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10 出版社: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1-10出版) 作者: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编 页数:246
内容概要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百年变迁》根据2011年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专场,主题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与话语构建”汇编,共收录论文、论文摘要、论文提要百余篇。
书籍目录
前言优秀论文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进步运动——透视中国百年变迁的逻辑主线理解百年中国转型本质的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百年复兴之路:党的现代化与国家现代化的契合与互动马克思主义面临挑战与维护主流意识形态地位从马克思社会经济形态理论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定位唯物史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跨越”超越集体主义教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道德原则的反思实践“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的路径研究自觉革命理论的历史意义与当代价值以卓有成效的群众工作化解脱离群众的危险——对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的几点反思新媒体境遇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马克思社会结构理论与西方结构主义思想的比较分析入选论文摘要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尴尬迷局与破解路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同传统文化的价值契合和变革转型中国的意识形态自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论纲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政治智慧——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理论与道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形态及其经验启示实践逻辑、实践思维与实践检验三题断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方法论核心以苏联为背景审思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哲学视阈马克思主义时代观的三大理论形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经验中国模式:一种新型的社会主义发展模式切脉时代的理论体系多维向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形式探究发展中国顺应时代普惠大众民族复兴:中国共产党90年的不懈追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嬗变为人民服务:马克思主义政党价值合法性的确立中国共产党权力结构的历史演进及其启示中共二大深入群众的思想与其时代价值党内法规的形成与依法执政的实现论社会转型背景下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核心内容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历史自觉——“七一”讲话的历史观解读论孙中山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观性”从“商品”与“符号”到现实中社会关系的回归——马克思与鲍德里亚的异曲同工之处充分解读后马克思主义:后马克思主义之“后”的真实意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西方《资本论》研究状况附录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专场优秀论文(未收入文集)目录
章节摘录
版权页:1877年,马克思在给俄国《祖国纪事》杂志编辑部的信中坚决反对把他关于西欧资本主义起源的历史概述彻底变成一般发展道路的历史哲学理论,反对那种以为“一切民族,不管它们所处的历史环境如何,都注定要走这条道路”的僵硬观点。因为在马克思看来,极为相似的事变发生在不同的历史环境中就引起了完全不同的结果。②根据这个观点,马克思指出:在落后俄国有可能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占有资本主义制度所创造的一切积极成果,从而成为社会新生的起点。③近年来有不少把马克思关于俄国从原始农村公社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的假设说成是东方社会形态理论并以中国为成功范例④的议论。这些议论显然把假设当做真实,完全忽略了马克思的假设是以迄今为止从未出现的“世界革命”即“假如俄国革命将成为西方无产阶级革命的信号而双方互相补充的话”为前提的,而这个前提还被马恩称作当时“唯一可能的答复”⑤。根据马克思的逻辑,没有“世界革命”条件,前资本主义社会的国家是不可能跨越资本主义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④马克思“跨越论”的真正方法论的意义在于指明了落后国家由于其进入现代社会的历史环境和条件不同,可以选择与发达国家不同的特殊的发展道路。这些条件是:(1)处于世界历史的环境,生存在现代世界和文化较高的时代,和资本主义生产所统治的世界市场联系在一起,不得不被资本主义“普照之光”支配、掩盖和改变。因此完全有可能吸取和享用资本主义制度的一切肯定成果或成就,可以不“一定要像西方那样先经过一段很长的机器工业的孕育期”而采用机器、轮船、铁路等等,也“能够把西方需要几个世纪才建立起来的一整套交换机构(银行、信用公司等等)一下子就引进到自己这里来”。⑦(2)既不脱离世界孤立生存,“也不像东印度那样,是外国征服者的猎获物”;而是“能爆发革命”或适时地发生革命以便使国家“能把自己的一切力量集中起来”以保存和保证传统土地公有制的自由发展,使传统的公有制“逐渐摆脱其原始特征”而变为“社会新生的因素”,变为优于其他资本主义私有制国家的赶超因素。⑧
编辑推荐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百年变迁: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九届学术年会文集(2011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根据2011年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专场,主题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与话语构建”汇编,共收录论文、论文摘要、论文提要百余篇。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