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识与冲突

出版时间:2011-9-1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美]西摩. 马丁. 李普塞特  页数:200  译者:张华青 等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共识与冲突(增订版)》是美国著名政治社会学家西摩·马丁·李普塞特的代表作之一,是当代政治社会学领域中的一部重要著作。作者紧紧围绕共识与冲突这个当代政治社会学的中心课题展开,论述了社会结构与社会变革之间的关系,各种不同意识形态相互融合和相互冲突的关系,社会生活中不同政治力量的整合与分裂之间的关系,保守主义与现代主义的关系,美国社会中的道德主义和暴力主义的关系等。《共识与冲突(增订版)》为我们了解当代西方社会的结构和运作,了解当代西方政治社会学中各派思潮的争论提供了丰富的研究资源。

作者简介

《共识与冲突(增订版)》是美国著名政治社会学家西摩·马丁·李普塞特的代表作之一,是当代政治社会学领域中的一部重要著作。作者紧紧围绕共识与冲突这个当代政治社会学的中心课题展开,论述了社会结构与社会变革之间的关系,各种不同意识形态相互融合和相互冲突的关系,社会生活中不同政治力量的整合与分裂之间的关系,保守主义与现代主义的关系,美国社会中的道德主义和暴力主义的关系等。《共识与冲突(增订版)》为我们了解当代西方社会的结构和运作,了解当代西方政治社会学中各派思潮的争论提供了丰富的研究资源。

书籍目录

推荐序I 俞吾金
译者序Ⅶ
致谢Ⅻ
导论
第一部分 分析的趋同
第一章 社会结构和社会变革
社会变革的功能主义分析
社会分层
价值合理性
结论
第二章 社会分层与社会阶级分析
理论方法的类型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
韦伯的分层方法
功能主义方法
分层的维度
客观与主观取向
第三章 一种观念及其沿革:意识形态的终结
观念的起源
近期的系统阐述
对学生风暴的反应
肯尼迪的阐述
新政治的期望
意识形态终结的意识形态
实证分析
结论
第二部分 冲突与政治
第四章 分裂结构、政党制度与选民联盟
最初的系统阐述
分裂和联盟的层面
分裂结构向政党制度的转化
欧洲政党制度形成的模式
对于比较政治社会学的意义
第五 章工业无产阶级与知识分子:比较的看法
历史唯物主义和阶级斗争
后工业社会
后工业主义的政治
社会主义下的不平等
社会主义社会中的“新阶级”
第六章 激进主义还是改良主义:工人阶级政治的
根源
地位体系
参与权
一体化的努力:英国和德国
结论
第七章 对现代性的反抗
反弹政治
后工业社会
新政治
少数民族的民族主义
反弹政治的再现
结论
第八章 价值观和政治结构:美国社会的道德主义、运动和暴力行为
“不信奉国教者的异议”
道德主义与外交政策
缓和的困境
道德主义与国内政策
道德主义的反弹
排外主义与新的种族划分
20世纪80年代的道德主义
左翼道德主义
“运动”政治
道德主义与两极化
为什么会出现暴力行为
为什么行刺总统
结论
第三部分 结语
第九章 预见未来:社会科学鞭长莫及
增长极限的讨论:案例研究
对增长的关注
增长和非增长的后果

章节摘录

版权页:   客观的阶级概念 在客观地位中,人们最熟悉的可能是经济结构中的权力位置部分。实际上,这是马克思划分阶级的标准:人们的位置是由他们对生产资料的控制程度来决定的。这种分析,首先有助于划分所有者和雇员。不过,所有者会因其经济的稳定和权力的多寡而不同,如大商人不同于小商人,而工人也会因其技术的相对短缺而根据其所具有的交换能力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这一领域的另一个重要概念是经济生活机会的程度。韦伯不仅根据所有制,而且也根据得到既定的经济报酬或收入的可能性来看待经济地位。这样,两种雇佣角色,如工程师或律师,可以使某个人有可能获得比一个小商人更多的收入,从而将他置于较高的阶级位置上。实际上,这一维度反映的是市场中的权力。收入所得上的简单差别确实被看作是一种衡量经济地位的最佳方式。 不同职业间地位上的相对不同,也被看作是一种用以区分经济等级位置的重要标准。这一方法在社会流动研究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运用。只要排列高低的是职业,而不是个体或集团,那么,职业理所当然是一种地位所得。 有时,权力被看作是客观分层的另一个方面。它可以被定义为一种影响他人生活命运的能力,或反过来可以被定义为逃避他人控制的自由度。权力也可以概括成一种可能性,即特定的角色关系允许个体界定自己意愿的可能性——也就是说,即使面对他人反对也可以将自己的命令强加于人的可能性。这一维度很难用操作性概念加以描述:比如,如何比较劳工领袖、最高法院法官、工厂主和教授所拥有权力的数量和类型?、也有人指出,权力本身不应被看作是分层的一个方面,好像它与经济阶级是可以互相比较似的,而应该看作是在不同类型的社会环境中起作用的、有生气的合力。权威——正式结构中的合法权力——虽然是等级制的,但是权威的等级秩序通常只适用于社会内部某一特定的权威结构,而不适用于社会本身。 最后,许多社会学研究都把教育当作客观地位的一个主要的决定性因素和分层的一个维度。实证研究揭示了教育程度高低不同的人,在行为和态度上是存在差别的。在理论层面上,人们认为教育就像各种经济维度一样,会影响个体的生活命运——影响到他们的稳定程度、他们的地位以及他们与别人互相作用的能力。人们因其教育水平而得到不同程度的尊重和影响力。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共识与冲突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2条)

 
 

  •   理论著作,深度够强
  •   拜读中···
  •   上海世纪图书公司这两套书,国内的和国际的,真的不错。
  •   曾经给我的文章很大启发
  •   书的印刷,装帧的质量很好,还没读。
  •   这是重译本了,很不错。
  •   发现就是一本论文集,读起来有些重啊,还不错,真知灼见挺多!
  •   等好久的书
  •   经典!研究方法需要认真学习。政治社会学研究在大陆基本上刚开始。
  •   李普塞特的两本书都很不错
  •   刚开始有点不好读,对了理工背景的学生来说,后面就比较好读了
  •   简单翻看一下,比较分析型著作,内容散,主题不突出。
  •   专业理论性强,出版质量好。
  •   理论性较强,致力于学术的可以研究
  •   买的基本书质量都很不错,会继续支持的
  •   对作者名字的翻译很是让我这个读者头疼,老是变更,引用起来也不知该怎么统一。不过他的著作的的确确值得拜读!虽然不比《政治人》经典,但是也不容忽视!
  •   没认真看完,看了一张还行
  •     
      
      
        这是一本重要的学术著作,可能是由于多年没有再版而读者较少被忽视了!
        
        作者是当代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和教育家。其著作被西方社会学者广泛引用。作者是高产的,目前被国内译介的仅有《政治人》和本书,但足以代表其主要思想!
        
        本书比伯纳德的《冲突与一致之纷争》更加深入地研究了一致与冲突这一主题。是更加有义的思索与探讨。主要包括,实现民主的社会前提是什么?民主与政治冲突间的关系如何?社会结构与价值和冲突是什么样的关系?等等。当然,作者也对马克思主义和功能主义间进行了适当的调和,对意识形态与冲突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也分析了当代西方保守主义和现代主义的关系,道德主义是如何造成暴力主义进行了研究。
        
        作者曾和丹尼尔.贝尔、阿隆等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提出了“意识形态的终结”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意识形态的终结”本源于恩格斯,在恩格斯看来,一旦人们认识到意识形态的现实的物质基础,所有的意识形态也就终结了。当然,恩格斯的意识是指意识形态的神话终结了,其虚幻的作用消失了,愚弄人民的作用消失了,而更加现实,更加关注现实,更加注重对现实利益的争夺与占有了,而不再关注长远的、理想的、高远的、乌托邦式的目标了。
        
        韦伯也曾提到了实质理性即追求最高价值与功能理性即注重实现目标的有效手段之间的张力,这种张力会逐渐货币于功能理性,而导致意识形态必然衰落。曼海姆也在《意识形态与乌托邦》中表达了类似的看法。
        
        但本书的作者以为,“意识形态的终结”并不意味着完整的政治思想体系的终结,也不意味着乌托邦式的幻想、阶级斗争和不同利益集团的政治立场的终结,而是指一整套支持工人阶级反对现行政府而斗争的革命学说的终结,即指所谓的“维多利亚时期马克思主义的遗产“的终结。
        
        也就是说作者只是把这种遗产当成了意识形态,或其中一种而已。随着社会经济的广泛深入发展,各阶级都逐渐把目光落实到现实的利益上来后,这种意识形态必然会衰落以致于终结。而意识形态终结并不意味着社会斗争和冲突消失了,代之以社会的激进运作而已。包括学生、知识分子、恐怖主义、民族主义等的兴起。由意识形态引发和主导的社会冲突为这些激进的运动所代替也就意味着意识形态从社会主角中退出了终结了。转了一个大弯才表明。够让人分析的!
        
        但针对于中国现状来说,中国的意识形态在作者的意境下反而是没有终结,确切地说还没有开始,毕竟中国尚没有形成过真正的工人阶级,过去一切都是农民意识,都是一种变形的宋明理学的沉滓泛滥而已,我们国家也没有从本质上真正地使用过马克思主义学说,骨子里仍然是桎梏人民的宋明理学传统,特别是针对农民为主体的中国。而随着改革和开放,工人阶级正在形成,知识分子也正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引导中国的工人阶级形成。一旦中国真的形成世界工厂格局,中国工人占据了社会主体,那么工人阶级就自然会形成一种社会势力,会真正地重新拾起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理论来与政府进行斗争。这可能是作者想说没说或者我的猜测吧!
        
        其它分析也很精彩,说多无益!
  •   哦哦哦哦哦哦哦哦
  •   呵呵,关于中国现状与未来和工人阶级的关系,貌似没这么乐观。
  •   楼上说得很对。我也不持乐观态度。但也乐见其成。如果中国的工人阶级真的能够成为一个社会主体或许可以根本促进改变社会机制。但可能那时整个世界的形势又不同了。落后于世界的根本性的东西难以追赶啊!
  •   意识形态是永远终结不了的……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