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的设计

出版时间:2012-8-31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英] 乔纳森·M. 伍德姆  页数:364  译者:周博,沈莹  
Tag标签:无  

前言

导言人们总是希望能够有一本大部头的著作全面地反映20世纪设计的历史,但真正着手写作却颇令人踌躇,这不仅因为从表面上看设计作品的范围就无边无际,故而顺理成章,这一文本应该去适应这种“无边无际”的情况,而且,它还得涵盖相当大的地域范围。设计行为重心的改变,不同且不断变化的民族视野、帝国贸易机制及其遗产,跨国公司的运作以及全球产品的创造,所有这一切都对历史地评价设计的方式具有潜在的影响。作为一个学术研究领域,设计史在其相对短暂的生涯中,也经常为关于其适用之方法和途径的争论提供论坛。其关注点已经戏剧性地从文化的高地转向日常生活的肌理,前者主要关注个体设计师、风格和美学的重要性,而后者则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到消费者与用户的角色和行为上。尼古拉斯•佩夫斯纳(NikolausPevsner)首版于1936年的《现代设计的先驱:从威廉•莫里斯到瓦尔特•格罗皮乌斯》曾是一个开创性的文本,它所信奉的价值观现在已有一种非常陈旧的感觉,尽管它已经作了多次重要修订并且一再重印。正如其1977年版的推介中所宣称的:尼古拉斯•佩夫斯纳爵士讲述了一个令人激动的故事——一小拨人是如何从陈腐的维多利亚时代的历史主义中提升我们的视觉观念,并重新把合乎目的的诚实和得体注入其中。他向我们说明了今天我们身边这些上乘之作的基石当初是如何被那些思考、谈论并设计它们的人奠定起来的。自60多年前《现代设计的先驱》一书首版以来,作为一个学术研究的领域,设计史关注的中心已经从明确地强调那些大名鼎鼎的个人的艺术创造转向了一种对更为宽广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技术氛围的评价,而设计正是在此氛围中被制作和使用。如首版于1948年的西格弗雷德•吉迪翁(SiegfriedGiedion)的《机械化控制:一个属于无名史的贡献》,荷尔维因•谢菲尔(HerwinSchaefer)1970年版的《现代设计的根源:19世纪的功能传统》,这些论著都提出了与佩夫斯纳式原则不同的观点,他们所探讨的是无名的、地方性设计的社会和文化影响。在1980年代,埃德兰•富蒂(AdrianForty)发表了《欲望之物:设计与社会1750-1980年》进一步侵蚀了在许多设计史研究中都具有的以设计师为主导的传统信念。由于发表于一个设计师被媒体普遍追捧的时代,所以此书在设计类出版物中备受批评,因为其潜在的命题是:历史地理解一件物品的重要性和价值,需要依赖广泛的、一系列的影响力和观念,以及一个复杂的社会和文化融合。其中,设计师被看做是一个相对次要的因素——的确,如果他或她可以被完全确定的话。传统上对于那些著名人物的强调受到了来自人类学家和设计史家的抨击。人类学家丹尼尔•米勒(DanielMiller)在其1987年的著作《物质文化与大众消费》中认为,理解工业化社会中的设计牵涉到一种对现代消费的分析,他的观点与富蒂对“设计师作为大众文化的创造者”这一神话的消解如出一辙。正如佩夫斯纳式的史学家优先考虑诸如“精英”给出了思考大众消费事实的道路,以及物品在日常生活中的意义之类的问题那样,设计史也开始重新思考性别在其结构中的含义。正如安西娅•卡伦(AntheaCallen)和格里希尔达•波洛克(GriseldaPollock)这样的女性主义艺术史家在1970年代末和1980年代对艺术史实践的标准所提出的疑问,一些关注设计史的学者也开始把他们的关注点转向妇女在手工艺或纺织品等专门的设计领域作为生产者的角色上。理解女性、设计和设计史之间的复杂关系非常重要,越来越多的这一领域的研究正是受此影响,这也为人们多方面重新思考20世纪设计的历史解释提供了推动力。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若想获得对更多影响设计及其在日常生活中消费因素的理解,各自克服一些固有的困难,都存在一些障碍。比如,本书在多个方面指出了一些潜在的史料保存下来的方式问题,无论是在个体设计师和重要的公司的档案室里,一些组织、机构和相关个人自己发表的,因此不可避免会有失偏颇的报道,或者,还是一些已经被挑选出来用以在博物馆或展览的语境中展出的艺术品。这样一些证据——正如人们将在像德国包豪斯、英国设计委员会和1950年代企业形象建构的例子中所看到的那样——日趋支配着历史的理解,丝毫不考虑更宽广的消费、趣味和社会文化模式的重要性。有时,一本关于20世纪设计的主要问题——其重要性和研究——的专著,不能呈现出一种设计在日常生活中的全面的、明确的阐释,但是,一些内在的复杂性本来是读者期望了解的;此外,这本书不仅要让读者了解一些思考的主要因素,而且也想为将来的研究建立一个可能的讨论。通过选择一系列的主题,比如“民族身份”、“遗产与怀旧”和“后现代主义”,我试图揭示出研究设计过分拘泥于年代和运动所具有的诸多局限。当特别的物品或设计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被使用或审视时,它们的意义会发生改变:19世纪末中上层英国家庭用的威廉•莫里斯织物和墙纸与1980年代美国曼哈顿公寓里面用的亚瑟•桑德森(ArthurSanderson)重印的仿品;美国的体育健将们在1920年代戴过的棒球帽和1990年代东欧的青少年所戴的棒球帽;弗兰克•劳埃德•赖特(FrankLloydWright)1920年代早期为东京帝国饭店设计的瓷制餐具与1980年代纽约蒂凡尼公司(Tiffany&Co.)的再版;这几组对比中的前后二者都是不一样的。相较而言,这一时期还有其他一些设计被付诸生产,它们的销售情况持续稳定,不受奇特的风格和时尚的影响,这已经外在地定义了购买它们的时代。本书以西方工业化世界为中心,突出了欧洲、美国、斯堪的纳维亚和远东那些更有影响力的国家。设计和工业文化在那个世界中的关联是其主要关注点,而一些复杂的问题在此必须省略,一方面是限于篇幅,另一方面也是这个领域发展缓慢,出版的研究乏少之故。这包括人们看待设计的方式已经被民族国家内的多元文化和地域主义所调和,受到了经济自由化(peristroika)和柏林墙的倒塌对东欧设计和消费模式的影响,甚至还包括一揽子旅游和全球旅行对日常消费者所产生的文化影响。我希望,这些问题以及类似问题的缺失将激励以后的出版物在一个更为宽广的20世纪设计图景中补充,并且批判性地加强这一研究冒险。

内容概要

  20世纪最著名的设计,不在博物馆,而在市场上。可口可乐玻璃瓶和麦当劳的标志举世闻名。1924年现代主义者的“法兰克福厨房”,1954年流线型带尾鳍的老爷车,1960年代末俯首皆是的充气椅子——要想理解我们的文化,这些设计比被狭隘定义的经典更能说明问题。
作者重新审视了欧陆、斯堪的纳维亚、北美和远东的众多设计与工业文化问题,深入探讨了民族认同,意识形态与商业方法的“美国化”,跨国公司的兴起,波普与后现代主义,以及关于怀旧和遗产的当代观念。这部设计史清晰地阐明了设计的本质:一种关于审美、社会、经济、政治和技术力量的强力且复杂的表达。

作者简介

  乔纳森·M.
伍德姆,设计史研究重镇布莱顿大学的设计史教授、设计史研究中心主任,在英国长期从事设计史研究。著有《20世纪的装饰:1900—1990年的装饰艺术》等,现任《设计史杂志》(牛津大学出版社)和《设计问题》(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社)编委。现任设计史协会主席。
  译者简介
  周博,博士(中央美术学院),现任教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从事现代设计史、当代艺术与设计思潮的研究。
  沈莹,博士(中央美术学院),现任教北方工业大学艺术学院,从事西方美术史的研究。

书籍目录

中文版序
 
 导言
第一章?走向20世纪
 工艺美术运动的问题遗产
 1914年前的零售业
 艺术与手工艺,设计与工业:1914年前德国的论争
 彼德?贝伦斯与联合通用电气
 欧洲其他地方进步的设计倾向
第二章?设计和现代主义
 现代主义和设计史
 现代主义:博物馆、档案室、艺术和设计仓库
 现代主义:道德和政治维度
 现代主义设计:一个使用中的定义
 现代运动设计: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其后果
 包豪斯(1919—1933):魏玛、德绍、柏林
 包豪斯:在阐释和历史定位上的一些问题
 1920年代德国现代设计的大气候
 法兰克福厨房:一个服务于20世纪生活的设计方案
 “住宅”展:魏森霍夫住宅展,斯图加特,1927年
 法国现代主义:勒?柯布西耶和现代艺术家联盟
 法西斯意大利的现代主义
 斯堪的纳维亚现代派
 英国和现代主义
 东欧的发展
第三章?商业、消费主义和设计
 美国:设计和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消费
 美国工业设计职业的增长
 美国工业设计:神话的创造
 作为消费刺激物的大众传媒
 对工业文化的当代批评
 欧洲设计的影响
 巴黎,1925年:奢侈、精美、商业
 巴黎,1925年和美国
 趣味的广泛模式:历史的多样性
 英国的商业和消费主义
 其他地方的商业展示:英国和法国
第四章?设计和民族认同
 巴黎,1925年和1937年:传统、本国设计和民族认同
 设计中的英国认同:怀旧和农村风情
 德国:1930年代设计中民族认同的两张面孔
 意大利:设计和法西斯主义
 寻找民族认同:两次大战间的美国
第五章?第二次世界大战:重建与富足
 战后美国:技术与消费
 英国:实用与超越
 从“英国能做”到“英国节”
 意大利:战后的理想
 1950年代的意大利风格
 连接美国
 德国:重建与经济奇迹
 日常生活中的消费
 战后日本设计:神话与陈规
 美国占领及其影响
 日本企业的内部设计
第六章 跨国企业与全球产品
 企业个性:发明与认同
 企业项目与形象创造
 评价的问题
 对企业权力及其影响的批评
 早期企业形象现象:历史概观
 1945年之后的设计与跨国企业
 博物馆与展览在促进全球设计文化中担当的角色
 现代主义与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企业与文化遗产
 “新国际风格”
第七章 设计促进、职业与管理
 设计职业在两次大战之间的英国
 设计职业:1945年之后的新机会
 政府对设计促进的积极倡导
 职业设计组织
 设计的理性方法:乌尔姆设计学院,1953—1968年
 诠释乌尔姆设计学院
 设计方法
 人机工学与人体测量学:设计师的数据
第八章 从波普到后现代主义:改变的价值观
 理论与批评的重新定位
 英国的波普文化
 文化多元主义与大众媒体
 后现代主义的起源
 意大利前卫:创造性面对工业化的资本主义
 从阿奇米亚工作室到孟菲斯小组
 后现代主义方案中手工艺的角色
 后现代主义:宽泛的图景
 波普、朋克与后现代主义:尾声
第九章 怀旧、遗产与设计
 美国遗产的几个方面与殖民地风格的复兴
 怀旧与传统的发明
 英国1945年后的设计与往昔
 遗产工业
第十章 设计与社会责任
 美国:设计与消费者组织
 英国:1940年代到1960年代早期的设计与消费者
 战后初期,消费者意识和设计的其他进展
 对工业化和消费主义的批判
 1950年代美国的消费主义、设计与批评观点
 消费者的声音在美国渐获认可
 英国1960年代以来的设计与消费者
 设计界的反应
 类似的关注与设计观点
 绿色设计
注释
插图一览表
参考文献
大事记
索引
译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第三章商业、消费主义和设计 美国:设计和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消费 通过前面几章,我们逐渐明确了,在进步设计师、理论家、革新组织的理想和大众消费现实之间存在着巨大的鸿沟。在1920年代的欧洲,前卫派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特定的观念——“时代精神”(Zeitgeist)上,关注抽象形式及其与现代性和标准化、批量生产技术之间的象征性而非功能性的联系。然而,在美国,当代性的概念在对技术力量的普遍感知中找到了物质实现,以此为大众消费创造激动人心的新产品。通过制造商、设计师和广告人有计划地唤起消费者潜在的愿望来提高消费者对物质的期待值。在这段时间里,美国的广告产业从相对简单的媒介转向另一个层面,开始投入更多的精力关注由理解消费者心理带来的多种可能性。此外,电影、留声机、汽车、大公司对日常生活的影响日益增加,这有助于提升公众对戏剧性乌托邦的兴趣。许多工业设计师在展览,甚至通俗读物中设想了这一理想社会,前者如1933—1934年在芝加哥举办的“进步的世纪”展和1939—1940年的纽约世界博览会,后者如诺曼·贝尔·格迪斯(Norman Bel Geddes)1932年的宣传册《地平线》(Horizons)。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美国工业能力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它使工业产量加倍,在接下来的10年里,购买力也大幅度增加。还有其他因素促成了这些变化:1921年大移民的结束进一步刺激了劳动力机械化的增长;伴随着住房急速发展,电力供应业开始扩张,致使民用电器在数量和范围上迅速增加,这些民用电器成为消费主义的象征,它们从风格上表达了易逝的当代生活方式;进一步采用新的工厂管理模式,“一战”前时代的泰勒主义和福特主义的观点已经包括了合理化、标准化和科学管理的含义。然而,尽管有这些积极的促进因素,市场还是在1920年代中期开始到达饱和点,在更广泛的经济视野下考量来看,越来越多地聘用设计师来增加销售,重新设计包装各类产品已经无济于事,这一情况受价格暴跌的制约,在1929年华尔街大崩盘时达到顶点。1920年代,定向消费设计政策的实施为经济复苏提供了许多良机,最重要的表现在汽车工业中,特别是通用汽车公司,车身年度换型(annualbodychange)的引进和更多的色彩选择,大大促进了销售,并引导人们接受产品的预设性周期永久性报废。 美国工业设计职业的增长 1929年的华尔街大崩盘对美国经济造成了毁灭性的影响。同时也引发了工业设计行业的重要变革,设计师们从关注产品的外在风格转向更深层地理解材料、生产过程、市场策略和消费者的期待。在商业领域,一些重要的著作开始发挥作用,比如罗伊·谢尔顿(Roy Sheldon)和埃格蒙特·阿伦斯(Egmont Arens)于1932年出版的《消费者工程学:繁荣的新技术》(Consumer Engineering:A New Technique for Prosperity),通过对“日常用品的时尚性和暂时性”的强调,认为“消费工程学是一种缩短消费循环的潜在方法”的观点逐渐流行起来。此外“有计划的废弃”的观点是促使美国工业经济恢复的一个重要因素,而且,通过使用行为心理学研究和市场调研,它得到了肯定,成为商业策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媒体关注与评论

  对于众多急于改变“碎片化”地了解西方设计史的热心读者来说, 《20世纪的设计》中译本的出版是令人鼓舞的好消息。本书提供了一种更广阔和更具现代感的解读西方设计史的视角;当然同时也留下更多关于设计史观和写作方法的思考。  ——许平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正如一个民族的历史不能割裂一样,设计的历史同样不能割裂。民族的文化是设计走向未来的坐标,前人的智慧和文化的多样性将会给我们当今的设计带来深刻的思考与无尽的启示。这也正是本书的价值之所在。  ——孙建君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本书将日常生活中的设计摆在显著位置上,探究其背后的商业、消费等因素的影响,为设计史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角度。  ——张夫也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本书是1 990年代兴起的新设计史研究的代表作之一。作者突破了佩夫斯纳以来传统设计史写作的英雄史观与编年体模式,着重从物质文化、大众消费、文化认同与生活方式变迁等专题研究的角度,深入剖析、思考20世纪以来的设计发展问题,框架清晰,认识深刻,堪称当代西方设计史研究的标志性成果。  ——熙肠 南京艺术学院教授

编辑推荐

《20世纪的设计》编辑推荐:牛津艺术史——西方当代最权威的艺术史丛书,由英语世界顶尖学者撰著,采用开放式的出版理念,已出版三十余种。每种配有百幅以上的全彩精美图版,用前沿观点与新颖材料阐述艺术史核心问题,被誉为“通向21世纪艺术史的大门”。中文首次引进,特邀美术史家易英作为中文版主编。精选了国内艺术史研究界当下最需要的十种专著,侧重于构建出西方艺术史的核心脉络,并兼顾富于当代性的新选题。设计史协会主席伍德姆经典著作,新设计史的代表之作,深入剖析20世纪设计的核心问题。国内一流美术院校学者:许平(中央美院)、孙建君(中国艺术研究院)、张夫也(清华美院)、袁熙旸(南京艺术学院)郑重推荐。

名人推荐

对于众多急于改变“碎片化”地了解西方设计史的热心读者来说,《20世纪的设计》中译本的出版是令人鼓舞的好消息。本书提供了一种更广阔和更具现代感的解读西方设计史的视角;当然同时也留下更多关于设计史观和写作方法的思考。——许平,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正如一个民族的历史不能割裂一样,设计的历史同样不能割裂。民族的文化是设计走向未来的坐标,前人的智慧和文化的多样性将会给我们当今的设计带来深刻的思考与无尽的启示。这也正是本书的价值之所在。——孙建君,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本书将日常生活中的设计摆在显著位置上,探究其背后的商业、消费等因素的影响,为设计史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角度。——张夫也,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1990年代兴起的新设计史研究的代表作之一。作者突破了佩夫斯纳以来传统设计史写作的英雄史观与编年体模式,着重从物质文化、大众消费、文化认同与生活方式变迁等专题研究的角度,深入剖析、思考20世纪以来的设计发展问题,框架清晰,认识深刻,堪称当代西方设计史研究的标志性成果。——袁熙旸,南京艺术学院教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20世纪的设计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2条)

 
 

  •   印刷精美,系统论述了20世纪设计风格和流派,可以看出设计系统和理论的成熟过程。
  •   要谢谢客服李京和送货员,这书换了三次,第四本终于没有瑕疵。因为要收藏,本人又爱惜书,亚马逊不厌其烦,很满意。
  •   对设计史方面的介绍还是比较全的 纸张排版各方面都很好
  •   其实,设计史的案例就那么多,不同设计史给我们带来震撼的主要是其看问题的角度
  •   好书···了解设计的历史···还没看完··慢慢品味
  •   翻译太渣,感觉译者很不用心,译文极为生硬
  •   我喜欢这本书,思想内容非常好。留着慢慢看。
  •   翻译的好多地方怎么说呢,很考验智商,很考验。
  •   还没有看里面的内容.
  •   好书,很值得一读,推荐
  •   牛津艺术史:20世纪的设计
  •   很不错的书 我喜欢看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