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批评史

出版时间:2011-9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凌继尧 编  页数:459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是我国第一部中国艺术批评史著作,阐述了我国先秦汉代、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和近代艺术批评思想发展的历史。本书的艺术批评史绝不是各种门类的艺术批评思想(如绘画批评、音乐批评、舞蹈批评、书法批评、戏剧批评、设计批评等)的发展史的集合,而是从各种门类艺术批评、诸子百家著述和两汉儒生注经中,抽取、提炼出适用于整个艺术批评的命题、概念、观点和思想加以系统的阐述。在写作上追慕冯友兰和朱光潜先生的写作风格.力求做到“有深度的通俗”。

作者简介

凌继尧
北京大学本科和研究生毕业,现为东南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艺术学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评审组成员。近年著作有:《西方美学史》(2004年版,2006年第2次印刷)、《美学十五讲》(2003年版,2006年第8次印刷)、《古希腊罗马至中世纪美学》(合著,2005年版)、《艺术设计学》(合著,2000年版,2005年第4次印刷,2006年第2版)、《艺术设计十五讲》(合著,2006年版,同年重印)等,译著有:《审美价值的本质》(2006年第2版)。

书籍目录

绪论:中国艺术批评史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第一节 中国艺术批评史的研究对象
第二节 中国艺术批评史的研究方法
第一编 先秦汉代艺术批评思想
第一章 孔子的艺术批评思想
第一节 “礼”和“乐”
第二节 “成于乐”与“游于艺”
第三节 “尽美矣,又尽善也”
第四节 “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第二章 老子的艺术批评思想
第一节 “道”、“气”、“虚”、“实”、“妙”、“美”
第二节 “涤除玄览”
第三节 “大音希声”和“大巧若拙”
第三章 庄子的艺术批评思想
第一节 “朴素而天下莫与之争美”
第二节 “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第三节 “心斋”和“坐忘”
第四节 “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
第四章 《周易》的艺术批评思想
第一节 “观物取象”和“观象制器”
第二节 “立象以尽意”
第三节 “一阴一阳之谓道”
第五章 《乐记》的艺术批评思想
第一节 《非乐》、《乐论》和《乐记》
第二节 “情动于中,故形于声”
第三节 “乐者为同,礼者为异”
第四节 “倡和有应”,“以类相动”
第六章 两汉的艺术批评思想
第一节 《淮南子》的艺术批评思想
第二节 《论衡》的艺术批评思想
第三节 东汉书论中的艺术批评思想
第二编 魏晋南北朝艺术批评思想
第七章 魏晋南北朝艺术批评思想的社会文化背景
第一节 会心林水
第二节 人物品藻
第三节 谈玄析理
第八章 魏晋南北朝乐论中的艺术批评思想
第一节 “自然之道,乐之所始”
第二节 “声无哀乐”
第九章 魏晋南北朝画论中的艺术批评思想
第一节 “传神写照”
第二节 “澄怀味象”
第三节 “气韵生动”
第十章 魏晋南北朝书论中的艺术批评思想
第一节 “意在笔先”
第二节 “心忘于笔,手忘于书”
第三节 “浓纤有方,肥瘦相和”
第四节 “天然”和“工夫”
第三编 唐宋艺术批评思想
第十一章 艺术批评思想的“唐宋变革”
第一节 “唐宋变革”的命题概述及历史回顾
第二节 “唐宋变革”的内容和原因
第十二章 主体的关切:唐前期艺术批评思想中“人”的向度(上)
第一节 唐前期艺术史中“人”的体现
第二节 唐太宗李世民的人本艺术观
第三节 李嗣真、张怀瓘的艺术批评思想
第十三章 主体的关切:唐前期艺术批评思想中“人”的向度(下)
第一节 孙过庭《书谱》之“情性”艺术论
第二节 王维论艺术批评思想之“感而遂通”
第十四章 禅心体悟:唐后期艺术批评思想中的反观自省(上)
第一节 “安史之乱”对唐文化的震颤
第二节 艺术品评论著中的“心性”创作论
第十五章 禅心体悟:唐后期艺术批评思想中的反观自省(下)
第一节 张彦远、朱景玄对前代艺术批评观念的批评
第二节 乐论之“雅”、“俗”与画论之“真”、“似”
第三节 唐后期至五代之际的艺术批评思想
第十六章 走向世俗:北宋艺术批评思想中的通俗论
第一节 商业发展与北宋艺术的通俗化
第二节 关学之“用礼成俗”与北宋艺术批评中的“移风易俗”
第三节 娱乐文化的世俗需求与艺术的娱乐体验
第四节 艺术批评的“趣”、“俗”范畴
第十七章 经世致用:南宋艺术批评思想的价值尺度
第一节 “浙东学派”的事功思想
第二节 郑樵艺术批评的实用标准
第三节 陈楣论艺术材质与艺术价值
第四节 论艺术的功用
第四编 元明清艺术批评思想
第十八章 元代的艺术批评思想
第一节 元代社会文化背景及对艺术批评的影响
第二节 元代艺术批评思想中的复古与隐逸之风
第三节 雅俗融合中的艺术趣味
第十九章 明代复古思潮笼罩下的艺术批评思想
第一节 明代艺术批评中的崇古意识及其成因
第二节 “师古”与“师造化”——艺术创造门径的纠结
第三节 “画分南北宗”——艺术流派的风格分析
第二十章 明代浪漫主义艺术批评思想
第一节 李贽:“吟心说”
第二节 徐渭:“本色论”
第三节 汤显祖:“情至说”
第二十一章 《溪山琴况》的艺术批评思想
第一节 “首重者,和也”
第二节 “道进乎技”的艺术境界观
第三节 “圆而无碍”的艺术辩证观
第四节 “悠然不已”的心理机制论
第二十二章 清代艺术批评思想诞生的背景:守成与变革
第一节 守成的文化背景与艺术批评思想
第二节 变革的文化背景对艺术批评的影响
第二十三章 古典规式的认同
第一节 王夫之乐论中的艺术批评思想
第二节 “四王”画论中的艺术批评思想
第二十四章 主体反叛的彰显.
第一节 石涛画论中的艺术批评思想
第二节 李渔剧论中的艺术批评思想
第三节 郑板桥画论中的艺术批评思想
第二十五章 刘熙载与晚清两股艺术批评思潮的融通
第一节 刘熙载《书概》中自我与原道的融通
第二节 刘熙载《书概》中碑学与帖学的融通
第五编 近代艺术批评思想
第二十六章 审美、启蒙之争与艺术批评思想
第一节 王国维的艺术批评思想
第二节 梁启超的艺术批评思想
第二十七章 启蒙对审美的超越与艺术批评思想
第一节 蔡元培的艺术批评思想
第二节 鲁迅的艺术批评思想
第三节 胡适的艺术批评思想

章节摘录

版权页:嵇康(223-262),字夜叔,祖籍会稽(今浙江绍兴),后迁至嵇山之侧,由奚姓改为嵇姓。三国魏思想家、文学家、音乐家、书画家。他比阮籍小13岁,与阮籍同为竹林七贤的领袖人物。闻一多说,“痛饮酒,熟读《离骚》,方得为真名士”。嵇康是魏晋时期少有的真名士。他“非汤、武而薄周、孔”,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的号召。他也是人物品藻中的重要人物。他魁梧俊美,天质自然,“有似明月之映幽夜,清风之过松林”。第七章第二节中提到《世说新语·容止》对他的奇伟和风韵的高度评价。嵇康的诗和散文都达到很高的成就。他的诗多为四言体,以清峻警峭著称。“目送归鸿,手挥五弦”是嵇康赠他的堂兄嵇喜从军的诗里的名句。赠嵇喜从军的诗共18首,“目送归鸿,手挥五弦”出自第14首。紧接着这两句诗的是“俯仰自得,游心太玄”。嵇康以想象的方式,描写嵇喜在征途中息驾休憩、寄情山水的闲适神态。眼望远去的飞鸿,这是“仰”;手里弹着琴弦,这是“俯”。用俯仰自得的眼光来欣赏空间万象,心灵跃人大自然的节奏里去探索宇宙的秘密。实际上,从军的生活不可能这样悠闲。嵇康虽然写的是嵇喜,然而诗中的人物风貌和生活趣味完全是嵇康本人的。在中国文学史、艺术史和美学史中,“目送归鸿,手挥五弦”这两句诗都很有名。顾恺之画嵇康,把嵇康置于葱郁的林木之间,“目送归鸿,手挥五弦”。顾恺之说过,画“手挥五弦”易,画“目送归鸿”难。画“手挥五弦”是画形,画“目送归鸿”是画神,神似难于形似。在艺术批评上,这两句诗说明了表象转化的现象。“目送归鸿”和“手挥五弦”是两回事,不过,归鸿翱翔太空的形象和意趣可以转化成弦上之音,同时也能够表达作者旷达高远的胸襟和情致。这种情景交融、触类旁通的现象是艺术欣赏的心理因素之一。随着曹氏集团与司马集团斗争的加剧,嵇康与阮籍、山涛、向秀、刘伶、阮咸、王戎等人相继隐居竹林,人称“竹林七贤”,他们饮酒、弹琴、吟诗、玄谈,嵇康还与人锻铁、灌园、谈养生之道。后来,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父子大肆杀戮曹党。在威逼利诱下,阮籍、山涛、王戎、向秀、阮咸等先后出山为官,竹林七贤解散。嵇康“刚肠疾恶,遇事便发”,“性烈而才俊”,他不像阮籍那样向统治集团妥协以自保,而是坚决拒绝与司马集团合作。山涛由吏部郎升迁,他举荐嵇康担任自己原来的职务,嵇康写了《与山巨源绝交书》,痛斥官位为腐鼠。

编辑推荐

《中国艺术批评史》从宏观的角度来审视中国艺术批评,在分析、整理的基础上寻绎其总体特征。分析其产生的原因,论述音乐批评、绘画批评和书法批评等发展过程,指出艺术批评文本所使用的批评标准、批评概念、批评方式和批评手段,并在各门类艺术批评之间以及文学批评与艺术批评之间展开比较,对中国艺术批评的价值和意义给予总体上的评价。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艺术批评史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8条)

 
 

  •   包装、印刷都不错
  •   一些理论的梳理不错
  •   感觉上和美学史差不多,大同小异,仅仅是视角稍有点变化而已,不过也还可以了。
  •   学术研究,教学都用得上
  •   很可惜不是精装本,收藏有难度.
  •   东南大学的书,是作学科而不是作学术,这本书虽然抄的东西很多,儒与道的对立与互补有一些硬拉的意思,还是在为编书而编书,也就是在作学科,但是毕竟是第一本中国艺术批评史还有点用。
  •     应该是中国第一部艺术批评史吧,很有建设意义,体系不错,观点也很严谨。从哲学渊源着手探究中国艺术批评的特征,对于各种艺术形式的批评都有所涉及,且对各种艺术批评间也有恰当的联系。可以说个性之上有共性,不论对于哪种艺术批评的学习都有相当的指导意义。
  •     中国第一部中国艺术批评史,虽然存在一些不足,但著者有自己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科学界定了中国艺术批评史的研究对象和方法,从而区别于文学批评史、美术批评史、音乐批评史、美学思想史,值得相关学科研究者参考,对于开阔思路和打开眼界很有帮助。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