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上海的百货公司与都市文化

出版时间:2012-4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日)菊池敏夫  页数:281  译者:陈祖恩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近代上海的百货公司与都市文化》融合了作者菊池敏夫迄今为止的研究成果,重点聚焦曾经出现在上海南京路上的中国民族资本的百货公司,从其具有的都市机能的多样性角度对百货公司的历史进行了分析,阐明了上海的百货公司曾经以怎样的都市机能和娱乐机能引领了20世纪20~30年代“摩登上海”的消费文化和都市文化发展,并且,作为一种富有都市多功能性的商业设施,如何对上海的都市发展作出了贡献0本书的观点不仅大大改变了人们原先对百货公司留有的印象,更是明确了上海百货公司在近代上海的商业都市文化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和核心地位。《近代上海的百货公司与都市文化》立足上海的现在,展望上海的未来,日本历史学者真挚地与过去对话,其所取得的上海史研究成果在中国的学界也一定会同样获得高度的评价。

作者简介

作者:(日)菊池敏夫

书籍目录

序言  高纲博文(日本上海史研究会会长、日本大学教授)第一章  上海百货公司研究的理由和意义  一、研究题目选定的理由和依据  二、先行研究的总结  三、研究意义和各章  梗概第二章  香港、广州的百货公司——以先施百货公司为中心  前言  一、香港先施公司的创设    1.20世纪初期的香港    2.先施公司的先驱    3.百货公司的都市娱乐、文化机能  二、广州的百货公司    1.广州先施公司的创设    2.先施公司附属设施:工厂    3.百货公司的娱乐机能  结束语第三章  上海百货公司的创设一  前言  一、早期西洋资本的“四大百货公司”  二、中国人(广东)资本的“四大百货公司”    1.作为先驱的先施百货公司    2.上海的百货公司大楼    3.百货公司培育的街结束语第四章    民国时期上海百货公司的诞生与都市文化  前言  一、上海百货公司的商业活动    1.南京路的创成:“摩登上海”的诞生    2.“大减价”:面对都市中产阶级“摩登生活”需求的对策  二、“摩登”上海的都市机能    1.作为百货公司的公共空间    2.游艺场    3.游艺场的电影馆    4.旅馆和酒楼    5.跳舞场    6.先施公司的“浴德池”    7.溜冰场(时称“跑冰场”、“旱冰场”)    8.画厅    9.儿童世界  结束语第五章  战时上海的百货公司  前言  一、“孤岛”时期的百货公司  二、亚洲太平洋战争时期的百货公司  三、战时的附属设施  结束语第六章  新中国成立前后的上海百货公司——商业空间的广告  前言  一、上海的百货公司和广告  二、内战时期上海的百货公司    1.百货公司经营的概况    2.橱窗和霓虹灯广告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上海百货公司    1.新中国成立初期百货公司概况:掌控“货源”    2.政府对批发及零售业的统一管理:不要商品广告    3.橱窗、霓虹灯  结束语第七章  总结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20世纪10年代,随着先施公司和大新公司的进入,广州开始了大消费时代。20世纪20~30年代,随着消费文化的大发展,百货公司也获得了巨额利润。这个时期尽管舶来品实行高税,但富裕的人们以购买舶来品为“摩登”,其销售量反而增加了。  2.先施公司附属设施:工厂  1915年,广州先施公司增设作为百货公司附属设施的东亚大酒店,6层楼的建筑,正式名称是“先施有限公司环球货品粤行东亚大酒店”,这也是广州最早的近代式旅馆。“其结构之高华,陈设之绮丽,堪称百粤之冠”。传统的旅馆称“客栈”,沿袭旧中国的传统老规矩,室内设备也是简单而粗陋的。与此形成对比的是,东亚大酒店的登场是中国旅馆业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产物,其有175间客房,房间轩敞,陈设雅洁。配有古色古香、精致雕刻的红木家具。旅馆屋顶设置被称为“不夜天”的屋顶花园。东亚大酒店吸取西洋宾馆的优点,设有酒吧、餐厅、浴室等新潮设备,有侍应招待,出外往来则有专人照料行李、舟车接送,使旅客无后顾之忧,及异地生疏之感。虽然是西洋式服务,但仍保持广州的生活习惯,如有茶水、小食供应。对于华侨更是亲切关怀,服务周详,有宾至如归之感,驰名香港、广州等地。东亚大酒店的客人主要是富商、国民党系政治家、军人等,此外,有“戏院王”之称的海珠大戏院、资本雄厚的丽华公司等也将事务所设在东亚大酒店内。广州先施公司从事旅馆业是对百货公司本业的扩充,其事业更从多角度的方向进行。先施公司看见前途光明,于是向工业着手,希望振兴国货,挽回利权,杜塞漏卮。当时广州的市场皆受外资控制。  ……

编辑推荐

《近代上海的百货公司与都市文化》为作者菊池敏夫的博士论文,主要考察近代上海的百货公司行业。最大的关注点是,南京路的百货公司和上海的都市商业文化与政治、军事及其他活动的关系是如何演变的。也是从历史的角度对急速变容的上海和中国进行理解的一种尝试。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近代上海的百货公司与都市文化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6条)

 
 

  •   贵在能够从都市机能和娱乐机能的角度寻找上海百货公司和上海城市发展的历史结合点,然后深入浅出地论述上海百货公司在近代上海的商业都市文化发展过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和核心地位。
  •   日本专家写的书,很好!
  •   但是总篇幅还是比较少些,对南京路4大百货公司的经营写得不够详细。整本书还是可以作为了解解放前上海商业社会的一个口子
  •     《上海灘的基因與華麗緣》
      
      「你說要買絨線衫?那天我看見先施公司有那種叫什麼『圍巾翻領』的,比沒領子的好。」
      ……
      「上次我在惠羅公司也看見像這樣的一塊,桃麗嫌太深沒買。我自己都想買了的。後來又想,近來也很少穿這樣衣服的機會。」
      ……
      真是有一搭沒一搭的,好像是兩個時髦女子一邊蕩馬路一邊看櫥窗,在有話沒話地瞎攀談。其實,這是張愛玲在她的兩篇小說裏頭的人物話語,前一篇《紅玫瑰與白玫瑰》發表於1944年;後一篇《相見歡》發表於1950年。擱一塊兒這麼一讀,似乎也還對付得過去,透著上海灘活潑潑的市井生活氣息,不見半點兒生分。
      國語白話新文學,在上海灘的那一個年代,似乎已經從讀者饑渴競讀的時代,轉換到了作者溫飽與時俱進的時代了。上海灘那種大都市的基因,被染色於週遭的情欲、權欲、物欲之中,成了文學創作的必須。就連早期一貫將某城某街某舗的小說套路變換成了A市B路C店,再勾兌些個男男女女來寫小說的張資平,後來也開始「Astor House」、「兆豐公園」、「沙利文」,印像連帶具象,立此存照,十分上海灘滋味的生活起來了。
      寫著上海故事的張愛玲,《連環套》裏頭寫到了「四馬路」;《十八春》裏頭寫到了「虹橋路」;《小艾》裏頭寫到了「法大馬路」;《留情》裏頭寫到了「小沙渡路」;《小團圓》裏頭寫到了「南京路」;《怨女》裏頭寫到了「麥德赫司脫路」、「靜安寺路」;《色.戒》裏頭寫到了「福開森路」、「霞飛路」、「西摩路」、「愚園路」。
      徐訏祗在他的一部小說《風蕭蕭》裏頭,更是寫到了辣斐德路、靜安寺路、麥特赫司脫路、四馬路、海格路、善鐘路、貝當路、馬斯南路、霞飛路、姚主教路、南京路、大西路、哥倫比亞路、施高塔路、白來尼蒙馬浪路、憶定盤路、斐倫路、法大馬路、戈登路,越界寫馬路,從工部局的公共租界一直寫到了公董局的法租界,前前後後橫豎外帶拐彎兜圈子地蕩馬路,總共蕩了將近二十幾條馬路。有一囬,居然與白蘋兩個人還從深夜裏蕩到了天透亮,一直蕩到了徐家匯的天主教堂裏頭,一起望早彌撒,聽著上海灘大教堂的晨鐘聲響起。
      單單就是一條霞飛路,穆時英筆下的文字,更是磅礴而出,挑逗著讀者的感官:「亞歷山大鞋店」、「約翰生酒鋪」、「拉薩羅煙商」、「德茜音樂舗」、「朱古力糖果舗」、「國泰大戲院」、「漢密爾登旅社」、「皇後夜總會」……
      不得不承認,沒有這些上海灘的基因-變異的或則生態的-撩撥讀者的心弦,大多數小說的氛圍,也就蕩然無存了。成功的小說,一半是在讀者的心裏頭日常揣著的,有故事的偶然結局,有故事的必然過程,不喜歡編派,喜歡實在。自然,也因為有了蘇丹紅、孔雀綠,檸檬黃,故事方才生色動人;有了亢奮了的染色了的病態了的基因,故事方才可歌可泣。
      說來也真是奇跡,上海灘真是自有上海灘的華麗緣。當上海灘的許多舊馬路舊去處舊名堂隨著時過境遷,在讀著這個城市的讀者看來是變得愈來愈生疏的時候,海外不少學人對於上海灘的研究,卻是越來越紅火了。近年來相繼讀到印像比較深刻的論著,就有美國學人Andrew David Field的《Shanghai's Dancing World - Cabaret Culture and Urban Politics,1919-1954》、美國學人Catherine Yeh的《Shanghai Love-Courtesans,Intellectuals,& Entertainment Culture,1850-1910》,還有就是剛剛讀畢的這一部日本學人菊池敏夫的《近代上海的百貨公司與都市文化》。自然,上海灘的基因裏頭,也不乏感冒了的染色體,在騷動在傳播在流行。有時候,比較鬧騰,也比較寫實。
      「一個姓趙的,某某飯店有他的包月房間,某某屋頂花園每天下午他去兜一趟圈子,四十來歲,一個威風凜凜的大個子。」茅盾在《子夜》裏頭是這麼描寫上海灘的債卷大亨趙伯韜的獵色之行的。讀過了《子夜》,自然知道了趙伯韜有包房在大華飯店、華懋飯店、華安大廈。然而,屋頂花園呢,作者語焉不詳。 菊池敏夫的這一部《近代上海的百貨公司與都市文化》,卻替茅盾的《子夜》作了箋註:「先施公司的7層大樓在最高的7層和屋頂,永安公司的6層大樓在最高的6層和屋頂設立游藝場。上海大新公司更是將10層大樓的6層和屋頂設為游藝場。」自然嘍,那1917年與1918年相繼開業的先施公司與永安公司,就是趙伯韜的去處了。大新公司嚒,暫時不必央勞趙伯韜去捧場了-這可要看他自己日後那買空賣空生意的時運了,運道可要堅持一直好到1936年。
      《近代上海的百貨公司與都市文化》這一部論著,圍繞著外資四大百貨公司(福利、匯司、泰興、惠羅)與華資四大百貨公司(其實是僑資-先施、永安、新新、大新)的起落,對於上海灘的這一攤都市商業發展,擴展了視野,細化了梳理,相對來說還是比較清晰的。從書中先施公司初創時期的股東名單,讀者延伸下去可以讀到資本的分化與裂變,從南京路上常年可見的「大降價」、「大減價」、「大犧牲」之類的旗幟,讀者延伸下去可以讀到繁華之中激烈的商戰。不過,作為一部學術論著來講,以論文答辯形式來出版成書,這一種編排還是可以商榷的。至少,重復闡述想如何寫、為何要這麼寫的部分,應當可以省略不少,而對於舊時史實考證的功夫,大可以再多著力一點,讓讀者不止可以尾隨著張愛玲、林徽因去逛逛舊日的南京路,也可以從舊日南京路的輝煌華麗之中,讀出一些個冷峻與無奈。也許,是囿於他國學者對於歷史資料的查索閱讀,難免會出現的某些局限性吧。
      菊池敏夫的《近代上海的百貨公司與都市文化》,替上海灘時過境遷的都市場景乃至都市文學作了註釋。比如,外資四大公司的創立年月與公司原址:
      
      福利公司(Hall & Haltz Co.Ltd.)-1858年創立,先後在南京東路114號與南京西路190號設店。
      
      匯司公司(Weeks & Co.Ltd.)-1875年創立,位於寧波路、浙江路口。1895年後遷至南京路、江西路口。
      
      泰興公司(Lane,Grawford & Co.Ltd.,即香港連卡佛)-1895年創立,位於南京路外灘。
      
      惠羅公司(Whiteawag Laidlaw & Co.Ltd.)-1907年創立,位於南京東路98號。
      
      ---------------------------------------------------------------------------------------------------------------------------
      【筆者案】:以上百貨公司地址有具體門牌號的,系筆者以《老上海百業指南-道路機構廠商分佈圖》一書的標出為據,從該地圖中標出的門牌號中,亦可看到原先百貨公司大門的設置與朝向。
      ---------------------------------------------------------------------------------------------------------------------------
      
      這裏,惠羅公司與福利公司兩家的地址,在今日的上海灘還是舊跡可尋的。在被列入作者參考文獻的《老上海百業指南-道路機構廠商分佈圖》一書裏頭,也可按圖索驥,曉得個東南西北的。匯司公司經過搬遷再加之城市發展改造,的確是舊跡難覓了-估計也祗有上海城市檔案館裏頭有案底了。至於1895年設立於南京路外灘的泰興公司(連卡佛)原址,稍晚於《近代上海的百貨公司與都市文化》出版的《上海租界研究》一書裏頭有一段文字,可供《近代上海的百貨公司與都市文化》的作者參考,其創立年份的說法,與本書也大有差池,茲錄於下:
      
      「泰興,香港英商洋行。1850年連氏(T.A.Lane)與卡剌佛(N.Crawford)合伙創辦於皇後大道,華名別稱『連架剌佛公司』。經營百貨、食品、服飾用品、家俱、船俱及其樂器,以後逐漸擴展至廣州、上海及日本橫濱諸埠。上海分號華名別稱『泰興』,1872-1879年上海分號地址為南京路3號。」
      
      南京路3號這個門牌號,就在華懋飯店的對馬路-(今日和平飯店。哦,不!確切地說應該是今日的費爾蒙特和平飯店)-應該就是後來匯中飯店(Palace JM hotel)建樓的那一塊地皮了。時下上海灘眩目的諸多變幻,有時候大概就連那一個土地菩薩都要斟酌一下,查一查英國人的工部局、法國人的公董局乃至看一看最近最近最近的案頭文檔,才能明明白白夠告知眾生的。
      大概是在上一個世紀的九十年代,再上一個世紀後葉曾經在南京路3號輝煌華麗過一度的的這一家「泰興公司(連卡佛)」,又來過上海灘了。梅開二度,更加輝煌華麗的店面開到了當年的霞飛路-今日的淮海路上。再後來,花開花落也有好幾個年頭了,卻是又走了。
      時下,對於日新月異的上海灘,都市文化也摩肩接踵的急起直追,像茅盾在《子夜》一書裏頭寫的那樣-「都像有鬼趕在屁股後似的跌跌撞撞地快跑。」從學術到文藝,作品疊出。乃至出現了太平洋戰爭爆發前夕的外白渡橋上,蘇州河的那一頭掛著日本太陽旗,這一頭卻祗有美國星條旗而不見了英國的米字旗。乃至公共租界工部局的英國官員率領著一伙安南兵出鏡來吆五喝六,這究竟是出演紅頭阿三錫克兵的演員成本大了點吶?還是編導們的知識淺薄了點?
      就從這一點上來說,我是由衷地希望海內外學者們關於上海灘的研究可以更深入一些廣泛一些,類似拉雜寫來的這一篇文字裏頭所提及的那些學術著作,可以多翻譯一些、多出版一些。文化上海灘,不要讓讀者們觀眾們再讀到再看到一幀幀面熟陌生的上海灘了,似是而非,誤事誤人。
      順便也扯開去再說一句話。其實,就連這一句被收入了方言辭典裏頭的上海話-「面熟陌生」,也是從語義邏輯上講不通的,方言搬上了字紙,以熟字俗字將就,結果細究起來就是語義牽強。「面熟陌生」是應該寫作「麵熟麥生」的-滬語「陌」與「麥」同讀:飯碗裏頭的麵條是老相好了,然而說起農田裏頭的麥苗青草來,就講不清爽了-不清爽妝清爽、不曉得妝曉得,說的就是這個理兒了。學問一事,將錯就錯了,也就擺不上大臺面了。原本,這四個字的上海方言是用來說套近乎、瞎搭訕的。
      上海灘的華麗緣,誰都隨緣嚒?緣份探究到底,大概,還是得看一看基因的。
      
      ---------------------------------------------------------------------------------------------------------------------------
      
      延伸閱讀:
      
      ***《Shanghai's Dancing World - Cabaret Culture and Urban Politics,1919-1954》[美]Andrew David Field/著,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
      
      ***《上海,愛-名妓、知識分子和娛樂文化,1850-1910(Shanghai Love-Courtesans,Intellectuals,& Entertainment Culture,1850-1910)》[美]葉凱蒂(Catherine Yeh)/著,楊可/譯,生活.讀書.新知 三聯書店2012年版
      
      ***《上海租界研究》吳志偉/著,學林出版社2012年版
      
      ***《老上海百業指南-道路機構廠商分佈圖》張劍明、吳健熙/編著,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4年
      
      ---------------------------------------------------------------------------------------------------------------------------
      
      -ZY.S. 2013-January-12,滬上「南石軒」
      
  •   我麻麻说她爷爷是上海英美烟公司的高级职员,后来说是经理,跟董事长联姻做儿女亲家,就是她的“大阿松”和“大大姆妈”夫妻俩。这事儿还能查到吗?
  •   英美煙草公司應該是有公司職員名錄的 :)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