篇 刘国正:整化语文工具观一、整化语文工具观的建构(一)整化语文工具观的实质(二)整化语文工具观的特征二、语文生活观思想的发展(一)对语文教学与生活关系的历史性检讨与追问(二)对语文与生活关系本体论认识与理解(三)语文生活观付诸实践的原则与途径三、语文教材观的创新性智慧(一)语文教材的科学化建构:序化组合、功能整合与动态建构(二)语文教材的最优化追求:信息与智能结构的优化四、阅读教学观的多维化构想(一)阅读本体的总体呈现:功能、能力(二)阅读教学的实践策略:历练、驱力(三)阅读教学必须双翼并举:课内、课外五、写作教学观的创新与发展六、文学教育观的求实情结(一)文学教育本质观:求实性情结与发展性定位(二)文学教育功能观:多维化整合与完整性建构(三)文学教育策略观:“确有助益”与最优化实施第十篇 于漪:人的完整性建构观一、于漪语文教育性质观(一)对语言特性的阐释(二)对语文人文性的认识(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二、于漪语文教育目的观(一)“人的建构”的目的观(二)“人的建构”目的观的发展三、于漪语文教师素质观(一)教师的人文情怀(二)教师的业务素质(三)教师的创造品格四、于漪语文情感教育观(一)教育事业是爱的事业(二)熏陶感染塑心灵(三)兴趣激发求知欲五、于漪语文教育观的启示(一)语文教学必须弘扬人文精神(二)语文教学必须实施素质教育(三)语文教学应注重知情结合参考文献后记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语文教育观新建构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本书中的一些观点都是富有创造性和启发性的,如韩军老师的新语文教育观念,在继承的基础上有创新,强调语言立人,强调积累,强调人文精神,让我们明白 新与旧并没有绝对的界限.还有潘新和教授的表现与存在,于老师的人的完整性建构观,这些对于语文教学的发展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语文教师读这样的作品,就是让心灵接受洗礼.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