鎏金舞台

出版时间:2012-8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英] 丹尼尔·斯诺曼  页数:419  字数:460000  译者:刘媺,程任远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歌剧,是世界上最浪漫,最绚丽,最迷人,也是最具政治影响力的艺术形式;而这本丹尼尔·斯诺曼编著的《鎏金舞台(歌剧的社会史)》是历史上第一部也是目前唯一一部讲述歌剧社会史的书籍。从文艺复兴时期的北部意大利开始,歌剧已遍布欧洲、美洲,并且正借助数字时代横贯全球。《鎏金舞台(歌剧的社会史)》以历史和世界的视角再现了曾经孕育歌剧的社会背景,既有宏观论述,又有迷人的细节描写。
莫扎特的维也纳的繁华,腓特烈大帝的柏林的喧嚣,颓废巴黎的诱惑,甚至澳洲内陆的荒蛮,无论哪里,一座歌剧院都被视作文明的象征,为戏剧性的,有时又是悲剧性的,偶尔又是荒诞的故事提供了多彩的舞台。

作者简介

作者:(英)丹尼尔·斯诺曼(Daniel Snowman)

书籍目录

序一
序二
导言
第一部分 从亚利安那到魔笛之旅(1600—1800)
第一章 意大利歌剧的诞生
第二章 意大利式的歌剧经营
第三章 歌剧穿越阿尔卑斯和海峡
第四章 莫扎特时代维也纳的文化融合
第二部分 大革命和浪漫主义(1800—1860)
第五章 拿破仑与贝多芬
第六章 后拿破仑时代:歌剧与政治、艺术和商业
第七章 歌剧抵达纽约及更广阔的边陲
第八章 巴黎歌剧院
第九章 伦敦大火
第三部分 歌剧的复活(1860—1900)
第十章 中欧和东欧的文化与政治
第十一章 纽约的黄金时代
第十二章 首席女歌手
第十三章 驯狮人:指挥的权势
第四部分 战争与和平中的歌剧(1900—1950)
第十四章 歌剧走向西部
第十五章 传播讯息
第十六章 战争的影响
第十七章 独裁统治下的歌剧
第十八章 全面战争
第五部分 歌剧的全球化时代(1945— )
第十九章 浴火重生
第二十章 创建美国歌剧
第二十一章 歌剧席卷全球
第二十二章 旧貌换新颜
第二十三章 演出必将继续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所有这一切都催生了商业化歌剧的出现。它也是原本拥有无上权力的教会持续式微的因与果。事实上,17世纪与18世纪的大部分时间,在整个意大利,两股势力,教会和剧院之间,为音乐的主宰权展开了激烈斗争,而歌手、演奏者和作曲家发现他们的忠诚在两者之间摇摆不定。卡瓦利(跟他的导师蒙特威尔第一样)的职业生涯就是从教会音乐家开始,他曾经是一位唱诗班指挥(maestrodicappella),不过他转而越来越多地进行歌剧创作,后因此达到了其人生的顶峰,时至今日仍为人所铭记。一些阉伶的生活和事业惊人地诠释了精神和商业之间的冲突。 为了能够“像天使一样”歌唱,被阉割的男童被召进意大利的教会唱诗班。在罗马,教皇唱诗班非常希望能以音乐唤起人们身处天堂般的感受,而由于妇女和女童被挡在了教会演出之外,他们只好利用未到青春期的男童来表现天使的嗓音。由于男孩会变声,因此启用成年阉人歌手的做法,从16世纪和17世纪之交(准确地说是在第一部歌剧被创作之时)开始逐渐被接受并全面被推广,至18世纪到达顶峰,并于19世纪没落消失。我们无从知晓18世纪伟大的阉伶的嗓音听起来究竟怎样,也体会不到他们对于其听众是何种震撼。但像塞内西诺和法里内利那样有着极大的名望和丰厚的报酬的歌手,足以与后来的卡鲁索或者帕瓦罗蒂相提并论。 天主教会官方并不能容忍阉割行为,它也并不是历史上第一个接受它的宗教机构。然而,一些早年的基督徒曾采取自宫的手段,按他们的想法,以确保生活的纯洁与节欲,这种观念在17世纪意大利的信徒中非常普遍且影响深刻。兰时,阉割一般是非法的,除非征得当事男孩的同意。但相当数目的案例显示,有些决定是父子之间相互妥协的结果,并且在某些案例中,声乐教师也参与其中;所有人都清楚阉割可以带来的职业机遇。有些时候主动权在于男孩他自己。1613年,据说罗马一个年幼的孤儿想通过阉割的方式,来达到服侍曼图亚公爵的目的;后来,有两个男孩由于担心变声导致失去嗓音优势,因而请求摩德纳公爵赞助他们进行阉割。据说著名歌手路易基·玛尔盖西曾违背父母的意志坚持阉割。这种手术往往在孩子不过八九岁的时候完成,因此有一副好嗓子且具备一定天赋的男童的父母难免有自作主张的嫌疑,他们打算以孩子的嗓音条竹作为摆脱贫困的一条出路。 阉割或许会,也或许不会最终成就一个成功的歌手。对于一个来自贫穷家庭的男童,即时效益是他可能有幸来到一位仁慈导师的门下,或者是一个教会机构,并且接受提供伙食和寄宿的基础教育——学习的主要课程是音乐和演唱——除此之外他也没其他机会接受另外的教育了。在那不勒斯,有4所由荔会特意建立的慈善机构,这些机构享有很高声望并且足够慷慨,专门照顾那些贫穷的或者是被遗弃的儿童,抚养他们成为虔诚的基督教徒。在这里,来自贫困家庭被阉割的男童,会在教会伟大传统的“保护”和其音乐的熏陶下训练成长。这些音乐学校(conservatori)为很多伟大的歌剧阉伶提供了最初的庇护所,他们所有人最初接受培训的目的都是为了以音乐赞颂上帝的荣耀。

媒体关注与评论

  当之无愧的反映歌剧历史最全面的书。斯诺曼从大社会史的角度书写歌剧的历史,使歌剧四百多年来的浮沉变幻焕发出独特而神奇的魅力。  ——周小燕(著名歌唱家、上海音乐学院终身教授)    这部书讲述了从中世纪意大利开始的关于歌剧的完整历史。对于任何一个音乐爱好者都是一部极好的书!  ——魏松(著名男高音歌唱家、上海歌剧院院长)    读完这本书,我想读者们一定会和我一样,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受。  ——王勇博士(音乐学家、著名古典音乐节目主持人)

编辑推荐

《鎏金舞台:歌剧的社会史》有着四百年浪漫、绚丽、迷人的歌剧历程!

名人推荐

当之无愧的反映歌剧历史最全面的书。斯诺曼从大社会史 的角度书写歌剧的历史,使歌剧四百多年来的浮沉变幻焕发出独 特而神奇的魅力。 ——周小燕(著名歌唱家、上海音乐学院终身教授) 这部书讲述了从中世纪意大利开始的关于歌剧的完整历史。 对于任何一个音乐爱好者都是一部极好的书! ——魏松(著名男高音歌唱家,上海歌剧院院长) 读完这本书,我想读者们一定会和我一样,有一种豁然开朗 的感受。 ——王勇博士(音乐学家,著名古典音乐节目主持人)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鎏金舞台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8条)

 
 

  •   这是一本好书,作者具有广泛的音乐,尤其是歌剧音乐的知识,也通晓当时的历史,所以写来很能把握住社会对音乐的决定作用。翻译这样一部著作,真是一件好事。译者很认真,作了许多“译注”,可惜有些是错误了,比如第40页第2条关于亚历山德罗·斯卡拉蒂,生于1660年,译者注“是与巴赫同岁的巴洛克时代作曲家”,巴赫生于1685年,与亚历山德罗·斯卡拉蒂的儿子多米尼克·斯卡拉蒂同岁。译者把父、子混淆了。这类硬伤还有一些。
  •   原著很有意思,喜爱歌剧或是不了解歌剧但感兴趣的读者都可以读懂,非常生动,语言风趣幽默。但此书中文版的翻译和编辑有很多硬伤,如果说外文地名、人名等翻译不同于通用译名可以接受的话,那么外文拼写错误、译名多处不统一,甚至脚注里生卒年月错误就不可原谅了。译者也许不是音乐专业译者可以理解,那么封面上堂而皇之列的那位校订人员为什么面对这么多错误也依然无动于衷呢?
  •   仔细看了 这本书很适合喜欢歌剧的朋友们 ...
  •   朋友推荐看的。读后确实不错!每个历史事件的娓娓道来,使原本离我们很远而深奥的歌剧变得有趣而生动。译者的认真也深深的打动了我,他们让整部书更为完整的呈现在每个中国读者的面前,佩服!
  •   朋友推荐下买的,书的纸张、设计都很不错,内容也很吸引人,把歌剧的发展放在历史的大背景下,各种人物和大事件纷纷登场,饶有趣味。2位译者的水平值得肯定,语言流畅,而且看得出来对歌剧有较深的了解。
  •   可以说是反映歌剧历史最全面的书,因为加入了社会史的部分,所以读起来像看故事,一点也不枯燥。读完这本书,才知道欧洲人为什么那么爱歌剧,另外翻译质量值得赞赏!
  •   看到周小燕的推荐语才买的。非常充实的一部书,学术性和通俗性兼顾,图文并茂,有很多珍贵的绘画和摄影作为辅证。
  •   非常好的一本书,填补了国内歌剧史方面的空白,内容生动而不乏味,闲暇之余读来也是很有意思的。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