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书瘾君子

出版时间:2012-4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美] 汤姆·拉伯  页数:240  译者:陈建铭  
Tag标签:无  

前言

前言汤姆•拉伯以其诙谐语调,娓娓道出对书籍的搜访、阅读与收藏之着迷(不对,应改成“沉迷”)的著作于十年前问世,当时书籍出版、贩售的大环境虽然正处于剧变,但仍在可掌握的范围。邻近的街坊小书铺尚能求得温饱,提供爱书人(喜欢在各书店最昏暗、最静谧迷人的角落挖宝的人)一个淘猎书籍的好去处。诸位读者,我毋庸浪费篇幅告诉您现今巨型书店大举抢攻书市所造成的影响,当然,它们的特色绝不单单只是每家书店都布置得宛如全新装潢的客厅一般舒适。为了确保固定盈收,此类书店要销售源源不绝的畅销书,如此一来,便多多少少从根本左右了某些书籍得以出版(反过来说,也影响了某些书籍不能出版)。影响所及,销售额便能回馈给出版社,对这门风险产业似乎好处多多(至少从表面上看来)。正当我们刚要为黯淡的前景打一阵小小的哆嗦,忧心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或者稍稍更冷门一点:福楼拜的《情感教育》[ASentimentalEducation]、艾米莉•勃朗特的《维莱特》[Villette])即将从书架上消失,便听到远方响起坚定的革命号角。那高亢的乐音听起来仿佛是E大调:E出版、E书、以亚马逊为首的E书店,以及能让所有个人或机构订户(图书馆、学校与各行各业)下载庞大资料的E图书馆。简直赞到一个不行!虽然听起来颇令人大感奇怪,但或许也应许着一片光明前景。汤姆•拉伯特地为新版《嗜书瘾君子》增加一个章节,这篇“后话”(绝非“结语”),对于横亘在眼前(或者,趁大家高枕无忧的当儿,砸到咱们头上)的林林总总可能状况,提出他个人独特的观点(以及不止一丝丝的疑虑)。他在该文中探讨即将来临的数位时代对书籍的生产——以及取得——方式所带来的若干问题。一如本书所述,拉伯自有其一以贯之的既定偏好。他手里始终紧紧抓着实体书不放,口中振振有词反对虚拟书籍。他喜爱纸张与油墨印刷字、或穿线或上胶装订成册、配上美轮美奂的封面、或软或硬的书本。正准备展读、享用本书的人,对此必定同感戚戚焉。其实,即使对于电子书能让书籍永远不虞绝版、能为世世代代读者提供任何书籍的电子书抱持审慎乐观看法的出版行家亦相信:传统书籍(或可称作“P书”,因其基本材质为纸张[paper])将可屹立不坠。贾森•爱波斯坦(JasonEpstein)在他的新作《书本这一行:出版的过去、现在与未来》(BookBusiness:PublishingPastPresentandFuture)中断言:“作为实体存在的书籍,将不会被来势汹汹的线上电子文本、掌上阅读机取代。书店也不会消失。”网络评论家斯文•伯克茨(SvenBirkerts)亦提出相同见解(只是略带一丝丝恫吓的语气):“当然,书籍永长存,它们将有其特殊功用,但是它们将变成大家四处可见、和主要干道没有交会的古老巷弄。”何以要对(当下与未来的)书籍这一行耿耿于怀?并且,对纸本印刷书籍终将成为明日黄花感到忧心忡忡?爱书诸君,因为这件事情与我们未来将自何处、以何种方式取得书籍休戚相关,是远从古登堡发明活字印刷机以来始终恒在的重要课题。现在,敬请翻开书页,随汤姆一起抽丝剥茧、纵情徜徉书海。你必能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书瘾病历表。然后,找个安稳的角落,好整以暇、细细领略作者在“后话”中描述的未来书籍之种种面向。你可能会发现自己正要拥抱一个双重的世界,其中有些书是实体存在的,另外一些则只不过以“位元”(bits)、“位元组”(bytes)等数字、虚拟的形式出现。或者,你也可以(效法无所畏惧的前导——汤姆•拉伯)频频肃然立正,道句:“万事莫如书本好。”马琳•布莱辛(MarlelneBlessing)支点出版社(FulcrumPublishing)总编辑2001年1月

内容概要

  人生百病有已时 独有书癖不可医
  一本嗜书如命者的终极解脱指南
  一本无可救药的爱书人的黑色幽默告白
  最新一版 重度来袭
  本书作者以幽默诙谐的手笔,娓娓道出对书籍的搜求、阅读与收藏的痴迷,把爱书人的种种病状一一列举出来,让我们看了不仅会心一笑, 更会连连拍案叫绝。在轻松自如的笔墨中,作者带我们回顾了图书的历史、风格,书痴的百态,收藏癖的种种表现以及各种类型的买书人,可谓妙趣横生,别有风味。

作者简介

  汤姆·拉伯(Tom
Raabe),在丹佛担任编辑与自由撰稿人,奉行“买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古训,不买书的日子喜爱旅行,足迹遍及印尼、新加坡、印度、尼泊尔、阿富汗、伊朗与欧洲各地。

书籍目录

前言 马琳?布莱辛
第一章 患者自白
第二章 病症剖析
 生理症状|居住环境|生活品质|末期病状
 >>嗜书瘾小常识:性格缺陷抑或生理病症?
第三章 自行检测:你到底是不是瘾君子?
 毛病到底多严重??????
第四章 书籍简史
第五章 书痴乎?爱书人乎?
第六章 收藏痴
 书以稀为贵|惟品相是问|百善首版为先签名书、落款本与题字本|讹误至上
第七章 旁症博瘾
 读瘾|嗜书网痴|学究|葬书狂|书刽子手|书饕
第八章 伪瘾君子
 舌灿莲花|架势十足
第九章 什么人买什么书
 “控制消费总额上限”型
 “控制单价成本”型
 “反正便宜绝不会吃亏”型
 “打落牙齿和血吞”型
 “不上长城非好汉”型
 “见风转舵”型与“身先士卒、一马当先”并发症“众人皆醉我也醉”型
 “虽千万人吾往矣”或“早别人一步洞烛先机”型“有志堪励直须励”型
 >>携书入家门
第十章 梦幻书店
 整体环境|品项货色|从业人员|旧书区
第十一章 阅读百态
 进餐用膳|如厕出恭|卧榻就寝|行进移动工作办公|置身非瘾君子家中
第十二章 甘为书奴无怨尤
 >>约翰逊博士:无与伦比的书痞
第十三章 借、不借,学问大
 >>临去秋波
第十四章 对症下药
 斩草除根|移情别恋|男婚女嫁|引虫入室|买到手软
后话
 逛书店与聊书|买书与贮存|阅读
注释
参考书目
  

章节摘录

版权页:   第一章 患者自白 你和书店是否正处于剪不断理还乱的紧张关系?你可曾不经意晃进书店,原本只打算打发几分钟,结果在里头随便一逛就是好几个钟头,出来的时候手上还拎着一太堆书?光是置身汗牛充栋、精心布置、巧妙陈列的书海当中,是否就令你感到莫名其妙地血脉偾张?而且觉得很爽?甚至爽到不行? 倘若上述这几道问题的答案都是肯定的,那么你恐怕前景堪怜了。我明白,本人亲身经历过。在下尝过那种不足为外人道的愉悦滋味,我很清楚那股引人人胜乃至无可自拔的力量。 我就是一个活生生的嗜书瘾君子。 先别笑。这个疾病普及的程度远远超过大家想像,即便绝顶老谋深算的人亦难逃其魔掌。说穿了,谁不曾领略过一脚踏进某家占地广袤的大书店,油然而生一股自庸庸碌碌、生活的错乱发狂之中抽离的感觉,一头栽进静谧、清明的天地,在充满知性与高深学问的圣殿中悠游徜徉,心里头涌起的那股雀跃?谁没领略过伴随大手笔购书所引发的狂喜悸动?哪个人不频频渴望再多来几次?我就说嘛,我晓得。这些全是我的亲身遭遇,难保哪天不会发生在你身上。 我的苦难一如其他所有苦难——皆源自逛书店。悠悠晃进一家书店,在书架间漫漫游荡,然后再悠悠晃出书店,手里拿着一两册正正经经抑或老少咸宜的玩意儿:或许是刚出版的《光怪陆离漫画》,也可能是甫问世的汤姆•克兰西新作。开心,自然不消说;有趣,那当然;再怎么说,都只能算是寻常人的寻常行径罢了。所有人隔三岔五就逛一回书店;任谁都会花点小钱买几本书打发空闲时间嘛。 随着一次又一次造访书店,我却未能及时察觉自己的心境逐渐起了微妙变化,我对知识的好奇心屡屡被挑起,纵身书海每每让我内心平静,从架上抽出一本崭新的书本并带着它跨出店门口总能令我无比雀跃。我不知不觉渐渐中了毒,为往后漫长的瘾疾岁月奠定了基础。 遥想当初,星期天午后是我最喜爱的时光。刚开始只是偶尔(后来逐渐变本加厉)造访我最喜欢的那家书店,兴高采烈地在那些溢满知识与智慧的走道上不断来回穿梭。早些时候我买书尚不至于一掷千金。我购书的数量不多不少恰到好处。我在书架间随意浏览;偶尔从架上抽出几本书翻阅;屡屡赞叹出色的封面设计,欣赏错落有致的书脊。我想要彻底理解它们;我想遍读每一本书。正是为了拥抱知识、亲近旷世巨制、嗅闻书本的气味,让我中毒日深终致成瘾。我越来越渴望亲近书籍。我恨不得把关于书本的一切一股脑统统填进脑袋瓜子。 紧接着,我便开始动念想将它们买下来了。头一回正式出击发生在位于丹佛地区、稳居旧书店龙头地位的“破烂封面书店”(Tattered Cover Book Store)。我踏进它那满坑满谷、深邃而幽静、到处摆放紧实沙发的室内,我开心满怀地走着走着。当双脚一跨进那道大门,我便晓得自己肯定会成为“常客”。要我“窝进”任何一个角落,不管是在这边啃掉半本小说,还是在那儿阅读一篇社会学论文都完全不成问题。过了半晌我已心花怒放,手里抱着总价50元的一堆书,对于眼前的未知世界以及即将到来的林林总总麻烦仍旧浑浑噩噩、丝毫不察。 这种每周一回的出逃仪式如是持续了那年春夏两季,虽然察觉自己的行为似乎出现逐步上瘾的征兆,我却依然任其继续坐大,心想:反正等到九月职业足球赛一开打,这个瘾头自然会冰消瓦解,有个善终。

媒体关注与评论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在这个事事都可能成瘾的现代世界,即使是像爱书如此高尚风雅的嗜好,也可能变味走样。黄金屋成了钱坑、成了牢笼,颜如玉需索无度,教爱书人成痴,茶饭不思,形销骨毁终不悔。  ——责编推荐  这本书显然是一个爱书人的黑色幽默告白,行文笔调夸张逗趣,同时也充满揶揄的自我消遣口吻,因此读起来有时不免觉得有夸大吹嘘之嫌,但其实距离事实并不远,因为我个人就是一个爱书成癖的人。这本书所述说的许多嗜书瘾君子的有趣轶事,事实上都非常吻合我个人曾经有过的经验。  正是因为书永远保有魅力,才会有源源不绝的嗜书瘾君子来到这个世界,当我们百无聊赖地单调生活,凭添许多数不尽的乐趣。活着的至大幸福,除了能读书、买书和藏书之外,有什么能比得上的呢?嗜书瘾君子会这么说,义无反顾。  ——爱书人刘森尧推荐  “我迫不及待地想为这本书写点东西,尽管才刚刚读了整本书的一半。但是就像你遇到了一个让你一见钟情的姑娘一样,虽然你还没有完全了解她,但是并不影响你迫不及待的把所有的爱慕和誉美之词献上。理由很单纯,她让你一见钟情了。这本书同样也让我一见钟情了。”  ——豆瓣网友华太师推荐

编辑推荐

《嗜书瘾君子》是一本嗜书如命者的终极解脱指南,《嗜书瘾君子》是一本无可救药的爱书人的黑色幽默告白。最新一版,重度来袭。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嗜书瘾君子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73条)

 
 

  •   该书好极了,是爱书人不能不收藏的。作者以幽默诙谐的手笔,娓娓道出对书籍的搜求、阅读与收藏的痴迷,把爱书人的种种病状一一列举出来,让我们看了不仅会心一笑,更会连连拍案叫绝。我也很喜欢陈建铭的翻译。顺便说一下,他翻译的《查令十字街84号》更是爱书人必读的。
  •   爱买书的爱读书的都可以买来一读,对书痴的描写,令人捧腹,也非常喜欢陈建铭的翻译,好!
  •   买书如山倒,看书如抽丝。有道理。。。
  •   嗜书症状有点明显啊
  •   之前的哪本丢了重新买一本~书话果然最有爱了~
  •   第二版,买来收藏,第二本了
  •   书的内容先不说,单是翻译就已让我倾倒。
  •   翻了翻,可能因为原文非常诙谐,翻译比较困难,所以感觉应该多加注。
  •   跟《查令十字街84号》一样的棒!陈建铭翻译的作品真真让你读千遍万遍都不厌倦。
  •   早就在书店看到这本书了,很没有仔细看,准备最近消化掉
  •   看了看。消遣下就可以了。。
  •   估计会好看的
  •   装帧比第一版更具特色。
  •   作者写的挺有意思,不过是字面上的,这本书想写一个现象一类人却又没深入到骨子,只是用了一种幽默诙谐的方式去表达,看看还行。此外,这个翻译,我看过他好几部翻译作品,什么查令街、藏书之爱等等,都很用心翻译,但是说的不好听的,次次都很装腔作势,用力过度。
  •   对比了一下,我有了些许书中提到的病症,那又如何?! 是吧?
  •   4分是因为翻译的精妙,给译者的分!文章内容其实以一篇文章的形式就完全足够。整本书读下来似乎觉得作者有炫耀之嫌。没事时看看也行,特别是想从事翻译工作的同学一定要看。什么叫信手拈来,此书也。
  •   送货快,质量不错,收藏用
  •   尚未阅读。看介绍应该不错。
  •   记得在大学图书馆读过,如今重温感觉还好
  •   书拿到有些压痕,影响不大。但是还是希望平整的好嘛。整体不错。
  •   语言很幽默,爱书人的知音,喜欢书的人会在书里找到自己位置,看看你对书是几分痴
  •   个人觉得文字一般,有点倒文袋。另外这个系列的包装和纸张太差。不值得购买。在地铁里随便翻翻大小倒是正好。
  •   我有瘾!文雅疯狂这一系列很不错。
  •   一个书,看过了,有一两个错别字。书有点旧,用鼻子闻闻,没有刚出的书特有的味道,因为是两年前出版的,我怀疑卓越是不是把它放在仓库里两年了。内容话推荐到豆瓣看。
  •   生动又有趣,感觉买对了,推荐!
  •   看了才发觉,买书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还是满足自己的阅历
  •   当你读过后,感觉可能和我一样,它译得很符合中国人的阅读习惯,“拽个二五八万”,“扬名立万”,“狗屁不通”,“泡马子”,这些都是地道的中国话。可是一看作者又是外国人。感觉像是到了唐人街,虽然是外国的地界,可是里面连邮差都是中国人。文字幽默,形象。剥去它的书衣,里面的书皮非常简洁,白色的底子,写着书名及作者名。不花俏。
  •   这是一本非常有趣儿的书,是我们这帮大书痴、小书虫的素描画像。不过呢,我们如今的图书市场还不及汤姆那时呢,能够淘书的地方越来越少了。我身边的书摊就是缩影,本来自己最爱逛的地方,如今也沦落为批发畅销盗版书的商贩了。除了感慨,我也无权批判业主,毕竟谁都要吃饭的。也许,我“红袖添香夜读书”的最后的浪漫与坚守,也会在某一时刻里轰然倒塌,这个世界上,真的是什么都可能发生。 还是言归正传吧。我个人以为这本书文笔生动、诙谐有趣,大半功劳还在于台湾译者陈建铭。每每神来之笔,令人非常佩服,拍案叫绝。也弥补了外国作者与我们思维方式不同所产生的一些差异与隔阂程度,使我们在阅读过程中,享受着“偷来浮生半日闲”的愉悦的时光。
  •   一看就知道是台湾人翻译的,呵呵呵,要是大陆翻译的应该是另一个样子。不过,书的内容还是挺有意思的。
  •   如果你也是爱书之人,那么一定会在读的时候会心一笑甚至捧腹大笑,并且,变得更加爱书!在很多人已经放弃阅读的时代,你会发现自己其实并不孤单。爱书有理,我们爱得理直气壮!
  •   我就是奔着这个书名才忍不住买的,的确如大家所言,翻译糟糕,但又说不清楚是哪方面的问题
  •   不过这本也不错,译者也是查令十字街84号的译者。感谢他。同是天涯爱书人,啥也不说了。
  •   看到豆瓣上对这本书的评价很高,又看到有止庵老师推荐,加之对这个译者的文风很是喜欢,所以买了这本书,上下班在地铁上阅读,经常会笑出来,写得很有意思,对“嗜书瘾君子”症状的描述很贴切啊,读的时候不免对号入座了~推荐~
  •   作者文笔风趣生动,书像一面镜子一样照见了爱书的你我,道尽了嗜书瘾患者们的种种症状,可谓瘾君子与瘾淑女们的自查手册。嗯,尽管放松阅读,慎勿对号入座。
  •   这本书通过译者的述说,让人忍俊不禁,语言幽默,深感译者的功力深厚!书本内容感觉算是心理学的一种吧,也能给“瘾君子”照照镜子,看清自己吧,内容不错。
  •   经典的嗜书人手册,分析了嗜书人的所有症状,可以自我诊断,翻译很幽默。
  •   翻译简直太给力了!作者简直说出了爱书人的心生和通病,并将种种书瘾发作症状分类列举,令人忍俊不禁。此书堪称所有爱书人必备的症状诊断书!
  •   可读性很强的一本书(不仅仅是因为它本身很薄。哦事实上,这在很多读书的家伙眼里其实是个缺点对不对~ :D)。书的内容和行文显示出写书的和译书的都对书瘾这档子事充满了热情,至少看起来就是这样。描写入木三分,惟妙惟肖,看着颇为欢乐。
  •   封面,还有里面的内容有趣幽默,活脱脱画了嗜书人的形象,不过就是我水平太低,里面好多文言的引用啥,我基本只好跳过拉,惭愧。
  •   我手边的这本汤姆·拉伯的书《嗜书瘾君子》,是刚购回的。按说这样的书对于我这类读者来说应该不是必买之物,大家都是读书人,买书、购书、读书的习惯是怎么养成的,我想都差不多,个中的体味可能也大致相同。不过,我还是很好奇,就想知道在大西洋那边的那个美国人,他是怎么嗜书成瘾的,他成瘾的状况又会怎么,我就特想知道。... 阅读更多
  •   等了很长时间
  •   嗜书瘾君子
  •   趁着搞活动,买了。
  •   喜欢装帧和字体的大小
  •   再版终于出来了
  •   嗜书如命者的精神鸦片,图书控的终极指南
  •     在图书馆待了一下午,读完了一本书《嗜书瘾君子》。越看越觉得浑身不对劲,看到书中所描述嗜书瘾子的特征,自己也中了几枪。比如以前买来的书,有些压根都没看过,只是当时在书店的时候心血来潮便买了,那些书一般是晦涩难懂的名著,即使看了也是半途而废或不知所云。想想之前读过的书,可以真正消耗为己用的又有多少?宿舍有一个舍友,买了一大堆关于罗素叔本华的哲学书籍,可是他却没一本是能读完的。或许很多人多多少少都存在这种毛病,尽管如此,一到书店我们总会克制不住买书的欲望。就像书中所说的,“我们买书的目的从来就不是仅仅为了阅读,而是为了享受占有的优越感。”
      
       而说到谈恋爱,嗜书瘾君子可以说是出师未捷身先死,因为他们心目中的理想约会是:两个人分别坐在相隔几尺的沙发,各人头上一盏灯,双双各自翻读自己手上的书。反观自己,虽然还没到如此严重的地步,但也有值得反思的地方,呵呵。
      
      看完后最大的感受是,努力去做一个“爱书人”吧,而不是只会买一大堆书一问三不知的“书痴”。
  •     兩年前看《嗜書癮君子》,很喜歡作者的「持書十誡」,現補回原文,算是留個完整紀錄。
      
      持書十誡 (p. 235)
      
      1) 欲入此門各眾當誠惶誠恐,切勿褻瀆藏書聖地,必除鞋於入口處方得進入;
      
      2) 一切書寫工具必須於入口自動繳出;
      
      3) 取拿書籍之前,汝當以入口陳設之玫瑰水盆潔淨雙手;
      
      4) 潔淨雙手之後,汝當著戴橡膠手套乙副,亦於入口索取;
      
      5) 不可抓取書脊抽出書架。自然,該書必以雙手捧之護之──如對待明代瓷器;
      
      6) 不可直接朝書本呼氣、吐息、打噴嚏、咳嗽、流口水、啐痰更在禁絕之列;
      
      7) 若於任何一本書的書角折頁,甚至只是動念,將立遭逐退,逕拖往車庫以狗頭鍘伺候;
      
      8) 翻頁時,須持用置於每張書桌兩翼之專用翻頁刀;
      
      9) 若以濕手沾染書頁,立處絞刑,並當場執行;
      
      10) 若有翻折書背事情發生,須即刻稟報書房主人,肇事現行犯將遭折斷背骨處置。
      
      
      
      The Book Handler's Ten Commandments (pp. 172–173)
      
       ALL VISITORS shall show respect for the holy ground of this library by removing their shoes immediately upon entrance.
      
       ALL PENS and other writing utensils shall be checked at the door.
      
       BEFORE HANDLING a book, thou shalt cleanse thy hands in the bowl of rosewater provided at the door.
      
       AFTER CLEANSING thy hands, thou shalt don a pair of the little plastic gloves, also provided at the door.
      
       THOU SHALT NOT GRAB a book by the top of the spine when removing it from the shelf. Rather, said book shall be handled as one handles a Ming Dynasty vase ---- with both hands.
      
       THOU SHALT NOT BREATHE, spit, sneeze, cough, drool, or discharge sputum of any type in the direction of a book.
      
       ALL WHO MARK a page by turning down a corner in any of these books, or even think about doing so, shall immediately be escorted to the guillotine in the garage.
      
       ALL WHO WISH to turn pages in a book must use the specially made paper knives provided at the end of each stack.
      
       ALL WHO WET their finger to turn a page shall die a quick and immediate death by strangling.
      
       YE WHO CREASE a spine shall immediately report to the owner of this library, who shall crease thy skull.
      
      也只有真正的嗜書癮君子,才會寫出這樣的十誡來!
  •     很幽默的一本书,作者将读者分为爱书人和书痴两种。爱书人对书精挑细选,欣赏的是书的质,书痴则是买了一本有一本,堆起一山又一山(书山)。各种病症的分析也很有趣,你有嗜书症吗?哦,请别露出这种鄙视的眼光,哦,也不需要这样急吼吼的大声否认嘛~如果你对书籍有分门别类的爱好,如果你对书签有各式各样的讲究,如果你对借书有不能容忍的恐惧,如果你对书籍的保管有各式各样的讲究……不用怀疑,你奔跑在一条成为或已经是瘾君子的康庄大道上~前途是光明的,后继者也从不匮乏,不用担心,不用担心,休息,休息一下~~
  •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自己从小对别的消费品兴致不大,唯独对书情有独钟。
      
        最开始是去书店看书,后来有点小钱,就买盗版书。那个时候还没网店,新华书店里的书价格高高在上,消费不起。恰好那时瘾头不深,买书只为看,盗版也就是纸质差一些,将就将就就过去了。
      
        终于在2012年这个“世界末日”,书瘾莫名其妙的爆发了。恰逢电商不断打折,于是花钱如流水,一部ipad就这么去了。更悲剧的是,我沾染了丛书癖,若是买了一套从书中的一本,心就发痒,就想要集邮一样收齐全部。曾经,我确实有过收丛书的想法,想着以后赚钱,就把商务那套汉译世界学术名著系列和上海世纪那套世纪人文系列给收藏了。可是,那毕竟只是个念头而已。没想到,那两套没收齐,到先收了南大那套小精装(被波德里亚害死了)和福柯的大部分著作。鬼才知道我为什么突然对福柯感兴趣,就听了个名字而已。而且,照这个趋势下去,可能会继续收。(因为那套小精装还没出全——或许压根儿就“出不全”——该死的出版社;福柯也还有几部著作还没翻译出版。)
      
        这本书对各种书痴有很详细的介绍,翻译也很不错,很地道。读起来很有听相声的感觉,哈哈。
      
        唯一不满的就是价格,虽然国内的书价已经很便宜了,但是考虑到国民收入,考虑到书痴们的腰包,区区230页竟然要28元,实在是心黑。
      
      
      
  •       此书相当有趣。把爱书之人比成病人。而后一一剖析,读来令人兴味盎然。
        爱书是肯定的,我曾经也想过是否该停止买书。虽然没有上万册,但也不少了。现在看看,原来有毛病的人还真不少。本来看完一半时我还觉得我的“病”没那么重,结果后半段又重重给我一击,我还是没逃出重病的命运。怎么办呀!恐怕也只有买到手软了。
        作品非常有趣,用词比喻都很幽默,不是什么严肃话题,不过读来令人很感兴趣,也是是让人忍俊不禁。完全可以消遣一个下午。天哪,我又犯病了。
  •     
      看了这本专门写瘾君子的书,感觉自己并不孤单了,里面有测试,怎么测都是标准的瘾君子了。不过没想到自己那么多怪癖和嗜好,竟然都是瘾君子们的通病啊!这个我可没想到,比如无论在什么地方,都绝对没有找不到书的时候,比如送礼第一个就想到送书,比如听到别人说一本好书竟然自己不知道就马上买来,比如送人家书喜欢介绍一翻,曾经不小心重复买过同一本书,还有读书的速度越来越快,还有如何把买的新书带回家而不让爱人发现等等。原来世界上有那么多瘾君子啊!可惜抚顺就我一个。
      
      其实只要是爱读书的人,最后都会变成同一个样子,不仅仅是爱读书,其实任何瘾君子都是这样的!
      
      
  •     这本叫做《嗜书瘾君子》的书是我在书店里无意发现的。随便翻开来看,不禁觉得里面描述的嗜书者的形象竟与我有着几分类似,特别是其中的那种关于面对书店或者买书的时候的心理描写十分贴切。在书的封底醒目的位置上,写着一段关于辨析书痴和爱书人的话。我以为,所谓爱书人,爱的是以书为载体的其中的内涵。当然,油墨纸香也是必不可少的。但对于书痴,可能更多的是对于书这种载体的着迷。
      全书写得幽默风趣,翻译得也很好,让人看时经常莞尔一笑。但在这笑容的背后,我又意识到,对于买书时的那种兴奋与激情,不仅仅是只有我才有的,有大量的人比我更加疯狂,并且还不以为然。
      说到读书,上大学给自己布置了一些读书的任务。在执行这些任务的过程中,我发现,买书是比读书更加有乐趣的一件事情。列下购买清单和挑选自己中意的图书,比去图书馆借更能引发自己的成就感。而且相比较于旧书、盗版书,我更加喜欢新书的那种手感与味道。当然,真正的瘾君子或者说收藏书的爱好者,对于旧书却更是情有独钟。全书描写了许许多多的嗜书如命的人。他们各式各样的习惯、举动让人称奇,诸如葬书、吃书等等。
      在书的后半部分,作者教我们的“装逼大法”,或者委婉一点说是冒充读书爱好者的说法,也确实从侧面说明,在日常谈话中,不要迷恋于卖弄新型的、艰涩的、拗口的词语。不能简洁而清晰地表述出你对书本内容和风格的看法,那是因为你没有把书读懂。作者对这种书痴的看法,既充满了批评,也隐隐透露出一些骄傲。按他的话说,一开始人们都是为了扩充自己的头脑,为了掌握更全面的知识而开始大量地买书和阅读的。但那只是初级阶段。随着这种进程的发展,人们往往会把重点从阅读偏向于买书这件事本身,而从一个爱书人渐渐变为一个书痴。
      里面有一个测试,测试你到底是不是一个瘾君子。经过我的测试发现,我正处于一个中间阶段。这种时候恐怕还能够自我控制。但是克制,就说明已经有瘾了。瘾这个东西不一定是个贬义词,看你怎么对待它、利用它。让它为你所用、成为你读书道路上一个动力,那么读书可能会成为你人生道路上一大快事和一个良好的习惯,否则可能仅仅是满足了你收藏和购买的癖好而已。让我们努力做到像爱书人一样,打心底里欣赏书的质,而不是像书痴那样,只知道用手去掂量书的量。
      
  •     百样米养百种人,按我娘的说法,这人哪,总得有一个花钱的地方,爱抽烟的花烟钱,爱喝酒的花酒钱,好容易碰上我这烟不沾酒不爱的,花的钱更多,都花在书上面了。按古话来说,这就叫失之桑榆,收之东隅。哪边不得劲就总有地儿可找补。所以啊,生有处,死有地,钱终归是要拿来花滴。­    买书至今,我娘是一直念叨,那些书买了有什么用,看过一遍就完了,买来干嘛,占空间花钱不说,看着还添堵。她就一直纳闷,当年抓周的时候,一本新华字典愣往手里塞都不要,现在怎么就买书成瘾了。吵得多了也就懒得争辩,细想来还确真以为自己有点瘾头了呢。­     不过在今天看完《嗜书瘾君子》之后呢,我才恍然大悟,咱是嗜书,可要达到上瘾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幸好及时了解了这条路的前景,开始庆幸咱还没到那上瘾的境界啊。     汤姆.拉伯的书写得轻松写意,陈建铭的翻译也非常得得体到位,语词运用得很中国化,一看就知道是译作,但不陌生,不隔,很多词汇放在国人日常的写作中都未必会出现,他却用得恰当,让人能够会心一笑。一部轻松的书翻译得照样轻松,效果就达到了,不愧是翻译过《查令十字街84号》的人,而台湾的传统文化保存于此也可见一斑。     虽然在鸠摩罗什看来翻译不过是嚼饭与人,失其真意且致呕,那是大师太过执着于佛经的崇高了,其实好的翻译不妨把他看做冷饭再炒,炒的过程中未始不是一种再创作,虽然未必完全保持原汁原味,但是饭还是那些饭,而只是添加了繁复的配料,添了不同的味觉和口感而已。大致还在,略加点缀又有何不可。当然,吃多了炒饭终究会腻,原味的白饭才是不变的恒常。所以,看译作总是不如看原作。也是这道理不是。可惜,俺没那语言水准,只好继续吃炒饭。     汤姆.拉伯笔下的瘾君子成瘾得可怕,其实,不管什么,只要成瘾,魔怔了,都可怕。不辨识内容只爱买书的疯狂购书者,为搜全不同版本四处寻觅的藏书者,为保全爱书专设无菌间的爱书者,甚至还有要与书与书中知识同在的实实在在的吃书者,想想都让人不寒而栗。这种书瘾,千万莫要沾染。     家中近两千册的书,虽然不敢说每本书都阅览一尽,但至少都可以说大致泛览一过,除了二十五史等几部大型的用以检索资料的全集以外。也从来不去考究什么版本和专门的保护,本人买书只为阅读,只要内容一致,管他精装平装。所以是书越便宜越好只要它内容不差。至于保护,只要不撕不烧不丢不毁,也就是了,何必在乎其他外在的藻饰。     不过,近些日子买书有点上瘾,是一种追逐的瘾头,所求太多,很多方面都想涉猎,所以购书也五花八门,摄影的,心理的,古典文学理论的,政治的,历史的,散文,小说,旅游,哲学的。这是一个不好的苗头。博而不精,难免成五技之鼠。要懂得取舍和收敛了。
  •     事实证明,我不是,因为我对书的热爱是一阵一阵的,有时候我觉得它是我的一切,但是有的时候又把到它扔到一边。这本书风趣幽默,并且毫不留情面,那些伪君子一下子就现形了。看完这本书,其实,我特别想去书店,或许,我也是伪君子。
  •      一口气读完这本非常轻松有趣的读物,尤其对于每个嗜书瘾君子来说,汤姆·拉伯对每种书痴的症状的分析和解读真是让人大快朵颐~
       值得一提的是,看这本书之前我看了一本让我大倒胃口的书(唉,当作品的价值观与我奉行的原则发生强烈冲撞的时候真的很无奈),因此当时心情很郁闷。幸亏这本书,我的心情随之也舒畅起来~\(≧▽≦)/~啦啦啦
       作者是相当有趣的一个典型书痴,难得的是痴迷得“有板有眼”。其实,我们这些书虫对自己的嗜书瘾是爱恨交加的啊~ 最记得里面提到的bibliophilia(书之爱)和bibliomania(书之痴)的区别,真正的界定这两者的界限是“到底读了多少自己书房里的书?”啊~ 看来“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这样的习惯还是该有所改变了,bibliophilia固然是好,但千万不要沦为bibliomania噢~
       P.S. 大赞本书的翻译,译者果然是文字工作者,各种俗语、成语信手拈来,用得也很传神巧妙。作为学翻译的学生,每每读译作的时候难免会有点“吹毛求疵”的职业病,之前确实也看过一些不忍卒读的畅销书的中文译作。但是本书的译者造诣真高,实在佩服。读罢,除了有书痴直抒胸臆的畅快淋漓之感外,心中大有感叹:译路漫漫,吾还需上下而求索啊。。。
  •       这本书木有完完全全的看完,作为一中国读者,阅读量又不是很广泛。里面提及的很多书我木有看过,里面的很多作者我木有听说过。
        这是一本写的挺幽默的小说,尤其是翻译者应该是很有用心的翻译出来,很多中国的俗语都有应用到当中。
        原来一旦爱书爱到了瘾君子份上,那可真是可爱又可恨了。爱书,爱不释手,走到哪看到哪,藏书癖,买书买到手软......
        第三章里有个小测试,做完以后,发现自己属于中等水平瘾君子,基本上还是保持了一般理智的那种。的确,作者笔下的瘾君子的种种行为,我还是木有的,但是基本上可以理解。
        喜欢看书,但作为普通大学生一员,我还没有大笔大笔钱去买书,多年混迹于学校图书馆的文学借阅室,想看的碰巧看到的各种类型的书都有。坚决不带钱逛书店,免得把持不住自己。要买书那么就上当当买去。
        爱书自然是好事,不过还是保持理智尽量不要成为瘾君子吧。
         
  •     翻译的态度很认真,文字的功夫也到位了。在现如今出现的译本里,已经算翘楚了。所以我们不必委屈求全,求完美。从这一角度来说,非常体谅译者。谁都希望求完美,但完美确实很难达到的境地。尽吾心,尽吾力,也可以无悔无憾了。在次基础上,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那就是见仁见智了。如果有人生来就不吃土豆,你就是找来五星级的大厨给他烧了土豆,他也不想吃。
      
      有朋友极力推荐,觉得这本瘾君子的翻译非常灵活,超脱了翻译腔。我读完之后,也觉得译笔是比较灵活,但四字语的过度使用和堆砌,则令我比较不爽。在我看来,四字语的偶尔运用,应是妙手得来,然后融入文中,天衣无缝,强化表达力的。但是过多的过度的堆砌,这些借来的东西,就像小补丁,总会留下缝隙和痕迹。
      
      没有看过源文,未进行源语和的语的对照,仅就读到的译文发表一点拙见:)
      
      PS:对于作者的一点个人感觉:作者似乎从头到位都处在亢奋状态,没有舒缓,只有高亢,于是语气从头到尾都一直保持极度夸张的状态,文似看山不喜平,还是喜欢来点张弛有度的感觉。
  •     我其实向来就喜欢看看那些书痴们的深情之作,那里能够体会到的是一种类似已经绝迹的史前文物般的古趣和那么点现今很难看到的痴情。
      
      兰姆姐弟如是,乔治·吉辛也是如此。没有什么比起那些在饥肠辘辘的贫困线上挣扎时,仍然为心里梦魂缭绕的几本书而痛苦取舍时,更加感人的时刻了;也没有更有力的例子能够说明,人之所以为人,不同于一般动物的地方。
      
      Tom Raabe的这本嗜书瘾君子,给我的印象却有点迥异。或者说,汤姆所谓的瘾君子们,更多时候体现的真是有些古怪的病态,和我记忆里那些值得推崇的,大大的不同。
      
      瘾君子在他笔下的表现,最突出的一点,是对于书籍几乎无法停止的占有欲望——让我有些瞠目结舌的就是开篇那个荒诞小故事里,把同样版本的狄更斯全集买上三套的仁兄——而这,颇有些超过了;而那些藏书不为读,仅仅为了版本、品相的饕餮们,被工匠一句老实话说出了本质:“我的老天爷,您买这书回去,还真是拿来读的啊?!”。这不算是真正的爱书人,或者说,‘瘾’字是十足了,但是所谓’君子‘之风则荡然无存矣。看着看着,我这个’正常人类‘的距离感真是油然而生,夸张的笔法,让人时时捧腹,但是,却实在缺少撞击心灵那悠悠的一声。
      
      书本的包装和版式相当的不错,全文的组织活生生就是一篇论古谈今的论文。而文末洋洋洒洒的参考文献更是一丝不苟,十足十的满足当年毕业论文的参考文献格式要求。无论如何汤姆·拉伯的态度是值得为文者学习的。看看历史上那些如雷贯耳的名字,看看那些或可敬、或可笑的前辈们,会让人会心一笑,所谓书虫,的确有其可爱之处。
      
      同时作者行文风格也很讨巧——很少有超过一段没有一个包袱的,他夹讽夹捧的插科打诨,有时候会让人冷不丁的就被点中了笑穴:比如,开头那用来试图挽留因为狄更斯全集而愤怒离去的女友的话:“可是,若是换成特罗洛普……或者是安妮·勃朗特,我的确更爱你啊!”,令我当场缴械;还有作者杜撰的从公元前10000年开始直到1989年的出版史,大肆的把当下出版界那些恶俗的习惯调侃了一番,不是深愔其中之道者不能为也。
      
      所以,一本轻松的带着点文化气息的休闲书,这也是本书的一大价值所在;
      
      第二个,让我比较意外的是,作者对于电子阅读的趋势和现状的了解,虽然有所局限,而且难免的,带有自然的抵触,不过,各种分析和展望,却是相当的中肯。写在后记当中的,对比E时代以及传统的书籍和读书者的种种分析,在我看来,是这本书最出色的章节之一。不反对,不提倡,能够清楚认识到这个变革对于书籍出版和发展的革命性意义,而且显然本人对于电子产品和时代潮流的了解也有一定的程度(文中居然还提到了曙光公主Zelda....),这样的论调,在以往老派好书者的文章中,其实并不多见。
      
      唯一的区别是,对于其发展的想象还不够,2001的时候,在作者的概念里,一部电子阅读器,能够装载上十几二十来本的大部头小说——我们现在当然知道,这个估计实在太保守了,单以数量而论就已经远远不是这个级别了,更何况,在网络时代的今天,装载量早已不是瓶颈。
      
      而以亚马逊的Kindle为代表的电子阅读器,也正处于刚刚萌芽,即将迅猛发展的时期,未来更加不可限量。我们所在的时期,正处于当年纸张的使用所带来的书籍革命时期一样,也许预示着不可预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所以,E时代的阅读究竟会发展到哪一步,现在的确不敢妄言,可是,我们可以想象的是,对于已经具有如此漫长光荣历史的’嗜书瘾君子‘们,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也将会面临着同样巨大的变化——至少有一点,文化传承的成本和代价进一步的降低了,而一个人如果想成为’瘾君子‘,门槛也大大的降低了。
      
      所以,汤姆·拉伯文中提到,也许瘾君子们可以从那些危险的,随时会坍塌的齐梁高的书堆中解放出来,变成拥有齐膝高的光盘的拥有者这样的景象,恐怕永远也不会出现——因为,甚至光盘这种介质,都不知道会在什么时候就被淘汰了呢。
      
      快速链接:http://shinemoon.yo2.cn/go/32249.html
      
      
  •     书好看,翻译的也确实好,真是下了功夫的。这本书是爱书人的啦啦队,是爱书人的加油站,我们在不停的买书、读书,突然发现还有人在身边给我们呐喊!
  •     这本书对症得很.就像书里说的:“买书的行为本身已经取代了学而时习之……我不时从书架上拿下来欣赏封面,没事翻他几页,东查几条索引,西看几段内文,然后定下计划哪天一定要从头读到尾。结果呢,从来不曾付诸实行。期间总会有其他主题、其他书籍引诱我转移阵地,我无法原地踏步,我必须义无反顾、继续购买其他书籍,继续欣赏不一样的封面,然后没事翻他几页。”
      基本上我买的书都是这样,读上几十百来页,被什么事情打个岔,隔段时间回来还是那百来页翻来覆去地读,记不清了嘛。看着柜子里那堆读了一点点的书,有时候是高兴:嗯,我还有这么多书可以读。有时候是沮丧:居然都没读完,你还好意思说自己爱读书?
      
      回到本书,Tom Raabe很风趣,陈建铭的译笔也很好,《查令十字路84号》就是他的译作。Tom Raabe虽然对嗜书之人从头到尾极尽揶揄,但你能看出,他这是同志之间自嘲。你的痴迷、你的窘迫,总之,你不为他人所知的一切他全都体验过,也全都懂得。“我们互相明白”,再没有比这更美妙的事了。
      有些测试很有意思,比如“毛病到底有多严重??????”,下面我把自己干过的事列出来:
      1.每回与朋友结伴逛书店,你购买的书籍数量都比别人多?
      2.你会(毫无来由地)从架上抽出一本书,鼻子凑近书本里里外外猛嗅油墨、纸张的气味?
      3.曾经购买同一本书而茫然不察?
      4.逢年过节,你会购买自己想看的书送给亲朋好友?
      5.逛购物商场时,根本按捺不住随时想钻进书店溜溜的念头?
      6.曾经纯粹只因打折、特价而购买某本书?
      7.曾经单单为了封面漂亮而购买某本书?
      8.逛旧货市场时,你会从旧书摊先逛起?
      9.看电视的时候,你总习惯在腿上摆一本书,趁剧情拖沓或进广告的空当读上一阵?
      10.你曾经在理发厅或美容院里因一时找不到书可读而焦躁难安?
      11.每当陌生人走进你家或你住处,开头的头一句往往都是冲着你那堆书发表意见?
      12.床头随时起码搁着六本书?
      因为有十二项答“是”,把嗜书瘾比作万丈深渊的话,那么根据这项测试,我被诊断为:你现在已经跌进半空中,正扯着喉咙发出长长的尖叫划过墙壁,迟早会啪唧一声摔扁在谷底、扬起一阵尘土。
      
      是非题过后是选择题,看看这些题目吧:
      你设宴款待八位宾客,席间气氛十分融洽。突然冷场,原来某女从座下抽出一本书,埋首读将起来。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办:
      1.对此违反社会善良风俗习惯的忤逆行径破口大骂。
      2.抛出一个令在场所有人都感兴趣的话题。
      3.二话不说走到书架前,抽出十几二十本书,人手一本,剩下的放在一旁供大家随意取用。
      中间那个选择最合常情,而最后一种选择最得我心,想想都很爽啊——的确只能想想。事实上我也做过类似上面的那位女士那种不合时宜的事。大一时合唱团在武测的大学生活动中心排练,休息的时候大家都在聊天。那时候我没什么熟识的同学,也没有与人攀谈的意识,到角落里拿了一本汉魏晋诗选站着,泰然自若。后来一位学长说我搞笑,我还一无所觉。后来追问他为什么说我搞笑,他的回答我已经忘了。很久之后我才明白过来,当然是经了事的结果。
      接着上面的题目,有一个很极端,大概有人遇过吧——你靠床上看书,这时候另一半拧熄台灯,靠近你,发出“官人/娘子我要”的讯息,你会怎么办?我怀疑如果不是“七年之痒”或是不方便,答案还用问吗?不过我又想到了《绝望主妇》里的Bree,她跟老公做爱的时候死死盯着在桌上融化着的冰淇淋,好不容易热情起来的老公败兴而去。嗜书,有时候不也是强迫症的一种吗?
      还有开车时书放在前座而情人只配在后座的、对被参观书房如临大敌的、送书时滔滔不绝介绍此书妙处,最后忍不住当场径自读将起来的……
      
      你是哪种类型的买书者?“控制消费总额上限型”、“控制单价成本型”还是“反正便宜不会吃亏型”?总体来说我三种倾向都有,但第一种表现最典型:“你要是看到某人频频更换手上捧着的那堆书,一会儿搁下这本,一会儿拿起另一本,刚刚还抱着七本书,才一下子功夫就剩下四本……据此推断,这家伙肯定是“控制消费总额上限型” 。他们无时无刻拿着那道自我设限的消费额度对自己耳提面命。”这就是我在书店里的那副尊容,尤其我还是天枰座,那就更不幸啦。
      本书的前言提及大卖场的出现本来令出版界忧心忡忡,因为这类书店“为了确保固定营收”,要销售源源不绝的畅销书。似乎降低了出版业的风险,但也影响了某些不大可能畅销的书籍,令它们不能出版。数字出版的出现稍稍令人宽慰——小众图书不至于灭绝。再联系到十几年后出现的长尾理论,“当商品储存流通和展示的的途径足够宽广,商品生产成本急剧下降以至于每个人都可以进行生产,并且商品销售成本急剧降低时,几乎任何以前看似需求极低的产品,只要有卖的,都会有人买。”所以,还是乐观些吧。
      你是爱书人还是书痴?查尔斯·诺迪尔说:“爱书人晓得如何精挑细选书籍,一本接着一本,存在经得起重重考验。书痴只是将书堆得高又高,一本挨着一本,有时候连瞧都不瞧一言。爱书人打心底欣赏书的质,而书痴只知用手掂书的量。”本书的扉页上,一具邋遢的骷髅贴着一位赤裸着的丰腴女子,右手高举着一本书,咧着嘴,形容怪异,说的就是“嗜书瘾君子”啊。
  •     考试之前就知道自己的成绩,看病之前已经知道自己的问题呀。
      
       《嗜书瘾君子》的作者给了25道是非题,答“是”的越多中毒越深。我有20题答了“是”。剩下的五题则是:
      
       “朋友到家里一进门就会谈论你的书”,错,书房在里面,他们一进门最多只会惊叹我的碟;
      
       “如果下班逛书店晚回家会不会跟配偶谎称是跟同事出去喝一杯。”错,我说去书店了他会觉得正常,我说和同事喝一杯才叫人起疑;
      
       “会毫无理由抽出一本书猛嗅油墨味”,错,没此癖好,只会毫无理由拿出来欣赏下纸张、字体……
      
       “心中随时准备着20本最佳书籍的清单”,错,我是个优柔寡断的人,豆列都写不出来。
      
       ……
      
       作心理测试貌似病入膏肓?通读全书,我感觉自己还是一个颇为理智的人。嗜则嗜,毕竟没到痴狂的地步。额手庆幸。
      
       中国千百年来都有“诗书传家”的理想,我倒是从小都觉得看书是件好事情。老姐能够在书店一站几个小时,把一本书看个半册,这招死活学不来,我一向把通读书店所有书脊为己任,也就没法扎根站住。书非买不能读也,从来有之。第一次自己挑了本植物学的科普书,还挺喜欢。因为没什么钱买,从爷爷那儿拿也是一个重要来源,不管怎么样,他那三柜子书我从小就很垂涎,不过我现在已经三柜子了,他也还是三柜子……这一点他比较强。总归一句,我当时觉得爱书是上进的表现,从来不以为愧。但是这个作者就痛责:要看书去图书馆就好了,为什么非要买呢?然后一语道破天机:“获得占有的优越感才是铁铮铮的犯瘾动机。”
      
       人怕揭短呢。最近总是把书往单位送,大箱子摞小箱子,最后所有的人都知道我不停买书,然后就被当作“独特”的一个人了。当然,大家都在工作我却捧卷不放……倒不是我真的有那么孜孜不倦,实在是书本比公文有趣。
      
      不说自己,《嗜书瘾君子》中的确有很多话看的人会心,挠到了痒处。譬如:
      
      ——人们往往被书店里头花花绿绿的封面撩起兴致,当场对其中蕴藏的知识萌生雄心壮志。不过当然啦,照理说,那就该规规矩矩坐下来、把书摊开,仔仔细细读它好几个钟头才像话。可,谁有那种闲工夫?我是说,咱们都必须养家糊口、周末还得打理全家上上下下、照料小孩……有一大堆活儿要忙活呢。(买到书就认为知识已经到手一半的错觉很是养人,而且会乐此不疲呀。只是那后一半总是一等再等。)
      
      ——每本书都带着连接甜美回忆的包袱,从那本打孩提时代起、在暖暖的被窝里听大人们念过六百万遍的《火腿加绿蛋》,到整整四年大学从来没读过、现在也没打算度的《社会学原理》。这些书全都留着。(那些不幸丢失的也令人无比痛心。)
      
      ——卯起劲儿拼命买书,空闲时老是手不释卷,一碰到麻烦便躲进书房。(书中的世界很旷阔……)
      
      ——那些老骨头可以大摇大摆晃进书店,光是一本书就能磨蹭好几个钟头:页眉宽窄、装祯样式、纸质良窳、字体大小、版刻精粗、书名页、书口刷金、水印、转手沿革……还有夯不啷当一大堆只有内行人才能够领会的玩意儿……现代书籍还剩些什么可供我们品头论足呢?印在书衣上头的那帧作者玉照?平装本的装订背胶质地?(还真有,新近看到《长沙沙水水无沙》故意露出背胶不包,很方便摊开,就是有点不稳当。)
      
       最出彩的还是那份如假包换的出版史,原来全世界恶搞都一样。对伪瘾君子的抨击和鼓励让人窃笑,究竟有多少人不知不觉要去伪一下呢?今年在去海南的飞机上和一位智慧女性同事邻座,一起飞我俩都掏出预备好的书看上了,她看的是易中天《品人录》。在三亚她终于也发现了我的书,维尼熊的外皮下是希罗多德的《历史》,当场胜出。因此很爽地伪了一把。《边城浪子》中有段话很好,说伪君子也不错,这样的人至少做出很多君子的事情才能“伪”,虽然比君子差一筹,总好过无赖。伪瘾也一样,为了塑造瘾君子的形象,至少还是要努努力的。
      
       作者的文风大类马克·吐温,夸张嬉笑之能事,不过也真是这一点,让人觉得不那么亲切,毕竟大部分内容都非常人所有,即便作者自己也必然不是如此。也算是美国文的一个特点吧。就心有戚戚这一点,还是《闲话读书》更合我意。
      
       《闲话读书》的作者没有去论述,仅仅是描写自己嗜书的历程,一个真实的爱书人而已,虽然是点滴小事,却让人心动不已,大发感慨。少有人真的会爱书爱得疯狂,大多数依然是碌碌于营生的吧。
      
       可恨的是,作者说的是治病救人,实乃拉人下水,看了这本书不会痛悔自己嗜书,只会发现自己级别还不够,练功去了。
      
      
  •      三个晚上,看完了这本书。书上面有一个评测,看自己的嗜书程度如何,还是比较有意思的。
       按照我的理解,写这本书的人恐怕不是真正为了能够让人戒掉书瘾,而是和一帮的有书瘾之人共同交流一番。书瘾不算什么问题的,尤其是在现在这个时代,多看书并没有什么坏处,这本书里面举例的大部分人都是历史上有一定名气的,水平都是不错的。
       我们要是真的有了书瘾,总比其他东西上瘾要好多了。另外,电子产品也是很好的,所以其实我不是很同意书最后的对电子书籍的调侃。
       不管怎么说,爱书,看书之人看看这本书还是蛮有意思的。
  •   对的,贵!
  •   强烈认为这本书的封面直接可以作为山倒组的头像……
  •   “来不去考究什么版本和专门的保护,本人买书只为阅读,只要内容一致,管他精装平装。所以是书越便宜越好只要它内容不差。至于保护,只要不撕不烧不丢不毁,也就是了,何必在乎其他外在的藻饰。”
    一样一样
  •   其實,書籍癮君子也沒什麼不高的,可以消除無聊
  •   ......唰——,观念转变,买书无数而不思阅读,只为消费和书欲满足时的快感……你说他病态吧,人那趾高气扬的劲头儿仿佛在说“咋地?
    ———不能更赞同!
  •   觉得里面最有趣的一句话是 如果霸占詹姆斯·米切那的书不还者,罚把此书阅读两遍
  •   突然看到有人在顶这本看起来很低调的书,无比开心。
    非常喜欢这本书,因为突然发现原来世界上的确有这么一群人,是“嗜书隐君子”来着...爱书的人都翻翻看吧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   暑假买的这本书
    很快也看完了
    真的很不错
  •   凯文看的好仔细呀!我也喜欢这位先生的翻译。
  •   毋庸多说,本人就是嗜書癮君子!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